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摔跤老爸是怎樣一步步讓我們哭成猴的?

本文首發於海苔娛樂(ID:haitaiyule)

作者/牛油果

相信不少人已經看過這部電影了。5月6日豆瓣還只有六萬多人標記「看過」,現在已猛增到十五萬人了,並且還在迅速增加。票房也快破5億了。媒體預測,在月底《加5》上映前,摔跤老爸票房還有望繼續增長。

回憶約兩個半小時的觀影過程,你可記得究竟是哪些地方打動了你,以致潸然淚下? 可曾細數又是哪些地方激起了你強烈共鳴?今天就來聊聊《摔跤吧,爸爸》是怎麼講故事的。

三條線講好一個故事

故事主要有三條主線構成:第一條,當然也是最重要的線索,是吉塔及妹妹巴比塔不輸男兒,完成人生逆襲的過程,這也是建立在真實故事上最穩妥的劇情基礎。影片的主要任務是展現吉塔逆襲的整個過程,即她從一名小村子里走出,備受白眼的女摔跤手走向印度國第一個世界摔跤冠軍的過程,並最終實現以「熱血、燃」等為定位的商業電影的價值。

這便是主線,劇情自始自終都沒有偏離。或許你覺得這是件簡單的事,但再仔細回憶下你看的一些國產爛片,是不是很多電影完全就沒有一條主線故事,或者創作者講著講著就不知走哪了,你也完全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麼了。

第二條線則是阿米爾·汗飾演的父親和兩個女兒間的父女情,其中又尤以和大女兒吉塔的情感戲為多,吉塔完成逆襲的整個過程也是她身為女兒的成長過程。她對父親的情感,也經歷了從不解到聽從,依賴到反抗,信念崩潰、重新和解及最後獨自對抗世界的過程。把這一線索剝離來看,也是一個很完整的少女成長故事,作者並沒有因為這是部體育勵志片,就對這條成長的線索進行隨意描寫,而是使它從細節上來看都顯得有血有肉。

第三條線也是影片給觀眾視覺驚喜的部分,即後半段的摔跤競技過程,這一部分的刻畫佔據了影片後半段相當大的內容,很多觀眾甚至有感:沒想到後面竟又看了幾場精彩的體育競技賽。這一部分的內容也和主角的情緒緊緊相連,當吉塔信念缺失時,她的動作就顯得沒有力道,任人擺布,當她找回自我時,又顯得力拔山兮,準確有力了,可見創作者視聽鏡頭語言的剪切運用是很老練的。

當你需要看一場熱血昂揚的比賽時,鏡頭並沒有模糊處理或選擇移開,而是一幀一畫地清晰展現給你看,那一聲「砰」也將對手演員重重摔倒在地,淋漓暢快。

摔跤手的逆襲,父女情的呈現,真實格鬥摔跤,這三部分支撐起了《摔跤吧,爸爸》的主要內容。第一條為主線,第二條為副線,也是第一條線的情感支撐和動力來源,第三條線是給觀眾的視覺呈現部分。理清了這些線索,再來看創作者是如何進行填充的,就比較好理解了。

這個電影最大的內容支撐是,它是基於真實故事的一次改編。但不是所有的真實改編都是有價值的,摔爸的創作者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一個極其適合被拍成電影的故事。這個真實故事的核心是,印度一位父親親自將四個女兒中的兩個培養成了世界級的摔跤冠軍。而這故事又偏偏是在印度發生,一個婦女地位極度低下,女孩子十幾歲就要嫁人,洗衣做飯度過一生的地方。這種極大的反差帶來了巨大戲劇張力。

故事是好故事,簡直絕無僅有——但它能代表的東西也實在是太多了,家國情,女性獨立,父女情,抨擊體制等等,如何才能剝繭抽絲,找出其中唯一的主線?這可能是擺在創作者面前最重要的問題。

最終,創作者選擇了如今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般模樣,即主線為「逆襲」的熱血故事。

如何呈現逆襲?

再來看看什麼是「逆襲」——完成所有人都認為不可思議的事,從最低點反彈到最高點,即為逆襲。正如跳水運動員將跳之前的動作,壓低踏板,然後重重彈高,方能迸發出巨大能量。

於是我們在電影開篇中看到的是,父親的夢想日益暗淡,也因此「大腹便便」(刪減版中交代了此因果關係),他將金牌一塊塊收起,生活跌落谷底。而他的幾個女兒,更是一個個地在一群人的「失望」下出生。看到這裡,不難感受女性觀眾的憤怒來自何處,因為這實在太像女性們在幼時所遭受過的歧視待遇了。回到影片,此時可以說父親的夢想已完全觸底。

