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年薪100萬+,我還是離開了華為

我說我要離開華為時,身邊的朋友和家人都問我「你真的決定了?」

的確,百萬年薪,有房有車,家庭幸福,孩子開始上國小——在很多人眼中,我已經「走上人生巔峰」。然而我又「任性」了一次,就像當年果斷從戴爾辭職去深圳加入華為,就像當初不聽老師的建議堅決選擇去北京上大學……

我在華為

第一天到辦公區報到,跟領導聊了一會兒,我問:在這兒我最需要注意的是啥?領導說:不要用手機對著電腦拍照……之後1米8的高個兒秘書領著我,坐班車到另外一個辦公區,電梯壞了,我們一起爬了11樓,然後被導師直接帶到會議室。會議室里滿滿當當坐滿了人,我在滿腦子盤算如何做自我介紹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搭理我,會議繼續。一肚子話我硬生生咽下去,那天午餐我吃的不多,應該是被憋的。

直線思維的公司,培養的大部分都是直線思維的員工。剛來時有個同事問我: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我說:北京XXXX大學。他愣了一下:不是非常牛叉的學校啊!你怎麼能進來?我想了想老老實實回答:可能是因為工作年限較長然後運氣也比較好吧。同事點點頭,若有所思。

相比國內其他公司,這裡同事之間的關係冷漠。同事之間似乎除了工作就沒啥好聊的,即使是吃飯,大家都不太願意去聊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大部分領導挺實在挺直接的,而且對業務非常精通,極少碰到那種純靠方法論或 "忽悠"的領導者,但普遍愛說,喜歡教導,沒啥耐心給下屬說話的機會。

記得有一次一位跨級領導,穿著一件襯衫和一雙紅色耐克運動鞋,還煞有介事地帶著秘書在邊上記錄,跟我聊了好長一會兒"如何看待死亡",我只是頻頻點頭表示讚許,那會兒心裡就一個聲音在回蕩:"領導,我還沒死過真對這話題沒任何興趣"。

還記得有次會議,我提前幾分鐘到場,一屋子基本沒人說話,我隨便挑了個空位坐下去,大約過了5分鐘,忽然有人拍拍我肩膀小聲說:哥們兒,你能不能換個位置?我一臉茫然:為什麼啊?小夥子很嚴肅地繼續說:因為你坐的是我們領導的位置。

這事兒大概是我工作十幾年來頭一回碰到,職位高的人就應該處處高於一等嗎?我告誡自己:職位有高低但人是平等的,無論自己以後做到什麼職位,都要謹記這一點。

如果要做個簡單總結,這是家典型理工科氣質主導的公司,簡單、直接、生硬、凡事有邏輯有條理有思路。

但在華為那段經歷比過去收穫的都要多,不是說之前的公司和同事不好,而是經歷過一段需要面對全新的環境、工作方式、溝通風格、業務變革等等的過程,這本身就是最大的收穫。

任總說過:一個新員工進入這個公司,前半年先培訓,後面一年左右主要是熟悉業務,他們真正產生大的貢獻是在兩年後,從這個角度,應該選擇長期在華為幹下去。每家公司都有它的優缺點,華為是家優缺點都非常明顯的公司,但有一點非常確定:這是一家非常厲害正在朝著偉大和領先進發的公司,對此我深信不疑。

然而我還是選擇了離開,為什麼?

首先是「歸屬感」。深圳是座年輕進取但也很冷漠的城市,是一座時間被壓縮到極致發展而成的城市,在這裡似乎沒有人願意做 " 時間的信徒 "。金錢巨大的扭曲力,既改變時間,改變環境,也改變人。雖然金錢大致公平,但如果沒有辦法接受那樣濃重的功利主義心態和粗線條冷冰冰交往方式,便只能選擇沉默直至不開心。也許,在金錢抹去人們追求目標中一道道障礙之後,人的信仰和內心所向又會凸顯出來。那時,我相信時間就會悄悄提出自己的問題:時間都去哪兒了,如此執著是否值得?

