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百年大窯路,一公里長的路旁曾有百餘座燒磚的老窯

江蘇無錫,太湖之濱一座美麗的城市,自古就有米碼頭、布碼頭、絲碼頭和錢碼頭之稱。如今,這四個「碼頭」已難覓蹤影,倒是另一個不在名錄里的「磚碼頭」,風吹雨打六百年後,依舊存在。

「碼頭」,並非只指水運上下的船碼頭,而是無錫城曾有的一個相當繁榮的行業。無錫的大米、絲綢、棉布和錢莊,在昔日曾一度獨領風騷。而同樣佔據一席地位的,還有一條叫「大窯路」的老街,它一公里出頭的距離,高峰時,在街的一邊,擁有近兩百座大小不等的磚窯。

大窯路,位於無錫市南門外古運河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的最南端。從清名橋朝東行走一百米,跨過伯瀆港老橋,便能進入大窯路的地盤。只是大多數來此旅遊的人,走到伯瀆港橋,便會轉身離去,就像這麼多年來,大窯路從未被人真正重視過一樣。

不錯,大窯路就像一條極普通的江南民宅居民區,基本都是一、二層的居民小戶人家。許多住宅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翻建的,現在看來確實已很破舊了。要不是這些臨街房屋的後背,隱藏著幾十座老窯,像這樣城中的寶地,早就被開發商夷為平地了。

大窯路因燒制磚窯而得名,清末的時候,這裡被稱作為「老窯頭」,1930年時改稱為「大窯坊」,僅兩年後,有被改稱現在的叫法。大窯路面臨著京杭大運河無錫段,過去,它是古運河從太湖進出無錫城的必經之水道。

現在的大窯路上,還尚存著40余座磚窯的遺址,其中有19座老窯保存完好,它們除了不再點火燒窯制磚之外,這些老窯,成為這座城市唯一的歷史見證人。

大窯路上最早的窯,建於明朝的洪武年間,因為緊傍京杭大運河,從外地運來的制磚瓦的泥土、燒窯需要的木材,以及燒制好的磚瓦成品,從路邊的碼頭裝運極為方便。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時,想要修建南京的城牆,據說當時就從無錫的大窯路,徵集了大量建城牆的專用磚塊。

而大窯路真正興旺的時候,是在明朝嘉靖年間,當時的日本浪人,史稱「矮寇」,流竄至江南地區,大肆燒殺掠奪。無錫縣令為此不得不將無錫城原先的土城牆,改建成長十八里,高2丈的磚石城牆。當時所有建造城牆的磚塊,均來自這條一公里長的大窯路上。

史料記載,明嘉靖32年,「矮寇」再度進犯無錫城。無錫市民奮力抗擊,連當時的窯工都加入了抵禦來犯敵人的戰鬥中。經過18天的奮戰,在堅固的無錫城牆幫助之下,終於保住了無錫城。大窯路燒制的牆磚,和窯上的工人,在這次無錫城保衛戰中,功不可沒。

自此,大窯路開始進入興旺發展的時代,據說當時的大窯路,有從業的人員逾萬人,他們夜以繼日地從事著做坯、運坯、裝窯、燒窯和出窯的工作。燒窯的爐火,能映紅無錫南門外的半片天。

如果你見過磚窯的燒制過程,一定會為這一公里之長的地盤,兩百餘座排開的磚窯,以及熱火朝天的燒窯景象所震撼。那彙集於古運河邊上的,整天翻滾著木炭的青煙,整天面對著熊熊的爐火,又整天有一船又一船或紅色、或青色的磚瓦,從碼頭邊裝船,順流而發。也許船老大會告訴你,那一塊不夜天的地方,就是無錫城的大窯路。

大窯路上的老人,會很自豪地告訴你,從前這裡的磚窯,燒制出來的青磚,質量過硬。你用磚頭相互敲擊,青磚不會有破損,而且還會發出清脆的聲音。用這裡出的青瓦,蓋房頂時,不用懼怕貓爬上爬下,因為這裡出的青瓦,質地很硬、很重,貓的爪子根本奈何不了它。要不然,無錫的周邊人,全是到這裡來買磚瓦的。

