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孩子上一年級,家長你要提前做好這些準備!| 薦讀

史家國小的終身名譽校長卓立老師,曾擔任史家國小校長多年,是北京市特級教師,曾是全國十大明星校長,前不久他出版了一本書,叫《歡迎來到一年級:幼小銜接家長手冊》

為什麼會專門寫本書呢?原來,卓校長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觀察發現: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全心全力花在孩子身上的一個月的時間,抵3年級以後一學期的時間,抵6年級以後1學年的時間,甚至更多……

那麼,小朋友上國小前後,爸爸媽媽要做哪些準備么?卓校長給出了非常實用和細緻的建議,不光有堅實的教育理論實踐基礎,而且操作性特彆強 ...

說實話,這是我看到最中肯的入學指南了,值得每個入學孩子的爸爸媽媽閱讀、收藏。

孩子升入國小一年級,就意味著要開始長達十幾二十年的全天的、規範的學習生涯了。

在這段生涯里,我們的孩子將從兒童到少年,從少年到青年。人生中最曼妙的年華都將在這段學習的生涯中度過,許多美好的事情也將在這些歲月中發生。

可見,這是一個多麼重要的開端,這個頭開得好不好,它的影響力是絕對不可小視的。

所以,家有學童升入一年級,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也不是孩子一個人的成長里程碑。

如果我們大人們能夠意識到,這是家庭生活的一個標誌性階段的開始,是全家人進入一個生活的新階段,坦然並且充滿好奇地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新的生活形態,並願意為之做出適當的準備

那麼,祝福你們,這樣心態決定了你們很可能有機會擁有國小一年級的正確打開方式,也擁有了讓孩子獲得有品質的學習成長生涯的極大可能…

孩子成為一年級的國小生,爸爸媽媽是需要先有所準備的。

這個準備,不是給買個新書包、準備好鉛筆盒這麼簡單,也沒有買個學區房居家遷徙、準備「陪太子攻書」這麼複雜。

這個準備是爸爸媽媽發自內心地認同並且接納:我將是一個國小生的家長了

我們都不是天生就會做父母的,很多時候,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孩子需要學習成長,我們也需要在孩子成長的路上,一次又一次地挑戰自己。

在孩子長大的每一個階段,父母面臨的課題都不同:我們將成為什麼樣的父母;我們在孩子的身上寄託了什麼樣的期許;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給孩子做出了什麼樣的榜樣;我們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對他伸出援手…

這一切一切,都在匯入塑造孩子的洪荒合力之中,而且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力量。

爸爸媽媽們

準備開啟「國小生家長」

請務必準時接送

國小的上學時間,是從上午的8點前,到下午的3點前後。

和提供全日三餐加點心的幼稚園不同的是,大部分的國小隻提供午餐,這就意味著孩子的早餐和晚餐都需要在家裡吃。

準備早餐的辛勞和規劃晚餐的煩瑣,都是沒有經歷過的父母不能夠體會的。如果還有老人可以幫忙分擔一些,那就是個幸福,要珍惜。

早上送孩子,對大多數家長來說,提早一些出門上班,順便送過去就好;但是相對於通常晚飯後 5 點多才接的幼稚園,3 點左右就需要接的國小,是需要我們提前做出安排的。

如果爸爸媽媽都全職工作,身邊也沒有老人能夠幫忙接送,就會很撓頭。

一年級國小生的父母,一定要提前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時間節奏做出新的安排,力求「準時接送」。

千萬不能覺得,孩子晚到幾分鐘沒啥要緊,晚接一會兒也不影響啥。

我為什麼要強調這兩個「準時」非常重要呢?

因為上學的時候遲到,在全班同學和老師的注目下進教室,孩子心裡必然會不自在;有時候,還需要向老師解釋自己晚到的原因——孩子並不知道自己對這個「遲到」到底該做什麼樣的解釋、負多少的責任,往往就會訥訥不知所言,或心懷愧疚。

這時候,正常的課堂學習往往已經開始,孩子不了解前面老師講解了什麼、布置安排了什麼……等他坐下來,又要慢慢花時間來進入課堂的氛圍、跟上大家的進度,結果,這一天孩子都會過得很被動,好像總在追趕大家的進度。

放學接孩子更不要遲到。

「早接」和「晚接」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心理感受的差別很大。

有的父母可能會說:「我家孩子沒事,在幼稚園就接都接不回來,要接著玩,還不如晚點接。」

孩子已經熟悉了幼稚園生活,但國小還是新生活、新環境。

每天放學,一站到校門口就能夠看見父母迎向自己的笑臉,對孩子來說是莫大的歡喜,孩子往往就會興奮地和你分享他一天的校園生活中的所見所聞。

試想,你自己是一個孩子,而你的爸爸媽媽在全班同學都快被接光、在你望穿秋水的盼望下姍姍來遲,你的心裡會是什麼感受,還能夠興高采烈地聊一聊今天的趣事嗎?