所以偶爾我還是會特意回到廈門去見見老朋友,午夜一起去路邊吃燒烤喝酒吹牛,在那座熟悉的城市,充滿熟悉的味道,那裡熟悉的左右鄰里,還有曾經辛辛苦苦安頓的家。在那座城市裡有我的歸屬感,這種歸屬感對一個農村人來說,不是輕易可以建立的。吳老師曾跟我說:我們這一代人相同的心態,就是再也回不去,我們的人生猶如遭割裂,被撕成幾片。不管怎樣,城市才是我們的家,老家的存在只是因為父母的存在…

本質上,自己還是個做事偏理性的人,也過了那種一衝動就亂做決定的年紀。離開的理由有很多:一家人在廈門可以團聚;女兒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互聯網行業的蓬勃生機讓我躍躍欲試……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在華為可以看到了自己5年後、10年後的樣子。而充滿未知和挑戰才是我希冀的工作和生活,人生就是要多一點折騰,就是要不斷挑戰不確定性。

我的起點

每次過年回家,母親都會跟我說:她懷我5個多月的時候,怕家裡養不起第三個孩子,一個人跑到鎮上,醫生說太遲了沒法處理,於是我便這樣被留了下來。幾個月後母親挑了一百多斤的水稻走到半道覺得快要臨產,於是一個人回家自己搞定了一切,她說至今還能清晰的記得自己用牙齒咬斷臍帶的「嘎嘣嘎嘣」清脆的聲音。

據說小時候我長得很可愛但也特別淘,哥哥和姐姐總是讓著我,可能這也養成了我一些任性和不聽話。姐姐大我5歲,7歲就開始帶我,她身體瘦小背不動我只能彎著腰往前挪,姐說好多次我都直接從她背上摔下來,說不定我的六塊腹肌和身體柔韌性就是從那會兒開始鍛鍊出來的。姐姐上學的第一天是帶著我一起去的,我就一直躲在她課桌底下,回家后我很生氣,把她的課本全給撕了,姐姐從此就沒上過學。不過跟母親很像,她沒上過學但認識不少字,這很神奇。

父親身材瘦小,沉默寡言。他是那個年代農村極少的高中生,還寫得一手好字,能用毛筆寫那種細小的字來畫成一個彌勒佛,文革無法參加聯考,他就一直希望我可以上大學。有次我問母親:為啥願意嫁給父親,母親說:你父親年輕時長得挺清秀挺好看的。但父親的性格里有很多那個年代殘害的消極印記。

我覺得我是遺傳了母親絕大部分基因,母親比父親要樂觀要堅強得多,待人友善,說話辦事條理清楚。聽她說大概十歲左右外婆就去世了,她是跟著外公拉扯兩個姨長大的。她沒上過一天學,卻認識很多字,會珠算,會說普通話,還幫我三叔帶大我兩個堂弟。工作后,我常常告誡自己父母老了后要把他們當孩子來照顧。大概是遺傳基因吧,國小到國中我都不是最刻苦用功的,但總是班上前三名。

國中三年住校,大部分都是挺美好的回憶,但總有些畫面揮之不去:每到冬天學生嘴上全是吃鹹菜長的泡兒老拿舌頭去舔;每人自帶十幾根竹條鋪成床板;一個月洗一次澡每次身上都能搓出不少那種細黃細黃的泥;點煤油燈上晚自習的那個煙味兒特怪;老師用中文來教我們英語……中考以超過第二名50分的成績考上重點高中的,全班五十多人中唯一的一個。所以現在即使被一些聰明人教導還總是對自己的智商有信心,這也是我偶爾拿來吹牛的小小資本。

高中就有些不堪回首。90年代內地的偏遠縣城是很恐怖的,地痞流氓橫行,即使是在重點高中還是每天都提心弔膽怕被地痞敲詐和毆打,親眼看到了很多次同學被打的頭破血流,倒地求饒。偏偏那時的老師和學校既懦弱又無能,去年參加高中聚會時也沒有辦法說服自己去感恩去給老師敬酒,可以原諒他們的懦弱但不能原諒他們的無能。特殊條件下可以完全封閉式管理、可以組織學校聯防隊、也可以聘請武警來維持秩序……可他們什麼都沒做。