沒有人會明白,這一處聚集了大米、絲綢、棉布和錢莊的江南水鄉,會容得下磚瓦和窯洞。也沒有人知道,這條百年的大窯路,為何會如此的興旺一時。倒是無錫的民間,有一個燒「龍鱗」的傳說,好像是解開這個謎底的「鑰匙」。

傳說是這樣的,當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后,經常夜裡做噩夢,夢見江南地區會出現另一個「真龍天子」,於是派了大臣劉伯溫下江南巡視。劉伯溫來到無錫后,聽說無錫城的西面有「九龍山脈」,這可是產生「真龍天子」的溫床。於是劉伯溫心生一計,號召當地人去挖「九龍山脈」的泥土,把它燒制城磚瓦,這磚瓦不就是那一片片「龍鱗」嗎,我把你的龍鱗全部燒了,你還能出「真龍天子」嗎?

於是,在無錫的南城門外,便有了燒制磚瓦的一條街。歷史上的無錫,有一句諺語:上塘十里盡開店,下塘十里盡燒窯。所謂的「上塘」,是指現今的南長街,它處在清名橋的西面,是一處商鋪林立的老街,而東面的大窯路,便是諺語中的「下塘」。

過去,大窯路跟南長街並不想通,居住於大窯路上的居民,要出行,必須坐擺渡船才能到達一河之隔的南長街來。後來有了伯瀆港橋,再後來又建了南水仙橋,大窯路才算跟南長街連在了一起。所以說大窯路是「下塘」,是由它的道理的。

大窯路上的那一把窯火,持續燃燒了六百多年,直到1969年,當最後一座老窯的窯火被熄滅后,大窯路的磚窯,正式宣告退出歷史舞台。據當年的資料顯示,那時的大窯路,還剩磚窯近一百餘座。

因為大窯路在當時是處於無錫近郊,在它路的南面,立有一塊界碑,上刻有「江南運河,無錫城區段」,意思是出了大窯路,便要進入郊區的地步了。因為疏於保護,在大窯路最後一座老窯熄火后,陸續有一些磚窯或坍塌、或風化,至今大窯路上能見到的老窯遺址,僅不到四十餘座。

這四十餘座窯址,大都被居民的房屋所包裹,年久失修,一些老窯的磚牆上,長起了樹木。碗口粗的樹榦,倔強地從磚縫間探出身軀,把原先密封的窯壁擠得歪歪扭扭,一些窯址的邊上,也被泥土和垃圾覆蓋。但也有十多座完整的老窯,被保護了起來。在大窯路的中段,就建了一座窯址博物館,供遊客參觀。

圍繞著窯址的這些老房,因為建造年代已久,大多數的房子缺乏必要的衛生設施,這給生活在大窯路上的居民帶來了不便。於是好多人,特別是年輕一代,都選擇搬離此地。大窯路上現在的一景,就是頹敗的窯址,加破敗的無人看管的民居,走進大窯路,你很難把它跟清名橋景區內繁華的南長街掛起鉤來。

也許真的很少有遊客到來,大窯路跟它的以往相比,多了一份寧靜。這個在無錫的市區來說,極其難能可貴。只要是午後有陽光的日子,行走於大窯路,除了陽光斜照於老窯上的樹木和雜草之外,便能見到幾個老人,坐在陽光下打著瞌睡,又或者是一條看家的狗,趴在路邊,無精打采地望著偶爾路過的行人。

現今的大窯路,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因為想在都市裡尋找到一處寧靜的地方,尋找到一塊還保留著古老生活氣息的場所,那只有去大窯路了。面對那敞開的窯洞,思想著那時熊熊的爐火,你會感嘆,歷史就是這樣毫不留情,從興旺到落敗,也許只是一瞬間的時間。

興許,若干年後,大窯路依舊是這樣的安寧,只是不希望那些老窯繼續被風化、被倒塌。因為那是歷史留給後人的一筆寶貴財富。

小貼士

地址:無錫南門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

門票:免費。參觀《窯址博物館》,需要購10元門票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