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Omiear的博客-Mtime時光網

從大數據或者是大環境來看,對於紀錄片來說,它的存在一直處於較為劣勢的地位,甚至是極度的不公平。從觀眾角度出發,他們是最愛作比較的群體,無論是這部片子好壞,觀眾向來是最有理的一方。片子拍得不好,完全不留餘地的群起而攻之,或者片子拍得好,依然還是被冷落在最邊緣的角落裡,無人問津。市場主導性太強,紀錄片站不住腳跟,所以無法發出強有力的聲音,以至於被動到有話不敢講。

國產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和水平不成熟,這一點是必須要承認的,無論是觀眾還是評論人。把時間往前倒退一下,這種「不成熟」似乎一直沒有得到較大的進步和改善,其究極原因不外乎只有一個——觀眾所處的價值。因為大部分觀眾對於電影過於強烈的娛樂要求,及對電影較為膚淺的藝術認知,小到院線,大到市場,紀錄片無一不遭到嚴重的排斥和冷眼,如同《內心引力》中涉及到的班夫山地電影節,沒有支持,是永遠也做不起來的。

當然,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的出現,總的來說,已經給院線帶來了比較顯著的變化。小眾的,獨立意識強的,風格明顯的片子敢放映了,熱愛藝術電影的觀眾不用再愁沒得看,這種變化的出現,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都是只有益沒有害。

說到紀錄片總有人會提到《舌尖上的》,畢竟那是個自帶光環的例外作品,其本身的優越性和爆炸的口碑無法與大環境中產出的作品相比較。不扯遠,只拿近些年來的說話,《我在故宮修文物》、《我們誕生在》、《喜馬拉雅天梯》和《生門》等都取得了不俗的口碑,可是,佔市場份額這一塊,只能用慘淡來形容。而那部幾乎全國聞名的《穹頂之下》,還不是倒在了那「條條框框」的束縛之下,最終被從歷史中抹去。

在現行環境下,無論如何,紀錄片的發展是不可能與類型片並駕齊驅的,更不用說超越。《內心引力》就是一部典型的被評論左右的紀錄片,其是否具有表現力不足以說明有無高價值的內核,就拍攝時間來看,長達一年半載的跟拍完全能夠證明一部作品的用心程度。當觀眾拋棄用主觀審美方式來看待作品價值的時候,客觀分析作為主要評價角度的時候,其作品本身就已經被貼上了「失敗」的標籤,這是真真正正不能夠被否定的事實觀點。

對於藝術電影來說,其最害怕被進行理智的分析,而放棄最感性的直接評價。《內心引力》中數個創業故事給人帶來的心靈上的解放,除了強大的鼓舞力之外,其足夠戳中在城市中混跡多年不得志的人的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在人們過於壓抑的生活環境中,急需一種釋放自己的方式,從而使自己得到自由。雖然「自由」之說過於武斷,過於不切實際,但還是不能阻擋那顆渴望真正活著的內心,並且必須要為這顆心負責。

紀錄片最具有價值的並不是其與現實接軌的真實性,而是一種引導和告知力。這種力量的大小取決於你是否接受這個作品的本身,相反,力量是不會主動給予任何一位觀眾的。內心引力,顧名思義,內心足夠強大的人,能接受最差情況的人,才會有吸引行星環繞的能力。好比紀錄片(藝術電影)的成長,觀眾必須一視同仁,避開以一概全的思維,對所有作品保持著信任,才能吸引更優秀的出現。(文/Omiear)

直觀評分:8.5 客觀評分:7.0 綜合評分:7.8

如何演繹並展示「狗尾續貂」這個辭彙,阿湯的《新木乃伊》給出了最完美的答案。影片作為木乃伊系列重啟后又重啟的新版,雖然部分情節致敬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版本,但不管怎麼看,這部一路強行特效的《新木乃伊》絲毫不具有一丁點兒純正的「貴族血統」。更多的是展現了環球影業強行推開的黑暗宇宙(Dark Universe)這一主題和序幕。其浮誇造作的劇情,最終成功打造出了一部黑暗宇宙超長搶先版預告片。

