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微信公眾號「付費訂閱」即將上線,小馬哥急了?

昨日互聯網評論家keso(洪波)發表了一篇《我為什麼現在開始出來賣以及這個公眾號還會更新嗎?》的文章,引發業界強烈關注。

keso提到他在某氪的收費專欄將粉墨登場,訂閱費一年199元,算是給自己打了個廣告;至於微信公眾號「keso怎麼看」還會更新,但會延遲推送。

引發業界關注並不是因為keso要出來「賣」了,而是騰訊老大馬化騰在朋友圈評論「應該等微信公眾號付費訂閱啊。」

keso回復稱「你們這個測試太久了...」,馬化騰則回復表示「已經反饋了,爭取加快」。

今天微信方面也對外證實,公眾號付費訂閱功能已經在做測試,預計近期會和大家見面。

目前微信公眾號的變現方式主要為廣告和打賞,付費訂閱等激勵機制仍處於內測中。

去年8月有爆料稱「思變化娛樂」公眾號主頁出現了「付費訂閱」選項,隨後微信官方稱它是自家的測試號,表示「大家別想太多」。

但隨著keso等內容生產者「退出」微信公眾平台,「付費訂閱」功能再不上線可能就晚了,可見小馬哥都急了。

過去一年,從門戶到電商,家家都在做「頭條(號)」,包括UC瀏覽器改名「UC」開始轉型做媒體平台。

互聯網巨頭就不用說了,企業號(騰訊)、頭條號(今日頭條)、百家號(百度)、京東號相繼出現,都在做內容創業。

模式也差不多,即建立內容平台吸引生產者入駐,再通過演算法匹配用戶興趣與內容,然後靠精準廣告或其它方式實現內容變現。

為了吸引內容生產者,頭條們開出了補貼和廣告分成的優惠,去年3月騰訊網宣布一年將補貼兩億元,其它家更是一年上百億,不過自媒體作者並不買賬——「有錢拿都一樣」、「早進的,容易拿平台補貼」。

也沒什麼人相信廣告分成,因為大部分廣告都在信息流里而非文章內的廣告,所以內容生產者往往會選擇入駐多個平台。

微信公眾號由於門檻低收益高,也備受自媒體人青睞,曾有人發文稱「一夜之間,我所有的朋友都去做微信公眾號了」。

門檻低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入駐,而收益高是因為「公關界的007」流出了一份報價單,其中軟文植入最低8萬/篇(某星座大叔),最高的還有35萬/篇(某條,搶劫啊)!

考慮到外圍女也會「互相幫助」以抬高身價,這份報價單是否有注水就難說了。不過就和那些年入千萬的女主播一樣,這些公眾號都處於行業頂層,反正沒有承認的。

當然這都是一年前的數據了,隨著去年9月底曝出閱讀量造假醜聞,微信公眾號背後的黑色產業鏈也浮出了水面——10萬+的文章幾乎都是刷出來的。

微信團隊稱「平台與黑色產業鏈之間的技術對抗一直存在,並且在不斷升級」,這場「貓鼠斗」會持續下去。

本來刷量也不是什麼秘密,公眾號和廣告主都是心知肚明、你情我願,但是微信團隊這個「正義戰士」的存在就讓這場遊戲變複雜了。

定製廣告(為廣告主撰寫或發布軟文)已成為公眾號的主要收入來源,不過卻拿不到任何分成,顯然不是後者所期望的。

刷量曝光提升了廣告主的議價能力,同時增加了公眾號的成本,直接導致一些公眾號選擇賣身或不再更新內容。

此外,誕生於2012年8月的微信公眾號已進入接近飽和、穩定的新階段,甚至有業內人士預測淘汰期已到。

根據第三方機構此前發布的《2016年APP與微信公眾號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在超過1200萬個微信公眾號中,60%微信公眾號堅持更新內容,受用戶持續關注微信公眾號佔比僅為10%。其中57.9%網民因微信公眾號更新頻次低而退出關注。

分析稱公眾號步入淘汰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

這是任何互聯網新生事物的一般規律,公眾號也不例外;內容創新是痛點,有數據顯示原創內容只佔一成;變現壓力一直存在,微信團隊也沒有給出合適的方案;炒作營銷導致閱讀體驗下降及冬粉流失。

此前有媒體發起了「有哪些公眾號你曾經愛看但現在被你拋棄了」的調差,邏輯思維、咪蒙、深夜發媸、一條等知名公眾號榜上有名。

咪蒙一個月致30種賤人看兩篇覺得清新脫俗 看20篇覺得太世俗深夜發媸誰火它學誰,失望原來的高傲清新變低俗了嚴肅八卦全是廣告硬扭價值觀.....

有網友表示「一個都不想看了。當思想積累到一定程度,微信文章就成了消遣,就像遊戲一樣,開心了玩一會,不開心換下一個」。

去年底同道大叔、李叫獸賣身都表明內容生產者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但以公眾號為代表的頭條號似乎還有「剩餘價值」可以榨取。日前比爾·蓋茨開通了公眾號gatenotes,併發布了《我是比爾·蓋茨,歡迎來我的微信公眾號》,文章閱讀量已經超過10萬、點贊數量超過1.7萬。

其它開通公眾號的外國名人還有亞當·蘭伯特(Adam Lambert)、Backstreet Boys和賽琳娜·戈麥斯(Selena Gomez)等。

有分析稱國外名人開通公眾號視為將「IP」收購個人,但「不走心」的話很可能會淪為一個同步工具。實際上keso、李叫獸等都沒有完全退出微信公眾平台,只是會降低內容發布的優先順序,比如李叫獸第一時間會選擇「百家號」。說到底還是「哪裡有錢賺」,內容生產者就會往哪裡跑。至於「付費訂閱」功能能否挽回優秀的內容生產者還很難說,畢竟已經內測半年以上了。萬眾矚目的「小程序」(前身是應用號)上線一個月啥都沒改變,更不要指望公眾號的「付費訂閱」功能了。

[ 本文為 品途商業評論 ( http://www.pintu360.com ) 作者: 互聯網爆料創作,責編:劉桓。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原文出處:http://www.pintu360.com/article/128723.html。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品途商業評論觀點。 ]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