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伍旭川:區塊鏈的特點、應用和監管」| 金融科技公開課第2講乾貨

4月16日,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伍旭川應邀參加由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和人民日報《環球人物》雜誌聯合主辦、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協辦的「金融科技二十講」公開課,發表《區塊鏈的特點、應用和監管》主題演講。伍旭川博士從研究互聯網金融的三條路徑切入,從區塊鏈的特徵和原理、主要應用、目前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區塊鏈的風險與監管四個方面對區塊鏈技術進行系統全面的講解,最後對區塊鏈的發展提出專業獨到的建議。

區塊鏈技術是最近兩年來討論的一個熱點問題。從大的金融科技的範疇來說,其涵蓋的內容很廣泛。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數字貨幣、人工智慧的研究和應用等等都是在這個範疇裡面,今天選其中一個點——區塊鏈的技術給大家講講,做一些梳理總結。

內容包括四個方面。第一是區塊鏈的特徵和原理。第二是區塊鏈主要的應用。第三是區塊鏈目前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最後是區塊鏈技術的的風險和監管。

一、理解互聯網金融的三條路徑

我們研究互聯網金融、發展互聯網金融、監管互聯網金融,發現其中的概念非常多。要理清其本質特點,大體可從三條路徑來著手。

第一是金融科技路徑。這是目前最時髦最活躍的話題,即(Fintech)金融科技路徑。指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數字貨幣、人工智慧等一系列技術創新,全面應用於支付清算、借貸融資、財富管理、零售銀行、保險、交易結算等六大金融領域,是金融業未來的主流趨勢。FinTech 以數據和技術為核心驅動力,正在改變金融行業的生態格局。

第二個路徑是業態發展路徑。包括風險與監管。所謂業態發展就是在國內常見的互聯網金融的各個業態的發展,包括P2P、股權眾籌、第三方支付、互聯網證券、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託等等。討論它們發展的同時,更關注風險和監管問題。

第三條路徑是發展模式。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產生了以下一些新型發展模式。

(1)消費金融:比如微貸網,用汽車和住房作為抵押來進行消費等等的信貸安排。

(2)供應鏈金融:某大型中間鏈條核心企業可以結合上下游的企業進行一攬子統籌資金使用的整體安排,如應收帳款、保理等等。

(3)普惠金融:現在的普惠金融和傳統理解的普惠金融有很大不同。原始的普惠金融概念是指對於一些偏遠、貧困、落後地方的人們給予一定的金融安排,讓他們享受金融發展帶來的好處,這是比較狹隘的概念。其實不僅僅是貧困的人們,我們普通老百姓也可以享受普惠金融帶來的好處。餘額寶的出現,大家也可以享受低門檻理財下的較高收益。公司的高管通過大數據的挖掘精準找到高端客戶,設計一些產品提供量身訂作的服務,這也是一種更高級的普惠金融的概念。

(4)共享金融:現實生活中,美國有優步和Airbnb,國內有滴滴、摩拜,這些都是共享金融和共享經濟的範疇。但是這跟理論上所講的共享經濟和共享金融的範疇存在一些差別。理論上的共享經濟是充分發揮社會閑置資源的作用。比如,在美國,經濟學家統計,一部汽車的實際利用率只有8%,其他時間都是閑置狀態。如何有效利用閑置資源是實現共享經濟的前提。

二、區塊鏈的特徵和原理

(一)比特幣和區塊鏈是什麼關係?

區塊鏈是底層技術,這個技術有很多的優點,而比特幣是一個很好地運用了區塊鏈技術的表現形式。現在的虛擬貨幣做得最成功的就是比特幣,它成功運用區塊鏈的技術。未來中央銀行要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理想的數字貨幣應該達到什麼標準?首先要運用區塊鏈技術;其次是法幣;最後應當具備比特幣的優點。

(二)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交易活動)+鏈(賬本)=區塊鏈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虛擬貨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個區塊。簡單來說,區塊鏈就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散式共享記賬技術,它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參與的各方能夠在技術層面建立信任關係。

(三)區塊鏈的特徵

第一是分散式數據存儲,安全性高。去中心,去中介,安全高效。

第二是信息透明。正因為具有分散式的技術特徵,所以它的每一個節點對於所有用戶都開放,都可以查詢,信息透明、及時。根據區塊鏈授權開放程度的差異,可以分為共有鏈、聯盟鏈和私有鏈。

