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迪士尼《美女與野獸》公開「出櫃」前,其實潛伏了很多年!

真人版《美女與野獸》

鳳凰網娛樂訊(文/小糊塗神) 從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這句耳熟能詳的童話結尾,也是迪士尼大部分公主電影的happy ending,對於面向家庭觀眾的迪士尼來說,異性戀還是最大的政治正確。忠實於動畫原版的真人版《美女與野獸》,當然沒有膽大包天地搗鼓出同性戀公主或者王子。但是,這部被稱為史上最「gay」的迪士尼電影,第一次公開「出櫃」,把加斯頓的小跟班樂福設定成同志角色,已經讓不少人炸鍋了!

加斯頓和樂福

比如說戰鬥民族雖然畫風狂野,但是對同性戀這件事還是hin保守的,有很嚴苛的反同性戀法規,自從導演比爾·康頓口快劇透了樂福的同志身份,俄羅斯馬上就把《美女與野獸》列為了17禁,他們著名的反同立法委員還放話說「只有成年人才能決定自己要不要去影院看『某些變態』 。」

而在穆斯林佔大多數的大馬,這部片乾脆延期上映,至於是剪掉樂福的戲份就能上,還是無限期延遲上映,就不得而知了。

在講了這麼多年政治正確的美國,都有一家電影院特別生氣地拒絕放映這部片,老闆估計是基督徒,傲嬌地表示「我們不會在《聖經》教我們的事情上妥協」。

村民準備攻打城堡

其實片中表明樂福是同志的戲份寥寥可數,雖然設定他單戀加斯頓,兩人之間的互動,還真說不上多「曖昧」。另外比較明顯的鏡頭,是攻打城堡時,出現了兩位明顯是同志的村民,而最後的鏡頭也有樂福和男人跳舞的畫面,應該說是對他性取向最直白的暗示了。

有同志角色的電影很多,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就是不折不扣的同志電影, 迪士尼只是安排了一個小小的同性戀配角,戲份並不露骨,為何會引起這麼激烈的反應?

首先必須說,因為這是迪士尼,某種程度上被看作美國普世價值觀輸出的迪士尼。

人人都愛米老鼠

從米老鼠的風靡開始,迪士尼就成為美國流行文化的一個符號,到後來迪士尼也用這一標準來要求自己,在角色的價值觀和行為上拿捏得相當小心。比如米老鼠最初的個性其實表現出某種暴力傾向,但隨著它越來越火,成為國家的象徵,就逐漸被要求舉止得體,成為一個乖乖仔。如果米奇行為有任何不當的地方,平民和社會機構就會寫一大堆信到當時的片場抗議。

《三隻小豬》

而在迪士尼早期動畫《三隻小豬》里,大灰狼扮成猶太小販去騙小豬,因為對猶太人的諷刺和冒犯,也曾遭到抗議,這部片重新發行時,這部分就被修改了。

《阿拉丁》

更不要說當迪士尼風靡全球后,覆蓋面更廣,所有的公主電影,基本都是女權和各種平權組織的活靶子。為了端平政治正確這一碗水,迪士尼也是操碎了一顆心,從最開始公主只有白人,到《阿拉丁》中的阿拉伯公主,《花木蘭》出現第一個亞洲公主,再到《公主與青蛙》里的非裔公主,以及去年《海洋奇緣》里又有了大洋洲公主,基本就快只差一個南極洲公主了。

大洋洲公主莫安娜

而在選角上,迪士尼也開始大量起用少數族裔的演員,《俠盜一號》雖然歸在星戰系,不過裡面主要角色集齊歐美亞非拉,堪稱選角的政治正確範本。這次真人版《美女與野獸》基本忠實於原作,讓人感受最大的改變就是,黑人配角真的很多!在此就不過多劇透,大家看過便知。

但在同性戀這個議題上,迪士尼一直以來的步伐卻相當保守,即便有對同性戀的暗示,也是若有若無,模稜兩可。

《花木蘭》

《花木蘭》里,女扮男裝的木蘭和將軍李翔擦出的小火花,或許可以說和同性戀情沾點邊,終究還是孟麗君式的老派敘事,公主褪去男裝,和王子終成眷屬。

《阿拉丁》里的精靈和阿拉丁感情深厚,甚至有「我有點越來越喜歡你小子了」的台詞,這當然可以理解為潛在的基情,但給人更直觀的感受還是兩人(精靈)之間的友情。

加斯頓是直男癌代表

迪士尼復興期的經典動畫里,LGBT色彩最濃重的還是1991年的《美女與野獸》,加斯頓作為一個典型直男癌,最後摔死在城堡,和別人都「不一樣」的貝兒和野獸卻得到了幸福。更重要的是,《美女與野獸》的主題曲作詞者霍華德·阿什曼是一位同性戀,而且因為身患艾滋,在這部片上映前就去世了。

