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熊丙奇:恢復高考40年,擴大考生權利的改革還在路上

今年是恢復聯考40周年,回顧40年來的聯考改革,一個十分明顯的特點是,改革大多圍繞擴大學生的權利進行。總體看來,相對於40年前的聯考來說,今天的聯考,已經給了學生更大的選擇權。但是擴權的改革,還需繼續深入推進,只有給學生更充分的自由選擇權,才能緩解社會存在的聯考焦慮。

2017年5月25日,貴州省餘慶縣餘慶中學高三學生在校園內拍攝畢業照(航拍照片)。(圖片來源:賀春雨)

調整聯考科目,擴大學生考試科目選擇權

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聯考進行調整、減少科目的改革,從理科考7門、文科考6門調整為實行3+2,3+x,或3+1+x,這都試圖給學生科目選擇權。比如,上海1985年的改革,就實行3+1+文科綜合(理科綜合),1由學生自選一門。後來由於要把所有考生排序進行錄取(包括不同科目要折算標準分),很多省市都不再實行3+2,或3+x,而調整為3+文科綜合、3+理科綜合。在2014年國家進行新聯考改革之前,只有上海實行3+1,江蘇實行3+2。上海要求理科學生從物理、化學、生物中選一門;文科學生從歷史、地理、政治中選一門。江蘇則要求理科學生物理必選,文科學生歷史必選,再在其他5門中任選一門,這2門測試計等級,高校在錄取時提出等級要求。

2014年啟動的新聯考改革,科目改革被認為是最大「亮點」。按照新聯考改革方案,聯考科目調整為3+「6選3」或3+「7選3」,取消文理分科,除語文、數學、外語所有考生必考之外,考生可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或另加通用技術科目)中自由選擇3門,6選3有20種組合,7選3有35種組合。這很大程度擴大學生科目選擇權,隨之也要求高校進行教學改革、管理改革,實行選課走班,滿足學生選科、選課的要求。

取消不合理限制,擴大學生的報考選擇權

在40年間,聯考取消了多項限制,包括聯考年齡限制、婚否限制。2001年,取消「年齡25周歲以下、未婚」的報考限制。此前,設置這一規定,主要考慮到聯考錄取名額有限,各個年齡段考生都報考,錄取率太低——1977年,聯考人數570萬人,錄取27萬人,錄取率只有5%。而1999年高校大擴招,為取消年齡、婚否限制創造了條件。

教育部於2000年還取消了「當年錄取不報到,下年不許報考」的規定。這給那些當年沒有被理想學校錄取的學生,提供了再次、甚至多次參加聯考的機會。當然,這也帶來問題,一是放棄錄取的人數大幅增加。2003年,教育部發展規劃司透露,當年大學發放錄取通知書428萬張,真正報到的382萬人,有46萬人收到通知後放棄報到。二是復讀人數迅速增多。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儲朝暉分析:以各地聯考報名人數中約30%為復讀生計,2007年全國1010萬名考生中約有復讀生300萬人。這也引來質疑,錄取不報到是否浪費聯考資源?聯考復讀是否製造不公?過去10多年來,一直有呼聲,要求把錄取不報到的行為記入聯考誠信檔案,供下一年學校錄取參考,但教育部於2008年明確否定了這種想法,而一些省教育考試部門,則出台了類似規定。這些規定是把學生的選擇權和不誠信混為一談了。錄取不報到「浪費聯考資源」的問題,是需要持續改革聯考招生制度加以解決,而不是限制學生的選擇。

這40年間,開放隨遷子女異地聯考是對聯考嚴格按戶籍報名制度的重要突破。主要目的是適應人口流動的現狀,給隨遷子女平等的求學和升學權利。2012年9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12月31日前出台異地聯考具體辦法。同年,部分省市開啟異地聯考。

增加考生考試選擇權和擇校權

2000年、2001年,上海、安徽、內蒙古、北京等地,推出春季聯考改革,給學生多一次聯考機會。但這一改革,只有上海一直維持到2014年,並於2015年啟動全面春考改革。主要原因在於,當年的春考設計,是針對往屆畢業生,且只有部分大學部院校錄取。上海在啟動新聯考改革中,於2015年對春考進行全新改革,面向所有應屆高中畢業生,全市所有地方大學部院校都參加招生,且採取招考分離的方式,一名學生可獲得兩張大學預錄取通知書,再進行選擇確認。山東則從2012年,將原來的對口高職招生改革為春季聯考,大學部院校也參加招生。在國家層面,新聯考改革,明確部分科目(比如外語)考兩次,選擇最好的一次成績計入聯考總分錄取;今後的聯考將實行分類聯考,有學術型聯考和技能型聯考,這既讓考試評價更加科學、精準,也擴大學生的考試選擇。

