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重金買學區房上清華北大,畢業依然買不起學區房?知識還能改變命運嗎?

請點擊標題下方的「光明微教育」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動態~

日前,一則「清華北大畢業也買不起學區房,花重金買學區房上清華北大還有什麼用」的網路戲言引起了廣泛關注。下面,讓我們一同看一個北京市民的買房故事~

我的買房故事

終於,我還是咬牙買了一套學區房。

最近一段時間,學區房價越漲越高,隨之也伴生出了不少網路段子:「一套學區房能救活一個上市公司」「上好大學不如買房」等等,儘管這種價格畸高包含有人惡意炒房、有人藉機牟利等因素,但是我認為,正是大家都心裡存著「知識改變命運」這個認識,才導致了學區房持續處於被熱炒的境地。

第一次發現學區之間有差異是剛剛成為母親的時候,當時我陪一個朋友參加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招生見面會。

一位家長問招生老師:「請問在學校排名多少報考你們學校比較有把握?」當時,招生老師是這樣回答的:「不同的區情況不同,如果您的孩子在海淀區,那麼平時排名在區里前200名都是比較有把握的。」「如果在朝陽區呢?」家長追問。招生老師想了想,「如果在朝陽,大概前70名吧」。

權衡利弊之後,我最終加入了買學區房的行列。不少人認為,這種巨大的花費無異於綁架了整個家庭,但我認為這可能是家庭教育減負最簡易的方式了。

我注意到,相關教育部門這些年出台了各項政策試圖拉平這個鴻溝,但是,很多家長的心理構建是,購買學區房也許是最快進入「快車道」的方法。

在求學的過程中,家長往往有各種各樣的糾結。以我的實際經驗來說,在各種無所適從中,購買學區房可能是家長自我安慰心理的一種直接反映。

教育是一個家庭對未來的夢想和期許,對於孩子來說,家長的每次選擇背後,都是新的機會和新的人生。近日,北京市新政出台,學區施行多校划片,學校的選擇也不再是唯一的。看來,我這個選擇的不確定因素又增加了。

(作者劉墨系北京市民,署名系化名)

在有關部門對炒作「天價學區房」者展開依法懲處、制定更多政策細則治理學區房亂象的同時,這則「清華北大畢業也買不起學區房,花重金買學區房上清華北大還有什麼用」的戲言再度引發了各界關於「知識改變命運」這個命題是否依舊成立的討論。

今天我們共同關注——

什麼樣的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最近,又有人對上學、求知的結果趕到困惑了:花高價買學區房不一定能讓子女一直學到獲得博士學位,即便是有了博士學位,很可能照樣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沒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照樣買不起學區房……

於是,質疑油然而生:

知識是不是可以改變命運?

我們知道,「知識改變命運」是一個哲學命題,不完全是科學命題。前者的意思是,有知識的人較之無知識的人可以活得更理智、更自由,能更好地把握人生中出現的各種機遇;而後者則強調有了知識就有可能改變命運,將「有知識」作為改變命運的必要條件,但也從沒確定知識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條件」。

從古至今,從中到外,在成功者、幸福者身上的明顯標誌之一,就是擁有知識。但是,他們究竟掌握了什麼樣的知識,是不是只是熟讀書本、獲得了博士學位,就具備了融入行業、融入社會、成就事業、走向成功最重要和唯一的資本?顯然,這樣認識問題是比較膚淺和草率的。

眾所周知,即便在歷史上獲得進士抑或是狀元者,也很難說各個都是真正的成功者。因為,驗證或影響人們是否成功的複雜社會,對知識的要求絕不僅僅是擁有學富五車的書本知識。

所以,古人早就強調在書本學習之外,還有「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等一類更真實、更有用的知識,而對知識的把握絕不可囿於學歷教育的影響,還需要在真實的生活中繼續學習和歷練。

外國的學者也在不斷地探討,什麼知識對於人類最有價值,什麼能力可幫助人們成功。

一般而言,泛泛地談「知識改變命運」只是一種導向,而每個人是否能夠成功,要看其獲得的知識是否能與自己的具體情況和內在的發展潛力相匹配。

當然還有一個前提,就是我們如何看待命運的改變或所謂的成功。特別是在現代社會,多數人的所學很難像以往一生都與某一行業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錯位、轉行等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所以在大學所學的知識還主要是基礎。

20世紀80年代前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陸續提出了一系列影響人們學習觀念的思想,包括「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創造」等。重在引導世人從以往只看重學歷而忽略生存需求、自主發展、融入社會、有所作為和自我期待等的局限中解放出來,從根本上改變教育對人影響的目標與方式。