第三是高度自治性。因為有一個協商一致的規範和協議,自動安全地交換數據。即智能合約。如果P2P平台運用了區塊鏈的技術,它可以通過智能合約,讓你只能做正確的事情,進行正向的操作,而不能逆向操作,甚至不能發生任何的偏離。這就是高度自治。

第四是數據不可篡改。嚴格來說,超過50%(大部分人說51%)的系統算力發生改變,才能篡改區塊鏈的數據。所以如果區塊鏈的節點少一點,還有篡改的可能;但是一旦節點很多,比如上萬個節點,篡改它的成本就非常高。

第五是可追溯

(四)區塊鏈技術的缺點

區塊鏈確實有許多好處,但是也有它的缺點。分散式賬戶的每一個活動都要完全複製在每一個節點上,從而導致它需要有巨大的算力、超大容量的內存才能維持,從目前情況來看這是非常難做到的。如果上萬台計算機同時操作,耗費的電力會非常大。

(五)區塊鏈的技術原理

區塊鏈主要由四個技術支撐,包括哈希運算、數據簽名、P2P網路特性和工作量證明。

第一是哈希運算。區塊鏈最初是用於解決雙花問題和拜占庭將軍問題。將軍在外打仗,必須一致商量確定進攻還是不進攻。但是軍隊內存在叛徒,傳達過程中可能有篡改。運用區塊鏈的哈希運算,將軍和將軍之間雖然遠在千里,如果相互之間用同樣的數據輸入一套演算法,得到的結果是一樣的,要麼進攻,要麼不進攻,然後把這個結果統一出來,叛徒在信息傳遞過程中就干擾不了。

第二是數字簽名。就是一系列的鏈條。這個鏈條裡面無非就是加密技術,無非就是動態的無限的加密,動態加密越多才能確保它的安全性。 數字簽名可以通過公鑰和私鑰來完成。公私鑰是非對稱加密技術,但是可以基於私鑰生成公鑰。第二就是相關性,公鑰加密對應的私鑰才能解密,私鑰加密的內容對應的公鑰才能解密。

第三是P2P的網路技術。根據比特幣的協議,區塊鏈採用無結構的網路,P2P就是一個點對點的技術。這個技術有兩種形式,一個有結構的,通過路由傳輸;一個無結構的,類似廣播風暴方式,廣播風暴方式可以設定有限的範圍。

第四是工作量的證明機制。用來衡量價值的大小。

三、區塊鏈的意義與應用

(一)區塊鏈的意義

一完成學術理論上的共識機制。在無信任的環境下,在整個網路中的任意節點建立起共識機制,而無需擔心數據被篡改,解決了拜占庭將軍問題和雙花問題就是很好的例證。

二提升應用過程的算力。分散式資料庫通過橫向擴展,提升了吞吐量和計算效率,也開啟了大數據時代。

三實現世界範圍內的價值流動。基於創建信任的機器,促進價值的全球流動。

(二)區塊鏈的應用

區塊鏈的應用,按使用主體分,一是政府用、政務用的,不排除用公有鏈的概念,第二就是老百姓用的,第三就是商業應用。按層次分,包括應用層、合約層、激勵層、共識層、數據層、網路層等6個層次。按領域分,一是數字經濟,二是互聯網治理,三是大數據發展。

區塊鏈五大典型應用場景:數字貨幣、智能合約、跨境支付、供應鏈、大數據的資產交易。

第一是數字貨幣。前面已經講過了。

第二是智能合約。從當前行業發展情況來看,私人部門推出的各類數字貨幣主要運用區塊鏈技術和加密技術,通過競爭性記賬、公私鑰簽名驗證。智能合約的應用是以數字形式定義的承諾,這個承諾協議必須得到遵守。但是現在也面臨著很多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目前數據資產化的程度不夠。第二個問題是智能合約很多方案不成熟,安全性需要進一步完善。

第三是區塊鏈的跨境支付。運用區塊鏈跨境支付還有很多優點,諸如信息不能輕易篡改,可以追溯,沒有中心故障點,沒有黑客攻擊的危險,因此費用成本很低。未來,如果區塊鏈在國際間得到充分的運用,它是非常有前景的。

