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Hi,我就是你們粉了很久的「一號哨位君」

「一號哨位」創辦人

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研究所周曉輝

我們在這個年紀忙碌著、奔跑著,彷徨著、焦慮著,無非是為了回答一個問題:什麼樣的青春是值得過的?

我只知道青春不可沉睡,不可窩囊,不可當懦夫,不可老態龍鍾,不可坐享其成,不可像鼠輩一樣逃避;可以奔跑,可以狂放,可以激烈,可以奮不顧身,可以說走就走,可以綻放如夏花,可以嘶鳴如駿馬,並因此成長。

遠征者,以夢為馬,用雙腳丈量時間,用雙手打磨稜角,不畏疾風驟雨,不畏平淡漫長,做遠方忠誠的兒子。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欠青春一次遠征。

入伍:淬火700天

2011年,即將登上軍列

或許,很多年以後,當面對鏡中逐漸老去的自己,我仍會想起發自北京的K1301次列車到達冰城哈爾濱的那個凌晨。

2011年12月13日凌晨4點,我睡眼迷濛地走下軍列,冰城的第一口空氣像一塊冰卡在我的嗓子眼兒。城市還在黎明中沉睡,街燈被凍得縮成一團,我沒有來得及看清它的樣子,就被拉到山裡接受「打磨」——從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一個迷茫的學生變成一個更加迷茫的「新兵蛋子」。

這是一個士兵故事的開端。和所有前赴後繼的士兵一樣,我一頭扎進軍營——稍息、立正、卧倒、匍匐前進……

參軍對我來說曾經是一個近乎詩意的字眼,包含了太多美好的意象:理想、現實、青春、遠行、離別、相遇、戰友、愛情……但當你打破蒙太奇般的建構,體味其中的分分秒秒時,所有的詩意都被一個個「卧倒」和「抱臂背摔」的口令徹底祛魅。

新兵連的4個月如同變形記,頭髮短到沒有,那曾經的樣子已「不堪回首」。在一個小時的標準軍姿之後,每一根骨頭、每一塊肌肉、每一寸肌膚、每一個細胞都變得挺拔起來;在雪地上卧倒、匍匐之後,才發現人的身體可以如此親近大地;在零下30攝氏度的氣溫中經歷一場高燒之後,似乎有一種形而上的進化——淬火,這或許就是一塊生鐵變成好鋼的機會。

事實上,我並沒有足夠的時間「淬火成鋼」。我的軍旅生涯是短暫的,大致用這樣一組數據就可以概括——

在武警黑龍江省總隊當兵兩年,714天,共站了500個小時夜崗,在雪地拉練300公里,打掃過400多次廁所,寫過幾十篇文章,在抗洪前線戰鬥20天,立過一次三等功,吃掉4000多個饅頭和若干碗米飯……

參加抗洪搶險

時間短暫,我想我必須充分利用這兩年的每一分每一秒,讓自己更像一個軍人。比如認真跑完每一個5公里,比如每一班夜崗都不偷懶,比如俯卧撐訓練時用汗水完整地浸透一張報紙……

真實的軍旅生活是每一秒都躲不掉的長鏡頭。即使它枯燥無聊,我也盡量讓它有意義。這就是軍人的常態,即使我們所肩負的使命光榮艱巨,但通常情況下,光榮在於平淡,艱巨在於漫長。

無論如何,我都感謝這兩年。即使現在看來,那些肌肉和靈魂同時瘋長的日子都是清晰可見、值得永遠回憶的。我們的青春連同國家的命運在千萬座營盤中共振,同時,我們鍛造強健的體格和閃亮的人格。

退伍:重回象牙塔

2013年,退伍

2013年11月25日,我退伍了。我最好的戰友在哈爾濱火車站流著淚對我敬最後的軍禮,他說:「兄弟,你自由了。」

是的,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漫長得沒有終點的假期,是我當兵時夢寐以求的自由。然而,這真的是自由嗎?我像往常一樣走在校園裡,卻小心翼翼地邁著步子,生怕出錯了腳,生怕步子大了或者小了;如果有人與我并行,我會不自覺地套上他的步伐。所謂「自由」,不過是軍列上短暫的10個小時。一下火車,當我看到同學和朋友用手機將我的照片發到微信朋友圈時,我陷入了另一種不自由。四周環繞的無線網路信號和各種有形無形的朋友圈,讓我感到自己已落後於這個「自由」的世界,危機四伏。

那一刻我若有所悟,其實軍營給了我另一種自由。長途行軍的時候,自由在沿途的風景中;站夜崗的時候,自由在腳下,萬籟俱寂,思想上的跋涉才最激烈。自由的氣息很硬,是苦澀留下的后味,帶著汗水和鋼鐵的味道。

