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北京:共享單車火了 地鐵口的摩的司機"鬱悶"了

原標題:北京:共享腳踏車火了 捷運口的摩的司機"鬱悶"了

↑共享腳踏車問世前捷運站周邊黑摩的曾排隊「趴活」 攝影/本報記者 郝藝

↑昨日下午在一捷運站外僅有兩輛黑摩的在等活 攝影/本報記者 張香梅

去年起,北京的街頭開始陸續出現摩拜、ofo等多家網約腳踏車,這種網約腳踏車不用辦卡,用手機就可以完成借車、還車、繳費等過程,騎行半小時收費0.3元到1元錢。北京青年報記者實地探訪發現,北京街頭隨處可見各式網約腳踏車,多位市民均表示為其出行帶來了很大方便。然而,網約腳踏車的出現卻讓三蹦子司機「鬱悶」,他們表示網約腳踏車的普遍直接導致了他們收入的減少。

現象

網約腳踏車成短途代步工具

自去年8月份起,摩拜腳踏車、ofo共享腳踏車、優拜腳踏車、小鳴腳踏車等網約腳踏車陸續在北京投放,這些網約腳踏車無需辦卡,單用手機就能完成騎行、還車的整個過程,並且它們不設置固定的還車地點,只要在公共區域就能還車。

這種腳踏車剛一投放就受到了北京市民的歡迎,但是用戶剛開始的騎行體驗並不十分完美,黃先生從摩拜腳踏車app剛一上線就註冊成為了用戶,「摩拜腳踏車第一代蹬起來很費勁,車軲轆是實體的,整個車體都很沉。」後來摩拜腳踏車第二代車投放后,黃先生稱他再也沒有騎過一代車,「運營商應該意識到了這一點,之後投放的車輛就很好騎。」

郭女士在高碑店一家影視公司上班,從高碑店捷運站下車后需要步行至少1.5公里才能到達公司。郭女士稱,從捷運口到公司沒有順路的公車,以前每天上班,在捷運上的時間沒有走路的時間長,遇到累的時候或者惡劣天氣會搭一輛三蹦子到公司,大概需要五到十塊錢。「但是每次坐上三蹦子都會覺得在用生命上班,車身晃得厲害,坐不穩,總怕出事。」

郭女士認為網約腳踏車的出現為她帶來了很大的便利,「自己掌握速度,價格便宜,還車也方便,不用自己掏錢買輛腳踏車。」

北青報記者在多處捷運口隨機詢問了一些上班族發現,大部分距離捷運口較近的上班人士多走路到達捷運站,較遠的人則表示基本上會騎網約腳踏車去坐捷運。趙女士住的地方離捷運口1000米左右,她每天早上10點上班,會在樓下找一輛網約腳踏車騎到捷運口,「小區樓下就停著好幾種網約腳踏車,騎起來很快,五六分鐘就能到捷運口。」

北青報記者實地探訪北京街頭和捷運口發現,網約腳踏車隨處可見,捷運口更為集中。共享腳踏車的用戶群以80后、90後年輕人為主,但也能隨時見到老人和小孩在街頭騎行。

影響

黑車司機稱受衝擊收入減半

在常營捷運口開三蹦子的胡先生最近有些煩惱,從去年10月份的時候他就發現自己每天掙的錢開始減少,但當時並未十分在意。而最近他則明顯感覺到坐三蹦子的人越來越少,只有早晚上下班的人匆忙趕時間的時候才會選擇坐他的車。

胡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他開三蹦子好幾年了,之前每天能掙一百多,現在每天只能掙到原先的一半。「自從今年過完年,捷運口密密麻麻地多了很多各家的網約腳踏車,紅色的、黃色的、橙色的,最近又多了藍色的,少說也有五六十輛。現在上班的人都騎這些腳踏車了。」

胡先生稱他家住通州,每天早上7點開車到常營捷運口拉人,下午四五點鐘就會往家趕,中午找個小飯館吃個飯接著在附近拉活兒。「最近有一些同行都不開三蹦子了,一些外地人過完年都沒有再過來,聽說他們有的去做了生意,有的找個工作去上班了。」

北青報記者詢問胡先生是否知道開三蹦子存在安全隱患,他表示自己開車載人的時候都會放慢速度,「我開得很慢,會注意安全。」北青報記者坐胡先生的三蹦子從常營捷運口到楊閘環島,其間他遇到了兩個紅燈,但是都沒有等到綠燈就開車過了路口。

在褡褳坡捷運站開三蹦子的王先生今年將近六十歲,他告訴北青報記者,現在網約腳踏車增多之後,三蹦子生意明顯就少了,「原來一天可以掙一百多,現在就四五十,只有在高峰時坐的人稍微多一些,有的人已經不開三蹦子了。」

多名三蹦子司機都表示網約腳踏車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收入,有的人已經開始謀求別的出路。

專家

共享腳踏車填補最後一公里需求

北京交通大學創新創業中心主任、旅遊系副教授殷平向北青報記者介紹,「最後一公里」是困擾通勤人員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從政府在交通方面公共產品的供給來看,首先要解決的是大規模、長距離的公共產品問題。其次是城市內部的軌道交通,也就是類似於公車、捷運等產品的供給。從政府提供交通方面公共產品的考慮來說,一般是從大規模、長距離的再到小規模、細節化的公共產品。

「『最後一公里』往往就是從捷運口到家裡的距離,通常也就是公車兩三站的距離,人們等公車的時間和花費與最後產生的效應是不匹配的,他們心想還不如花五塊錢很順利地就回家了。」殷平表示,提供這種「五塊錢回家」服務的運營方式則處於一個灰色地帶甚至是黑色地帶,因為它是不合法的。而且在運營上存在很多風險,不管是營運人還是乘坐人都要承擔很大的風險。

殷平稱,就目前來看,現在已經到了提供小規模、細節化公共產品這個階段,因為現在我們城市之間和城市內部的鐵路、軌道等交通設施都相對完善了。共享腳踏車就是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解決通勤人員「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並且是以一種規範的、被大眾喜歡接受的方式,所以這種填縫式的公共產品最終能得到消費者的支持。(記者 張香梅 實習記者 劉思佳)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