從高中所在的縣城到家一共是20公里,我每個月可以回一趟家。很多次,為了省一塊五毛錢的車票錢,我經常走路往返。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回周五,走到半道已經晚飯時間,站在路邊聞一家炒肉的香味兒好一陣兒,口水眼淚都流出來了。那天晚上八九點才走到家,剛好那天家裡有客人,剩下一大碗肥肉,我肯定是餓急了,沒怎麼嚼就全都吞了下去,還吃了兩大碗飯。可能是體力有些透支,剛下肚沒多久就嘩啦啦全吐了出來,到今天雖然吃相兇猛但不敢碰肥肉估計就是那會兒落下的毛病。

聯考填報志願時,老師建議我選擇內地的城市和空調專業,他說那樣消費低而且將來空調每家都會用。我的任性在那一刻起了作用,所有的學校都選擇了北京,專業都是計算機。其實我是想成為小地方第一個去北京上學的人,反正他們也不知道學校的好壞,北京的名頭就已經足夠滿足我的虛榮心。

大學美好與遺憾參半。那時最大的挑戰還是自己嘴饞總吃不太飽,喜歡穿好點兒的又沒錢買,一套足球衣穿了四年,還學會了抽煙,經常躲在宿舍打麻將,學習成績很一般。具體掛了幾科不太記得,但好歹混了三證齊全。

我覺得自己的人生總是有機會及時反省,混到大三時忽然大徹大悟了。回想起來,應該是因為那位上了歲數的模電老師點醒了我,他清清楚楚地說過一句:「我最看不起的就是你們這種農村來的家裡窮還不上進的學生。」

其實,他說的是對的,人生有很多種選擇,但都是有前提條件的,沒有條件時,應該努力去改變。天生寒門自卑和找借口是懦弱而愚蠢的,真正能讓我們贏得驕傲和尊嚴只有自己的努力奮鬥。

大三開始,我就很少在學校里呆了,主要是覺得在學校學習也沒太大意義,就在外面找了些活兒攢經驗也可以掙學費。

到了大四第一個學期,東拼西湊到了500塊錢,愣頭愣腦的跑到深圳。第一次在深圳會展中心,擠在黑壓壓的大片人群中,哆里哆嗦地遞出第一份簡歷時的忐忑至今仍記得……接下來便是混在網吧投簡歷和各種面試,偶爾跑到吳老師的深圳大學里蹭飯。大概十幾天後,便沒錢買票返回北京,時間長了不好意思管吳老師開口借錢,於是省下了幾頓飯錢買了張15元到廣州的火車站票,然後一路逃票到北京。

那次找工作雖然沒有成功,但依然對深圳留下深刻而溫暖的記憶,十天之內偶遇了三個善良的女孩子:一個深圳本地妹子幫我帶路並買公交票還帶我去她上班的地方轉悠;在網吧里認識了個湖南美女帶我去吃了頓晚餐還幫我推薦到宏碁電腦面試;一個內蒙的小姑娘在返程的火車上賜我兩罐八寶粥,有時候我會想,要是沒有那兩罐八寶粥,我會不會就餓死在那輛開二十好幾個小時的綠皮火車上?

回到北京,已經接近新年,那時候工作沒落定就不太想回家了,所以就拼了命去找一切面試的機會。也許就是命中注定,在宿舍里聽說福州一家上市公司來北京招人薪水還挺高,於是便去了。幾輪面試下來在200多號人里被選中,當場就簽了合同。

後來我問當時招我的HR劉姐,為啥選中我,她笑笑:看你的第一眼就決定要你了,因為你眼中充滿了年輕人的渴望。真正的原因恐怕是因為之前我就在外面兼職干過活兒,畢業時四處亂竄又積累了不少面試經驗。

