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探索|中小學在線教育如何找到變革支點

點擊上方藍字「教育信息化」一鍵關注

在線教育的尷尬

近年來,隨著認知科學、學習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知識的學習不是機械輸入的過程,而是與個人經驗發生碰撞,在建構的過程中得到內化。知識的獲得,思維的培養,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習環境不可分割地聯繫在一起。作為一種社會化活動的組成部分,學習是在文化、社區以及經驗的環境中發生的。

與教育改革轉型大背景相伴的,是在線教育的蓬勃發展。然而,在線教育近年在保持升溫態勢的同時,爭論也持續不休。但其實,當前行業考慮的不過是「眼球」的集聚、市場的擴張、資本的運營,高度競爭的市場環境、「時不我待」的占坑焦慮卻使得業界忽視了一個更重要的關節點:原有的教育工作機制、課程內容與實施方式、管理與評價體系,已不能適應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變革。

十餘年課程改革個性化、生活化的導向,為信息技術進入K12領域提供了巨大的舞台。但教育領域脫胎換骨的變化,並沒有因為炫酷的技術、層出不窮的產品出現而產生。以往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缺乏整合,距離現代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綜合能力相去甚遠,而不少在線教育產品,只是針對學校的學科本位課程體系,在所謂「效率」方面做足功夫;以往課程內容「難、繁、偏、舊」,過於注重書本知識,而不少在線教育產品卻在把學生固化在知識本位的軌道;以往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而不少在線教育產品卻在行為主義的老路上漸行漸遠;以往課程管理過於集中,而不少在線教育產品卻仍在強化權威教材版本,以標準化之名為僵化的教學推波助瀾;以往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而現有的在線作業平台,甚至都要搞學生作業的全省、全國大排名。

環顧當前在線教育領域發生的種種創業、關張、併購、重組的浪潮,並沒有帶來豐富的產品線和教育體驗,反而是同質化的在線教育產品越來越多。於是,在線教育就陷入了這樣的尷尬,都認為這裡是蘊含著巨大潛力的藍海,卻少有弄潮兒能改變傳統的泳姿,找到讓人眼前一亮的變革支點。

即便火爆如慕課,無非是視頻版的課程資源加互動與過程測評,再好的課程資源都需要教學活動的設計,質量精良的資源作用不可誇大,互動的有效性尚待解決,過程測評針對主動的學習者更為有效。說起來,慕課固然在推進教育改革、均衡教育資源配置方面能起到有益作用,但將其作為輔助工具,與線下實體課堂面授討論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其實更具生命力,也更需要基於教育本質(而不是基於社會學意義)的研究;也只有這種研究,才能推動教育領域的保守力量完成觀念更新,為在線教育贏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線教育必須回到現實

在線教育是典型的「互聯網+」。要想在基礎教育領域真正發揮作用,在線教育必須回到現實,直面K12的「痛點」、找准「觸點」——痛點並不少,即使在PISA測試中連續兩次奪得全球第一的上海,學生付出的學習時間仍然是全球最高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亦有欠缺;所謂觸點,則是學生學習與發展中需要並且能夠發揮技術作用的地方,找到觸點,才能將技術與教育連接起來。

的基礎教育必須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將知識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結合,發掘出學生對知識的渴求,聆聽他們飛速成長過程中如春筍般拔節的聲音;需要創設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引發學生豐富的學習行為發生,而不是只停留在聽、練、做作業;需要通過基於表現性評價的方法,形成多樣化的學生成長記錄,全面而科學地衡量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些理念,因為信息技術的出現有了實現的機會。泛在化的學習環境將比我們預想更快地實現,到那個時刻,課堂已經無所謂「翻轉」,傳統課堂學習與在線學習兩種學習形式中,各種學習要素需要進行有機融合,並運用各種教學理論,釐清不同的知識類型,進而協調各個要素,充分發揮混合式學習的優勢,實現課程教學的優化實施。尤其是在教學活動方面,需要關聯生活場景,引入實踐環節,改變將課程內容當成必須全盤接受的「知識」的現狀,而是當成激活問題的支點,以課程的學習來引發問題,通過相應的教學活動設計,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不與線下體驗實踐諸環節結合的在線教育是沒有出路的。美國可汗學院的課程,已經由在家學習資源轉型成為一種重要的課堂教學資源,教師基於視頻創設學習活動,其職能已經由一個授導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支持者、管理者、評價者。未來的教師,在混合式情境下引導學生行為發生,需要重構教學模式,重塑師生關係,重整教學結構,重組教學環境,這是時代使然,是真正的因材施教,精耕細作。

