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厲害了,世界500強發榜!深圳比上海強在哪裡?

一年一度的財富500強剛剛發榜,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碧桂園在內10家企業首次上榜。作為一個城市公號,我們還是來看看國內城市在這個榜單上的表現:

以上便是擁有500強企業的全部城市,其中北京上榜企業達56家,穩居全國第一,在全球亦超過東京與紐約,是全球五百強企業最多的城市。上海、深圳、香港則位居國內第二梯隊,台北、廣州、杭州則位居第三梯隊。

不過,如果剔除央企這個特殊存在,深圳以5家上榜企業位居榜首,北京、上海分別有4家,杭州有3家,廣州、南京、佛山、廈門分別有2家。

城市上榜企業(非央企)
深圳平安集團、華為、正威國際、萬科、騰訊
北京北汽、民生銀行、京東、萬達
上海上汽、華信能源、浦發銀行、綠地控股
杭州浙江吉利、物產中大、阿里巴巴
廣州廣汽、恆大
南京太平洋建設集團、蘇寧雲商
廈門廈門建發集團、廈門國貿控股
佛山美的、碧桂園

如果再剔除國資控股企業(國資佔比超過50%),深圳會有6家企業上榜(加上招商銀行),再次高居榜首,北京有3家,杭州南京佛山有2家,上海廣州只有1家上榜,廈門沒有。

也就是說,如果只統計非國資控股企業,深圳是《財富》世界500強的最大贏家。10年前,深圳只有平安集團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如今已經有6家企業上榜,而且均為深圳土生土長,分別是平安集團、華為、正威國際、招商銀行、萬科、騰訊。

其中,平安集團在上榜的民營企業中排名第一,華為排名第二,正威國際排名第三。也就是說,最大的三家民營企業,居然全部出現在深圳。

這說明什麼?深圳擁有國內最強的民營企業孵化能力,它和國際上另一座盛產企業巨頭的城市——西雅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未來5到10年,比亞迪、大疆科技、華大基因等種子選手亦有望進軍世界500強,深圳的彈藥比任何一個競爭對手都要充足。

這再次印證了一句至理名言:國企看北京,外企看上海,民企看深圳。北上深共同構築了經濟的三座塔尖。

從中我們亦可以窺見深圳相比上海的獨特性,上海和深圳是經濟的兩位頭部悍將,但最近20年來,二者走出了完全不同的兩種模式,上海大力提升城市能級,對外代表國家形象,成為全球頂尖企業布局的橋頭堡,越來越呈現出國家門戶城市的特徵——超強的向內聚合能力;

而深圳則在創新創業領域另闢蹊徑,培育出一系列世界級的本土企業,到全球各地攻城拔寨,越來越呈現出經濟中心城市的屬性——超強的對外輻射能力。

這是一場式的門戶城市與中心城市的競賽,二者缺一不可,共同代表國家參加全球競爭。

但以之大,培養出世界級的國有企業不難,吸引到世界級的跨國公司過來投資也不難,但在短短20多年時間培育出世界級的本土民營企業,才是難上加難。

2

作為一個年輕的城市,深圳靠什麼取得如此大的經濟成就呢?答案是把握住了當今全球的兩大潮流——金融與科技。

最近10年,全球經濟的動力機制發生了深刻變化,傳統產業增長乏力,唯有科技與金融欣欣向榮,看最近幾年的財富500強名單,這種洗牌效應非常明顯,新興的科技與金融企業爆髮式增長,而能源、重工、傳統製造業企業的名次則屢屢下滑。

放眼全球頂級城市,基本上都歸功於這兩個領域的出色表現,比如科技之於矽谷、東京,金融之於紐約、倫敦、香港。

當前,深圳已經在科技與金融領域出現「新四大金剛」格局。本世紀初,深圳曾有華為、中興、平安、招商「四大金剛」的說法,如今,四大金剛仍然光芒四射,但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老「四大金剛」已經不能準確地代表新時期的深圳精神了,因此,我提出一個「新四大金剛」的說法,分別來自四個戰略級新興產業。

第一位金剛來自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這是今天全球市場規模最大的科技產業,包含了集成電路、通信設備、智能硬體、物聯網、軟體工程等多個領域。

這個領域的生態級領軍企業毫無疑問是深圳的華為,這家企業的銷售額、資產、員工一半以上在國外,是目前最具國際競爭力的民族企業。能否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建立世界級影響力,相當程度上得靠華為的帶路。

第二位金剛來自互聯網,這是今天唯一一個可與美國抗衡的產業,目前這個領域公認的領軍企業有兩個,分別是騰訊與阿里,但我更看好騰訊,首先騰訊的用戶規模、用戶粘性、產品設計、連接力、可塑性,都比阿里要強。