俗話講得好,不寫歌的作家不是好演員,《新木乃伊》的導演艾克里斯真是一位好編劇。從他作品史來看,口碑好的真不少,口碑不好的倒是也有,確實夠令觀眾頭疼於對其的如何評價。像《明日邊緣》和新版《星際迷航》的一二部,以及《變形金剛》系列的開篇之作,都是不折不扣的上乘的商業大作。翻車總是常有的,不翻車的導演不是好編劇,而下一次翻車說不定就是那不遠的將來——漫威版「新」蜘蛛俠。(安德魯表示他扶牆不服你)

回到主題,影片根本不在乎劇情和邏輯上的貫通度,前一秒還在友好談話的人設雙方,后一秒就撕破臉皮打了起來,中間留下並存在的大片空白,為觀眾提供思考的價值,很好的形成了一種「你給我我能不能不要」的懵逼式互動。令觀眾尷尬的不僅僅只有那極具人性化的互動,部分情節的處理和價值都存在著較大的問號,不合時宜、亂拼亂湊的笑點,尷尬的劇情轉折和收尾,無疑不給本就面臨失敗的《新木乃伊》,雪上加霜。

影片中唯一讓人驚艷的是索菲亞(阿瑪內特公主)的表演,不愧是邁克爾·傑克遜都想邀請來當伴舞的體操運動員。對於不是以凸顯女性色彩的電影來講,女性光輝大於男性光輝,足夠令人感受到一股諷刺之意。倒不是說阿湯要負全部責任,畢竟還有個選角導演的存在,以及非常不適合老人去演的劇本。在電影中折騰來折騰去,上天入地的,對於阿湯哥來說,諜戰特工片才是其最好的歸屬,真沒必要去毀壞自己的名譽。

與其說拍的是木乃伊,倒不如說是殭屍。影片一直在強調一個真理,從棺材里出來不一定是木乃伊,還有可能是十字軍,甚至整部片子是由十字軍撐起了木乃伊的形象。不光十字軍串場翻身做主,影片的風格完全是借鑒了南派的盜墓風,公主是存在的,但「埃及」卻是個擺設。片長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在倫敦中度過的,而在倫敦的一半時間都是在下水道中度過的,更為突出的是那大片長的夜戲,足夠讓觀眾看著看著找不著北。

說到底,觀眾對於好萊塢商業類型電影市場的貢獻過於龐大,嚴重的催生了一批「制假造假」的工廠,真假參賣的方式導致市場越來越混亂,就像跨界執導《新木乃伊》的艾克里斯,早已屢見不鮮。漫威、DC和傳奇影業各自打造的電影宇宙,自打橫據市場以來,哪一部作品不都是賺的盆滿缽滿,環球以《新木乃伊》作為插隊的利器,著實是一次較量上的失敗。所以,宇宙系電影的如何開篇決定了其市場佔有率和高度的大小,下一部更是關鍵,就看環球如何用更高明的手段插隊了。(文/Omiear)

直觀評分:6.0客觀評分:4.0綜合評分:5.0

文/Omiear

商業片的壯大有部分原因是因為科幻片的日漸成熟,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刺激人心的觀影效果,而爆米花電影作為最大的贏家,其自身不俗娛樂性和觀賞性使之受到了廣大的追捧。當漫威和DC開始嶄露頭角的時候便決定了二者未來不可逆的票房大盤,從漫畫到熒幕上的呈現就是其制勝的方式,且加量不加價的經濟手段更是為之成功的圈了一大批心甘情願掏錢的看官,不說英雄的故事有多麼酷炫奪目,只因人們總愛逃避現實。

個體價值就算如何神一般的存在也始終抵不過量化后的累積價值,顯然好萊塢就是深諳其中的道理,超級英雄片的數量累年增加便正是做到了最好的印證,觀眾相較於電影公司來說,質的跳躍是前者力求想看到的,而量的跳躍則是後者生存於這變化莫測的市場中的制勝關鍵,所以往往總是一兩部后的超級英雄片才能基本上形成觀眾的意見統一,不得不說漫威和DC真是左右為難,就算眾口難調也還得顧及大局。

