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孫方禪意書法作品欣賞

孫方藝術簡介

孫方 男,漢族,江蘇銅山人,1924年10月生。早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1947年又入華北聯合大學學習,歷任《江漢日報》《湖北日報》記者、編輯部主任等職,1983年任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主席。自幼喜愛書法。擅長行草,所作質樸遒勁,流暢自然。

孫方先生在1983年任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主席。自幼受家庭熏陶喜愛書法。擅長行草,所作質樸遒勁,流暢自然。受表伯著名書法家張伯英先生的影響尤深。孫方先生是湖北省書法家協會的創建人之一,八二年書協成立,被選為秘書長、副主席。八四年參加創辦《書法報》並任首任社長。八五年參加籌建湖北省書畫研究會任副會長、會長。現任書協會員,湖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湖北省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湖北省書畫藝術專修學院名譽院長,書畫函授大學顧問。被聘為台灣澹寧書法協會名譽顧問。新加坡書寫評議員,中韓文化藝術專家委員會委員。

他的書法作品在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香港、澳門、台灣、以及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地展出,多次榮獲國際、國內金獎。書學論文刊載於《湖北省書學論文集》、《楚天書論》等書籍。

作品入選湖北省歷屆書法展覽、河南"國際書法展"及國內外各種大型展出,多次獲得金獎。熱心於書法教育和理論研究。參加籌建「湖北書法家協會」。書論發表於《湖北社會》科學等刊物,在武漢、徐州、淮安等地舉辦個人書展。曾在《書法報》、湖北省書學研究會、武漢書法業餘進修大學等工作。

2009年向武漢櫃元寺隆印方丈贈字

光大禪書於當代

——跋《孫方禪意書法集》

張家厚

書法乃文化的符號,禪是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二者能無聯繫么?這是一個不言而明的道理。

佛教自漢末傳入東土以來,對文化思想的影響,對書法的影響,逐漸深入。北魏時期出現大量以佛教造像為主要內容的民間書法,而到隋唐時便出現一批僧人書法家,如隋代的智楷、智永、智果,唐代的懷仁、齊己、大雅、懷素、高閑、亞棲、貫休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此後,僧人書家不絕於史。

禪 136×68cm

不惟如此,佛教對書法的影響,更在於禪宗思想的影響,使書法的境界達到新的高度。禪宗是佛教十派之一派,對文化思想的影響在其他派別之上,禪宗吸取儒道二教之精髓,提倡頓悟,以戒定慧求解脫,一超直入,萬法皆空,與老莊的清靜無為、得大自在、心齋之類思想極為相合。因此,禪宗對書法的影響極為深遠。

水清山靜聯 136×34cm×2

禪宗的影響突出表現為宋人的尚意書風。蘇東坡是其代表。蘇軾屢遭貶謫流放卻不改其志,身處逆境而曠達放懷,其學問文章均為當時冠冕,書法亦為有宋第一,天真爛漫,境界高邁。蘇軾之後、黃庭堅、趙孟頫、董其昌又將書學與佛學結合,各造其極。趙孟頫清雅文麗的書風雖法乳於魏晉,但亦極具神意。而童其昌則直稱其室為畫禪室。他論書也多以禪喻書,其書獨標一「淡」字,得禪書之精髓。

掬水弄花聯 136×34cm×2

孫方老先生可謂繼禪書之餘緒,發揚光大於當代者。孫老學書,弱冠之年便拜民國書法大家張伯英先生為師,得魏晉風骨。其後數十年間,修鍊砥礪,出入宋元明清,尤鍾愛蘇軾、米芾、董其昌、王鐸,廣擷博取,轉移多師,形成其瀟洒蒼勁、流暢自然、雄秀兼收的書風。

和136×68cm

清人吳熙載云:「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孫方先生的書法,是其九十餘載人生歷練和道德學問的濃縮。他早年出生入死的革命生涯,中年北往南回的生活歷程,特別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以對傳統文化的無比熱愛,投身於振興書法的活動之中,對湖北書法事業的繁榮卓有奠基之功。然而,世之所謂功名利祿,於孫老如浮雲。他胸懷博大、從不汲汲於茲。這種心態使他廣結佛緣。新世紀之初,廣東六祖寺方丈大願法師來武漢重修靈泉寺,大雄寶殿落成之時,請孫老講了「佛教與書法。」此後,便有數十座寺廟方丈來函來電,請孫老賜字、題對聯、匾額,或作講座。在孫老的建議下,與六祖寺大願方丈共同籌建了以佛禪書畫等傳統文化為內容的靈泉書院,孫老和大願法師同為院長。孫老的禪意書法,便是在這一種經歷與體驗的情境下創作的。觀孫老的禪意書法,我們享受的是一種「山花笑綠水,岩樹舞青煙」"的愉悅,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曠遠,是「溪長石磊磊,草闊水濛濛」的幽寂,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悠閑,是「廓然神自清,含虛洞玄妙」的超脫。觀孫老的禪意書法,我們彷彿隨著那飛舞的筆墨,時時領略著作者凝神靜氣,寂然無慮,得大自在的創作境界。正如孫老六在一首詩中寫的「一點一畫掃凡胎,墨海靈光五色開。自由自在舒心意,無追無求手拈來。」

孫老的禪意書法是其神書理論的實踐。他不僅尹禪學、心學有著深入的研究,而且將其運用書法研究,有著極高的見地。他認為書藝提高的過程,就是「明心見性」的過程,並把書法的創作分著三種境界:一是有心境;二是隨心境;三是無心境。神意書法是最高境界,即所謂「無心境」。無心非無心,乃本心本性之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裡,無即是有,有即是無,無中生有,有中生無,「無一物中無盡藏,有花有月有樓台。」這樣一種境界,只有心無掛礙,不計名利,不住善惡是非,去除一切束縛,方能達到隨心所欲,無意於佳乃佳。書學通神學,書學的最高境界就是禪學、心學。宋代青原行思禪師說:參禪之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參禪之中,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參禪之後,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我們從孫老的禪意書法中,看到的正是經過參修后的「山」和「水」,雖然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只是這山這水,看在眼裡,已有另一種內涵,是排除了一切「著意」之後的「無意」,是洞察世事之後的空明澄徹,反璞歸真。

孫老的禪意書法即將結集出版,囑我為跋,給我又一個學習的機會。姑將以上體會奉上,不知當否,尚祈孫老及諸位方家賜教。

2015年2月於雨湖齋

頤神養和136×68cm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