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鎮巴縣精準扶貧的「勤興模式」成就脫貧夢想

「勤興模式」成就脫貧夢想 ——來自鎮巴縣精準扶貧的報道陝西農村網-陝西農村報漢中訊(張小平 記者 劉成 文/圖)自2015年以來,鎮巴縣勤興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連續三年在當地通過養牛帶動貧困戶脫貧的產業扶貧項目,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抱團發展的「勤興模式」,入社貧困戶大多已得一定收益,扶貧效果明顯,其精準扶貧經驗值得總結推廣。 楊家河鎮黨委副書記馬玉波(左一)、勤興合作社負責人吳長山(右一)和肉牛養殖戶交流養牛經驗。

鎮巴縣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立地條件差,底子薄,機械化程度低,產業規模小,集約化程度低,缺乏科技支撐。貧困是最大的縣情,屬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楊家河鎮楊家河村,地處鎮巴、西鄉交界的半高山區,土地肥沃,自然草場,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歷來就有養殖牛羊的傳統。

省畜牧局局長楊黎旭(左一)調研鎮巴縣勤興肉牛養殖合作社肉牛養殖場。

針對逐漸壯大的畜產品市場實際,村民吳長山充分利用自己先後從事過羊、牛販賣,跑過運輸,包過工程,辦過酒廠的管理經驗,2014年1月投資創辦了鎮巴縣楊家河鎮勤興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勤興合作社」)。該合作社場區位於鎮巴縣楊家河鎮楊家河社區松坪小組,現有社員199名,技術服務人員3名,技術顧問3名。合作社投入資金300萬元,建有規範圈舍、釀酒廠、培訓室、藥房庫房、辦公用房、牧草基地、青貯氨化池、中型沼氣池等設施。入社社員中絕大多數是貧困戶。

如何才能讓合作社發展壯大,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吳長山將發力點確定到具有勞動力優勢和擁有天然草場及空地資源優勢的貧困農戶。但是這些貧困農戶缺乏資金和養殖技術,鎮巴縣扶貧辦、楊家河鎮政府等單位積極介入,將勤興合作社肉牛養殖項目和精準扶貧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優勢互補,最終實現合作社發展壯大,貧困農戶脫貧致富,便形成了精準扶貧的「勤興模式」。通過三年的發展,「勤興模式」已經形成了合作社入股貧困戶扶貧項目、貧困戶入股合作社項目及政府實施的標準化產業扶貧三種模式。

記者在楊家河鎮黨委副書記馬玉波(左一)、勤興合作社黨支部書記吳瓊(左二)及合作社負責吳長山(左三)陪同下走訪肉牛養殖戶。

合作社入股貧困戶 扶貧項目合作共贏

採訪中吳長山告訴記者,項目實施之初難度非常大。首先是資金缺口。2015年,鎮政府通過貧困戶生產發展項目給每戶貧困戶10000元用於購買母牛,當時買一頭西門達爾良種肉牛運回來的各種成本要6600元,買一頭母牛資金有剩餘,買兩頭,每頭還差1600元,合作社就決定給每戶的母牛入資1600元,這部分資金算是合作社在貧困戶的母牛中入股。他說,當時和鎮政府就這個項目協商規定:母牛由合作社和貧困戶代表統一購買,分散餵養,合作社負責防疫和繁育技術,所產小牛由合作社與農戶按市場價分成,貧困戶佔80%,合作社佔20%;同時還規定,母牛的產權歸貧困戶,這頭由政府出資購買的母牛不允許賣掉,更不允許殺掉,合作社不參與母牛的任何分成。

吳長山對記者說,當時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貧困戶不信任。有人說,哪有這樣的好事,政府出錢,合作社入股,買到母牛讓我們餵養,牛還歸我們,這是不可能的;還有一種想法是怕喂不好。針對這種情況我就給他們做工作,因為我們這裡草料不缺,年齡大的老人都養過牛,沒有啥高深的學問,再就是養牛技術由合作社提供培訓;至於有人提出的銷售問題,那根本就不是啥問題,無論有多少牛都由合作社統一按市場價回收或協助農戶銷售。針對實在無力餵養的貧困戶合作社還提供了代養服務,針對代養的貧困戶,餵養的費用由貧困戶承擔,合作社不參與分成,等母牛產生效益后再結算,每頭母牛每月的餵養費用大概是300元左右。

記者問,當時實施的效果如何?

吳長山說:「當時我千辛萬苦、苦口婆心動員了33戶願意養牛的貧困戶,現在他們都嘗到了甜頭,而沒有加入的貧困戶則後悔不已。」據吳長山介紹,當時的小牛犢現在本身已經增值,當時成本是一頭牛6600元,現在市場價已經達到了1萬多元,今年有的母牛已經實施了人工授精,年底就有產牛犢的,如果產的是母牛犢,幾個月後就增加了6000多元收益,預計一頭母牛年產一頭牛犢,每戶餵養2頭母牛計算,一年內可凈收入6200元,這些貧困戶基本都可以脫貧了,而且是穩定脫貧。

6月14日,記者在楊家河鎮黨委副書記馬玉波和勤興合作社黨支部書記吳瓊及合作社負責人吳長山的陪同下走訪了幾戶肉牛養殖戶。

貧困戶王國友(左三)提起政府扶助他家的良種肉牛總是笑得合不攏嘴。

在楊家河村貧困戶王國友家,記者看到王國友見到這幾位像見到親人一樣,無拘無束親切交談。他說:「我今年脫貧沒啥問題,真是要感謝各位當時動員我養這個良種母牛,不說別的,人家說這種母牛不能耕地,我就教會了它耕地,我家8畝地全是它給耕出來的,光耕地費用就省下了六七百元。」