阿什曼把片中野獸的遭遇看作「艾滋的象徵」,而現實中的「野獸」,往往得不到貝兒的愛,也因此沒有解藥,最終被社會擯棄,在陰暗的角落孤獨死去。

野獸的遭遇被看做艾滋的象徵

迪士尼公司對於同性戀其實相當包容,1995年就開始給同性戀員工提供醫療保險,而在《美女與野獸》的片尾,還有對阿什曼專門的弔唁詞:「致我們的朋友霍華德·阿什曼,是他賦予了小美人魚動聽的聲音,賦予了野獸靈魂,我們會永遠感謝他。」

每年都有大量同性戀者去迪士尼樂園遊行,迪士尼過去對他們的態度是「不問不說」,不支持也不反對,讓他們自己玩。對於主打合家歡的迪士尼來說,公開表明對同性戀的支持,很可能會流失不少觀眾,除了反同恐同人群,還有擔心要不要讓自己的孩子知道同性戀的家長們,這次的「樂福風波」,可以說是社會輿論反彈的小信號燈。

正因如此,迪士尼在這方面一直都很謹慎。不過,隨著同性戀人群越來越能被社會接受,迪士尼的官方態度,也從「不問不說」變成了悄悄支持。

這幾年迪士尼的電影里,就暗搓搓地安插進了不少同志角色。

《動物城》中朱迪的鄰居(圖片來源:淡藍網)

比如《瘋狂動物城》里兔子朱迪隔壁的兩位室友,就被認為是一對Gay伴侶,還有胖豹子警官因為愛吃又八卦,還有點drama queen,很像《摩登家庭》裡面的Cam,一度也被懷疑是同性戀。

《海底總動員2》截圖

另外去年北美大熱的《海底總動員2》里,這兩位路人也成功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被認為是一對les情侶。

艾爾莎公主

還有2013年的《冰雪奇緣》,乾脆就被解讀成女同電影,裡面的男性全是靠不住的渣男,王子和公主沒有在一起,反而是「姐妹」最靠譜,艾爾莎唱出的主題曲《Let it go》,被看做是出櫃之歌,「接受自己內心真實的樣子」。

當然,對於大家種種猜測和解讀,迪士尼的官方回應一直是「反正東西擺在那了,你們怎麼理解都好」,直到這次,終於公開出櫃,let it go!

《查莉成長日記》

其實迪士尼在其他領域,以前就曾推出過同性戀角色,而且更直接。2016年在喜劇影集《查莉成長日記》中,給了一個les家庭戲份,有個小女孩有兩個媽媽。這一設定當然也招致不滿,不過迪士尼的回應是「該劇如同迪士尼的所有節目,適合全世界孩子和家庭觀賞,反映多元化和包容主題。」

卡通影集《公主闖天關》

在卡通影集《公主闖天關》中,也第一次出現了男男親吻畫面。

從這幾年神不知鬼不覺地塞進去同志角色,到這次試探性地出櫃,迪士尼雖然步步為營,在同性戀這一點上畢竟是越來越開放,不論如何為了政治正確而正確,這起碼都是不小的進步。

但是,遺憾的是,雖然有「首位公開同性戀角色」這一名頭,回到影片本身,期待真人版《美女與野獸》的朋友們估計會失望,樂福是不是同性戀,對劇情都沒什麼影響。對動畫版的還原度雖高,在畫面的靈動和台詞細節的鋪墊上,整體還不如原版,高度還原的美術場景倒是華麗閃閃,賞心悅目。

《美女與野獸》當時在技術上很創新

1991年的動畫版《美女與野獸》,當時率先採用了電腦3D建模技術和流水作業,並且成為第一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動畫片,貝兒在當時也是很開創性的獨立自主的公主形象。

1991版《美女與野獸》

可放到現在,貝兒已經不那麼讓人耳目一新,她在山坡上唱出內心的渴望,說想擁抱更廣大的世界,自我實現,最後卻止步於野獸的城堡,用一屋子的書和女巫給的可以去到任何地方的「任意門」就打發掉,終究不符合現在的時代精神了,還不如《海洋奇緣》里的微胖公主莫安娜來得親切。

迪士尼這幾年頻頻把經典動畫改編成真人版,算是一種變招,《灰姑娘》、《美女與野獸》、《花木蘭》、《阿拉丁》……這些當初十分開拓性的作品,放到現在基本原封不動地來做真人版,經典動畫的影響力,加上符合人設的明星,以及可以保證的製作水準,當然是很保險的做法,穩賺不賠。只是,如果總是依靠這些守成之作,迪士尼也不會是現在的迪士尼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