從2003年開始試點的高校自主招生,教育部門和高校的初衷是通過高校自主招生,給偏才、怪才一條升入名校的途徑。因為按照單一的聯考科目分數錄取,很難關注到學生的特長。自主招生是給學校一定的招生自主權,考察學生的個性、特長,這是聯考改革的方向。2015年,國家對90所高校的自主招生做出重大調整,從聯考前招生移到聯考後招生。與此同時,國家宣布取消所有2015年1月1日之後獲得獎勵的聯考加分,包括藝術、體育、學科競賽等。從近兩年來的高校自主招生操作看,主要針對以往獲得聯考加分者,這令學生的特長與學校的招生結合起來,有利於引導學生的特長發展。但社會所期待的擴大高校自主招生權,建立多元評價體系的改革,在自主招生改革中,需進一步體現。

從2008年開始教育部在全國推行平行志願改革,目前絕大多數省市在聯考錄取中,都採用平行志願填報方式。早在2002年,湖南聯考就開始實行「平行志願」的錄取方式改革;2005年,江蘇開始實行平行志願錄取方式改革;2007年,浙江也實行平行志願,實行平行志願投檔、錄取,大大降低了高分落榜的風險,擴大了學生的選擇空間。但平行志願也有其弊端,主要包括,進一步強調分數在聯考錄取中的作用(按學生名次先後投檔)、強化學校和分數的對應關係。因此,需要對聯考錄取進行進一步改革。根據新聯考改革方案,聯考錄取將取消批次,不再按一本、二本、三本錄取,有三本的省區先合併二本三本(2016年已有15個省取消三本,與二本融合),原來只設一本二本的地區,取消大學部錄取批次。取消批次的改革,會促進高校平等競爭,有擴大學生的選擇空間。另外,按照新聯考改革方案,聯考錄取的平行志願填報方式,將進一步改革為實行專業平行志願,或院校專業組志願,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更進一步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將興趣與大學、專業選擇結合起來。

給學生擴權的改革還需深入推進

雖然聯考改革一直在擴大學生的選擇權,可是,由於考試招生採取的基本模式是「招考一體化」,而非招考分離模式,仍然按照學生的聯考總分排序,結合志願投檔、錄取。每個學生在聯考錄取中,只能拿到一張錄取通知書(上海春季聯考是目前唯一的例外)。因此,很多擴大選擇權的努力,與預期的效果是否一致,還有待評估。

比如,擴大學生科目選擇權,但聯考錄取要看科目總分,導致學生在選擇聯考科目時,首先關注的還是今後可能獲得的聯考分數,而不是自己的興趣。高中學校也首先關注學生的聯考總分,並不是滿足學生的全部選擇,甚至會限定學生的選擇。一直進行的聯考科目調整改革,還沒有起到明顯減輕學生負擔的作用,就因為聯考按總分(名次)錄取的模式沒有變化,基礎教育還是「唯分數論」

再比如,在試點自主招生的前10年,自主招生常常變為高校「搶生源」的一種手段,學生參加自主招生的主要目的則是獲得聯考錄取優惠。在自主招生調整到聯考之後,高校的自主招生更加規範,可是,給學生一定的錄取優惠性質並沒有變。

要解決以上這些問題,關鍵在推進招考分離。《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督的運行機制」。只有推進考試招生相對分離,實行學校自主招生,建立學生和學校的雙向選擇,學生可結合自己的興趣、未來學業發展規劃,選擇自己的科目;並以統一測試成績、中學學業成績去申請大學,大學獨立進行錄取,一名學生可以獲得多張大學錄取通知書再進行選擇。那麼,科目改革、文理不分科、多次考試改革,才能發揮其作用。大學才可充分競爭,提高辦學質量,以質量和特色去吸引學生。而學生錄取不報到,根本就不是問題,因為大學可多次錄取,而非集中一次錄取。在招考分離的框架下,異地聯考也就不存在,任何學生可在全國任何地方參加聯考,以統一成績去申請大學,而非在本省範圍內排序對學生進行錄取,學生的聯考升學將變得更為自由。

聯考需要給學生更大的選擇空間、發展空間。四十不惑的聯考,如何擴大考生權利是未來聯考改革的重要命題。

本文為教育思想網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熊丙奇

著名教育學者,博士,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高校校報協會副會長,上海市高校校報研究會理事長。

教育思想網

21世紀教育研究院旗下自媒體

讀者交流QQ群:299487468

一起分享教育的點滴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