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山水畫中的八大皴法

不同的山,有著不同的質地。古代畫家在藝術實踐中,根據各種山石的不同地質結構和樹木表皮狀態,加以概括而創造出來了不同的皴法。同時,在畫的山水畫中,皴法的出現標誌著的山水畫真正走向成熟。《夢幻居畫學簡明·論皴》:「古人寫山水皴分十六家。曰披麻,曰云頭,曰芝麻,曰亂麻,曰折帶,曰馬牙,曰斧劈,曰雨點,曰彈渦,曰骷髏,曰礬頭,曰荷葉,曰牛毛,曰解素,曰鬼皮,曰亂柴,此十六家皴法,即十六家山石名目,並非杜撰。」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些經常用的八大皴法吧。

馬遠《踏歌圖》筆線遭勁,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稱為斧劈皴,這種皺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稜角分明的岩石。唐代的青綠山水多勾所而少破染。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披用於水墨山水,加重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披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而以側鋒橫刮之筆畫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筆線細勁的稱小斧劈,筆線粗闊的稱大斧劈。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由參差鬆軟的條形墨線組成,用筆要靈活,皴擦並用,注意濃淡乾濕的豐富變化。筆線長的稱長披麻,筆線短的稱短披麻。這種披法常用來表現土質山,或質疏鬆的岩石。董源多用披麻效描寫江南山水,淡墨輕嵐,不裝巧趣,具有渾樸自然的風格。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披麻的運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郭熙《窠石平遠圖》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如「夏雲多奇峰」,故稱雲頭皴。這種效法創自北宋山水畫家郭熙,他的山水煙雲隱現,奇峰多變,「獨步一時」。范寬《雪山蕭寺圖》亦叫豆瓣披,為長點形的短促筆觸,常用中鋒稍間以側鋒畫出。它能表現山石的蒼勁厚重。在畫史上運用雨點披的成功範例是北宋范寬,他的皺法被人稱為「槍筆」,他的山水具有「峰巒渾厚,勢狀雄厚今的獨特風格。皴筆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形如荷葉的筋脈,故名。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后,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當你遠望黃山的蓮花、蓮芯二峰時,可以看到荷葉皴在自然界中的情景。折帶皴倪瓚《漁庄秋霽圖》用側鋒卧筆向右行,再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故以名之。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岩的結構。「元四大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筆頭含水很少)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是披麻皴的變法,行筆屈曲密集,如解開的繩索,故名解索皴。元代山水大家王蒙喜用此法,清代王概說他是「用古篆隸法雜入皴中,如金鑽摟石,鶴嘴划沙。」故「尖而不稚,勁而不板,圓而不成毛團,方而不露圭角。」可見王蒙的解索皴是筆筆中鋒,寓剛於柔的,難怪倪雲林稱讚道:「叔明(王蒙字叔明,號黃鶴山樵)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如果把解索皴畫成疲軟的亂麻團,就是失敗。王原祁《仿高克恭雲山圖軸》這是北宋書畫家米芾,米友仁父子所獨創,它是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井用,最能表現江南山水間晨初雨後之雲霧變幻、煙樹迷茫的景象。米芾的點形闊大,稱大米點,米友仁畫出的點形略小,稱為小米點。米點破不是臆造的,據米友仁自題《瀟湘奇觀圖》道:「此圖乃庵上(指海岳庵)所見,大抵山水奇觀,變態萬層,多在晨晴晦雨間,世人鮮復如此,餘生平熟瀟湘奇觀,每於觀臨佳處,輒復得其真趣,成長卷以悅目。」可見米家山水來源於寫生,米點皴是米氏父子對大自然的長期觀察體驗的產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