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博文分類

在大盤藍籌股紛紛破位殺跌的背景下,平安爸爸發布了其2016年度報告,甚至還有驚無險地放量大漲,實在是又有點小傲嬌了。

根據年報,公司全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23.94億元,同比增長15.1%。業績嘛,增長是毫無懸念的增長,但A股市場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眼下,IPO提速所帶來的累積效應正在逐漸顯現——到底是拉低了中小盤個股的估值水平呢,還是對大盤藍籌股造成資金擠出效應?在存量博弈的市場里,任何答案都有可能顛覆傳統觀念。

1月16日、17日,在IPO提速預期明確以後,滬深A股市場一度出現盤中千股跌停的恐慌效應,但隨後拍拍身上的泥土就迅速從坑裡爬了起來,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次新股板塊指數累計漲幅接近50%,開板以後累計漲幅超過100%的次新股簡直喪心病狂的多了起來!

更讓人虐心的是,那邊廂次新股凱歌高奏,這邊廂民生銀行等權重指標股跌跌不休……眾所周知,在A股市場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炒新股、炒題材概念、押注重組以及炒作高送轉等三教九流的投機風氣屢禁不絕。賺錢效應就像魔法師手裡自帶光環的棒棒,始終都是場內資金流向的指引,失去賺錢效應就意味著非但沒有資金寵幸,反而會被越來越多的資金所拋棄。

然而,在當下利用制度漏洞進行監管套利正在成為過去式的這個時點,早已習慣於追逐各種投機性爆炒狂歡的我們是不是還存在著這麼一種潛在的可能性,即平安本身就是一個全新的答案,它有沒有可能完全獨立於市場運行格局,既不受IPO提速對大盤藍籌股資金擠出效應的影響,甚至還能夠引領A股市場逐漸向價值投資理性回歸?

市場環境:IPO提速只是短期影響

去年11月4日晚間,證監會宣布核准9家企業首發申請,預計總募資45億元。這件事擺在往常都不太會引起市場關注。但隨後,證監會基本上都有保持每周一批10家左右的IPO批文,並由此確立了IPO全面大提速。

實際上,2016年的前6個月證監會總共核准了70家,募資總額418億元。而在11月份全面大提速前的近4個月時間內,首發企業獲得的批文數量和募資總額均超過了去年上半年的2倍還多,而從去年11月份以來已經完成掛牌或啟動發行的IPO企業數量已經超過200家,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量也在去年12月突破了3000家整數關口。

那麼問題來了。IPO提速所帶來的累積效應正在逐漸顯現——到底是拉低了中小盤個股的估值水平呢,還是對大盤藍籌股造成資金擠出效應?

從經濟學上講,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擴大供給本身勢必會導致均衡價格的下跌,使得供給曲線右移。說人話,就是股票數量多了,股票價格整體會下跌。尤其是估值水平相對較高的中小盤股票所受的衝擊更加明顯。

然而,你們肯定又忽略了另一個重要因素——A股市場並不是一個完全有效的市場,至少現階段並不完全有效。

這就是為什麼市場正在發生的情況與經濟學理論似乎有些背道而馳,明明受到衝擊最大的中小盤次新股板塊依然炒得樂不可支,反倒是不少大盤藍籌股在一臉懵逼地接飛刀,存量資金快速轉移陣地的跡象非常明顯。

由於IPO提速擴大供給以後,次新股的實際流通市值普遍在10-20億元,具備資金持續性炒作的明顯優勢,同時可供炒作的標的一茬接一茬地進行接力,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整個次新股板塊指數在過去兩三個月時間走出了一路向北的上升通道。

統計顯示,去年11月1日以來,完成掛牌的首發企業已經超過200家,較之於發行價格漲幅超過5倍的接近四分之一,平均漲幅323%。其中,最大漲幅海天精工發行價格1.50元/股,但最高價格炒到了34.29元/股,最大漲幅23倍左右。