觸底后,意味著轉折即將到來。——請注意,這部電影的內容每進入一次新的敘述台階時,就會有一個很明顯的劇情轉折。這裡出現的第一個轉折是,他們的女兒打贏了男孩子。

電影進入新階段。在父親的訓練下,女兒們過上了摔跤手的職業生活。這裡的表現手法是印度片擅長的歌舞形式,其中也搭配著顯而易見的搞笑段子,推動著劇情發展。

第二個轉折是在女兒們參加了一場婚禮后發生的。這裡創作者也第一次直抒胸臆地提到了印度國女性的地位問題。那位十幾歲的新娘說,你們埋怨自己的父親,但我好羨慕你們,不用早早嫁人,淪為個老媽子,如果可以選,我願選擇你們的人生。

(電影截圖)

這一轉折直接促進了姐妹倆積極主動地投入訓練,也是全片稀釋父親「將夢想強加於孩子」的強權最為合理的一個理由。相信這一點在真實中也是存在的吧——因為實在很難想象當一個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根本就不認同不認可的話,他最終會為此投入多大的心血,釋放多大的能量,走多遠的路途。

許久的鋪墊之後,第一段的逆襲開始了。

大女兒去參加了鄉民舉辦的摔跤比賽,在賽場上打贏了男孩兒。小吉塔迎著鏡頭踏上賽場的這一刻簡直帥呆了,接著她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眾目睽睽的見證之下將男孩子重重摔在比賽場地,印證了父女之前所作的一切努力,她成功了!而觀眾一直壓抑著的情緒這時也得到了很好的宣洩。

這是影片的第一個小高潮。隨後的內容,就真正進入了節奏:一個摔跤運動員的成長史。

如何同時呈現父女情?

此後的吉塔一路開掛,在一段段歌舞片中,一路打到了國家隊。正當觀眾即將出現觀影疲勞時,故事的畫風又開始變了……沒有執著的父親在旁督戰,生活中又沒有類似的精神領袖能很好地替代父親的角色,吉塔開始分心了,塗甲油,留長發。反應出的內心變化是,作為一個運動員,吉塔不再持有那「唯一的信念」了,這唯一的信念即「在父親的幫助下奪冠」,「奪冠」是一個職業運動員最重要的夢想。

在一次回家探親時,她還和老爸幹了一架,父女摔跤一場后,取勝后的她稱老爸的訓練是「過時」」的,只有妹妹巴比塔在一旁說:爸爸沒有輸,是爸爸老了。

影片此時開始以「父女情」為主要旋律。

歷經一番挫折之後,吉塔醒悟:教練只關心有沒有人會成功,只有父親才真正關心他女兒的成敗得失。經歷小插曲后,吉塔重回父親懷抱,劇情也回到正題:是父親一手帶出了三個摔跤冠軍。

在父親的暗中幫助之下,吉塔回到了原來的樣子,繼續保持著一個運動員「唯一」的堅定信念,並開始了第二階段的逆襲之路。

這一階段的反彈力來源於,吉塔對父親的「拋棄」,被教練錯誤教導,父親受到的創傷,吉塔曾失去的信念等等。被劇情虐了一番的觀眾,接下來太需要一次大大的重力回彈了!

這時就迎來了第三部分的主要劇情:精彩的摔跤格鬥場面。幾個專業級的摔跤場面看得讓人酣暢淋漓,吉塔在找回自我后將對手重重地摔在地面,而她對對手的每一次痛擊,都是將觀眾心中積攢的鬱結和壓抑狠狠地摔在了地上,摔出天際!觀眾的情緒跟著她一起完全地宣洩了出來。

真摔 真燃

所有的「燃」都不是空穴來風,都來源於創作者的精心鋪陳,細緻描寫,這才有最後的觸底反彈,也才能使觀眾感受到情緒宣洩的力量。這也是隨意的假摔畫面根本做不到的效果,之前的劇情使觀眾攢了那麼多的鬱悶和壓抑,想僅靠幾個假摔鏡頭就得到宣洩,那也太不對等了吧!

這幾個打鬥場面對一部普通電影的需求來說,其實挺長的。但由於創作者處理地十分專業,所以觀眾在觀賞途中並不覺得無聊,而是覺得看了高水準的摔跤比賽最精彩的那些部分。這又是如何呈現的?可想而知的是,創作者一定觀看了大量的摔跤比賽視頻,並找出了其中最有看點的部分,並進行逐一的動作還原。

摔跤比賽的場面是這部電影帶給觀眾的「額外觀賞獎勵」。就是你本以為買票進場,是來來看一部故事片順帶看幾個熱血場面的,結果看了不少的打鬥經過,而且十分精彩,簡直像又買了一張奧運摔跤比賽「最精彩場面」的門票。

吉塔就這般一路逆襲而去。直到出現最後一個轉折,也是最讓人心痛和深思的轉折。

在即將見證女兒成為世界冠軍的重要關頭,父親卻被人做了個局,被困在小黑屋出不來了。這地方看得真讓人鬱悶。但此後的一個鏡頭,卻又讓人很快明白創作者的良苦用心:那鏡頭是,少時的吉塔掉進水裡,爸爸畫外音出現,吉塔你要記住,爸爸不是每次都能趕來救你的,有時候你要完全依靠自己。

此片是有些套路,但很多地方,諸如這裡,又完全超出套路,體現創作者的思考。有多少人想到了,最後一個轉折竟是這樣,讓父親根本無法親眼見證女兒的成功?