至20世紀90年代,隨著西方部分國家進入到高等教育大眾化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博士畢業找不到工作的現象。這說明在現代社會中試圖用高學歷來鎖定自己一生髮展軌跡的做法,已經受到了巨大的挑戰。

即便是分配到專業對口的單位,做著與自己所學專業對口的工作,離一個人的成功和改變命運還差得很遠。相對於純粹的學歷教育和專業知識的學習,認識自己、了解社會、樹立志向、主動實踐、善於合作、理解他人、積極思考、敢於嘗試等,更有助於一個人的成功。

而這些能力和素養的形成,不是上一所名校就可以完全養成的,既要靠各級各類學校的引導和教育,也要靠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和歷練。如果大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不清楚這個道理,完全把希望寄託於某個名校和所得到的學歷,則不僅命運難以改變,高學歷還會成為其難以融入社會、難以成功的心理障礙。

人的命運不是先天註定的,而是可以掌握和改善的,關鍵在於我們對自己、對社會、對專業、對知識的態度是否積極,有否準確和適宜的選擇與判斷。

比如,近年來不少所謂的「成功者」均以顏值、家庭背景、經濟實力、社會關係、商業炒作得計,媒體也在利益的驅動下不遺餘力地追捧,相形之下,知識的價值在大眾心中大大縮水,這的確不是好的導向。

但也還有大批靠自己打拚走向成功的年輕人,他們改變命運的資本依然是靠知識的合理運用,而不只是拿學歷當招牌而滿足於守株待兔。

古代的《大學》講了知識學習和運用的五個步驟或要點,即「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也就是說,知識的學習與運用若能關注和把握好這五個方面,就可以讓所學的知識變得有用,進而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當然,這種改變還是有過程的,不會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

應該指出,每個人的成功都會與他人有所不同,學習和效法他人成功的經驗,借鑒他人運用知識的方法,一定要做因人而異的改造,要首先對自己的現狀和潛力做出客觀明智的判斷。

要清楚,我們所學的知識,特別是在大學、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多是經過提純和科學歸納的,是共性和基本規律地反映;而我們為爭取成功、為改變命運所做的努力,則是經驗性的,是個別或特殊性的反映。

如果不知道這一區別,認為他人成功的具體做法即唯一可以追隨的做法,就會陷入「削足適履」「東施效顰」的窘境,甚至還會錯誤地認為知識不能改變命運,或是進入宿命論的消極心理狀態而不能自拔。

由此可見,一個人能否成功,能否改變命運,問題不在於選學哪一門知識,而在於如何看待和使用知識,如何認識自身的局限和價值。

以往,許多學習者都會在上大學時觀察自己所學的專業是熱門還是冷門,並採取積極的應對和調整措施,為就業和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並深入探究在冷門專業中可能存在的機遇和在熱門專業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如此,不僅對自己的期待比較務實合理,也更容易尋求適合自己成長和走向成功的正確道路。

讀書不能只看收益還要看效費比

我認為,這個問題的判斷標準實際有兩種:

如果說這個標準是以投資之後的資產回報率來看,那麼投資房地產或者學區房,從目前來看,肯定是比讀書考上好學校的財富收益要高。作為一種長期性的智力投資,「要求考上好大學就能獲得某某巨大利益,」這種想法本身就是不現實也是不合理的,因為這隱含著「一考定終身」這種在過去大學生是天之驕子時代都很難實現的預判;

如果說這個標準是從人生前路發展的角度來看,那麼選擇讀書、上好大學這樣的智力投資選項,相比投資房地產之類的資本投資,就沒有那麼大的劣勢了,這不是說從長遠來看名牌大學畢業生的收益一定能超過房地產或其他資本投資,而是說,從效費比來看,用知識來改變命運,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投入成本相對最小、運行規則相對最簡單的那一種,如果沒有那麼多資金投入,並且無法承擔相應的高風險,那就不適宜去只盯著那些驚人的回報。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獲取知識讓自己在精神層面上獲得的愉悅及滿足感,這些也應該是在選擇讀書這個問題上必須考慮的優勢。

而且,投資與讀書在現實中也往往不是二選一的矛盾局面,不能因為投資收益大就去單方面否認讀書的價值。

努力讀書、努力讀好書,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應該不是收益最大的選擇,但應該是相比較而言最實際、效費比最高的選擇。

光明教育工作室出品

長按識別關注 為您讀教育

內容:光明微教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