工作第一年幹了件這輩子最有成就感也是最幸福的一件事兒:除了每個月幾千塊的工資,年終還拿到了一筆5000塊的現金獎金,我用一個典型IT屌絲男背破了的書包背著,第一次坐了卧鋪回家,到縣城買了瓶五糧液,把錢交給了父親,理直氣壯地說:拿去把家裡欠的錢都給還了。

無論現在掙多少,幸福感也遠遠比不上那一刻,因為感覺自己成了一個真正的大人,可以承擔起全部家庭的擔子。家庭的困難其實對自己是一筆很大的財富,讓自己可以經歷很多別人無法經歷的東西,讓自己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體驗。

我在戴爾

工作到第二年的時候,也不知道是哪根筋出了問題,忽然就想著學好英語,我這人就是有這樣一個特點,如果認定了一件事兒,就不太會放棄。於是每天午休時間,我頂著30~40度的高溫,一個人跑到福建醫科大學的操場,扯開嗓門讀英語,把大學的英語教材都背完,每晚再逼著自己聽VOA和BBC,看了所有可以找到的好萊塢電影,堅持了兩年。

學好了英語,跟女友約定結束兩地分居的生活,一起去廈門。

從福州辭職看完2002年日韓世界盃之後,就開始瞄著廈門最大的外企戴爾了。那時候戴爾正如日中天,就像今天的小米,那時有句話說,只要戴爾切入哪個行業那個行業就會被顛覆。頗費了好幾番周折,最後多虧了林姐,沒有嫌棄我的輕狂和無知,給了我一個職業發展轉折的機會。

戴爾的經歷對我自己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幫助,下過工廠,做過測試,管過新品上市,主導過新的服務體系建設和運營。外企對員工的職業發展是很關注的,也提倡在內部嘗試不同的職位,這種橫向發展對員工來說風險很小又能嘗試不同的新東西。

簡單地說:在外企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和環境,但到了一定階段,就很容易停滯不前,一眼就能看到自己往後的3-5年,這就是所謂的「外企天花板」。

那麼到底什麼是所謂的「外企天花板」?首先,你決定不了「為什麼」和「要做什麼」,只能被動執行;其次,只能積累工作經驗和技能而非人脈;再次,潛規則決定了本土出身的人晉陞渠道狹窄。最後一點最要命,外在的炫目光環容易滋生或養成自以為是的心態。

外企的很多現象挺有意思的:大部分人都取個英文名;無論級別高低都管上司叫「老闆」(民企永遠只有一個老闆);中英文夾雜偶爾還挺矯情說「這個詞兒我用中文不知道怎麼表達」;每天都要花不少時間討論午餐吃啥;對一些特別不重要的小事兒愛較真兒比如喜歡斥責餐廳服務員……在反思我自己的時候,客觀地說在大公司尤其是外企500強的人身上,常常會看到一種不自量力的優越感,不接地氣的空理論,不求上進的偽小資。

當然歐美企業有很多值得留戀的東西,比如它的多元包容、直接溝通、簡單人際關係、不錯的薪酬福利、舒適優美的辦公環境、完善的職業規劃、注重工作和家庭平衡、良好的培訓體系、專業供應鏈管理、嚴謹的邏輯思維訓練等等。

在戴爾我有很多親切而美好的記憶,結識很多很友善的同事,雖然也有不滿和抱怨,但很多東西終身受益。借用一段「多年來我堅持對他人尊重,我堅持對自己選擇負責,我堅持每天完成重要的事情,堅持共享,堅持信任,堅持雙贏,堅持溝通,這些習慣在職場陪了我多年,這無疑都是與我在外企工作多年中所受的教育和熏陶分不開的」。前前後後,一共在戴爾呆了十年,有收穫有遺憾有成就感有失落。在戴爾那麼多年,不管成功失敗我都心存感激。

歐美外企最好的一點就是它的開放和包容,最折磨人的一點是對人的不信任(有一部分原因也是本地員工的誠信問題所致)。如果喜歡一份安逸而舒適的工作還能兼顧家庭,外企是非常好的選擇;如果天生就愛折騰,長期呆在外企是件挺折磨人的事兒。