僅僅從去年11月1日算起,保持每周一批的IPO首發融資規模,平均每周超過60億元,累計已經超過1100億元。

海量新股發行,最直接的累積效應就是資金吞噬作用。由於當前新股申購和配售屬於完全無風險套利,同時掛牌后新股整體上漲幅度驚人,最終勢必會造成絕大多數人在新股所獲得的無風險收益全部都由二級市場參與者埋單。但次新股的炒作行情則殺人於無形,除了進一步抬升該板塊的估值水平,次新股板塊的賺錢效應無疑還將對長期處於低迷行情的其他板塊造成資金擠出效應,尤其是對低估值水平的大盤藍籌股擠出效應十分突出。

當然,IPO提速的影響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2月10日,在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證監會主席劉士余談到企業IPO時表示,咬住牙關,保證質量好的公司能夠及時上市,用兩三年的時間解決IPO堰塞湖。但實際情況看,解決IPO堰塞湖可能要不了那麼久。

首先,IPO堰塞湖正在快速消退,從去年6月底超過800家,到目前截止3月23日則只剩下601家正常審核狀態的在會項目。儘管IPO提速以後申報受理的企業也會越來越多,但按照目前的發行節奏推算12個月左右就可以基本解決堰塞湖問題。

其次,次新股開板行情的炒作持續升溫,無疑將直接導致開板位置的遲滯,並逐漸吞噬二級市場的炒作空間。一旦掛牌行情過分透支了二級市場的炒作空間,高位開板的次新股板塊勢必會再次重演2015年6月以後的走勢,即開板就是套牢盤的持續陰跌行情。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目前監管層正在實施精確打擊,從併購重組、再融資、高送轉和大股東減持以及退市制度等全方位實施政策調整,對A股歷史遺留的各種非理性炒作套路進行全面圍剿,次新股炒作的空間同樣繞不開監管趨嚴的大環境——以穩中求進為主基調,回歸理性的價值投資正在成為監管層努力引導的大方向,但真正可供選擇優質標的並不多了。

公司價值:互聯網戰略成為新引擎

如果說今後A股市場大多數公司將可能成為殭屍,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但無論上市公司數量如何快速增加,優質企業始終都會是整個市場的中流砥柱,也是更加受到市場資金青睞的焦點。

就目前的市場格局來看,上證指數前10大權重指標股,基本上都是以傳統的煤炭石油、銀行保險、白酒等壟斷性行業,總體市值水平在3450億元以上,排名次序變化不大。

目前,平安以3959億元位居第八,僅次於白酒行業巨頭貴州茅台。而後者去年年初以來累計漲幅接近**,時間推移到一年多以前的話前10大權重指標股的座次還沒有貴州茅台什麼事兒呢,但當時平安的總體市值水平接近39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單看滬市前10名權重指標股,確實看不出多大變化,但將權重進一步放寬到深市前10名以內的話,就不難從中看出一些端倪——以順豐控股、溫氏股份為代表的一大批完全競爭行業的民營企業巨頭們快速登場,其中順豐控股以2465億元的總市值位居深市第1名,超越了萬科、美的集團等巨頭。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透過平安近年來的互聯網戰略布局,結合其2016年報所披露的情況來看,我們是不是應該重新審視這家「傳統」的金融巨頭?或許不久的將來,我們很快就能在滬深前10名權重指標股的座次中看到平安完全不一樣的排名次序。

為什麼這麼說呢?借用平安2016年報的一句話總結就是:平安持續深化互聯網金融戰略。圍繞互聯網用戶需求,提升服務質量,拓展產品規模,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體驗。具體來講,我們看到的主要是藉助陸金所、普惠金融、平安好醫生、金融壹賬通、萬家醫療、平安醫療健康管理、壹錢包等公司經營互聯網金融業務,向客戶提供多種金融產品和服務。

作為平安互聯網金融戰略的一個重要看點,目前陸金所進一步推進平台化轉型戰略,全方位布局財富管理、機構間金融資產交易和消費金融領域,進一步鞏固在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領先優勢。

年報披露,截至2016年12月31日,陸金所平台累計註冊用戶數2,838萬,較上年末增長55.0%。

最新數據顯示,作為互聯網戰略的另一個重要支點——平安好醫生完成A輪5億美元融資,估值達30億美元。而平安好醫生累計為1.3億用戶提供健康管理服務,日諮詢量峰值44萬。