這一切都是軍營帶來的,我將永遠無法割捨那個地方。這是一種印記,也是一種永遠的獲得。

於是,我開始整理軍旅日記,一共7本,714篇,一天都沒落下。當日子被真誠地記錄,它就變成了個人史。我從中選取了100多篇,加工完善,讓它們看起來像一本書。然後我把書稿交給出版社,經歷將近一年的打磨,2015年9月,《我還青春一次遠征——一個大學生士兵的軍旅日記》出版了。這雖然是一本不那麼精緻的個人史,卻受到很多和我一樣年輕戰友的褒獎,他們說,翻開書,就像回到了疼痛而暢快淋漓的軍營。

至今,我時常想起自己寫日記的場景,在午休時,在拉練途中,在夜崗之後,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紙上的耕耘有了獨一無二的價值。我清楚地記得自己摸黑在被窩裡寫日記的情景,藉助樓道里的光翻到沒有字的那一頁,用左手測量頁面邊距,兩隻手配合,試圖找准位置,以防寫得太歪。

現在,那些只有我能看得懂的日記有了特別的價值。原來,曾經我們在軍營里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即便離開了,它還留在你的靈魂里。

守望:錨定「一號哨位」

主持一號哨位線下活動

其實,從退伍到現在,我並沒有在真正的意義上離開軍營,這個深深的烙印改變了我的命運走向。

退伍回來后,我除了整理自己的書稿,還關注軍事傳播的發展,因為我學的專業是傳播學。

2014年1月1日,我有了第一部智能手機。為了方便聯絡同學,我安裝了微信,然後我發現,微信公眾平台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東西,但那時候與軍隊相關的微信公眾號寥寥無幾。我想,也許我可以找到一個突破口,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加上對軍營的了解,通過新媒體平台講述軍人和軍營的故事。

互聯網技術的哲學是「對話」,是進行超越時空的連接。新媒體技術除了帶來信息增量外,它的意義還在於舊關係的修復和新關係的建立。我相信,通過新媒體講述軍人故事、傳播軍旅文化、溝通軍營內外、拉近心理距離、喚起庸常生活的儀式感等等,是每一個心繫軍營的人所需要的。

當時,「內容創業」一詞還沒有流行,我覺得這可能是一件有意義又有意思的事情。於是,經過一些簡單的前期策劃,在退伍大半年之後,我和一起當兵的同學桂從路創辦了「一號哨位」,面世時間是2014年8月31日。

我在部隊站的第一班崗就在「一號哨位」,它是軍營的大門哨,無論進入軍營還是離開軍營都要經過,是軍營內外的連接點,本身就具備媒介的性質。所以,我選擇了「一號哨位」這個名字,選擇繼續在「一號哨位」為軍營站崗。面對心繫軍營的群體,我們試圖以自己的方式與他們對話,或者,至少是陪伴。

在將近3年的時間裡,「一號哨位」的冬粉從零到1萬、10萬,再到現在全網冬粉超過100萬,已成為一個以微信公眾平台為內容中心和連接點,其他多平台共同發力的新媒體矩陣,為軍事文化傳播、新時代軍人和軍隊形象塑造貢獻了自己的微薄之力。2016年,「一號哨位」獲得由新媒體聯盟頒發的「2015最具影響力新媒體獎」,並受邀為全軍多個單位分享新媒體運營經驗。

今天,我們擁有最先進的通訊技術,但溝通仍是這個時代最大的難題。軍營內外的溝通,官兵之間的溝通,以及每名軍人的自我溝通和成長,都可以更開放、更順暢、更有效。當新的傳播技術風行,當新的輿論生態形成,塵埃與曙光升騰,江河匯聚成川。這一切,都只是剛剛開始。而對我而言,「一號哨位」正是致力於建立溝通和連接,它既是情懷,也是事業。

軍營真是個說不清道不明的地方,在我這兒,差不多是「一朝入夢,終生難醒」吧。我想,我不打算也難以徹底離開它。特別是在改革強軍的大時代里,每個心繫軍營的人,都應該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因為,我們的頭頂還有無數朝霞尚未被點燃。

我的導師無意間對我說過一句話:「曉輝啊,你退伍后更像個軍人了。」是的,對我來說,兩年軍旅早已成為一場持久戰,成為一場青春的遠征。我選擇堅持,選擇相信未來,相信「一號哨位」的未來,也相信軍隊的未來。

此刻,我又想起6年前一個好友送我當兵時寫的詩句——

回歸泥土

不經歷農業的,不懂大地

不熱愛痛苦的,不能成長

像你常說的

要麼死在故鄉,身體不朽

要麼死在傳說,永生流浪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