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華龍一號」打破核電「首堆必拖」魔咒

原標題:「華龍一號」打破核電「首堆必拖」魔咒

「華龍一號」示範工程穹頂吊裝。張殿元/攝

當全球在建的三代核電機組相繼陷入拖期的「泥潭」中,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成功打破了核電領域「首堆必拖」的魔咒。

5月25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範工程——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提前15天精準完成吊裝。這不僅打破了行業魔咒,也增強了國際市場對核電的信心。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的穹頂是一個直徑46.8米、重約340噸的半球體,受沿海大風影響,要將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精準安裝到45米高的反應堆廠房,難度可想而知。

「建好『華龍一號』示範工程是實現核電強國夢的關鍵一步,也是打造國之重器的戰略選擇,更是各參建單位自身發展的重要關口。」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俞培根這樣評價「華龍一號」首堆的意義。

5萬多台(套)設備、165公里管道、2200公里電纜,上千人的研發設計團隊、5300多家設備供貨廠家、近20萬人先後參與了「華龍一號」項目的建設。

核電機組能提前完成封頂灌築,得益於核電行業在設計、設備、施工各方面的經驗積累和技術進步。

核工業集團已有30餘年的設計經驗,但「華龍一號」是全新的三代堆型,在開工之初就給設計團隊提出了更大的挑戰。為了讓堆型的安全殼受力更加合理,設計團隊經過無數次計算分析、論證,最終決定採用半球形穹頂。自由容積達到8.7萬立方米的穹頂對於突發事故有更強的抵抗力和更高的安全性。

「華龍一號」的設計團隊克服重重阻力,最終將「華龍一號」的設計構想轉化為工程圖紙,將自主三代的核電夢轉化為實際。

「華龍一號」的主設備基於國內已大量建設的二代改進型裝備,在此基礎上施行現有工藝使局部性能優化,已經實現高度國產化。目前,國內供貨商已經形成每年10至12套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主設備的供貨能力。

為實現穹頂吊裝,年輕的技術專家們經反覆核算和推敲,研發出支架受力轉換小程序,大幅度提高了設計效率。

設備的確定與採購是整個核電工程建設的基礎。樣機鑒定、沙盤推演、FCD+X管理工具等,都要做到事前管理、將採購風險前置,同時採購領域的信息化、標準化建設使得「華龍一號」的設備採購管理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設備採購的全效推進同樣受益於國家裝備製造業的整體進步和發展。「華龍一號」成了核電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的代表,其裝備國產化率可達85%以上。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等核心裝備都已實現國產。設備國產化后,更有利於設備採購管理、利於溝通和風險控制。

「華龍一號」的工程量和施工難度比二代機組大很多,這對施工組織與施工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華龍一號」首堆建設中出現了許多新的管理模式。中核集團核電工程有限公司「華龍一號」設計經理說,施工進度管理團隊建立了移動端平台,通過互聯網平台與移動端App,相關責任人能夠實時接收作業任務、實時反饋作業進展,施工團隊管理進入移動時代。除此之外,依託於虛擬平台,總公司和分公司之間、公司和分包商之間,都可以進行產品的協同設計。

結合「互聯網+」構建的智能化設計、敏捷化採購、集約化施工、系統化調試、協作共享的項目管理五大核心業務能力,是「華龍一號」數字化核電站「不拖期」的穩固根基。

「華龍一號」技術正走向世界,已經與20餘個國家建立合作意向。其中,英國的布拉德維爾B項目將採用「華龍一號」技術,這是自主核電技術首次進入發達國家。

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何明 孫惠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