除此之外,平安通過「任意門」將各互聯網服務平台緊密相連,用戶可以在平安構建的互聯網生態圈中自由穿梭,實現服務與產品的協同共享。

截至2016年底,平安集團口徑通過各項服務積累的互聯網用戶數達3.46億,APP用戶2.33億,用戶在各互聯網平台之間的遷徙量達6,905萬人次,同比增長31.0%,平均每個互聯網用戶使用平安1.94項服務,較年初增長16.2%。同時,用戶的活躍度逐步提升,2016年月均活躍用戶達6,199萬人,同比增長42.3%。全年累計高活躍用戶佔比19.1%,用戶黏性持續增強。

互聯網的核心是什麼?流量。而流量的核心是用戶。是人口大國,長期以來的社會穩定、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居民財富快速增長,讓擁有了全球最龐大的中高收入群體,成為世界最大、增長最快的個人消費市場。目前平安的定位就是聚焦龐大的中產階層為主的目標客戶群,積極開拓這一客群的零售市場、個人消費市場、個人金融服務市場。

在面對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時,大多數傳統金融機構始終表現得不以為然,壟斷的地位和豐厚的利潤使得他們並沒有多大的動力和決心去積極擁抱互聯網所帶來的深刻變化。

最為著名的案例就是Lending Club通過互聯網技術顛覆了傳統銀行的運營模式,而平安則迅速成立了對標LendingClub的陸金所,並迅速在國內取得了極大成功。應該說平安是國內傳統金融機構中反應最迅速、擁抱最積極、成效最顯著的。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平安互聯網用戶規模約3.46億,較年初增長43.4%,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這一用戶規模在國內互聯網企業中都是屈指可數的。

平安互聯網用戶規模

2016年4月,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宣布完成B輪融資,融資規模為45億美元,估值高達600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呢?換算成人民幣就是今天平安3900億元的水平。但最新數據顯示,依託阿里巴巴龐大的互聯網帝國,螞蟻金服的用戶規模也只有4.5億,較之於平安僅僅高出30%,而目前後者互聯網業務佔比只是整個集團極小的一部分,按照去年的增速很快就會達到螞蟻金服的用戶規模,其發展潛力可想而知。

那麼,到底該如何給平安進行估值呢?作為一家金融機構,他們的傳統金融業務非但沒有受到互聯網所帶來的巨大衝擊,甚至依然保持穩健的增長勢頭;作為一家科技金融公司,他們的布局不斷健全和完善,用戶數持續大幅攀升,效益也日益明顯,但國內科技金融領域的人口紅利尚未全面爆發——可以預見的結果,就好比騰訊旗下的微信之於QQ,以內部革命的方式啟動互聯網戰略新引擎。

未來展望:分拆或將面臨價值重估

較之於過去所流行的整體上市,將集團分拆為獨立運營的主體並打造生態系統,逐漸成為巨頭們的另一種選擇,國內阿里巴巴是一個極為典型的樣本。

目前,平安基本上沿襲著「集團控股、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整體上市」模式發展,集團旗下擁有以保險、銀行和投資以及互聯網金融業務等多個相對獨立的經營主體,除了集團上市公司外,只有平安銀行為獨立上市主體。

實際上,當時機成熟的時候,平安完全具備分拆條件。除了目前傳統的銀行板塊平安銀行外,保險板塊包括壽險、產險、健康險和養老險等子公司;證券板塊、信託板塊、期貨板塊以及大資管板塊也可以整體打包上市,還有金融科技板塊包括陸金所、壹錢包、平安好醫生、金融壹賬通等等潛力最大、發展最迅猛的都有希望獨立上市。

毋庸置疑,傳統金融機構的寡頭壟斷時代正在被終結,互聯網金融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將越來越深遠,而平安所擁有的互聯網金融戰略先發優勢是在傳統金融大洗牌、開啟互聯網金融時代背景下存在價值重估、分拆獨立上市等多種可能性。只有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夠更加清醒地認識當下市場複雜形勢中的投資機會之所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