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國畫家李小可:做大師後人需付出加倍努力

圖為李小可在展覽現場

因為有一位大師父親,長久以來,李小可一直被冠以「李可染兒子」這樣的標籤。直到他默默地畫了很多年,人們才開始尊稱其「畫家李小可」。今年73歲的李小可,不僅是國家一級美術師,還是美協畫藝委會委員,美協理事,北京畫院藝委會主任,文化部藝術評估委員會委員。作為當代山水畫的代表人物,多年來他還積极參与山水畫的教育,培育出幾百名畫家。接受本報採訪時,這位老人回憶了與河北的緣分,亦坦言作為大師後人「壓力山大」。

藝術家為遷安桑皮紙造勢

「此次展覽叫山川鄉國情,畫的是山水,實際寄託了我們對河北、對遷安濃濃的感情,深深的鄉愁。」在《山川鄉國情——京津冀李小可藝術工作室「遷紙畫遷安」師生作品展》開幕式上,專程從北京趕來的李小可,動情地說。

2017年5月,李小可藝術工作室教學寫生基地在唐山遷安揭牌。李小可告訴記者,之所以在遷安設立教學寫生基地是緣分使然。「我年輕的時候在唐山當過六年兵,對遷安有種說不出的親切感。」此外,遷安所產手工桑皮紙歷史悠久,享有「北遷南宣」的美譽。徐悲鴻、蔣兆和、黃胄、黃永玉等著名書畫家都曾在遷安紙上留下流傳百世的墨跡。「我們工作室有位畫家的老家在遷安,是他給我們介紹了遷安紙。這次寫生回北京後有朋友約我的畫,我用遷安紙畫了兩張后感覺不錯,又畫第三張,結果比前兩張還好,這說明遷安紙的表現和承載力相當不錯。而且遷安宣紙對於寫生和畫大畫的人來說,拉力特別好,很有筋骨,吃墨性能也強。」

李小可介紹,此次展覽的110多幅畫作中有他的十餘幅,多數都是使用遷安桑皮紙繪製。「我們希望通過寫生活動,推廣遷安桑皮紙,拋磚引玉,讓更多的人知道這種河北的『非遺』。」

一刻不敢鬆懈的「藝二代」

知悉美術史的人都知道,李小可的父親李可染師從齊白石、黃賓虹等大家,是近代最傑出的畫家之一,藝術成就頗高。兒時李小可所居住的大雅寶衚衕甲2號,是中央美院教工宿舍,院子不過十米,但住得都是大師。前院有李苦禪、董希文、吳冠中,後院還有黃永玉、葉淺予等。齊白石和徐悲鴻也是小院的常客。環境可謂得天獨厚。

李小可不到1歲就開始提筆畫畫,12歲畫的水墨《千帆圖》就在國際兒童畫展上得了獎。起步早,環境佳,並不註定一路坦途……作為「藝二代」,想要開拓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李小可比別人更加困難。35歲時,李小可進入北京畫院成為職業畫家,更多的時候他是父親的助手,存在感淹沒在父輩的身影里。「因為他是一座高山,作為家人我有責任要為他服務,不能說:你是你,我有我自己的個性、生命和價值。」父親在世,他要用生命中大部分精力來照顧父親的生活、幫助父親工作和宣傳父親的藝術。父親去世后,他仍要操持其畫展,管理李可染基金等。

作為一個畫家,他必須面對比較,習慣「被人忽視」,壓力不言自明。「作為藝術家,你最終得靠作品說話,要有自己獨立的存在感,這需要你付出比一般人更大的代價。」李小可笑著感嘆。今年73歲高齡已然功成名就的李小可,每年仍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野外寫生,每天畫畫五六個小時,不斷「壓榨」自己。「想讓別人記住,走出一條成功之路,得靠這股子『自己不放過自己』的狠勁。」

願父輩治學精神影響後人

儘管在藝術風格上,李小可主動拉開了和父親的差異,強化了畫麵線條運用和當代視覺經驗的納入,代表作《宮牆》《夏》等以鮮明的繪畫語言、風格廣受業界的肯定和好評。但在生活中,父輩的人生態度和治學理念,仍深深影響著他。

「父親看到的世界遠遠超過我們,甚至敏感十倍,舉例說,同樣的寫生時間,他看到的客觀世界更精微。他經常說『實者慧,學不輟』,藝術家要成功就得腳踏實地,持續不斷學習和積累。」李小可表示,父親一生十分謙虛好學。「他70歲時還自稱『白髮學童』,認為人的一生所能掌握的東西有限,需要不停地研究、探索。不僅是他,李苦禪、林風眠、董希文等也都是如此,他們從不自滿,始終不停地在對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和新的可能性進行探索。我父親常說『可貴者膽,所要者魂』,熱愛傳統,但也要有膽量實踐和突破,嘗試新的可能。這些態度都深深影響著我。」

人生七十古來稀,李小可自言,父輩簡樸的生活和謙虛的態度,鞭策他多年來不敢懈怠,誠惶誠恐。「父親70歲時講『我是時間的窮人』,我當時還有點不理解。如今我也已經73歲,就想著所余時間裡,自己是否還能有進步,同時把個人經歷的人生體驗傳遞給學員,造福後人。」記者 張曉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