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好人365】四代同堂傳家風 19年自設"獎學金"制度激勵18個家庭

在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繼業路街道辦事處神華路社區的賀俊花家中,每天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賀俊花幫著年近八旬的婆婆李鳳亭梳理頭髮,悉心照顧老人飲食起居,子女們尊老愛幼禮貌待人,兄弟姑嫂們上敬下愛和諧相處……這個大家庭經常傳出歡聲笑語,一家人其樂融融,一片祥和,讓鄰居朋友們羨慕不已。

「家有黃金折斗量,不如送子進學堂」是賀俊花家的傳家寶,19年前,為讓孩子們健康成長,賀俊花家設立了「家庭獎學金」制度,激勵家裡的20多個孩子全部考上大學,而由此形成的勤奮好學家風至今影響著每個家庭成員。


家庭獎學金後面有著太多的故事。圖片來源:榆林日報

1. 自設「家庭獎學金」制度 19年影響18個家庭

「在異鄉打拚,如果感到此時的自己很辛苦,那告訴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該奮鬥的年齡不能選擇安逸,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有希望。加油!」賀俊花家族裡20多個孩子在全國各地工作,有的還在國外,一年聚少離多,因此,賀俊花夫婦倆總是利用微信在家庭群里發這樣的「一日一語」,為孩子們加油鼓勁。

賀俊花的女兒溫靜在上海工作,她說:「有時候在心情低落和覺得工作艱難的時候,看到爸媽的一日一語就會內心充滿力量。」

賀俊花家庭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就秉承「耕讀傳家」的理念,教育子女要尊崇「詩書禮儀」,學習傳統文化。在那個極其艱苦的年代,他們家充分認識到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性。1998年,賀俊花的公公溫治堂從老師崗位上退休,為了讓「家有黃金折斗量,不如送子進學堂」這個傳家寶在子孫們身上得到傳承,1999年設立了「家庭獎學金制度」,用退休工資作為獎金。

2017年大年初二,賀俊花家庭舉行第19屆家庭獎學金頒獎儀式。圖片來源:榆林文明辦

從此之後的每年大年初二,合家團聚之時,全家就會開一次家庭表彰大會,對每個孩子一年的學校表現、社會表現、家庭表現進行考核評定,按照考核成績對孩子們進行獎勵,對學習後進的孩子進行批評鼓勵。「我數學在前三名里,這次期末考試得了96.5分,兩個班第一名呢。可語文就不是那麼好了……」1999年,在賀俊花家庭首屆「家庭獎學金」發放儀式上,年僅10歲的外孫王恆用尚顯稚嫩的語言,向全體家庭成員作著全年的學習彙報。而今,他已成為美國西雅圖微軟公司總部的一員,為自己的事業和夢想拼搏著。

和家庭獎學金制度同齡的王楠在彙報自己一年來的收穫和新學年打算。圖片來源:榆林文明辦

賀俊花家庭實施的「家庭獎學金」制度每年都有一個主題,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知識就是力量,讀書志在圖強」,到「認認真真讀書,端端正正做人」,再到今年第19屆的「傳承好家風,樹立好榜樣」,每個主題都傳承著祖輩流傳下來的優良家風。「家庭獎學金」的獎金年年兌現,受獎勵的孩子現已達23人,分別來自18個家庭。「獎學金」的意義逐漸由「家庭」向「家族」轉變。這些受獎勵的孩子中,已有4個研究所,11個大學部生,分別在美國、香港、上海、西安等地工作,都是單位的骨幹力量。

家庭獎學金頒獎儀式現場,孩子們領取獎學金。圖片來源:榆林文明辦

賀俊花的丈夫溫亞洲說:「這實際就是一個家庭的年終總結。通過孩子們各自彙報一年學習工作的得與失,對全家都是參考借鑒。」

19年來,受「家庭獎學金」制度的影響,孩子們養成了「能吃苦,愛勞動,講文明,有禮貌;不講吃穿,不亂花錢,熱心公益,懂得感恩」的行為習慣,這個大家庭也由此形成了「做人要誠,處事要公,為官要清,為子要孝,兄弟要親,鄰里要和,勤儉節約,自強自立」的家訓。