這是影片在劇情上的最後升華,在緊扣「逆襲」這一線索時,創作者並沒有忘記第二條線,成長。相信這一幕會讓女人淚目,也讓男人淚目——你在面臨人生重大挑戰的時候,父親不會每次都在你的身旁,這時就需要你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它。

(最後的逆襲)

創作者這時該做什麼了?沒人知道。此時鏡頭對準黑暗房間的老爸,他緊張地手握拳頭,不知外面發生著什麼,女兒是輸了還是贏了,是笑了還是哭了?五十多歲的父親內心是忐忑的。

隨後,印度國歌響起了。而吉塔的對手是個外國人。

創作者是好心的,他沒有採取瓊瑤阿姨那種一虐到底的表現手法,他知道,給觀眾吃糖永遠比給他們吃酸棗更好。且這部電影的基調就是要點燃觀眾的。

最後創作者還不忘廣大的印度女同胞,安排父親說了一句話,我為你感到驕傲。相信結合印度國情,這句話會讓不少印度女孩子感動吧!

電影到這裡,所有的表達任務完成,全劇終。

回望其整個表達過程,主線始終清晰,副線環繞其間,每個人物出場也有其意義,雖然會臉譜化,但商業電影人物刻畫多半如此。而就劇情來說,儘管觀眾都知道是部講「贏」的影片,但整個過程是曲折的,並不會讓人一下就猜到下一部分發生什麼,可謂套路中的創意。且一個轉折之後便上一個新台階,結構牢固完整。

選取典型場景,激發觀眾共鳴

《摔跤吧,爸爸》讓這麼多年輕人在影院哭成猴(我不太喜歡哭成狗這個比喻)的原因僅僅因為它是一部體育勵志片嗎?非也,一個「愛國」的故事是無法激起世界人民共鳴的,正是第二條線索,父女情、成長,讓太多人在電影中體會到了共鳴,有太多人從那些典型場景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這才有深深的代入感。當然阿米爾·汗演的父親形象也是極為精準,是沉默不語、「父愛如山」的典型東方父親形象。

在父女情這個線索上也可發現,創作者選擇了很多典型場景來作文章。

如一個鏡頭是,女兒在摔跤場上打敗了父親,之後也要離家回校,父親沒有露面來送她,和母親妹妹們道別後她留下一個背影遠去。而這時,躲在二樓陽台的父親探出身來,以悵然的眼光默默目送著女兒離家。

這種經歷,誰沒有呢。

另一個鏡頭還有,當吉塔想尋回對父親的依戀時,她往家中打電話,接電話的是母親。「讓我爸爸接電話。」吉塔說。但爸爸還在慪氣,嗯嗯啊啊不肯接電話。終於彆扭地拿起了妻子遞過來的話筒,他還未說話,只聽女兒「哇」地一聲大哭,那一刻,父親心中的冰山幾乎瞬時瓦解,「我馬上到你身邊來。」父親堅定有力地說。此後,他真捲起了鋪蓋,沒有任何思考就往女兒所在的方向匆匆趕去。

另外還有些側面描寫也讓人動容,如送女兒去國家體育中心時,還背著行李的他小心告訴教練,這是我女兒,她很優秀的。

至於影片第三部分的格鬥場面,沒有太多可以剖析,這屬於電影製作的技術問題,能呈現這種場面的,永遠只屬於那些技巧嫻熟,精通視聽語言的電影人。

在前三部分牢牢支撐起了電影的骨架、血肉、可看性后,一些旁枝錯節也在豐富著《摔跤吧,爸爸》這棵大樹。

如對印度體育教育體制的抨擊,讓人思考「制度與人才」的關係;呈現整個鄉村對女性學摔跤的嘲諷、反對,反映了社會對女性的歧視;逗趣的侄兒角色,既擔任故事講述者的作用,又是片中唯一的長期喜劇角色(碟店老闆可謂是短期的)。

影片最後奏響的國歌也宣布它完成了自己所有使命中最為宏大的一條:對印度人民人心的凝聚。——這也正是讓貢獻四億多票房的觀眾看到最後,略感尷尬的原因:這首歌,我們聽不懂。

想了解更多?

那就趕緊來加海苔妹微信吧~

聯繫我們

有問題請聯繫海苔妹

微信ID:haitaiyule

戳這裡,更有料!!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