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是什麼讓青春很受「殤」

《藍鯨死亡遊戲》是發源於俄羅斯的一種自殺式死亡遊戲,遊戲鼓勵玩家在50天內完成各種殘忍傷害自己的任務。很多青少年受其蠱惑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個邪惡的遊戲在西方很快遭到了封殺。但在最近,本已銷聲匿跡的「藍鯨」,竟然又復活了,而且這種遊戲已流入,引發了人們對青少年自殺的關注。

這些年,青少年自殺現象越來越多,有些自殺者甚至還只是國小生。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發布的《自殺狀況及其對策》報告顯示:自殺是15—34歲人群的頭號殺手,遠超車禍與疾病。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青蔥歲月本該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到底是什麼讓這些青少年選擇放棄生命呢?

致命的恐懼與羞恥

有一些人會指責自殺青少年的心理太脆弱,事實上,青少年自殺,是一種複雜的社會—心理—生理現象。一般來說,在臨床中青少年的自殺往往伴有抑鬱症,很難受意識控制。除了抑鬱症,來自家庭、學業、人際、個性等多方面的壓力,加上青少年特有的心理特點,才使得他們選擇了輕生。

深入研究過自殺問題的德國心理學家海因茨·亨塞勒認為,具有自殺傾向的人一般對一種侮辱性的結局心存恐懼。六年級的國小生張某,因沒寫完作業害怕第二天受到老師的體罰和侮辱,趁家人睡著時服毒自殺身亡。類似這樣的悲劇屢見報端,我們會發現,當一個人被強烈的恐懼感支配,他對生的恐懼超越了對死的恐懼,死亡成了擺脫痛苦的最佳選項。

如果一個人因為做不好事情而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不值得被愛,這些無能感、羞恥感是對他存在的否定,他會因此厭惡自己,通過自殺來自我攻擊。這就是為什麼每年在中考、聯考前後,總有考生自殺的事件發生,因為在他們的認知里,會認為考不好就無法生存於世。

用自殺與世界對話

由於青少年的思維發展常常處於非黑即白的二元論階段,而青春期又是情感不穩定、衝突混亂期,一些青少年在面臨重大挫折時,由於欠缺靈活的問題解決能力和社會支持系統,容易感到絕望,認為自殺是唯一的解脫方式。

一名11歲的五年級學生,其母親對他的要求非常嚴厲,不讓他玩耍,不給他任何娛樂時間,該學生不堪重負意欲跳樓自殺。像這個五年級學生這樣的青少年會通過自殺來與這個世界對話,他們用自殺來發泄不滿,以死來與自己不喜歡的事物抗爭,或者報復他人、讓他人後悔,從而得到重視和關注,有些父母在孩子自殺后才意識到教育方式的失誤。

青少年的人格發展不成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還未完全確立,容易受到媒體和同伴的不良心理暗示,對自殺產生模仿和從眾行為。

此外,還有一些青少年會美化自殺和弱化自殺的痛苦性,他們認為有勇氣自殺的行為很酷,將自殺視為浪漫的英雄主義;一些青少年,在想像中認為自殺可以進入一種無痛苦、解脫了一切煩惱的「和諧」狀態,這種渴望和想象讓他們感受到死亡的誘惑。

怎樣避免青春之殤

那麼,如何才能避免青春之殤呢?溫暖的家庭環境,寬鬆的校園環境,健康的個性和人格,較好的耐挫性、心理韌性等,都可以成為預防青少年自殺的保護因素。

在過於強化成敗、輸贏的功利教育下,青少年很難感受青春生命的美好,卻會體驗到更多的挫折、沮喪和虛無感。家庭和學校除了關注成績,還要尊重青少年生而為人的價值,關注他們的全面發展,為青少年提供關愛生命教育、人際交往技巧、抗挫折訓練、壓力應對策略、普及心理知識等,降低青少年自殺行為的發生。

而作為家長,除了滿足孩子的物質條件外,更要關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和情緒感受。當發現孩子出現情緒低落的時候,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發現孩子有抑鬱症傾向,一定要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切勿諱疾忌醫,耽誤了最佳治療期。

青少年選擇自殺行為是缺乏精神力量的結果,如果我們能夠及時提供有效的關愛和幫助,就可以避免更多悲劇的發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