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如果你有10萬美元,你願意去一趟太空嗎?

盧卡斯電影公司出品的《星球大戰》系列科幻電影從1977年上映以來,成了很多人最開始接觸太空的初心。影片中,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瑰麗壯闊的太空風光,美的像夢一樣,深深刻在我們心中。

剛剛過去的「五四」星戰日,是全球星戰迷的節日,世界上每個角落都有忠實的星戰冬粉喊出「願原力與你同在」這句話,許多相關慶祝活動從這一天開始啟動。在廣州,一對星戰迷父子用最簡單的紙巾造出了一套星戰人物模型,引發了網路轟動。

太空夢想,從來就紮根人們心間。遨遊太空,最新奇和最為刺激人的是可以觀賞太空旖旎的風光,同時還可以享受失重的味道,這兩種體驗可以說此景只有天上有。

但是,一個普通人怎樣才能走向太空呢?

其實,從人類第一位太空遊客丹尼斯·蒂托2011年4月乘坐宇宙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至今,已經過去了16年。

丹尼斯·蒂托是一位華爾街大亨,坐上飛船那一年他已經60歲了,他花費了近2000萬美元圓了自己的太空夢。在7天22小時4分鐘的旅程中,他乘坐飛船共環繞地球128次,最後降落在哈薩克境內。

丹尼斯·蒂托乘坐的是俄羅斯「聯盟TM-32」載人飛船。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為籌措經費,開放了民間金錢贊助,報酬即為可讓贊助者搭乘太空船進入太空。

從第一位太空遊客丹尼斯·蒂托之後,共有6位自費進行軌道飛行的太空遊客:

第二位:南非商人馬克·沙烏地爾沃思,2002年乘坐俄「聯盟TM-34」號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時年29歲。沙烏地爾沃思曾是Debian的早期開發者,Ubuntu的創始人。

第三位:美國商人格雷戈里·奧爾森,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2005年進行太空旅遊,時年60歲。

第四位:伊朗裔美國企業家阿努什·安薩里,2006年搭載俄羅斯「聯盟TMA-9」載人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時年40歲。她也是第一位太空女遊客。

第五位:美國軟體工程師查爾斯·西蒙尼,2007年乘坐俄「聯盟TMA-10」載人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時年58歲。西蒙尼曾任職於微軟公司,領導開發辦公自動化軟體Word和Excel。

第六位:美國電子遊戲大亨理查·蓋瑞特,2008年乘坐著俄羅斯「聯合號TMA-13」火箭飛往國際太空站,時年47歲。他的父親是美國宇航局前宇航員,這次旅行花費3000萬美元,他認為實現童年的夢想就是最好的投資回報。

第七位:加拿大太陽馬戲團的創始人蓋·拉利伯特,2009年乘坐俄「聯盟TMA-16」載人飛船升空。在空間站逗留期間,他還遠程主持了一場慈善演出,目的是呼籲水資源保護。出艙時,他和升空時一樣戴著他的紅色小丑鼻子。

在這位紅鼻子富豪之後,由於國際空間站工作人員數量計劃翻番,俄羅斯從2010年開始暫停運送太空遊客前往空間站。也就是說,能像這7位富豪一樣軌道飛行、拜訪國際空間站的純粹意義上的太空遊客,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全球都只會有區區7位而已。

不過,太空旅遊的步伐不會就此停住。

目前,除了軌道飛行,常被提及的不同層次的太空旅遊體驗方式至少有3種:飛機的拋物線飛行、接近太空的高空飛行和亞軌道飛行。

  • 5000美元體驗拋物線飛行

拋物線飛行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太空旅遊,它只能讓遊客體驗約半分鐘的太空失重感覺,宇航員在訓練時為了體驗失重通常也是採用這種方法。遊客如果乘坐俄羅斯宇航員訓練用的「伊爾-76」等飛機作拋物線飛行,費用約為5000美元。

  • 1萬美元體驗高空飛行

接近太空的高空飛行也非貨真價實的太空旅遊,但它能讓遊客體驗身處極高空才有的感覺。當遊客飛到距地面18公里的高空時,便可看到腳下地球的地形曲線和頭頂黑暗的天空,體會到一種無邊無際的空曠感。俄羅斯的「米格-25」和「米格-31」高性能戰鬥機能能飛到24公里以上的高度,乘坐它們旅遊的每張票價約為1萬美元。