家裡的孩子們歷年來寫下的學習彙報,賀俊花和丈夫溫亞洲都仔細地保存著。圖片來源:榆林文明辦

賀俊花家客廳里醒目張貼的「家庭獎學金」頒獎儀式海報,完整保存著歷年的文字、照片和視頻資料。在這個家庭每一名年輕成員的眼中,這就是他們成長曆程的最美見證。「從國小到初高中的課業學習,再到大學的做事、做人,家庭獎學金制度灌輸給我們的是追求進步的精神和上下傳承的氛圍,它對我以後的人生道路,包括我對下一代的教育都有著深遠的意義。」溫亞洲堂弟溫浩說。

2. 一個「孝」字情誼深 傳好家風萬事興

「家和萬事興」,是賀俊花說話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詞。上世紀90年代,這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由農村進入縣城。為了照顧家人,賀俊花放棄了進修和工作的機會,專心照顧公婆和子女。為了診斷清楚公公和婆婆的疾病,賀俊花帶著兩位老人去北京、跑上海,找專家看病,尋治病良方。老人外出看病、行走不便,有時大小便更是麻煩,賀俊花不管外出還是在家,總是想方設法讓老人過得舒適。

每天早上賀俊花都要給年近八旬的婆婆李鳳亭梳理頭髮。圖片來源:榆林文明辦

梳頭、洗臉、穿衣、吃飯都要幫忙,行走一下也要攙扶,便溺還要打理……悉心照顧老人的時間裡,曾有不少人向賀俊花夫妻提出,這麼辛苦不如請個保姆算了。但賀俊花卻只有一個態度:老人雖然沒有養育她,卻養育了她的丈夫,撫育了她的子女,照顧老人原就是子女天經地義的事。「過去,我們一家都在農村生活。我爸我媽平時既要務農,又要養兒育女。為了這個家,他們著實費盡了心血。每年新收穫的紅棗,都要一顆顆挑揀出最好的留給我們,捨不得賣,更捨不得自己吃。2015年我公公去世,我婆婆受到很大的刺激,心情不好,病情也有所加重。我們能做的,就是想方設法照顧她,讓她開心高興。」賀俊花說。

「全國文明家庭」成了賀俊花(右二)一家人眼中最值得驕傲的榮譽。圖片來源:榆林文明辦

多年來,賀俊花以身作則,以不懈努力為子女及後輩營造出一個尊老敬親的家庭氛圍。每逢寒暑假,賀俊花都要求孩子們回農村體驗生活,到敬老院、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殘疾兒童,培養孩子們助人為樂、樂善好施的行為品質。家裡吃點好的,總要給院鄰送一碗。在抗震救災、村裡修橋、建活動室等公益活動中,賀俊花一家已累計捐款10多萬元。

就這樣,這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用獨特的方式激勵孩子們成長,用優良家風涵養子女心靈,至今已影響和激勵了三代人、18個家庭,形成了「老人示範家風,子女繼承家風,孫輩順受家風,兄弟姐妹競比家風」的良好氛圍。2016年12月,賀俊花家庭被授予首屆「全國文明家庭」的至高榮譽。賀俊花說:「我們的國家雖然很大,但是由無數個家庭組成,只有小家文明和諧,大家才能健康發展。」現在,賀俊花一大家人都很感激父母為他們培育了良好的家風。

編輯點評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良好家風是砥礪品行的「磨刀石」,更是家庭和社會的財富。賀俊花的家庭教育模式,留給孩子們最深刻的莫過於父輩的身體力行,傳遞著家的溫暖,彰顯著文明的力量。他們的故事也再次證明,讓家風融入血脈,才能讓家庭成為涵養美德、陶冶情操的「心靈歸宿」,也才能讓社會文明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