其次,阿里對互聯網本身的深耕細作不如騰訊,也缺乏一個可以對抗微信的核武器級產品。未來能否在互聯網產業上攻佔全球市場,更大程度上還得靠騰訊的帶路。

第三位金剛來自生物科技領域,這被認為是繼移動互聯網之後下一波產業革命的爆發點,誰能贏得這個領域,誰就能贏得未來。

目前,這個產業才剛剛繁榮,還沒有形成特別大的領軍企業,最被看好的種子選手就是深圳的華大基因,這家企業剛剛成功上市,市值達到80億,已經向世界級領軍企業邁出了重要一步。深圳乃至整個在這個產業領域的表現,一定程度上得看華大基因的努力了。

第四位金剛來自金融領域,金融的重要性毋庸贅言,剛剛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可以說,只有金融強起來了,國家才有進一步對外開放的信心和力量。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各行各業都開放了,唯有金融等極少數行業至今沒有大規模開放,原因就在於我們的金融不夠強。未來,金融業在經濟的崛起中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個領域可以多說一點。

那麼,金融領域的領軍企業在哪裡呢?論金融業的整體規模,肯定是北京上海最強,但論金融創新以及國際化水平,很可能還是深圳。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正是依靠大膽創新,深圳誕生了第一家證券交易所、第一個創業版、第一個股份制保險企業、第一個股份制銀行……

正是依靠創新,深圳在缺乏壟斷性資源的前提下,培育出平安集團與招商銀行兩大創新型金融企業,其中平安集團以民營企業的市場主體參與競爭,在高度壟斷的保險行業拿下第一把交椅,目前該集團的總資產已達5.77萬億元, 2016年經營收入達7744.88億元,在今年的《財富》500強榜單中排第39名,位列非國有企業第一名,同時位居保險企業第一名。

所以,我認為金融領域的生態級領軍企業不是四大行,而是來自深圳的平安集團。原因很簡單,這家企業從一開始就是從市場競爭中打拚出來的,無時無刻不在創新和改變,例如,他們已經在新興的金融科技領域占足了先機:

最大的線上財富管理平台——陸金所,最大的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最大的互聯網醫療平台之一——平安好醫生,都是平安集團一手打造或者參與組建的。

不僅如此,在科技引領金融的理念下,這家企業搞起了當今最前沿的黑科技——人工智慧,包括人臉識別技術、聲紋識別技術、預測AI技術、決策AI技術以及平安區塊鏈技術等五個門類,都玩得風生水起,其中人臉識別技術還取得了一項世界第一的榮譽:

根據5月9日國際權威人臉識別公開測試集LFW(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最新公布的測試結果,平安科技人臉識別技術以99.8%的識別精度和最低的波動幅度領先國內外等知名公司,居世界第一。

和互聯網公司比金融,和金融企業比科技,還有哪家金融企業可以與平安集團比創新?

3

新一代信息技術、互聯網+、生物科技、新金融,這四個關乎經濟未來的核彈級產業,都能在深圳找到閃亮的坐標——華為、騰訊、華大基因、平安集團,「新四大金剛」可謂呼之欲出,他們將在各自領域帶領經濟走向世界。

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若干年後還有望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已成為一個經濟強國,因為我們還沒有發展出一些世界級的產業,在國際產業分工中也仍然處在中低端,經濟要具備強大的國際競爭力,就必須擁有強大的民族產業

經過30年的外向型發展,傳統製造業面臨產能過剩與外需萎靡的雙重夾擊,東部地區的增長引擎已然放緩,東北地區幾乎全線坍塌,中西部地區的增長雖然可觀,但因循的仍然是舊模式,其前途不明。舉國四望,以科技與金融創新而著稱的深圳,是不可多得的一抹亮色。

在此背景下,深圳有望承擔一項國家使命,那就是依靠「新四大金剛」這樣的生態級領軍企業,帶領經濟走出去,實現全球化的宏偉目標。

相關鏈接:

厲害了!未來深圳將成為第一大城市!

導讀:深圳這座城市的發展質量、速度與前景早已把北上廣3座一線城市拋在了身後,甚至一直被深圳視為學習榜樣的香港,也即將被深圳刷到身後。大膽預言,未來5年,深圳將一騎絕塵領跑城市,北上廣將不敵深圳。

拋棄論后的12周年成績單

深商全球伐謀,深圳王者歸來

經過新一輪產業調整后,深圳經濟競爭力已強勢回歸。2016年,深圳GDP預計增長10%,明顯高於北上廣3座城市。

21世紀初,深圳經濟增速放緩,2002年一度被貶為「被拋棄」的對象。

在最為迷茫的2001年,深圳市政府設立2005年(「十五」)、2010年(「十一五」)GDP目標分別為3000億元和5000億元。

而事實上,2005年GDP深圳接近5000億元,超過計劃目標67%;2010年接近1萬億元,超過計劃目標近一倍。

相對北上廣,深圳這一GDP背後的支撐力量不是國企,不是外企,不是合資企業,而是深圳本土崛起的深商!

