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百年來,徠卡相機記錄世界、改變世界

《Ur-Leica》

1914年的原型徠卡相機(Ur-Leica)被認為是手機問世以前最具革命性的技術發展。這款相機的機身重量僅400g,膠捲的寬度僅35mm,能夠輕易放入上衣口袋,因此成為專業攝影師和業餘攝影愛好者的隨身攜帶必備品,攝影也因而「飛入尋常百姓家」。

《韋次拉爾的鐵礦廣場》

徠卡相機由奧斯卡·巴納克設計和創造,他於1911年被恩斯特·萊茲光學工廠聘請擔任照相機設計師。1913年成功製作原型徠卡相機(Ur-Leica)。除了相機設計師。奧斯卡·巴納克也是攝影師,這張攝於韋次拉爾鐵礦廣場的照片被認為是攝影史上最經典的作品之一,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幅35mm照片。

《韋次拉爾洪災》

1920年,韋茨拉爾市發生洪水災難,奧斯卡·巴納克用原型萊卡相機拍攝了一系列洪災照片。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也使該相機的商業生產不斷推遲,直到1925年它才最終上市銷售,當時其銷售口號是「方寸之間見大千世界」。

《陣亡的一瞬間》

1936年西班牙內戰期間,身為戰地記者的匈牙利攝影師羅伯特·卡帕在西班牙戰場用徠卡相機拍攝了一個戰士中彈將要倒下的瞬間,雖然也有人指認該照片是刻意擺拍的,但該照片一經發表便立刻震動了當時的攝影界,成為戰爭攝影的不朽之作,也成為卡帕的傳世之作。

《Nino時裝系列》

德國時裝攝影師Franz Christian Gundlach出生於1926年,他因徠卡相機而一舉成名,對戰後德國婦女的穿衣風格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張照片出自Gundlach在雨季的漢堡街頭拍攝的Nino時裝系列,體現了全新的攝影設備所給予藝術家們的自由空間。

《皮加勒的娜娜》

瑞典著名攝影師Christer Strömholm自上世紀50年代起一直定居巴黎。「我每晚都會帶著我的煙斗、老徠卡和幾卷Tri-X膠片,操著半通不通的法語去皮加勒的小餐館,我從來沒有偷拍過,也不會使用閃光燈,盡量利用霓虹燈」,Christer Strömholm這樣說道。他經常參加那裡的夜間活動,這些照片反映了他對街頭女性的憐憫,以及他和這些人的親密友誼。

《理髮店的彩色玻璃窗》

徠卡相機迅速成像的特點使得新聞攝影成為可能,從新聞攝影到上世紀60年代的彩色攝影,徠卡相機見證了過去一個世紀攝影技術變革的關鍵時刻。

《纏繃帶的男人》

Fred Herzog是彩色攝影的先驅,出生於德國的他最終選擇了加拿大國籍,他從1950年代在飛機上拍攝了自己的家園。從1953年開始,Fred Herzog就已遊走於溫哥華街頭,用彩色膠片來記錄廣告招牌、商店櫥窗、街邊汽車這些深受時代文化所影響的場景,他是一個經典的漫遊者,喜歡用相機自然呈現那些恰好的瞬間。

《模糊的電影場景》

為了探索人們如何觀察、記住物體,法國攝影家FrançoisFontaine記錄了特倫斯•馬利克(Terrence Malick)、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以及維克多•弗萊明(Victor Fleming)等人的經典電影,並在關鍵時刻故意將人物虛化。

《無題》

德國女攝影師Julia Baier於1971年出生於奧格斯堡,是雄心勃勃的新時代攝影師。她的興趣不在於記錄日常生活或世界事件,而在於探索媒體本身。通過大型的抽象圖像,如這張圖片中簡單的柏林庭院,Julia向觀眾呈現了繪畫般的相片質感。

本文編譯自《衛報》,文中圖片均為原文配圖。

編譯:譚靜雪

欄目主編:章迪思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