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孟雲飛:風流倜儻,美女嬋娟——褚遂良

文/孟雲飛

貞觀十二年(638年),書法家虞世南去世了。 唐太宗李世民心情沉重,感慨地對魏徵說:「虞世南死後,無人可以和我論書了。」魏徵知道皇上喜好,便把另一位深得王羲之神韻的書法家推薦出來。他就是被清代劉熙載譽為「唐之廣大教化主」的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年,一說659年),字登善,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西)人,祖籍陽翟(今河南禹州)。初唐名臣,書法家。歷任諫議大夫、中書令、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宰相、尚書右僕射。為人剛正不阿,為官直言敢諫,作書美女嬋娟。《唐人書評》譽其字為「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

褚遂良的父親褚亮能文善談,年輕時拜見陳朝徐陵,並因才華出眾被陳後主召見。陳亡后,入隋,先後和虞世南、歐陽詢同朝為官,曾遷黃門侍郎。后陷入政治漩渦被降職遠調之甘隴。秦王李世民聞其賢,網羅自己門下,授六品王府文學。隨著李世民地位的不斷鞏固,褚亮也不斷得到提拔,成為唐朝開國元勛級的人物,去世后陪葬昭陵。

褚遂良在這樣的家庭中,自然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一直受到大臣魏徵、虞世南、長孫無忌等的呵護。貞觀四年,褚遂良任秘書省秘書郎,掌管經史子集圖書;還工作於弘文館,向皇帝進諫。褚遂良的諫言數十次多被太宗採納。太宗曾嘆道:「立身之道,不可無學,遂良博識,深可重也。」(《舊唐書•本傳》)他成功地說服唐太宗易嗣一事,立晉王,避免了一場政治風波。唐太宗駕崩前,褚遂良等臨危受命,成為託孤大臣,和長孫無忌一道,積極輔佐新主李治。曾拜吏部尚書、宰相 、兼任太子賓客。封河南郡公,人稱「禇河南」。永輝六年,李治欲立武則天(曾侍奉李世民)為後,褚遂良曉以利害,以死勸阻,觸怒龍顏,得罪武則天,被貶潭州。又以「潛謀不軌」罪再貶愛州(今越南境內),最終死於任所。

褚遂良以侍書身份而躋身政壇,一生跌宕起伏。可是不管身份地位如何變化,褚遂良的書法一直熠熠生輝。

褚遂良學書歐陽詢、虞世南以及以「疏瘦」見長的史陵,起點頗高。轉習漢隸、北碑,追溯二王,終成一家。和歐、虞相比,在唐代書壇上更具開創之功。歐、虞雖為初唐大家,但入唐時已過花甲之年,風格早已確定;褚遂良晚歐、虞三十多年,是一位完全在唐代成熟起來的書法家。書風明麗遒逸、清遠古雅,如美女嬋娟,婀娜多姿。

唐太宗喜愛王羲之書法,不惜重金購買,獻書者眾,贗品難免。褚遂良往往論其出處,斷其真偽,幾無差錯。眼力之高,可見在書法研習上用功之大。他還編定《右軍書目》,藏於內府,為研究王羲之書法之用。

褚遂良書法早期古樸,帶有隸意,方整、寬博,以《伊闕佛龕碑》和《孟法師碑》為代表;後期遒逸、雅緻,以《雁塔聖教序》為代表。

《伊闋佛龕碑》,又名《三龕記》,是現存褚遂良最早的書法作品。現存河南洛陽龍門山賓陽洞,碑高252厘米,寬154厘米。46歲書,名為碑,實為為摩崖刻石。該作品書兼歐、虞,略帶隸意。書風平和簡淡,寬博端莊。

貞觀十年(636年),長孫文德皇後去世了,其子李泰(太宗四子)為長孫皇后冥福,遂在洛陽龍門山開鑿佛窟。貞觀十五年,窟成,由岑文本撰文 ,褚遂良書丹,是為《伊闋佛龕碑》。 出於對皇后的尊崇,褚遂良書寫此碑橫平豎直,內疏外密,樸質寬展,端靜肅穆。 客觀來講,該碑有些地方處理的不算完美,不能代表褚遂良的最高水準;然而,他不凡的氣度和才情,已初見端倪。

清代劉熙載 稱讚此碑「兼有歐、虞之勝」,翁方綱也稱其為「唐楷中隸法」。楊守敬在《評碑記》里說:「方整寬博,偉則有之,非用奇也。」並稱「蓋猶沿陳隋舊格。登善晚年始力求變化耳,又知嬋娟婀娜,先要此境界。」《伊闋佛龕碑》是褚遂良的中年作品,美女嬋娟般的風格還沒有確定,然而他博觀約取的學書歷程已經展現在我們面前,此乃褚書中追求漢魏法度典型:骨力勁健,落落大方。

