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內蒙古的金色希望和綠色之路

砥礪奮進的五年·綠色發展 綠色生活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自治區考察時指出,內蒙古的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係內蒙古各族群眾生存和發展,也關係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要努力把內蒙古建成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過去3年來,遵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內蒙古自治區堅持組織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以草原、森林為主體,重點建設大興安嶺、陰山和賀蘭山生態防護屏障,沙地防治區、沙漠防治區、草原保護與治理區、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水土保持區的「三屏四區」生態安全屏障,同時在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上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取得階段性成果。

本文通過圖文報道的方式,介紹杭錦旗庫布其沙漠治理和阿爾山大興安嶺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的綠色發展之路,展現內蒙古自治區近年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01

杭錦旗的金色希望

文:尚鐵兵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壯觀景象。然而曾經,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的庫布其沙漠,一眼望去只是單調的黃色,毫無一絲綠意。

地處鄂爾多斯高原西北部的杭錦旗境內分佈著大片沙漠和沙地,降水量少、蒸發量大,惡劣的自然環境,加上歷史上過度的開墾放牧,導致草原退化、沙化、鹽漬化非常嚴重,是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地區之一,也是京津地區風沙的重要源頭。長期以來,惡劣的環境成為制約這裡經濟社會發展和各族人民脫貧致富的桎梏。

庫布其沙生植物園坐落於七星湖景區,佔地5000多畝,栽植稀有沙生、旱生植物500餘種。

面對日益進逼的沙漠,為了生存和發展,從農牧民自發植樹造林到持之以恆地開展「三北」防護林建設、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國家生態建設工程,幾代杭錦人孜孜不倦,收到了越來越顯著的成效。2000年杭錦旗的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度達到7.3%和30%,而2015年,這兩個數字已經分別提高到了18.5%和75%。

如果說當年治沙種樹主要是為了生存,如今的杭錦旗生態建設和綠色發展則是為了富裕。「靠沙吃沙,沙裡淘金。」這些年來,杭錦人將治沙與脫貧致富相融合,大力發展沙產業,走出了生態、經濟、社會共進的綠色發展之路。

杭錦旗運用沙漠里的光、熱等資源,創新發展「治沙+發電+種植+養殖+扶貧」的生態光伏產業。

快速興起的沙漠旅遊是杭錦旗沙產業的典型代表。走在七星湖旅遊專線上,漫漫黃沙被公路切割開,路兩旁覆蓋著綠色喬灌木。如果不是偶爾看到遠處的沙丘,根本不會想到這是在沙漠中穿行。近幾年,這裡舉辦了汽車那達慕、環七星湖腳踏車沙漠公路挑戰賽等大型活動。各項活動帶動旅遊業蓬勃發展,附近的農家樂、牧家樂不斷興起,農牧民收入逐步提高。

在七星湖景區東面,有一個牧民新村,居住著由大漠深處遷移出來的幾十戶牧民。在沙漠里生活了50年的牧民格什道格陶高興地說:「我沒花一分錢就住進了新村,搬進來后,我每年都參與沙漠治理,他們說這叫生態工人,閑暇時我還到景區工作,一年收入能超過20萬元。沒想到,以前弄得人又窮又愁的沙子,能讓我們脫貧致富了。」

俯瞰道圖嘎查牧民新村全貌。

如果說沙漠旅遊讓沙子變成了農牧民手中的票子,那麼,將沙漠作為資源優勢,引進碳匯需求企業,種植沙柳、梭梭,嫁接肉蓯蓉的做法,又產生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生態治理三方共贏的綠色效應。

「我們在沙漠腹地承包了20萬畝荒沙,已成功種植梭梭2萬畝,接種肉蓯蓉8000畝。除碳指標價值外,嫁接肉蓯蓉1萬畝純收入就相當於一個年產30萬噸煤礦的純收入,而且肉蓯蓉一次嫁接成功后可收益20年。」綠遠生態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向我們介紹時,看牛回來的牧民額爾德尼剛好路過,他說:「以前我們這裡的草場基本都是明沙,好好乾一年,也就解決個吃喝。自從碳匯企業進來后,我家流轉草場1萬多畝,收入有國家政策性補貼、草場流轉補貼、企業務工補貼三大塊,年收入近50萬元。一下從貧困戶變成了有錢人。」

