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什麼有些程序員寧願降薪也要離開創業公司?

本文共分為四個部分:

案例:4 人招聘團隊,1 個月,0 入職

趨勢:資本寒冬帶來的市場異動

現狀:創業公司的招聘窘境

乾貨:初創企業找人的正確姿勢

對於web前端的學習有不懂的,或者不知道學習路線,不知道學習方法,不知道該如何紮實能找到工作的朋友,我還是要推薦下我自己建的前端學習群:330242580,首先你要是前端黨,其次不管你是小白還是大牛,我都挺歡迎,小白嘛,主動點多問問題也就學好了,群里每天分享乾貨,包括我自己最近花了一星期整理的一份適合2017年自學的最新web前端資料,送給大家,歡迎初學和進階中的小夥伴。

案例:4 人招聘團隊,1 個月,0 入職

先說一個小道消息吧,現在互聯網人才市場上最緊俏的兩個崗位,一個是程序員,一個新媒體。新媒體難到什麼程度,我不清楚,但招一個好的程序員多難,我是有概念的。

前段時間調研了一家創業公司,他們要招 3 名後端開發的程序員。這家公司已經 Pre-A 輪了,暫時不差錢那種,需要擴充研發團隊,他們當時投入了 4 個行政實習生,花了一個月,從各個渠道(包括獵頭)找到了 500 份簡歷,篩出了大概 100 份符合要求的,但最後成功約面只有 30 人左右,發出了 1 個 offer,但這個唯一的 offer 被求職者拒絕了。

所以整個過程總結起來就是:他們投入了 4 個人力,花了 1 個月時間,實際產出了 0 個入職。

當然,很多人覺得這家公司傲嬌,500 份簡歷篩出一個人來,要求這麼高,活該招不到人,但實際上做過招聘的人都知道,500份看起來還行的簡歷,仔細一篩,真剩不下幾份合適能用的,不過這是題外話了。

再給個簡單的數據,我們是做高端程序員職位推薦的,所有求職者註冊的時候都需要選擇期望公司的輪次,下面的數據是北京地區被推薦過的程序員對公司輪次的選擇 :

這其中明確表示能接受天使輪和A輪的程序員分別只佔 5.3%,8.8%,而明確要求 D 輪以上和上市公司的候選人,則達到了19.7% 和 19.2%。

並且,注意兩個信息:

  • 這裡的樣本是北京地區,求職者對創業公司的接受度遠高於其它地區(尤其是二線城市);

  • 接受天使輪和A輪的同樣也接受D輪以上或上市,反之則不然。這個數據意味著大多數有豐富工作經驗的程序員選擇依然偏向保守。

所以這段時間,不靠譜的創業公司會發現,自己拿不到融資了;靠譜的創業公司則會發現,自己拿到融資也招不到人了。

異動:程序員降薪也要離開創業公司

當然,創業公司招人從來都不是容易事,某種程度上,創業堪比上山結寇,這種事情拉人入伙從古至今,就沒有容易一說。

然後,最近這幾個月,創業公司面臨的招聘環境尤其糟糕。

大概是從 2 個多月之前開始,我在後台查看簡歷的時候,會頻頻看到「上一家公司倒閉了/融資困難/已經 2 個月沒發工資了……」這樣的離職理由,頻率非常高,其中涉及的行業相當廣泛,從金融到社交,從約車平台到奢侈品電商,無一不足(甚至還有招聘領域的公司)。

於是,上周在某互聯網招聘平台上整理了一百家公開的 A輪前HR 郵箱,發了一封測試郵件,發現有接近 40%的郵箱後綴已經變成了無效域名,也就是說這 40% 的公司極有可能已經陣亡了。

在創業最火熱的時候,市場一片欣欣向榮,去創業公司,往往意味著薪水翻翻、title變高、逼格滿滿,真的,那種雙倍薪水挖大公司里平庸程序員的案例見得多了。不得不說,那時候,整個市場的輿論風向對創業公司都是有利的。但潮水在加速後退,裸泳的人正在暴露。

而求職者對大環境的變化永遠都是敏感的,見過一個案例,是一個安卓程序員,在某網約車做了一年多,獨立負責這家公司產品的安卓開發,當初是被幾乎翻翻的薪資挖去這家公司的,但今年年中這家公司就解散了,在輾轉了一家創業公司后,如今,這名程序員又在找工作,並且主動提出可以降低薪水,但條件是公司要成熟穩定。

一名水平還不錯的程序員主動提出降薪跳槽,這當然是極端情況,但正因為極端,才反映了市場的異動。

現狀:創業公司的招聘窘境

回到創業公司招聘本身,資本寒冬帶來的異動是浮出表面的結果,水面之下實際上還有更大的冰山。

一:獵頭不願意接中小創業公司的單

和大多數人印象不一樣,創業公司雖然花錢謹慎,但很多公司都有針對招聘人才的預算,單人成本甚至不比大公司低多少,但不論是在所謂的獵頭聚合平台,還是傳統獵頭,都不願意接單,也就是有錢也花不出去。