2015年的成績單,更是再次向宣告,深圳才是真正的「王者」。

12年前的深圳 金融業保二爭一

成京滬金融企業「遷都」首選地

若非政策的偏斜,相信深圳在金融產業方面超越上海是早晚的事情,因為深圳的金融企業從一開始在「沒娘」的環境中野蠻成長,狼性十足,比起養尊處優的北京國字頭金融實體,上海外資型金融實體,深圳的金融實體更能代表未來的方向。

而平安保險不但沒有遷離深圳,反而在深圳加大了投資:蛇吞象,收購深發展,迅速打開局面;

大手筆,在福田中心區建設全國第一高樓——660米的平安金融中心,樹立深圳和全國的新高度。

近年,在深圳本土金融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上海、北京的部分金融業巨頭亦最終選擇了深圳這片事業沃土,包括太平保險總部、人壽(海外)總部、生命人壽總部等。

其中,歷史悠久的太平保險經歷從上海遷至北京后再遷至深圳福田中心區。

福田CBD未來夜景效果

在文化沙漠上發展最強的文化產業,領略現代文化要靠深圳!

這些年,深圳發展了文博會,並發展了自己的動漫、遊戲、音樂、演藝、旅遊等文化大產業。

從電子產業轉型的華強文化一樣牛氣逼人,一部《熊出沒》讓全國人為之震撼。

港中旅華僑城的旅遊產業,佔據全國30%以上的份額,A8音樂是最大的音樂商務平台,騰訊是最大的互聯網平台……

任何一項文化產品拿出來,在都無人能敵,這就是文化沙漠上崛起的文化產業,沒有包袱,也許走的更快些!

離開的深圳還是要回來的,深圳總部經濟才叫總部經濟!

2000年之前,由於人工成本和租金成本上升,喜之郎總部搬離深圳去了廣東陽江。

2010年之後,經歷了人才睏乏,管理下滑的情況后,喜之郎總部又悄悄把總部遷回了深圳。

也許,離開深圳,你再也找不到當初跟你一起上兵伐謀的人了,再也找不到深圳的激情燃燒的日子了。

事實上,深圳的總部經濟才是真正的總部經濟,深圳的總部經濟以深圳和全國的總部企業為主,非國資,非外企,非合資!

深圳規劃的五大總部經濟基地——福田中心區、深圳灣、后海、留仙洞和龍華核心區發展迅猛,引入了諸如中海油、阿里巴巴、百度、喜之郎等總部企業。

在福田中心區和后海金融商務區,一共有25家金融企業在建自己的總部或者區域總部。

福田中心區近期實景

全只有深圳才配有高科技之城,創新之都的稱號!

「四大金剛」之一的華為,2002年銷售額221億元,2013年銷售額達到了2400億元,增長了10倍以上,成為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製造商;

中興通訊2002年銷售額187億元,2013年銷售額達到了752億元,增長了4倍以上。

此外,深圳重點扶持的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卓有成效。

華大基因研究院,在基因篩選方面世界領先,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基因工廠。

深圳的科技企業,從出生開始就瞄準了全球市場,參與世界競爭,這與北上廣三大城市專註於國內市場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深圳是唯一能代表走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唯一一座城市,沒有深圳這個碉堡,的科技產業無從談起!

一座擁有350多家上市公司的城市!

「深圳三十年前的經濟總量僅相當於香港的千分之二,目前約為香港的95%,本世紀初,深圳人均GDP只是台灣的1/3,2013年已經超越台灣。

的高速增長在全球是特例,是特殊環境下的高速增長。」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管學院教授、深圳原副市長唐傑日前在深圳一場「名家講堂」中講到。

為何擁有如此多創業公司?

深圳是個由無限個傳奇故事編織起來的年輕城市,如今是重要的經濟濟重鎮、貿易金融中心和創新發展的代表。

深圳有逾350家上市公司,其中約220家是在上海和深圳上市,還有約130家在包括香港、美國等地上市。

唐傑表示,沒查到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城市像深圳一樣擁有350家上市公司。

那麼,為什麼深圳有這麼多上市公司?