我這種急性子人,經常就是想到了便想去干,結果不對就大方認錯認罰。但很難接受的是你乾的挺爽的時候,一堆人說你姿勢不對,因為書上不是這樣寫的,上級也沒這麼交待。這種為了自己的績效和個人表現扯來扯去,是我打心眼裡就不喜歡的。當然,我也害怕這樣下去時間久了,慢慢會喪失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觀點堅持,只能被動去執行,長久會失去一些年輕時擁有的本質而美好的東西,比如坦蕩、謙虛、上進、冒險……於是動了走人的心思。

機緣巧合,就在自己想要做些改變的時候,恰恰有了一個來自深圳華為的機會,

十幾年一個輪迴,當年努力來這邊找工作沒實現,終究逃不過宿命。這一段經歷雖然還短,但經歷兩家規模相近管理出色但風格迥異的中美企業,而且,從一個生活了十幾年的城市攜家帶口去深圳,無論如何都是自己難得的一段經歷。有時候想想,人能實現夢想固然幸運,平淡人生多些經歷也許更為現實。

40歲了,我還可以繼續折騰

走到今天,我也慢慢認清了一些生活的本質,慢慢就接受生活就是如此。不是每個人都那麼聰明,也不是每個人都那麼有追求,絕大部分是由那些一地雞毛的瑣事和平常的喜怒哀樂構成。無論多麼牛逼有多大的成就,最終都會塵埃落定歸於平淡。

記得朋友酒後跟我說:任何轟轟烈烈的死都比不上苟且的活著。因為我們其實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唯一不同的,每個人自己才知道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的究竟是什麼,人生道路的選擇,何來高低貴賤?

有時候朋友也會善意的調侃我,告訴我生活應該怎麼過,穿什麼樣的名牌,開什麼樣的車,抽什麼牌子的煙喝什麼樣的紅酒,反正我是聽不進去的覺得沒那個必要。十幾年來唯一的奢望就是去老特拉福德球場現場看曼聯比賽。也許在一些「貴族」階層看來我是個沒有品位的人,直到看到陳坤在他文章里說:「我曾經以為,這種『節約』的觀念是因為過去貧窮的緣故,或者7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有一種危患意識,但直到開始行走,不斷觀察自己,才明白,在更高的意義上,我是一種潛意識裡的自我約束行為」。

感謝人生當中的每一段經歷,欣賞你的人讓自己更確定應該堅守什麼,不喜歡自己的人會讓自己更客觀地認知到自己還有很多另一面。

無論何時何地,至少在主觀上我還是願意用一種善意和正面去看待周圍的一切,人的善良不是體現在居高臨下施捨式的關心,更多的應該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我也常常提醒自己:當自己不願冒險去做決定或者改變的時候,也絕不能對那些勇於嘗試的人極盡調侃或貶低,本質上那是一種心態封閉成本極低又能吸引眼球效應的自我美化行為。

男人40不惑,對於未來,我覺得自己還是想得挺清楚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主導權和自由度,堅持自己認為對的,相信自己的眼睛和頭腦,可以妥協但永不盲從,性格決定了人生取捨對我來說既不猶豫也不艱難。當自己認清楚了人生就是一場不知所以的從生到死的熱熱鬧鬧的折騰過程,也確信人生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勇敢的去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一切便會釋然。目光堅定,坦坦蕩蕩,認認真真,日拱一卒,不期速成,開開心心地再折騰幾十年。只要自己願意,一切便是最好的安排!

在豆瓣上看到過這樣一些話,大意如此:"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得那麼糟,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或許只要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你就有機會與這個世界平等友好的相處,向世界發出一點點聲響,就有機會避免成為糟糕的中年人,學會傾聽,懂得理解和寬容,也會有人愛你,對你微笑"。

我相信自己還可以繼續折騰,曾夢想仗劍走天涯,歲數多大都不怕!

- END -

更多精彩,請搜索添加微信公眾號:

世維學社(Swayedu)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