顯而易見的是電影《奇異博士》做到了天平的平衡,意見的高度統一和軌道向的票房口碑無疑不是一種市場的認可。就影片而言,精湛的特效讓觀眾瞬間失去了對其他超級英雄片的興趣,冒著晃出白內障的風險也能咬牙堅持下來的作品已然誕生於世,顯然《X戰警:天啟》的3D鏡頭和畫面跟其相比也會顯得智障不已。空間維度的主題完美的給予了影片不朽的生命力,比盜夢空間更加吸引人眼球的城市顛倒和摺疊,更是成功的為其下一部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奇異博士》既作為超級英雄片,又作為科幻片,其堅硬的內核是最引以為傲的地方,量子物理的目錄式科普使之完全可以與《星際迷航》系列一較高下,前者多元宇宙論的加入為觀眾提供了大量的觀影流量,後者的曲速定論構建了一個毀三觀的宇宙觀。而多元宇宙學說下的無限宇宙學說,又外加東方玄學和西方神學的高度結合,博士被硬生生的提檔在了上帝般的存在,影片力所營造的神秘感也成功的彰顯了出來。

與其說漫威一直沒有摸清天平平衡的秘訣,不如說其一直都喪失了塑造和刻畫超級英雄形象的能力,拋開卷福輪廓分明的臉龐,就影片而言,人設的成功完全為電影營造了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雖然劇情依舊套路化和模式化,英雄依舊是倖存者主義下的產物,但不能否定的是影片那獨特的特效魅力和卷福魅力,上天入地打來打去已然不是如今觀眾和市場想要看到的,更多的去注重於打架之外的情節或許會給此類類型片提升不少升值空間。

個人評分:7.5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Omiear

當特工片向家庭喜劇靠攏時,這何嘗不是一種跨界的行為,其不僅僅要照顧具有推動力的動作戲份,還要兼顧感情線是否鑲嵌的完美無瑕,《鄰家大賤諜》作為此「荒誕」類型的電影,二者皆想據為己有的做派使其嚴重喪失了本應有的格調,動作情節與喜劇內容的串聯和銜接更讓影片顯得無比尷尬,生硬的轉折,周末夫妻檔綜藝節目的表現方式,除了華麗的鏡頭畫面似乎便一無是處。

影片力求以賣萌耍賤去彰顯和提高套路下的戲劇張力,可爆米花式劇情的中規中矩只顯得羸弱不堪,而相較於同類型片《王牌賤諜:格林斯比》來說,在污梗的量上前者就遠遠不及後者,也不用說無底線的情節設定更能於吸引觀眾為之側目。且前者的「賤」不光輸在那有顏色的成人笑料上的表現,主要人設的塑造和刻畫作為「荒誕」下的重中之重,薩沙·拜倫·科恩與扎克·加利凡納基斯相比之下,在美式無厘頭的戲劇風格發揮上顯然後者有著較為嚴重的局限性,以及那符號化下的單調蒼白。

人靠衣著,商品靠包裝,爛片更是要靠顏值來樹立起如玻璃般的自信心。就影片而言,蓋爾·加朵的嫩模身材和白花花的大腿成功的造就和提升了電影的可觀賞性,無論是性感的著裝,還是秀色可餐的面容,使得電影《鄰家大賤諜》在劇情已然如同死水一般的情況下,還能繼續保持著新鮮感和一定量的熱度,無疑不是一次肉體上的視覺成功。當出賣色相逐漸成為好萊塢泡沫化趨勢中的新經濟手段時,電影僅提供生理上的需求,還拿什麼去承載人類精神的食糧。

就國內引進電影市場而言,分級較為明顯的作品似乎成了不願公開的私密存在,也更是導致剪輯師們加班的罪魁禍首。作為涉及所謂底線的片子,往往都會進行一番如同勞改犯式的大肆改造,拋開片長嚴重縮水不說,重要情節的刪減和台詞的有意重塑都是其最大的亮點,並且極具社會主義正能量的體現,顯然《鄰家大賤諜》也不例外。如此富有深度的行為,看似是在抵制低俗,反對暴力,但最終毀滅了的是譯製片的院線生存和發展,對於觀眾來說更是硬生生的破壞了觀影體驗。

影片以電視夫妻檔欄目作為主題,兩組家庭的恩愛紀實完美的調動了觀眾的情緒變化,加之白花花的維秘大秀鏡頭,而家庭和諜戰元素早已被導演格雷格·莫托拉拋到九霄雲外,取而代之的是討論夫妻間是如何培養情調的,用非同尋常般的筆觸最終成功打造出一部情人節約會必需影片。總而言之,好萊塢一成不變的套路和模式終將自己逼入絕境,爆米花電影作為排頭兵一樣的角色,終會了卻心愿且死得其所。