第四是供應鏈金融。核心企業把上下游的各種企業的信息流、資金流全部整合在區塊鏈上面,通過了解上下游各個企業的金融需求,就可以進行整體的金融規劃,進行金融服務的安排,而且這個記錄不可篡改。這個應用面也是很廣。

第五是大數據的交易。新經濟新金融已經在改變著我們國家經濟地理的布局。有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等15個區域性大數據交易中心。到2016年9月1號,貴陽大數據交易額累計突破1億,框架接近3億。未來有非常好的前景。但是也有一些問題。數據具有很強的偽造性和更改性。而區塊鏈的防篡改性可明確問題責任方,溯源、加密特性可保護數據擁有方的權利。

四、目前區塊鏈技術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

(一)區塊鏈技術發展的現狀

第一就是政府部門高度重視。首先美國等許多國家政府高度重視,2016年7月中旬,美國監管者、立法者和企業家共同參加美國布雷頓森林的露營活動,目的是為區塊鏈制定正式的指導方針。與會者有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美國商務部、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協會等等,表明美國對這個非常重視。現在投入這方面研究的央行有很多。印度儲備銀行正在研究,它從2015年12月開始討論區塊鏈技術,為了減少成本、減少紙幣的應用。荷蘭央行也在積極研究。人民銀行關注這個技術已經有三年了。2017年3月份,日本央行已經公開承認比特幣的合法地位。

第二是金融機構全面加強運用和參與。美國銀行提交了20份這方面的專利,摩根大通、萬事達信用卡、西聯國際、美國證券交易所、Visa和美國富國銀行提出了相似的專利申請,相當於知識產權的保護。還有IBM和法國銀行加強合作,使用區塊鏈技術創建第一個用於身份證的系統。區塊鏈在金融中可以很好地應用,可以精準扶貧,也有根據自己本身的特徵完成的一些交易和安排。

第三是高校也加強對區塊鏈的研究。歐洲多個商學院和巴克萊等大型國際銀行合作開設區塊鏈課程。社科院有一個博士后的方向也是研究區塊鏈技術。

(二)區塊鏈應用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是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悖論。我們希望區塊鏈兼備高效低能、安全性和去中心化這三個特徵,但完全達到還是很難的。要安全性和去中心,就要求分散式賬本增加更多節點,節點越多浪費的算力越多。節點少,浪費的算力少,可以達到高效低能,但是很容易被黑客攻破,就不滿足安全性要求。所以這就存在矛盾。

二是浪費大量資源。第一規模太大。第二耗電太多,第三是P2P的廣播風暴。這個是全網的廣播,若不加上一個特定範圍限制,全網都知道,但是實際上不需要那麼大範圍的廣播。

三是創新集成引起多症併發。第一,從密碼學上來說存在風險。第二P2P的穩定性值得商榷。三是工作量的證明機制。在節點很少的情況下,仍然存在被攻擊的可能性,也會造成整個系統癱瘓和失效。

(三)區塊鏈未來發展趨勢

第一是區塊鏈聯盟的成立的發展,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逐步形成全球區塊鏈的格局,這個格局可以是全球性的,可以是全國性、區域性的,某些方面可以搭建一個小的聯盟。比如很多證券公司嘗試把證券市場的交易通過區塊鏈做一個場景的模擬,這是有可能的。

第二是數字貨幣。2015年9月份央行的官方雜誌《金融》上發表了17篇關於數字貨幣的文章,推薦大家閱讀。

第三是區塊鏈應用於支付結算。跨境支付運用區塊鏈可以帶來很多好處,比如節省清算成本,這將對國際清算造成巨大的衝擊。國際銀行間的通訊協議SWIFT未來也會運用區塊鏈的技術,否則就會淘汰,會受到衝擊。

第四就是區塊鏈應用於反洗錢,使得灰色地帶無處可藏。聯合國犯罪辦公室報告,每年洗錢交易金額佔全球GDP的2%到5%。

第五就是區塊鏈全面應用於金融系統。區塊鏈是非常美好的技術。如果我們進一步改善和完善,使它安全性提高,它可能成為未來金融重要的基礎設施。但是它在大面積應用之前還要去模擬更多的場景,在這些場景當中可以使得充分大家了解這種技術,發現它的缺點,才能讓它的客戶真實的了解、感受它所使用帶來的便與不便,然後進一步完善、試點、推廣以及大面積的應用。