甘草不僅能夠防風固沙,還是優良的中藥材,其根部的固氮功能具有很好的土壤改良能力。

通過發展沙產業,走綠色發展之路,杭錦旗正在實現脫貧攻堅和生態建設的雙贏。

截至2016年底,全旗1219戶3058位國家級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全旗被沙化的草場植被覆蓋率,由以前的不足20%提高到了80%以上,生態環境實現了由「整體惡化、局部好轉」向「整體向好、局部優良」的重大轉變。

02

阿爾山的綠色發展路

文:肖光

阿爾山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西北部,坐落於大興安嶺深處的林濤樹海之間,是北疆一座美麗的邊境城市。

這裡擁有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系統,群山綿延起伏、森林鬱鬱蔥蔥、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大面積的原始森林和數量眾多的火山地熱溫泉資源讓阿爾山享譽國內外。

阿爾山河流密布、植被豐茂,擁有廣闊的自然風光資源。

阿爾山四季風光美不勝收。春來杜鵑吐蕊,千山萬壑,一片紅海;夏至松翠樺潔,柳蘭緋紅,百草豐茂,清風習習;秋臨層林盡染,五彩繽紛,清溪魚躍,鹿肥狍壯。進入漫長冬季后,冰雪資源異常豐富的阿爾山更呈現出一派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晝夜暢流不息的不凍河和明媚陽光照耀下的霧凇奇觀讓這裡變成童話世界。

阿爾山和大興安嶺中的很多地區一樣,都是老國有林區,也是重要的木材生產基地。20世紀80年代之前,一株株參天大樹在林業工人的號子聲中被伐倒,一列列滿載木材的火車順著森林鐵路駛向四面八方。

阿爾山境內的濕地是大興安嶺地區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之一。

雖然阿爾山林區一直採取採伐與造林並重的政策,但由於當年國家建設急需木材,砍樹的速度遠快於栽樹的進度,而補種的人工林生長周期長,難以替代原始森林的生態作用,留下了很多遺憾。

面對歷史的經驗和教訓,阿爾山人認識到了生態保護的重要性。1996年,阿爾山正式設立縣級市以來,歷屆領導集體都把生態建設放在重要的位置,通過長期開展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禁伐養林等措施,逐步保護生態、恢復生態。

綠野間的腳踏車賽。

近年來,阿爾山更是深刻認識到寶貴的綠色生態資源是阿爾山人最大的財富,走綠色發展之路是阿爾山厚植髮展新優勢的必由之路,更是建設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必由之路。阿爾山市各族人民牢固樹立生態為先的理念,在堅守生態紅線的前提下發展經濟,將保護生態和保障民生有機結合,加快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產業。

生態資源得天獨厚的阿爾山,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上也積極先行先試,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河長制」等制度,通過制定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加強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協調設立綠色發展基金等一系列舉措,為持久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保駕護航」。

湖邊杜鵑在春季盛開。

今天的阿爾山,一座座寧靜整潔的特色小鎮坐落在群山環抱中,破舊的棚戶房變成了美觀整齊、設施齊全的棚改小區,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城鎮與道路旁隨處可見的草原、濕地等自然美景使整個阿爾山像是一個巨大的公園,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養生冰雪節、國際溫泉節、腳踏車聯賽等一系列活動的舉辦則讓更多人認識了美麗的阿爾山。

阿爾山,這顆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上的五彩明珠,將在綠色發展的康庄大道上,走出更加鮮艷的色彩。

本期專題刊發在光明日報2017年8月20日

11版《圖像筆記》

「光明藝術班」

光明日報社攝影美術部主辦

官方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