  • 10萬美元體驗亞軌道飛行

在距地球35到300公里高空進行飛行,XCOR研發出了一種為太空旅遊開發的可以重複使用的「火箭飛機」,同類型的公司維珍的飛船能載6個人,航天器升到15公里的高空后,母船將太空船發射出去,隨後太空船升高到110公里高空,並將其機翼摺疊起來環繞地球航行。旅行者將可在次軌道下感受約6分鐘的失重狀態,並在黑暗的宇宙上空鳥瞰地球。

如果現在有人跟你提太空旅行,那麼很可能是在推介亞軌道飛行的項目。你可能聽說過SpaceX、美國XCOR、荷蘭SXC、維珍銀河幾家商業太空探索公司,他們不能讓你真正體驗太空的美景,但是一飽地球風光也不錯。

目前,維珍公司目前已經在全球賣出了800多張太空船票,其中不乏好萊塢明星湯姆·漢克斯、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等名人。但根據美國制定的國際軍貿管控規則,維珍公司太空船使用的發動機屬於此類技術範疇,被排除在售票範圍以外。

相比之下,XCOR公司在的代理商十分賣力,銷售業績可觀,並展開了許多營銷活動。包括在2014年邀請女歌手鄧紫棋為「環宇太空大使」,當時官方消息是確認2015年上太空,但至今還沒有成行消息。

鄧紫棋說,會在太空邊漫遊邊錄歌

來自浙江的茶商盛天行也通過XCOR的項目花10萬美元為自己定下一個座位,為的就是能在100公里以上的太空停留約6分鐘,但目前恐怕也處於等待中。

盛天行說:就算身體吃不消,我的大腦還是想上太空

毫無疑問,太空旅遊是一項高風險的活動。遊客要能經得起火箭起飛時的巨大噪音、振動、過載等等考驗,還要能耐受強輻射、長時間失重等狀況。由於太空旅遊尚處於起步階段,還沒有相關規定要求太空旅遊公司必須保障旅客的人身安全。不過早在2001年,就已經有保險公司開始推出這一特殊項目的保險業務。

2014年,維珍公司一次太空船測試出現事故,造成技術人員一傷一亡,從而放慢了太空船的科研進度。不過,那次悲劇並沒有嚇阻已經買票的乘客,據稱退票人數寥寥無幾。

就在2017年5月,維珍公司新研發的太空船成功通過測試,有望於2018年接載第一批旅客到太空旅行。苦等了這麼幾年,太空船票可能終於能夠派上用場了。

在這方面顯得更慢一些。直到2016年組建了長征火箭公司,才在商業宇航方面邁出了第一步。長征火箭說,未來還將適時推出「太空星網、太空專車、太空順風車、太空班車」等多種類型的發射服務計劃,打造太空經濟的新增長點。聽上去很不錯,不過,這些目前都還處於萌芽階段,需要5到10年去孕育。

太空旅遊的製造

隨著科技的進步,火箭發射、運載能力逐漸增強,升空的舒適度大大提高,大規模、相對較低門檻的太空旅行離我們越來越近。在未來,亞軌道飛行將會變得平常,太空旅行的價格將在10年內下降到5萬美元以下,向太空的路途將更加平坦。

另一方面,隨著民間財富的迅速增加,人走上太空的日子預期不會太遠了。很多人開始預言,未來可能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太空游市場。

如果有一天,國際空間站能重新向太空遊客開放,誰會是第一個花兩三千萬美元進行軌道飛行的人,是他還是他?

不管土豪們怎麼想,作為一個星戰迷,當我發現普通人實現太空旅行,並不是科幻電影中的情節,而主要問題是經濟問題時,我還是非常欣慰的。這就意味著,只要努力賺錢,再找一位屬於自己的米多財富私人理財顧問好好理財,完成一次花費5~10萬美元的亞軌道飛行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也許有人問,這一切值得嗎?

就像那位太空遊客所說,實現童年的夢想就是最好的投資回報。

NASA海報:美麗絢爛的太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