在線教育,應該要讓這些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實現起來更簡單、更方便、更便宜,一個優秀的在線教育產品,不是某一個孤立點上的成功,而是把握住了「混合式學習」整體視野下的某一個環節,如「混合式學習」的教學組織與管理、學習對象、學習內容;課程教學的實施目標、實施過程、實施結果;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流程、資源支持、教學支持、學習評估等制約學習的各種因素。優秀的在線教育產品應該能夠幫助教師去綜合考慮知識的多樣性,考慮不同的知識類型在學習者那裡是如何被接收與建構;需要對技術催生出的新工具、新教學環境、新教師角色進行規劃,也需要對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進行規劃。

優秀的在線教育產品,還必須能以內涵發展為導向,以一線需求為中心,以服務支持為基礎,所謂以內涵發展為導向,即以人為本,體現教育創新前沿。所謂以一線需求為中心,產品的開發必須源於教育實際場景,針對問題,有切實的改進措施而不是迎合;以服務支持為基礎,產品必須具備有效輸出的綜合解決方案,例如平台、資源服務、培訓、專業支持團隊等完備的衍生體系、保障體系。在線的特點並非低成本、大規模、碎片化時間利用,那些與教育本質相關的,泛在化的學習、個性化的學習、連接主義、基於課程統整基礎上的綜合服務,不能貼標籤,需要經歷的是紮實、實證的基礎性研究,在線教育才能夠真正發揮作用。

整體創新 全局改革

不可否認,一些在線教育的方式方法引入中國小課堂,相對於過去的灌輸式教學已經是一種進步,但是不是就已經在做對的事情,還有待商榷。目前,絕大多數探索還只是停留在「術」的層面。如果我們將有意義的學習看作知識建構的過程、協作協商的過程、實踐參與的過程,相應的,教學就需要情境及活動的創設、學習環境的優化、學習與實踐共同體的組建。教學模式的變化,指向的是人與人關係的變化、組織形態的變化,這正是中國小在線教育要思考的核心問題。

在線教育在實踐中帶來一系列問題及挑戰,它指向課堂,卻是整體創新、全局改革,實施中逐步重塑著我們的觀念。

第一,在線教育是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創新,而非簡單相加,是「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類」。 「互聯網+教育」也不是物理變化,而是內涵變化,需要的是融合創新,開啟信息技術革新創新應用的新階段,以應用為導向,通過融合創新促進教育教學轉型。

第二,基礎教育急需變革傳統應試教育模式。 我們應站在要以「立德樹人」的高度,聚焦教學,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做好基礎教育,解決新背景下的新問題。

第三,在線教育需要開創教育治理新格局。 學校與行政部門需要重塑教師的工作考核與專業發展機制,這也對學校管理和辦學形態提出了挑戰:一些中國小在線教育的探索往往對資源和教師精力投入的要求相當高,教學資源開發的專業性亟待提升,相關利益卻缺乏保障;教師課堂上要做的工作少了,課餘時間卻全都搭了進去。沒有這些實際問題的解決,教師的改革意願得不到保障,失卻群眾基礎,改革也就很難可持續發展。

第四,拋棄簡單的量化工作思維,從內涵發展角度去做好整體規劃。 建立動態的資源觀,有計劃地建設在線教育所需要的課程資源系統,但更要在教學中應用資源,優化教與學活動,推動課程教學的優化實施,促進課程教學的均衡發展、協調發展、特色發展;打破唯技術至上,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解決問題的真實情境,形成有意義的互動學習環境,重構教學模式,重整教學結構,重組教學環境,重塑師生關係。

第五,在線教育應走創新發展之路,需要將現代新思維、新技術、新課程、新模式、新機制等引入教育領域,建構發展新格局。 需要建立共建共享的教學資源體系、服務體系,幫助教師完成從知識傳授者向知識創生引導者的角色轉變,幫助教師立足崗位便捷地尋找到相應的專業支持,進而實現學校辦學機制、教師專業服務機制的轉變,增強教育系統的活力。

在線教育,改造的是教育信息化領導力與教育治理的能力,企業、教育行政部門、學校以及師生、家長的多方參與,正是教育新格局最好的改革田地,這不僅是一次微觀層面的操作方式升級,更是一次宏觀層面的體制機制變革,將為教育治理的現代化提供新的發展契機。

(作者:蔡可 系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首師大文化研究院駐院研究員)

來源|光明日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