資料顯示,深圳已經成長為全球最重要的移動通訊設備生產和技術創新城市,正在成長為生物、新能源與材料科學的引領中心。

在深圳之前,全球似乎還沒有哪一個城市能夠在短短的三十年裡實現由農業經濟向知識信息經濟的連續跳躍。

現在的深圳生產著近萬種高新技術產品,是十年前的十幾倍,其中半數以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因此,深圳是大陸擁有PCT專利最多的創新型城市,是最重要的科技創新成果、科技創新人才和創新性企業的聚集地。

上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已成為全球信息產業技術創新的引領者。

2014年PCT國際專利申請TOP25中,僅以中美兩國比較,美國高通、英特爾、微軟、聯合技術、谷歌、惠普等6家巨頭一共申請專利8161件,而的華為、中興、騰訊、華星光電、華為終端等共申請專利達8031件,毫不遜色。

數據顯示,深圳服裝行業從10年前佔全國40%,現在穩定的佔到75%,深圳服裝業十年銷售收入漲了4倍。

「現在出門到商場去數女裝品牌,只要是名牌店,深圳的品牌佔比一定高於50%。」

另外,深圳除了雙創,還有創意,包括時裝、黃金珠寶行業等。

唐傑認為,企業家與城市的創新精神是深圳最寶貴的財富,深圳成為創新增長的標誌,其創業、創新、創意與金融中心互動,使深圳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持續在15-22名之間。

此外,深圳還走出了一條由低向高、漸進快速的產業升級轉型之路,並正在成為科學發現的重鎮。

美國前財政部部長薩默斯2015年在演講時曾表示,「在過去的35年當中,GDP每年以9%的速度增長,每8年生活水平翻一番,35年的時間內增長了16倍,由此帶來了更多經濟的變化、更多的繁榮、更多的創造、更多的生產、更多的生活方式的轉變。

發展之迅速、涉及面之廣,與世界經濟互動如此之強,在工業化史,在世界上都是絕無僅有的,是定將載入史冊的經濟奇迹。」

唐傑認為,「隨著經濟總量不斷增大,我們在發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經濟發展面臨結構調整節點,低端產業產能過剩要集中消化,中高端產業要加快發展,過去『生產什麼都賺錢、生產多少都能賣出去』的情況不存在了。經濟發展面臨動力轉換節點,低成本資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驅動力明顯減弱,經濟增長需要更多驅動力創新。」

「從數量增長轉向創新增長的關鍵是要實現五大觀念轉變,即重視資本積累轉向重視知識積累,從重視物的投入轉向重視人的投入,從重視現有產品轉向重視未來產品,從重視工藝技術轉向重視科學創意,從重視服從轉向重視分歧。」

經濟面對什麼問題?唐傑列舉了幾大因素:經濟增速放緩、股市債市波動、人民幣貶值、經濟全球化隨著美歐危機退潮。問題發生的機制一是對外開放與國內調整間的平衡,二是供給與需求的糾纏。

「減速是一個客觀過程,減速期經濟環境空前複雜,對宏觀經濟管理要求也空前提高。從整體看,短期可控,客觀長期發展模式的良性轉變有較大風險,也有很多機遇、堅實的基礎和成功轉型經驗。」

他指出,新常態是一個客觀狀態,是一種內在必然性,並沒有好壞之分,我們要因事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

「過去三十餘年,深圳取得了偉大成就,遇到過挫折,也有過『深圳被誰拋棄』的迷茫。創新發展與結構調整是一個永遠不會完結的過程,我們永遠都在路上,面對新一輪結構調整,深圳要以構建大都市區的大視野,來突破所謂的『空間不足』的誤區。

深圳沒有理由驕傲,沒有理由固步自封,沒有理由懈怠,只能持續不斷的負重前行,不斷探索新轉型升級的道路。」

為什麼深圳平均每26人就開有一家公司?

說到國內城市的創業環境,不少人首推北上廣,其實一座城市是否適合創業,創業者除了考慮能從城市索取什麼,或許更要思量自身能夠給予城市什麼、城市有多需要創業者的存在。(南方都市報)

說白了,相對於北上廣這種老字輩大城市來說,在深圳這個沒有老本可吃的新興城市,創業更是生命之源、是城市的內燃機,甚至這個城市本身就是一次「創業」之舉產生的果實。

華為、中興、比亞迪、騰訊、迅雷……正是因為天生的創業基因和對創業者的推崇備至,深圳才會有這些赫赫有名的民營企業的誕生;

正是因為深圳不靠關係不靠討巧的純粹市場競爭環境,深圳的民營企業才能迸發活力,激蕩求存。

2013年深圳市商事主體總量突破100萬戶,也就是說,如果按常住人口推算的話,深圳平均每13個人中就有一個商事主體,平均每26個人開有一家公司!

在深圳,你不需要有錢,不需要有背景,不需要有人脈,只需要你有想法,只需要你野心夠大,你坐下來把你的想法告訴你身邊的朋友,你就會找到一群跟你一樣對創業饑渴的人。

對機會饑渴的資本,對場地不限條件的矽谷科技園,這就是神奇的深圳,這就是未來的深圳,這就是不可戰勝的深圳!

深圳已成為名符其實的「創業之都,創新之城」,而這些許許多多的創業者,就在你我左右。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