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城市智能交通論壇 | 馬駿:竭澤而漁?交通管理也講究可持續發展

在道路交通管理領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問題一直是個難點,其中主要涉及兩方面:一個是道路資源,另一個是警力資源。今日交通言究社為大家帶來人民公安大學交通管理學院馬駿教授關於「交通管理可持續發展理念及模型」的研究。

「竭澤而漁」式資源利用問題

當前道路交通管理思路越來越以滿足機動車交通需求為主導,與道路空間分配的公平性相悖,而在警力普遍緊缺的情況下,警力資源利用卻呈現為「人海戰術」。兩類資源利用方式均不利於其可持續發展:

☞ 道路資源利用問題:以小汽車為本

道路資源利用的可持續問題主要表現為小汽車獲得更多道路空間分配。其進一步表現為腳踏車道、人行道寬度一再被壓縮、公共交通不發達,導致慢行交通條件差。另外,由於人行橫道數量少、間距大,行人過街不便造成隨意橫穿馬路現象普遍。

此外,城市道路網中無效交通多,佔道停車現象普遍,造成交通資源浪費及停車資源緊張。硬體設施與交通軟體建設的失衡問題,及大數據信息獲取的瓶頸問題,導致數據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 警力資源利用問題:以「人海戰術」為主

警力資源利用方面,「以亂致堵、以亂致禍」成為道路交通典型特徵,大多數地區仍未擺脫「人海戰術」。雖然提高見警率成為共識,但部分地方注重形式大於實際效果,相應警務模式和民警考核機制尚不完全合理。

部分地區還存在交通監控設施難以替代警力、人力資源與科技裝備配合水平不夠等弊端。除了技術支撐問題,還有理論支持問題,無論是警務模式還是交通法規,都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科學研究和實踐探索。

以「有序暢通」為目標的資源利用模型

上述交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大多是社會已經達成的共識。而針對這些問題,可以採用「概念模型」的思路去梳理並探尋其解決方法:

☞ 道路資源利用「理念模型」

對於道路資源利用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如何緩解擁堵。國內外的道路交通管理可分為系統管理、需求管理以及智能管理三個階段。

系統管理:即主要解決供給不足的問題。提高供給有兩種手段:一方面完善路網,另一方面拓寬道路,前者屬於規劃範疇,後者屬於設計範疇。

需求管理:即主要解決需求控制的問題。控制需求實際上是一種交通出行方式的轉換,也就是由小汽車向公共交通的轉化,及其兩者的比例如何達到合理化。

智能管理:即主要解決效率不高的問題。智能管理關鍵在於如何合理地利用信息,一方面需要增加智能設備,另一方面需要有信息系統,更重要的則是兩者之間的配合。

▲圖:道路資源利用「理念模型」

根據這一「理念模型」,每一層次之間、要素之間的連接和配合不可忽視。以增加供給和控制需求為例,拓寬道路是為了給小汽車更多空間,而大多數地方也在實行限牌措施控制需求。看似衝突的矛盾,其深層次問題在於兩個階段如何協同,這是交通管理不容忽視的問題。

☞ 警力資源利用「理念模型」

借鑒公安學的「威懾理論」,在交管層面上,如何將無序交通轉換成有序交通主要涉及如何提高客觀風險、主觀風險及威懾水平三個方面:

客觀風險:主要方式即增加監控數量,包括警察和設備。提高見警率及監控設備數量,這與交警編製和財政收入息息相關,各地情況也因此有所不同。

主觀風險:主要方式即改善監控方式,也就是更好地做好設施布局,比如如何將100個電子警察布置得更合理讓駕駛人找不到規律,從而提高違法的主觀風險。另外,人的管理方式也需要講究科學化的管理,這就需要勤務方式不斷地革新。

威懾水平:威懾水平取決於主觀風險和懲罰力度。風險大但處罰力度小,或者懲罰力度大但主觀風險小,都不會產生有效的威懾。處懲力度包括罰款額度和記分。處罰必須有一個合理的法規制定,同時還必須在數量和方式上有所權衡。

▲圖:警力資源利用「理念模型」

與道路資源利用模型一樣,警力資源利用模型也需要考慮橫向之間的配合。例如見警率和監控設備需要有機結合,設施布局和勤務方式之間也需要有一個恰當的配合。

「以人為本」+「智能」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 道路資源可持續利用: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的道路資源可持續利用,即倡導公平分配路權,包括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倡導綠色出行;通過資源分配壓縮小汽車比例;以及傾向多乘員車輛和交通弱者,促進交通管理智能化,提高交通及交通管理的效率。

☞ 警力資源可持續利用:智能交通管理

警力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即合理運用警力資源,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包括優化交通監控設施布局、大力推進情報導向警務戰略、以科技代替警力,同時重點解決「以亂致堵、以亂致禍」的問題,健全完善道路交通法律法規。

(文 | 人民公安大學交通管理學院教授 馬駿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