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移民之聲| 在這裡,我不是外地人,不是外國人,我只是我自己

加拿大,那個眾人皆知的「楓葉國」

和最大的不同是

它地廣人稀且充滿人文關懷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則來自加拿大移民的故事。

「他會相信你說的一切」

簡單溫柔的話語,來自加拿大

上周末我帶一位朋友的母親坐公交。大概是聽到了我們中文的交談,坐在後排一位來自台灣的老移民主動用中文告訴我,「下次坐車可以給老人購買老人票,一次能便宜一塊多錢。」

我好奇的問:「那買這種票需要準備什麼證件嗎?像是老年證、護照之類?」

老先生告訴我說不需要。

我:「那人家怎麼相信是65歲以上的老人呢?」

老先生:「他們會相信你說的一切的,不需要任何證件。」

說實話,當時對老先生的這番話我還是比較懷疑的。因為想想,如果這樣的情況發生在,你滿頭的白髮、滿臉的皺紋,甚至是盲杖、輪椅都無法證明你的年齡和殘疾。只有那蓋了鋼戳的證件才能說明一切。

之後在公車上觀察,上車的老人確實都沒有拿出證件證明身份年齡。朋友的母親也在身旁點頭稱讚!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他國給不了的「歸屬感」

來自加拿大

我算得上骨灰級驢友,去過很多地方,所以我曾經在很多國家都坐過當地的公車,包括紐約、東京、巴黎、這些國際化大都市,以及雅典、新德里、耶路撒冷、清邁這些冷門城市。對於具體車況已經沒什麼太多印象,但一個雷同的感受就是總有一種作為「外國人」的彆扭和不自在。毋庸置疑,無論在地球村的哪裡,公交和菜市場都永遠是最本地化的地方,你作為外國人總會受到格外的矚目。在一些欠發達地區的冷門城市,這種感覺尤其突出,至今仍記得在新德里一輛開往城郊的公車上,我和閨蜜被一群當地人「參觀」的尷尬。

但在加拿大的公車,完全不會有這樣的擔憂。記得我剛移民到加拿大的時候,每天早上得送孩子去幼稚園,還算幸運的是一趟公車就能直達。在那趟公車上,我至今都沒見過一輛車上有兩種以下膚色乘客的時候。每天上車似乎都有種進聯合國的感覺,各種膚色、各種語言、各種民族風的著裝……

傳統意義上的西人乘客半數不到,英語、日語、韓語、阿拉伯語和那些我判定不出是哪種小語種的語言交織在一起。

欣喜的是聽到最多的還是中文,粵語、閩南語、普通話以及上海普通話、四川普通話、東北普通話,親切而溫暖……

在這樣的的公車上,不管你是哪裡人,不管你和同伴說什麼語言,不管你穿什麼樣的民族服裝,絕對沒人多瞅你一眼,沒人覺得你不屬於這個環境。這真是一種久違的踏實啊!

還記得那個流傳甚久的笑話嗎?

「我在北京是外地人,在台灣是大陸人,在香港是內地人,在上海是農村人……」「長江以南的管長江以北的叫北佬,長江以北的管長江以南的叫南蠻」……

這種在國內不同區域都會感受到的些許「排外」,在加拿大的公車上卻絲毫不見蹤跡,寬鬆自在的氛圍讓人感覺自己就屬於這裡。

時刻的真誠,不約而同的「默契」

來自加拿大

加拿大公車司機大都非常友好,每時每刻微笑服務,對每個上車乘客都會說一句thank you,真真賓至如歸。乃至我剛滿三歲的兒子每天耳濡目染的情況下,每次上車都會主動和司機叔叔 say hello!

我還曾經看到一個殘疾人坐著輪椅準備上車,司機放下了車門處的踏板,前面座位的所有乘客都同時起身,不約而同把座椅抬了起來,形成了一個的超大空間。

當時我還很納悶,他們為什麼都要站起來。後來看到司機起身去將殘疾人的輪椅推上車,把輪椅車固定在剛才臨時騰出的空間,跟著旁邊的乘客也都起來幫忙,用繩子固定好那個輪椅,免得輪子打滑,這時,我才明白,人與人的信任與關愛原來可以這麼純粹。

到加拿大,真正體驗了才發現,這裡的公車還有一個國內無法比擬的優點,就是可以放腳踏車,公交來了就把腳踏車放到車前面的架子上,到站后取下腳踏車騎上就走,方便環保。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