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常放臭屁,恐是大腸癌前兆的說法,引起網友熱議,真是這麼一回事嗎?專家表示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而除了放屁癥狀,腸癌還有幾種更加明顯的癥狀,大家要引起重視。
常放臭屁真是大腸癌前兆嗎?
有鑒於此,「常放臭屁,恐是大腸癌前兆」的謠傳,其實並不完全正確,醫師指出,除了屁臭不臭不是重點外,更不是大腸癌的「前兆」,反倒是大腸癌末期的病友較可能發生。且頻頻放屁的癥狀,也並非是所有腸癌患者都會出現。人體的腸道結構,主要除了居中的橫結腸外,又可區分為右大腸(深結腸、盲腸)、左大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兩區塊。其中,右大腸(深結腸、盲腸)因彈性較佳,因此一旦癌細胞從此而生,往往患者發現時,腫瘤已變得相當大,且癥狀上多以貧血較為常見。
至於放屁癥狀,則較容易發生於腫瘤組織位於後段左大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部位的癌友身上。特別是大腸直腸癌者,由於直腸較接近肛門、管腔小,即便腫瘤不大也容易發生阻塞,因此引起放屁頻頻、腹痛、腹脹、便秘等癥狀的機率自然較高,也較易有血便問題,發現率也較前者來的高。
腸癌常見的4種癥狀
專家提醒:如果出現以下4種癥狀,可能提示大腸癌的可能,尤其老年人,要引起格外重視。
1 便血:是大腸癌最早和最常見的表現。輕者僅表現為偶爾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現有粘液血便、粘液膿血便或鮮血便,常被誤診為痢疾或痔瘡出血而貽誤了確診時機。
2 腹痛:部分病人以定位不確切的持續隱痛為首發或突出癥狀,部分病人僅腹部不適或腹脹感。當大腸癌合併糜爛、梗阻或繼發感染,由於相應的腸段蠕動增加和痙攣,可出現明顯腹部絞痛。有些病人表現為典型的不完全性腸梗阻性腹痛,即疼痛為陣發性絞痛,持續數分鐘,自覺有氣體竄過疼,接著有排氣,然後疼痛突然消失,當這種癥狀出現在老年人時,應首先考慮大腸癌。
3 排便習慣改變:多為排便次數或糞便性狀改變,比如原來大便每天1次,最近不知道什麼原因每天大便3~4次,或是說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以及大便形狀發生改變,本來大便是軟的成形的,最近變細了。有些人還伴有里急后重感。
4 貧血:老年病人,尤其是無其他原因的失血,亦無腸寄生蟲病的人,如發現進行性缺鐵性貧血,應想到有胃或大腸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