吳長山介紹說,當時政府給王國友扶持了兩頭母牛,由於他家圈舍小,其中一頭牛由合作社代養,中途他還買了一頭當地的小牛犢餵養,現在3頭牛都增值了,兩頭西門達爾母牛都已配上種,明年就可以生小牛了,他家的牛就會變成5頭,價值最低在3萬元以上,脫貧肯定沒有問題。

記者見到蔡青章時,他正在山上放牛,他說,國家扶持他家的兩頭西門達爾良種母牛都已經懷上小牛犢,其中一個今年八月就可能產仔,明年就有五頭牛了,養牛讓他家穩定脫貧。

在楊家河村,記者見到蔡青章時,他正在山上放牛,國家扶持他家的兩頭西門達爾良種母牛都已經懷上小牛犢,其中一個今年8月就可能產仔,這頭牛目前是他們家的重點保護對象。

蔡青章認為政府通過養牛讓貧困戶脫貧是一個好辦法。他說:「我家到明年就有4頭牛了,價值應該在4萬元左右。」

採訪中村其他非貧困戶詢問最多的是關於如何擴大養牛規模也讓其他村民享受一下這個好政策的問題,鎮黨委副書記馬玉波及合作社負責人吳長山一一對村民做了解釋。

針對這種扶貧模式,吳長山對記者說,這種模式對貧困戶最有利,對合作社好處也不少,既解決了貧困戶缺資金和技術的問題,又解決了合作社圈舍緊張和缺勞動力的問題,實現合作社與農戶雙贏。

他說:「這種模式我們要求牛一定要由貧困戶自己養,一個是讓他們積累經驗,再就是牛糞可以作為很好的有機肥料肥田,節約農戶化肥支出,提高農產品品質。」

政府資助、企業服務扶助貧困戶發展產業

吳長山對記者說:「去年縣扶貧辦給我們合作社批准了一個產業扶貧項目,要求合作社扶助楊家河社區、口泉河村、三灣村、賀家山村、王家河村、構園村160戶貧困戶養牛160頭,每戶一頭,整個項目資金46萬元,其中項目資金的30%要合作社用於後期的防疫、技術培訓等事項。為了給貧困戶買牛,鎮政府又協調了50萬元,再加上給每戶貧困戶的圈舍補助,買牛的費用基本夠了,這些基礎母牛已經購買發放到戶,由農戶自己餵養,所有收益全歸農戶,合作社提供服務。」

他告訴記者,由於有前一個項目的實施經驗及影響,貧困戶看到這個項目確實好,所以實施起來幾乎沒有多少難度,現在他們只有給貧困戶提供好服務,讓貧困戶儘快脫貧。

關於政府推廣的這種產業化扶貧模式,吳長山表示,這個也比較好,對企業比較有利,各拿各的錢,但問題是這種模式有些企業除了得到自己應得的外,老打貧困戶的主意,想給自己企業多增加點好處。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當地正在實施一項貧困戶入股合作社扶貧項目的合作模式,其大概做法是,國家將扶貧資金交由合作社實施,貧困戶入股,入股資金由政府出資,合作社根據項目實施情況給貧困戶一定分成,貧困戶不參與項目運作,項目由政府、村集體監管。

據了解,目前這個項目還在論證階段。針對這一項目模式,吳長山對記者說,這個項目當然對企業最好了,但對精準扶貧來講,從實際上看對貧困戶帶動作用不是很大,實質就是由企業實施項目,根據項目所取得的利潤,給貧困戶分紅,這對於年老體弱、智力有缺陷、沒有勞動能力的這類貧困戶是比較合適的。

勤興合作社目前帶動當地193戶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

企業引領,貧困戶參與,抱團發展促增收

勤興肉牛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抱團發展的方式,在全鎮範圍內,大力發展良種母牛養殖產業,在帶動本社社員及周邊農戶增加經濟收入和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同時,帶動了當地養殖產業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現了產業發展、生態環保、脫貧增收「三促進」。

(一)促進了養殖產業的發展。連片、規模經營、示範帶動、股份合作」的原則,堅持推行「聯戶養殖、集中管理、循環發展、單獨核算」的合作養殖模式,既有效解決了規模難以擴大、技術服務跟不上的問題,又為推進養殖產業發展探索出了新的途徑。

(二)促進了生態環境的保護。2016年合作社在縣農業局的支持下申請了200畝地的牧草,免費發放於193戶農戶,並與農戶協議種植牧草和回收,同時,指導農戶學會玉米秸稈青儲技術,將秸稈變廢為寶,與周邊農戶達成玉米秸稈收購協議,既實現了資源再利用,保護了環境,又為農戶帶來了一定經濟收入,也拉動當地的飼料、玉米及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了「雙贏」,合作社每年收購玉米稈就能為周邊100多家農戶增加3000~8000元的收入。

(三)促進了脫貧攻堅的步伐。2014年以來,合作社共養殖良種牛652頭,現存欄342頭(其中合作社與貧困戶抱團發展分散養殖226頭,合作社集中圈養良種肉牛116頭);出欄肉牛310頭,總產值403萬元,實現利潤93萬元。該合作社在帶動社員及周邊農戶增加經濟收入和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同時,還積極負責提供科學養殖技術指導、人工授精繁殖配種、市場回收牛犢等相關管理服務職能,真正實現了貧困戶與合作社雙贏,扶貧幫困、合力攻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