五、區塊鏈的安全風險和監管

現在對於金融科技Fintech的監管,全世界有三種模式。

第一是美國模式,功能和行為監管。某一項業務有金融屬性,自動納入金融監管。它的法律和監管也能夠同步跟上。

第二種模式是沙箱監管,這種監管模式是英國發明的。這類國家特點是市場比較小,創新的步伐比較慢,所以政府沖在最前面主導和引導。所謂沙箱監管,就是選出比較好的項目,在特定的地點給予一定的特殊政策,實施包容性監管,讓它去發展。這裡最重要的就是對消費者權益的傷害進行模擬測算,如果試驗成功就在全國推廣,如果不成功就關閉。這有點類似的自貿區政策。英國、新加坡、澳洲都是沙箱監管模式。唯一的區別在於就是英國在其他的科技領域也運用沙箱監管,而新加坡嚴格把沙箱監管應用在金融科技領域。

還有一個是模式。適應性監管,或者跟隨式監管。市場太大,創新太快,法律和監管跟不上,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採取適應性監管。適應性監管的一個典型模式就是負面清單模式,出了問題設置負面清單,規定哪些事不能做,除此之外其他事都可以做。

六、對於區塊鏈的研究和應用的建議

第一,基於智能合約、區塊鏈的技術有廣泛的前景,首先要跟上這個技術的發展,採取跟隨戰略。積極籌建符合金融市場需求的聯盟,讓商業銀行和非銀行機構廣泛參與我們自己的聯盟。

第二,基於DAO事件要重新對區塊鏈的技術做深刻的分析。到底是技術風險,還是道德風險,還是兼而有之,需要好好反思一下。

第三,區塊鏈技術應用的法律和監管制度體系應該提前研究。智能合約是否具有法律監管?這個問題到底怎麼認定?在智能合約領域,這方面也是一個空白。

第四,區塊鏈技術應用的投資者保護機制需要完善。雖然區塊鏈有很多好處,但是有很多問題,一旦出了問題,投資者的保護找誰賠償?現在無從談起,因為平台缺乏法律責任主體。在以太幣攻擊事件以後,投資者不知道通過什麼法律程序保障自己的利益,所以這方面要提到日程上加以研究。

第五,智能合約需要在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點不是一味的、絕對的去中心去中介。如果是完全的去中心和去中介,這項技術可能沒有辦法推廣,沒辦法運用。

第六,數字貨幣的發展需要突破區塊鏈的技術障礙。要建立嚴謹的發展規劃和設計,盡量找到區塊鏈特徵並使其得到充分體現。應該通過區塊鏈發展障礙的運用案例,減少試錯成本,這是區塊鏈和國家發行數字貨幣的重要條件。

第七,監管的標準範圍。如何建立全世界的統一標準來進行監管方面的協調?這是未來考慮的內容。從這方面來說,關於區塊鏈技術監管的道路還剛剛起步,大家可以繼續關注、繼續研究,繼續多做一些場景模擬,爭取早日取得理想的結果。

為了增進與冬粉們的互動,IMI財經觀察將建立微信交流群,歡迎大家參與。

歡迎讀者朋友多多留言與我們交流互動,推薦好文章可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010-62516755

關於我們

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成立於2009年12月20日,是專註於貨幣金融理論、政策與戰略研究的非營利性學術研究機構和新型專業智庫。聘請了來自國內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門或金融機構的65位著名專家學者擔任顧問委員和學術委員,74位中青年專家擔任研究員。

研究所長期聚焦國際金融、宏觀經濟理論與政策、金融科技、財富管理、金融監管、金融國際化、兩岸金融等領域,定期舉辦高層次系列論壇或講座,形成了《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金融機構國際化系列報告》《財富管理研究報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學術和政策影響力的產品。成果還被譯成英文、日文、韓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在歐、美、亞多個國家發布,引起國內外理論與實務界的廣泛關注。

2016年,IMI入圍《智庫大數據報告》影響力榜單列高校智庫第4位,並在「經濟類研究機構市場價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國際貨幣網:www.imi.org.cn

只分享最有價值的財經視點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