孩子會在等待的過程中懷疑父母對自己的重視程度,擔心父母還會不會來接自己,擔心是不是自己做了什麼讓父母會生氣以至於不出現的事情……這些想法都能讓孩子垂頭喪氣。

所以,在一年級準時接送,對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感是很有幫助的。

2

請務必安排好孩子的課後生活

很多學校開設有課後管理班,或者興趣班,在放學后再合班統一管理孩子一段時間。

台灣特色的是校外的安親班,是由校外的機構在放學后先接回,統一管理。現在我們很多學校的附近也開設了這樣的機構。

選擇課後管理機構的原則是,如果校內有,先考慮校內的,校內的通常是學校提供給家長的便利,通常沒有費用或者很少費用,同時老師也是學校里的老師;如果選擇校外的,提前多打聽,最好能夠和同班同學結伴去。

在一年級,孩子的家庭作業量會很少,甚至沒有書面的作業;但是,我們每天仍然需要留出最少 30 分鐘的時間,來關注孩子當天的學習和校園生活,幫助他們在逐步融入校園生活的同時,在學習上溫故知新、總結方法、循序漸進。

所以,放學接孩子、安排孩子放學后的學習生活,我們需要預先做一些計劃。

承擔這件事情的人的優選順序是:父母 - 高品質的課後管理機構 - 祖父母 - 普通的課後管理機構。

3

請務必讓孩子按時睡覺

一年級的孩子剛剛進入一種新的生活形態,興奮、緊張、好奇……多種情緒叢生;他們尤其需要按時作息,晚間的休息時間要在9點以前。

8點30分洗漱完畢,然後留出一小段自由閱讀或者親子閱讀的時間,9 點熄燈入睡。

這樣才能夠保證第二天上學的充沛精力和良好狀態。如果引導得當,孩子不反感的話,把一些需要背誦的英語或者詩詞在臨睡前過一遍,會記得更牢。

大家可以算一下:晚上9 點入睡,第二天早上 7 點起床,剛剛睡夠10個小時。這是國小生需要保障的睡眠時間。不可以存著「就晚一小會兒」、「反正孩子以前也睡得晚」、「這個點,反正也睡不著吧」的想法,和孩子一起拖延時間。

無論孩子之前的睡眠習慣是怎樣的,他都要從現在開始,每天的8點前到學校開始學習。

只有按時休息,才能夠保證第二天的充沛精力和良好狀態。堅持好的生活習慣,就從進入國小的第一天開始,培養的話,應當更早。

上國小,也需要儀式感

幫助孩子走進國小生活,「儀式感」是一個好幫手。

關於名字的儀式感

從孩子準備上國小開始,我們可以有意識地用孩子的大名來稱呼孩子。在孩子 6 歲生日這一天,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賀卡上寫上孩子的大名;在慶祝的同時,正式告訴孩子:以後,爸爸媽媽只會在家裡叫你的小名,在家庭之外的任何場合,任何人面前都將稱呼你的大名。

你即將成為一名國小生,你會擁有學籍卡、學生證——也就是說,你除了作為自然人擁有出生證、身份證之外,將會擁有你的第一個社會身份,你是張俊豪、你是杜景怡、你是李明澈……那麼,你和那些還在被媽媽爸爸叫作「寶寶、妮妮、玲玲、冬冬……」的小弟弟小妹妹們大不一樣了。

這是對你的尊重,更是認可和期許。孩子,從名字上你就是獨立的,你將是一個獨立的人。

2

關於入學照的儀式感

現在,拍照已經成為生活中很普通的行為。無論大人孩子,都可以隨時隨地地拿起手機,給別人、給自己拍幾張,拍得漂亮的話,發朋友圈曬一曬也是舉手之勞的事情。

但是,即便是在拍照已經平常得如同每天吃飯睡覺的時代,我還是想提倡年輕的父母們在孩子入學前的那個 8 月底,找個時間,帶著孩子到照相館去照一張標準的入學照片。

最好選擇傳統的老字號照相館,也就是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人們照全家福的地方,那樣的照相館自帶一種莊嚴端正的氛圍,既不同於當下時髦活潑的影樓,也不同於日常父母用手機單反記錄的生活瞬間。

如果校服已經發下來,就讓孩子穿著校服,拍一張正正經經的照片,留下自己作為國小生的第一個形象,也可以備用於入學后的各種證件照片。

這樣的照片,會讓孩子最直接地感受到即將開始的國小生活是多麼地不同於以往,從而在心裡就先莊嚴以待起來。

3

讓孩子參與入學登記報名

父母要從自己開始,意識到:我是一年級新生的家長了。比起知識的準備,孩子更需要我們從心理上幫助他進入到國小。

比如,提前帶著孩子上國小門口看看。如果開學的時候他才第一次來,他可能會抗拒學校。陌生的環境與不熟悉的老師都會增加他對學校的恐懼,甚至不願進校門……尤其內向的孩子,更需要早一點來熟悉熟悉。

