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重讀童話:兒童文學中的潛台詞

年人常會在

兒童文學

中發現令人驚訝的潛台詞,事實果真如此嗎?赫弗齊芭·安德森對弗洛伊德心理學和童話世界進行了深入研究。

我小時候最喜歡的書都是關於吃的,其中一本講了一個小男孩變身美食偵探,追尋丟失的的秘密食譜,從而成功挽救當地漢堡店的故事。

許多年過去,我早就弄丟了那本書,書名也記不清了。有一次,我在愛丁堡採訪亞歷山大·麥考爾·史密斯。他寫的《第一女子偵探事務所》系列(The No 1 Ladies』 Detective Agency series)已經榮登暢銷榜。採訪中,我了解到多年前他還發行了幾本兒童讀物,其中一本叫做《完美的漢堡》(The Perfect Hamburger),正擺在他的書架上。

《完美的漢堡》

這正是我童年時讀過的那本書,但似乎又不完全是。書中對漢堡的美味有很多細節描寫,令人垂涎欲滴,但現在的我終於明白,《完美的漢堡》其實反映了企業的貪婪和小店鋪被迫與大連鎖店抗爭的命運。

成年後重溫兒童讀物,可以讀出各種怪異和奇妙的潛台詞,其中有一些表現得非常明顯。瑟斯博士的《聖誕怪傑》(How the Grinch Stole Christmas)竟然是一個關於消費主義的寓言;CS劉易斯的《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其實是對基督教神學的新幻想。

《帕丁頓熊》

細細品讀,你也能從其他兒童讀物中看出潛台詞來:《帕丁頓熊》(Paddington Bear)是一本關於移民問題的寓言,《小象巴巴的故事》(Babar the Elephant)流露出對法國殖民主義的認同;《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s Wonderland)花樣百出,從對數學邏輯的讚歌到對玫瑰戰爭(War of the Roses)的諷刺,甚至是吸食毒品后產生的幻覺……《勇敢的小火車頭》(The Little Engine That Could)呢?你可能只知道這是一個關於小火車的樂觀向上的故事,但這本書卻也被認為是女權主義小說。(與書本同名的故事主角是一個擬人的女性化火車,出現故障時,其他的女性化火車就會停下來幫助她。)至於《綠野仙蹤》(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當然是諷喻美國十九世紀末關於貨幣政策的爭議了。

老少咸宜

人們很容易對這種荒誕不經的解讀嗤之以鼻。會不會是父母們第無數次講睡前故事時,在睡意朦朧中無意識添加的?就像魔幻三維圖片,長時間盯著它們看,圖形就會浮現出來。否則該如何解釋一本小書能包含這麼多潛台詞?就好比一本只有22頁的《飢餓的毛毛蟲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怎麼可能影射了資本主義、基督教、女權主義、馬克思主義、同性戀文化和反自由主義?

《飢餓的毛毛蟲》

羅漢普頓大學全國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高級講師艾莉森·沃勒博士認為:「對意義的深度挖掘,永遠都不為過。」在她最喜歡的課程中,她會用心理學理論來分析朱迪思·克爾的《老虎來喝下午茶》(The Tiger Who Came to Tea),解讀出這隻老虎有明顯的戀母情結,並分析它與家庭的關係。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但是簡單並不代表缺乏深度。有些兒童讀物會涉及一些存在性問題,比如死亡和悲傷。邁克爾·羅森的《悲傷之書》(Sad Book)和陳志勇的《紅樹》(The Red Tree)就是最好的例子。」她補充道。小時候閱讀時可能沒有意識書中暗含著這樣的哲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在潛意識中學會這些道理。「事實上,道理一直在書中,只是小時候的我們沒看出來。」

《老虎來喝下午茶》

當然,有時因為深陷故事情節,或者僅僅是因為太年輕,我們沒法那麼明顯地看出書中暗含的意義。沃勒博士長大后重讀莫里斯·森達克的《野獸家園》(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才明白為什麼馬克思的媽媽不讓他吃飯就攆他上床。

有些故事之所以經久不衰、流傳千年,意義分層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童話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美籍奧地利心理分析理論家布魯諾·貝特蘭認為,《糖果屋歷險記》(Hansel and Gretel)不止敘述了被父母遺棄的孩子造惡魔威脅的故事。這本書更深層的意義在於表現孩子的「退行」(regression)(註:退行是指人們在受到挫折或面臨焦慮、應激等狀態時,放棄已經學到的比較成熟的適應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階段的某種行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來應付當前情景,來降低自己的焦慮)和貪嘴,以及他們對離別的焦慮和對飢餓的恐懼。

《野獸家園》

1976年,貝特爾海姆在《魔力的功用——童話的意義和重要性》(The Uses of Enchantment)一書中解釋了神話療法在兒童教育中的重要性。他用新弗洛伊德主義分析了《灰姑娘》(Cinderella)和《白雪公主》(Snow White)等故事,指出童話敘述用一種類似夢境的語言,無意間幫助孩子處理恐懼和渴望這些無法言說的情緒,比如兄弟姐妹之爭和與父母之間的矛盾。

老少咸宜

馬薩諸塞州立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的心理學教授謝爾頓·卡什

丹稱,

成人也可以從閱讀所謂的兒童讀物中受益良多。

他在《女巫一定得死:童話如何塑造性格》(The Witch Must Die: The Hidden Meaning of Fairy Tales)一書中解釋道,孩子們可以從童話故事中讀到「善惡之爭」,並且自己加以體會。這些故事的結局都是善戰勝惡,女巫必定下場悲慘。

其實,「善惡之爭」會貫穿我們一生。「貪婪和永不知足也存在於成人世界,存在於對沖基金經理豐厚的獎金中,存在於配備五間浴室的豪宅里,存在於成年人或微妙或明顯的欺騙行為中,比如向約會對象撒謊,捏造所得稅申報單等。」

《女巫一定得死:童話如何塑造性格》

為了強調自己的觀點,謝爾頓寫了一本名為《艾瑪·馮》(Emma von N)的小說,女主角小時候接受弗洛依德的治療,從怪病中痊癒,多年後成人回國並成為弗洛依德的情婦。她沉迷於童話,分不清現實和故事,總將自己的遭遇想象成童話情節。即使陷入一段悲慘的包辦婚姻后,她仍把自己想象成《小矮人》(Rumpelstiltskin)里的女主角,等待著能把稻草編織成金子的王子出現。

只有成年人會錯誤地認為兒童文學和神話故事本質上是在逃避現實。數十年後當我們重讀這些書,必會驚訝地發現我們的感覺和童年時代毫無二致,只不過彼時我們缺乏描述它們的辭彙:童話講述的是人類永恆的勇氣和弱點,以及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存。

《紅樹》

正是潛台詞成就了童話的魅力。正如貝特爾海姆所述,給孩子解釋為什麼一個故事如此迷人只會毀了這個童話。童話最奇妙的地方就在於「兒童常常為童話吸引,卻不知其為何故」。

下次你的孩子在睡前吵著要你讀《飢餓的毛毛蟲》,你可以在腦海中把它理解成一個強迫症似的不斷填充永遠無法填滿的洞,或是一首帶有魔法的散文詩,但同時,請務必一字一字按照字面意思向他娓娓道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