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連續三年穩坐對德投資榜首 整合障礙是最大挑戰

成為企業在德國的僱員之後,盧茨(NicolasLutz)學會了使用微信。

2016年5月,吉林通用公司歐洲研發中心正式在德國慕尼黑揭牌成立,盧茨擔任該研發中心CEO。今年5月初,盧茨在慕尼黑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不用微信,沒法和總部溝通。」

近幾年企業掀起「走出去」熱潮,加大了對歐洲的投資,尤其是對德投資快速增長。不管是綠地投資還是併購投資,挺進德國之後,企業都面臨著一些考驗,包括語言、法律、文化等方面。而中企想在德國取得成功,避免「水土不服」,必然要加強溝通和融合。

中企赴德投資增速迅猛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GTAI)5月18日發布的2016年外國投資報告稱,2016年在德國投資項目數量達281個,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年成為在德投資項目數量最多的國家,比2014年增長48%(2015年260個,2014年190個)。這些項目均為綠地投資項目或擴建項目,收購與併購並不統計在內。

該報告稱,從收購併購項目數來看,中資去年對德企收購的項目數僅占所有外資對德企收購項目數的3%。但中資對德併購項目在去年有顯著增長,達到了1707項,是2015年的4倍。GTAI官員稱,雖然中資併購項目數量不多,但金額巨大。

上述報告還顯示,企業投資的主要行業為商業與金融服務,達27%;機械製造與設備(11%);電子與半導體行業(10%);汽車行業(10%)。企業所投資的業務範圍最多為銷售與市場支持(44%),其次為商業與服務業(15%)、零售(13%)、製造與研發(11%)。

根據商務部的統計,截至2013年底,在德國非金融類投資存量為39.8億美元,到2016年底,這一數字已經攀升至88.27億美元。2016年對德投資29.45億美元,同比增長258.6%,高出同期德國在投資2.35億美元。但從存量看,截至今年3月底,對德國累計投資92億美元,遠低於德國對華投資的290億美元。

李鋒於三年前成立了漢堡商務中心,並擔任執行主任。該中心與漢堡經濟促進局合作,幫助資金對接德國的品牌和技術。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2004年左右中企開始投資德國,近兩年迅猛增長。

如今,在德國設立研發基地的企業大量存在。淄博瀚海慕尼黑科技園是德國第一家來自的高科技園。該園區於2013年7月由淄博國家高新區聯合北京瀚海智業等五家公司投資700萬歐元而建成。園區管委會主任劉秀飛稱,已經有十幾家來自的企業入駐園區,包括一個國家級研究中心——國家磁懸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慕尼黑研究基地,以及一個省級的研究中心——山東省科學院德國研究中心。

中企如何避免「水土不服」

雖然中企在德國「買買買」遭到了當地的質疑,加強對外資審查的呼聲也絡繹不絕。但李鋒說,權衡下來,德國企業仍然更願意將公司賣給企業,企業一般不會裁員,而且市場大。其實在德國「人有錢,與中企合作有前途」這樣的聲音更多。德國人更擔心的是企業被收購后的延續性。

「德國是外來投資熱土,但不是聖土,會有企業水土不服。」5月初,駐德國慕尼黑總領事館經濟商務領事(參贊)裴永貴對第一財經表示。

裴永貴在德國工作多年,他表示,中企投資德國,有喜劇,也有悲劇,面臨語言、文化、管理理念、融合等各種挑戰,歐洲內部融合都經歷了60多年,的確需要時間。據了解,有的企業經過六七年才扭虧為盈,而有的五六年仍然虧損。

根據安永近期的調查,在企業風險中,65%的受訪企業認為投資后的整合障礙是最重要的挑戰,但其中只有1/3的企業選擇事先為此制定詳盡完善的整合方案,顯示企業在風險防控方面仍有不足。

李鋒對第一財經表示,中企赴德投資也需要有憂患意識,需要規避風險,做好本土化,比如法律、稅務以及企業運作都要接地氣,還要了解德國文化,與當地團隊有效溝通。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