從報名登記開始,就帶著孩子一起去學校,讓孩子更直觀地看到他將要開始的新生活。

讓孩子看一看,這是你將要讀書的校園,哪裡是教室,哪裡是圖書館,哪裡是操場,哪裡是體育館,哪裡有洗手間,哪裡有飲水間……環境熟悉了,孩子心裡就不慌了。

現在的國小一年級通常會在開學前安排班級參觀,這個參觀一定要參加。在這個機會裡,認識老師和同學,孩子的心就踏實下來一大半了。

有心的父母更可以利用這樣的參觀機會,在同班的孩子裡邊瞄一瞄,看看有沒有氣質類型上有可能和自家孩子成為好朋友的同學,主動和他們的家長交換一下聯繫方式,先幫孩子一把,讓他在新環境里有一兩個好朋友,這樣孩子對於新學校、新生活的陌生感就會減少很多。

4

讓孩子參與準備學習生活用具

在購買書包、文具,準備校服和在學校使用的水壺餐具的過程中,讓孩子全程參與,並充分聽聽孩子自己的意見,會讓孩子直接產生「國小學習大不同」「我的學習我負責」的直觀感受。

這是因為國小的用具和幼稚園很不一樣。

一年級國小生的學慣用品清單

1. 書包,需要考慮其良好的負重性能和使用時的舒適性;

2. 鉛筆盒,需要樸素實用、容量大、拿取方便;

3. 每天削好 6 支以上的鉛筆備用;

4. 一把大的削筆刀放在家裡,削多量的鉛筆,一把小的鉛筆刀,放在文具盒中備用;

5. 白橡皮;

6. 包書使用的 8 開和 16 開的厚紙張,或者專用的包書紙;

7. 三個大號的文件袋,選擇不同的顏色,方便分類語文、數學、外語的相關學習資料。

無論是在實體商店,還是在網路上購買學慣用品,都邀請孩子參與選購的過程。

選購的過程是財務交易實際發生的過程,是將來數學學習的實踐場所,也是和孩子交流物質生活態度和審美觀的過程。

父母可以把自己的觀點清晰地表達出來,並加以說明,同時也鼓勵孩子這樣做。在交流中,引導孩子學會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物品,養成惜物的美德;鼓勵孩子欣賞大氣實用的產品形象,放棄浮誇粗糙的設計,逐步養成優雅從容的品位。

一年級國小生的服裝和生活用品清單

1. 春秋季節校服一套;

2. 夏季校服一套;

3. 冬季校服兩套;

4. 校禮服,根據需要購買;

5. 不同季節的運動鞋;

6. 保溫水壺和夏季水壺各一個;

7. 餐具根據學校的要求準備。

國小生在校內的服裝以運動服為主,絕大部分學校的校服也都設計成運動服的樣式,這是由孩子們活潑愛動的天性和我們體育課的重要性決定的。

同理,孩子們在學校里主要穿的鞋也是運動鞋,這樣才能在運動中最大限度地助力和保護孩子。裝飾性比較強的服裝,可以在校外合適的場合穿著,讓孩子體驗服裝的多樣性和場合感。

訂購校服的過程中,需要量尺寸、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小、向班導老師提交尺碼,或者直接到門店購買網路下單……這些都可以嘗試讓孩子來做一做。

只有通過這一系列細緻的準備工作,孩子才會一點一滴地體會到成為一名國小生是一件多麼莊重嚴肅的事情;而在選購過程中,讓孩子充分參與各種用品的選購,也會讓孩子對即將到來的學習生活產生主人翁意識;孩子們也就自然而然地從心裡重視起來,準備起來。

最後,我還想說的是,幼升小的準備,最重要的是爸爸媽媽在心裡認同:

我即將成為一名國小生的媽媽 / 爸爸,我清楚我們的生活,我們與孩子相處和溝通的方式,我們對孩子的關注點都將完全不同於以往,我將為之準備,並且努力嘗試。

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在心裡了解到:

我將開始一段新的生活,它不同於既往,我將承擔新的任務,它需要我付出努力但它可能會很有意思,我好好準備,並且希望它還不錯。

當然,沒有人能夠百分百準備好,我們現在就開始準備吧!

本文重點

1.不要讓孩子上學遲到,下午接孩子也要準時,這兩個準時都非常重要。

2.晚上9點,孩子排除萬難也要躺下睡覺。

3.一年級的時候,父母全心全意花在孩子身上一個月的時間,抵以後一學期,甚至一學年的時間。

4.和孩子約定放學后的時間安排,決定好就執行下去。

5.從上學第一天開始,稱呼孩子的大名,昵稱收到家裡用。

6.去拍嚴肅的入學照也很好。

7.帶孩子一起參加學校報名的全部環節,讓校園提前成為孩子不陌生的地方。

8.和孩子一起準備一年級的學習和校園生活用品,同時分享自己的物質生活態度和審美觀。

轉載須知

轉載時請後台回復「轉載」二字

20170830

歡迎關注「好老師公益行動」

微信訂閱號ID:TeacherofChina

投稿請發至

[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