褚遂良的另一前期代表作《孟法師碑》,全稱《唐京師至德觀主孟法師碑》,岑文本撰文,褚遂良書。貞觀十六年(642)刻。該碑風格溫潤、平和,不故作驚人之態,給人以「腹有詩書氣自華」之感,平中見奇,超凡脫俗。

褚遂良書法才華的高度呈現,是在他的暮年。經歷的豐富、素養的提高、心境的不同,使他的書法水準與中年時期不可同日而語。《雁塔聖教序》是褚遂良書法作品的傑出代表,也是他躋身「初唐四家」的「法寶」。

《雁塔聖教序》,立在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故又名《慈恩寺聖教序》。共有兩塊,褚遂良分別書於永徽四年(653年)十月、十二月間。前一塊是唐太宗李世民撰文的《大唐三藏聖教序》;后一塊是李治撰文的《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序記》。后碑的字略大於前碑。《雁塔聖教序》為御制文字,褚遂良落筆謹慎,志平氣和。他吸納了漢碑的寬博,二王的華麗,歐陽詢的方整、虞世南的溫潤,參以己意,形成了疏瘦勁煉、雍容蕭散,風流飄逸、婉暢綽約的風格,代表了初唐氣象。

此碑甚得歷代論書家所推重,王虛舟評此碑「筆力瘦勁,如百歲古藤,空明飛動,渣滓盡而清虛來,想其格韻超絕,直欲離紙一寸,如晴雲掛空,仙人嘯樹,故自飄然不可攀仰」。又說:「褚公書看似疏瘦,實則腴潤,看似古淡,實則風華,盤郁頓挫,運筆都在空中,突然一落,偶然及紙,而字外之力,筆間之意,不可窮其端倪。」以「清虛」、「豐腴」概括褚遂良的字,如天仙之彷彿。我輩設想:神九飛天時,請褚公寫一作品,航天員帶給嫦娥,應該是月宮最好的裝飾啦。

回到現實,我們說初唐四家中,歐、虞皆陳、隋舊人,入唐時書法風格已經形成;褚遂良才是成長並成熟於唐代的書法大師,某種意義上講,純粹的唐代楷書至此才真正形成。褚遂良是真正開初唐書風的第一人,其高超的技巧,多變的筆法,成了武則天、玄宗朝的學書者(如徐浩、顏真卿)以及後世取法的對象。

《房玄齡碑》,又稱《房梁公碑》。唐•永徽三年(652)刻,為昭陵陪葬碑。褚遂良57 歲時為已故宰相房玄齡書寫。此碑仍在,但磨泐嚴重,碑文二千餘字,今僅存三百餘字。按輩份來講,褚遂良晚於房玄齡,然而感情深厚,書寫無所顧慮,時見枯筆,情真意切,生動可感;節奏明快,勁健雋永。

褚遂良的聲望和影響,致使贗品不絕。較為著名的偽作有《倪寬贊》、《大字陰符經》、《枯樹賦》、《褚摹蘭亭序》等。其中《大字陰符經》用筆更為靈活,橫豎筆畫變化更大,已經是行楷書。《褚摹蘭亭序》傳說為米芾所作,不過確實有褚遂良筆意。這些雖非出自褚遂良之手,可是書寫水準較高,也可以作為學習書法的範本。這種現象其實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褚遂良書法的魅力。

劉熙載在《書概》中對褚遂良有這樣的評價:「褚河南書為唐之廣大教化主,顏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 由此可見,褚遂良已為盛唐氣象的到來拉開了序幕。

不僅如此, 蘇東坡在《題唐六家書後》中,對褚遂良的書法用了四個字概括:清遠蕭散,這種清遠蕭散,也正是東坡居士所追求的意境,表達了一種更深層次的思考。站在大的視野下看,這種意境的產生與社會思潮不無關係。唐代是一個開放的時代,儒、釋、道思想並存。褚遂良生活的時期道家思想盛行。道家的清靜虛空,追求自然等是對人類思想的解放,在藝術創作上,尤其重要。褚遂良呼吸著這樣的社會空氣,也充實著自己的內心世界,書法高雅清俊,一派生機,難怪書論家張懷瓘早就稱讚褚遂良書法「若瑤台青瑣,窗映春林,美人嬋娟,似不任乎羅綺,鉛華綽約,……」。

美學家宗白華說:「 的書法, 是節奏化了的自然,表達著深一層的對生命形象的構思, 成為反映生命的藝術。」褚遂良將筆墨賦予情趣和生命,把自己的審美理想和人格品質外化,時隔千年,依然血脈通暢,倜儻風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