為什麼?因為他們也沒有大量的優質簡歷來源,對他們來說,單個職位的成單效率直接決定了收入,而創業公司的單個職位成單效率,不客氣起說,低得令人髮指。

對中小創業公司來說,得到接近獵頭的服務,一大可能性來自於,獵頭提供初步的意向溝通,形成鮮活的人才池,供企業自行邀約。這考驗的是招聘渠道對大數據的收集、整理和篩選能力,以及自身招聘顧問基於經驗對各種不可控因素的把控,傳統獵頭很難把上下游都整合好。

二:初創公司連好的簡歷來源都沒有

這裡要重申一下互聯網帶給的一大幻覺,人們總以為互聯網能給草根帶來更有質量的信息和更平等的話語權。以招聘行業為例,不少人甚至以為,有了個各種各樣的免費渠道,草根創業公司就跟大公司平等了。

但免費的才是最貴的, 這是亘古不變的真理,互聯網的信息流通成本降低,帶來的是更加海量的垃圾信息,而大公司往往已經建立起了很高的信息門檻,草根就變成了承擔垃圾信息流通成本的窪地。

所以在對公司和求職者都充分開放的招聘渠道,基本只能解決非常基礎職位需求,稍微高端一點的人才,有各種獵頭天天盯著,很少會主動投遞簡歷;另外,移動互聯網的賽事都進入下半場了,招聘行業的移動化依然乏善可陳,就是因為提供純工具服務的招聘平台同樣無法解決信息高效匹配,這跟你用PC端操作還是手機操作沒有關係;拍賣是這幾年針對中高端人才興起的新的招聘模式,但其基本邏輯是優化候選人的跳槽體驗,對 B 端實際上更苛刻,這種模式下,即使小而美的中小創業公司也毫無優勢。

如果把招聘比成一場戀愛,那創業公司得到的最高定位,實際上就是備胎。

三:初創公司的到面率很低

到面率也可以理解成已經約好面試卻被放鴿子的概率。這個概率低到什麼程度不好說,因為各個公司不一樣,但絕對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對 HR 來說,過了約好時間的半個小時,你打電話過去,小心翼翼地詢問對方是不是「堵車了」,得到的回答常常是輕描淡寫地一句「不來了!」都懶得委婉一下。

沒有做過招聘的人很難理解,對中小創業公司來說,一個應聘者哪怕只是到面,花費的成本實際上已經很高了。

四:HR 沒有招聘經驗

招聘經驗有多重要,這麼說吧,一位成熟的 HR 知道招聘是一個系統工程,從理解職位需求、判斷業務價值,到渠道,到簡歷漏斗,到邀約候選人,他能充分判斷每個環節的成本和產出,不斷調整策略,供 CEO 做決定。而一個沒有經驗的 HR 會把招聘當成守株待兔的過程,全程懵逼,並把這種懵逼狀態反饋給同樣沒有經驗的 CEO ,雙雙陷入抓瞎。

乾貨:初創企業找人的正確姿勢

一、隨時隨地,主動找人

我知道一個牛逼的案例,一家起步很高的技術型公司,員工總數只有 20+人,但有一個 5 人規模的 HR團隊,其中還包括一名互聯網招聘經歷豐富的資深從業者,主動定向找人。大多數公司當然都不可能有這個實力,甚至可能只有一個還在實習的HR,這個HR 還要兼職前台、財務和行政。但我也見過創業公司,連離職的實習生都敢挖前來採訪的記者,並且還成功了。

二、CEO一定要參與面試!

如上所述,創業公司的到面率已經很低了,無論 HR 還是獵頭千方百計爭取到面,就是因為面試才是招聘方和應聘者發生化學反應的時刻。無論是在描述項目的商業本質還是講故事的技巧上,CEO 應該像對待投資人一樣,對待應聘者。根據我們的過往案例,CEO 參與面試的入職率無一例外要遠遠高於沒有CEO參與的。

三、匹配的人才是最合適的,讓項目跑起來再說

雖然大多數前輩專家會告訴你,花 2 倍的錢去招一個 10 倍產出的人,這個理論絕對沒錯,但如果你就是找不到這個人,或者你找到了這個人,人家就是不願意來怎麼辦呢?因為現實情況就是,在招聘市場上,一個三年工作經驗的及格線程序員願意去創業公司就不錯了。

有一個辦法就是拆解自己的崗位去適應人才,讓項目跑起來再說,項目跑不起來,「完美的人才」來了的時候你的公司可能已經死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總結起來,就是「永遠把人放在戰略核心的位置。」畢竟在寒冬,一些創業公司會因為錯位的資金死去,另一些創業公司,卻會因為人,而活下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