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電報業務暫難退出歷史舞台

根據北京電報大樓貼出的通知,該大樓一層的營業廳已經正式停業。作為擁有59年歷史的通信建築,北京電報大樓承載了幾代老北京人的記憶,也發揮了功不可沒的作用,如今它的停業讓不少人惋惜和懷念。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未來,電報將由曾經的廣泛通信手段變成特殊通信手段。

人去樓空

北京商報記者現場看到,北京電報大樓門口貼出了「敬告用戶」的通知:「現因電報大樓裝修改造,電報大樓營業廳於6月15日關閉。營業廳所有業務將調至長話大樓營業廳。」

電報大樓的一層大廳已經人去樓空,但仍有不知情的市民前來營業廳辦理業務,卻被緊閉的大門擋在門外。雖然樣式有點兒古舊,站在北京電報大樓前面,依然能感受到它的雄壯和威嚴,大樓101米長、73.37米高,樓體四方端正,樓上正中間的四面塔鍾,使大樓俯視為「山」字形。在上世紀50年代中後期,這裡和東邊的北京飯店,曾是整條長安街上僅有的兩個高大建築。

北京商報記者致電長話大樓諮詢電報業務,工作人員稱,電報相關設備仍在搬遷,目前還無法發送,大概需要幾天時間,至於發電報的價格,仍為每字0.14元。

北京聯通相關負責人表示,電報大樓的「鐘聲會照響」,樓內其他層的辦公內容不變。據悉,原電報大樓一層將停止對外營業,所有業務受理,包括電報業務、固話寬頻業務、移動通信業務、專線業務等,均遷移到位於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97號的長話大樓一層,即日起正常受理。客戶辦業務除了可以去長話大樓營業廳,也可以去西單營業廳或金融街營業廳。

時過境遷

自建成起,每一封從全國各地發出的電報,都要先經過電報大樓才能轉到地方,電報章上鐫刻的「01」編號,就是大樓「老大哥」地位的身份象徵。

曾經擔任過北京電報大樓甲方施工隊隊長,退休前是北京市電信管理局副總工程師的高星忠先生回憶說,上世紀90年代初以前,電報是公眾通信中最主要的手段。特別是上世紀整個80年代以及上世紀90年代初是電報業務在最紅火的時期,那時一天的報務量就有二十四五萬份,報房24小時不停機都發不完。為了保證電報時限,北京一度曾向河北、山東兩省借用過200多名報務員支援北京。在那個年代,那座大樓曾經是傳遞國家大事和關乎親人安危信息的最重要場所。

一位曾經就職於北京電報大樓的員工說,當時報務員發出的最多的電報內容就是「母病速歸「一類的急電。特別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期間,電報成為了解親人安危的唯一手段。

伴隨長途電話的發展,特別是行動電話的出現,電報成為萎縮業務,逐漸從電信業務的主角變為一種補充手段。

自80年代以來,電報業務就一路下滑,後來開辦了傳真電報、鮮花禮儀電報等業務。後來,隨著電話、手機、網路等通信方式的發明和普及,電報的使用頻率越來越少。2004年1月,香港電訊盈科宣布終止香港境內外所有電報服務;同一年,荷蘭的電報服務亦宣告停止;2006年1月,美國西聯國際匯款公司宣布終止所有電報服務;2008年5月,泰國發行4000封紀念電報,以紀念泰國電報技術即日起成為歷史;2013年7月,印度所有電信公司終止電報業務。

一名電報員表示,現在的情況是,有時候一天都沒有一條電報發出。至此次停業前,據介紹營業廳僅剩一個營業窗口和三位發報員。

歷史印記

北京電報大樓門口石頭上刻著的字顯示,這棟建築2007年12月19日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優秀近現代建築保護名錄。據了解,北京電報大樓於1956年5月正式動工,由郵電部主持建設,四位蘇聯專家指導設計,莫斯科通信建設公司指導施工。1958年9月29日,電報大樓正式建成投產,主體共6層,成為國內第一個國際國內通信樞紐,也曾是亞洲最大的電信業務綜合營業廳。

電報大樓的鐘聲音樂是「東方紅」,曾是新、新北京的重要標誌,塔鍾經歷過多次改造。最早是一隻從德國引進的機械鐘,後來變成了石英鐘,現在已經連接了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進行精準授時。「東方紅」是當年由周恩來總理親自選定的樂曲,60年代初時每天24小時整點都報時,後來為了避免夜間擾民,改為每天早晨七點至晚上十點間報時。

去年,北京電報大樓進行了外觀修繕,但「修舊如舊」,大樓的外貌並沒有改變。在修繕期間,大樓頂部的塔鍾仍舊正常工作,準點響起東方紅的鐘聲。

電報是通信業務的一種,是最早使用電進行通信的方法。它利用電流(有線)或電磁波(無線)作載體,通過編碼和相應的電處理技術實現人類遠距離傳輸與交換信息的通信方式。

資料顯示,電報使人類第一次能夠及時獲得千里之外的信息,它的出現加快了各國現代化的進程。19世紀中期,隨著蒸汽機車技術的完善,各國開始大規模的修築鐵路。問題隨之而來,列車運行速度快,為了避免追尾,必須保證在各站之間做好調度,這就需要建立一套跑得比火車快的通訊系統,最終,電報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早期的電報只能在陸地上通訊,後來使用了海底電纜,開展了越洋服務。到了二十世紀初,開始使用無線電拍發電報,電報業務基本上已能抵達地球上大部份地區。電報主要是用作傳遞文字訊息,使用電報技術用作傳送圖片稱為傳真。

第一條電報線路出現在1871年,距離1844年美國第一條跨城市電報線(巴爾的摩到首都華盛頓)的使用僅相距27年。上世紀60年代60年代的電報,一個字是7分錢;70年代漲了兩分;80年代又變成了一毛三分五。

暫難停辦

電報大樓的鐘聲音樂是「東方紅」,曾是新、新北京的重要標誌,所以電報大樓對於老北京人來說是幾十年的回憶。網名為「大快活兔」的老電報人在微博上寫下一串數字:「7193 1032 1129 2869 3602……」,正式和北京電報大樓告別。據了解,這串摩爾斯代碼表示的是:吾於1982年入職北京電報局,目睹35年變遷,時代變革天翻地覆,無以言表,故以此紀念。

對於電報大樓電報功能的終止,不少人覺得惋惜。北京商報記者看到,不少人在電報大樓前面駐足合影。有一位年過七旬的老者表示,電報大樓是北京地區唯一可進行電報業務的營業廳,它應該作為電信通訊的博物館而存在。也有年輕人認為,電報是不會消失的,只不過從廣泛通信手段變成了特殊通信手段。

其實,今天的電報也並不是完全沒有人用了。一名電報員表示,有一些年紀大的老人,習慣了發電報這樣的通信方式,和寫信是一個道理,偶爾也會有年輕人去「嘗鮮」,也有時候一天都沒有一條電報發出。「另外,一些涉及法律意義的文書也得用上電報,才能以此證明或者延長訴訟時效,而且西部一些偏遠地區目前通訊依然比較落後,所以電報一時不會在停辦」。北京商報記者 孫麒翔 石飛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