個人評分:5.5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更多文章與交流,

/Omiear

幾世紀前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推動了世界經濟發展,現如今高速發展的經濟又再次拉動新一輪的工業革命,而這次,除了工業4.0智能化狂潮來襲之外,電影業顯然也要迎來一次「偉大的」產業變革,作為激進派和革命派的代表選手,導演李安用新式應用技術完全為觀眾重塑了一次院線版的電影視覺觀。

《比利·林恩》的勇於試水無論如何都是電影產業改變的伊始,宏觀上來講,其一不光是打破了觀眾對傳統電影的認知和看法,也就是說1930年確定的電影標準的地位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動搖,其二更是將電影技術的未來發展和重要性捧上了超越電影藝術本身的高度。顯而易見的是過度注重觀影體驗最終造就了一個矛盾體的出現,但萬事的開端總是如同沒有陽光的晴天這種人生哲理的背後,卻是極端化主義扎堆和攛掇出的矛盾果實。

暫且對技術避而不談,就電影本身而言,好萊塢的類型化故事像是一個牢籠,劇情套路的既定,個人獨白化的傳記片模式,橄欖球比賽的中場休息時間儼然變成了反戰組織的宣傳時間,又外加政治元素與戰爭戲份,如此不按常理出牌的劇情卻反而為影片增添了不少魅力。李安作品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派雖然已被觀眾熟記,但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依舊彰顯出了多元化背後的精彩。

作為最具影響力的華裔導演之一,兩奪奧斯卡的經歷已足以讓其名垂影史,無論是劇情片也好,還是奇幻片也罷,都有著廣泛的涉獵,而感情的表達向來是其拿手好技。李安的成功在於將中西方文化的高度結合,以及好萊塢模式的熟練運用,對於其作品來說,東方語言的表達做表,西方語言的思維做里,表裡的高度統一使得電影的情感有了更加細膩的拿捏,更加柔軟的表達,觀眾也更能於代入進去產生共鳴,總而言之,李安高超的表達能力成就了其作品的經久不衰。

產業發生變革,新技術未必受眾

技術的變革下,24幀的電影理念顯然與120幀產生了嚴重的價值衝突,動態模糊的喪失,使得120幀電影的超清鏡頭畫面的背後是一種極不自然的表現,人設一舉一動都被勾勒的極為清晰,如同眼前快放的慢動作,對於人體視覺暫留這一功能而言,高幀數電影完全違背了既定的生理現象,使得觀眾的觀影體驗也趨向於不真實的感覺。

除了動態模糊的丟失,高幀數電影也成功的造就了極淺的鏡頭景深,快速連拍導致的光圈增大便是其罪魁禍首,而電影的自由觀賞性也被打磨殆盡,取而代之的是如同智能般的鏡頭自動聚焦。且不說人物面部表情的點滴變化都能盡收眼底,就植根於傳統電影理念來說,強烈模糊的景深成了高幀數電影的一大詬病,無論何種類型的影片都能變成一套近物寫真集,就算人類有著快速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但如同打破物理認知那般打破傳統觀影認知和理念,觀眾更未必會為之買賬。

高速發展的電影技術,與藝術的聯繫是否會斷裂

「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便是電影這門藝術的本質,強烈的群眾性更是其根本所在。作為汲取了多種藝術門類的電影藝術,無論是視覺和聽覺藝術,還是時間與空間藝術,都完全依賴於技術為之呈現出來,對於幀數的提高,或者說技術的進步,視聽效果有了鮮明的大跨越,而3D技術更是有效的提升了電影的空間立體感,就此而言,未來電影技術的發展程度未必會與電影藝術的展現形成反比之勢。

但所謂黑科技的運用,例如互動式電影、VR電影以及沉浸式電影等各種花樣技術的應用,無疑不是給電影藝術帶來了滅頂之災,自主選擇視點也好,360°無死角也罷,新技術具有的不實用性則是給電影帶來了一次沉重的打擊。而激進表達的藝術是無論如何也上不了檯面的,就拿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來講,從普通24幀到120幀的大跨度所帶來的吃瓜式熱度,不按常理出牌的李安未必能如同卡梅隆那般用3D劃出一個新時代。

個人評分:

8.0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