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商業地產的運營時代:「以量取勝」到「以質取勝」

房地產市場進入下半場,在各種競爭之下,以量制勝的單一銷售方式愈發無力。隨著房地產行業的迅速發展,眾多房地產開發商已經從傳統的商品住宅開發轉向到商業地產開發,紛紛涉足大型商場、商業綜合體、旅遊地產、特色小鎮等領域。而在經營模式上,開發商通過自營、去地產化、輕資產、多元化運營等新一輪創新運營方式,通過提高自身的運營質量,獲得更長遠的利潤和影響力。

自營帶來更大利潤空間

與大多數商品住宅不同,自持可以說是商業地產的常態。相比買賣市場,自持更考驗一個開發商長期的運營能力。商業地產從自建,到自持,在到現在的自營,已經成為其發展主體方向。

自持的商業地產開發模式:開發商拿到地之後,由開發商自建和自持商業地產物業,把運營權交於第三方運營團隊,是一種租賃方式。開發商通過租金獲取利潤。

自營是在自建和自持的基礎上,由物業開發單位組織運營團隊,或成立專業的運營公司,在自持物業內進行商業經營,如商場、餐飲、酒店、娛樂等多種項目。簡單來講,自營就是不必租給別人,自己來經營。

自持物業在前期建設階段一次性投入后,可以通過租賃獲得穩定的回款,風險較小,不需要分工過於細緻和專業的運營團隊,也不需要過多的持續性投入人力物力,可以將主要精力放在新項目的拓展上。

自營相對於自持租賃來說,要求則高的多。首先,要籌建一隻強大的招商團隊,進行市場調研分析、產品定位等前期工作,進而通過豐富的行業資源引進品牌進駐,而這個過程,往往決定著該自營商業的最終檔次和定位。更重要的是,經營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過程,如何通過後期的經營管理,提高服務水平,打造品牌知名度,擴大市場佔有率,從而實現最大程度的盈利,才是自營的最終目的。

自營是商業地產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一方面是因為商業模式已經趨向於固定,商業運營模式更加成熟,運營團隊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大更加專業化,這些有利條件為自營提供可能性。另一方面,相對於自持租賃來說,自營產業在增加經營風險的同時,也具有更大的利潤空間,將原本歸於第三方運營公司的利潤納入自己的營收中。

目前,商業地產的自營案例已經越來越多。萬達的自營品牌萬達百貨、萬達影城、萬達秀場等;萬科的自營品牌有第五食堂、V-Learn、鄰里家便利店等;中糧自營品牌有騎鵝神獸寺街、0618主題街區、悅界等;綠地自營品牌:DIG精品超市、便利店綠鄰G-Store、綠仙小廚G-Kitchen等;華潤自營品牌有華潤萬家、華潤堂、蘇果等。

在自營的經營模式下,以開發商的實力帶動商業,以商業的宣傳效應助力推廣開發主體的品牌知名度,實現商業發展和品牌宣傳的雙贏。

萬達的「以退為進」

提及去地產化,不得不提萬達。2017年是萬達動作最大的一年,在涉足房地產領域十多年後,並站在商業地產最高點后,萬達似乎萌生了「退意」。

7月19日,萬達、融創、富力,簽訂三方協議,萬達將77個酒店以199.06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富力,將13個文旅項目91%股權以438.44億元的價格轉讓給融創,兩項交易總金額637.5億元。

完成這宗「世紀併購」案后,萬達又火速展開內部架構調整。據公開報道稱,經過「改革」后的萬達,主要變化表現在:一是萬達在多個相鄰項目的基礎上組建城市公司,統籌區域內的開發運營;二是萬達文化旗下新設文旅、影視、體育3個集團公司,業務條線更加清晰;三是成立大健康集團(與商業、文化、網路、金融集團同等級別),進軍醫療健康領域。

毫無疑問,萬達對旗下經營的業務,分工更加明確,針對性更強,方向清晰。這次架構調整,絲毫看不到房地產的影子,萬達似乎已經從內部徹底「去地產化」了。

但顯然,萬達並未交出自己的「王牌」,這張王牌就是分佈全國各個城市的萬達廣場。其實提及萬達,更多人的第一聯想就是萬達廣場,一個萬達廣場甚至可以大幅度帶動周邊社區的房價,單從這點來看,萬達廣場的品牌塑造已經成功了。

在「去地產化」之後,萬達的輕資產道路更加明朗:與投資方簽約,由投資方出錢,萬達負責建設完畢后交付,投資方檢查完后,再交給萬達運營。在這種模式下,萬達省去了大量的資金成本,只負責品牌輸出和運營。

所以萬達的去地產化是退出房地產市場了嗎?顯然沒有,它依然活躍在房地產領域,只不過從傳統的水泥鋼板來賺錢轉型為靠商標來賺錢。可以說,萬達這一招「以退為進」,再一次站在了房地產新領域的制高點。

多元化「 混搭」新趨勢

在網購和電商迅速發展的時代,實體商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商業地產全行業面臨困境,百貨業態出現了集中關店潮。據商業地產聯盟總結,去年至今,繼百盛、天虹、王府井等業內領先的百貨公司關閉部分門店之後,萬達百貨也集中關閉了多達40多家虧損門店,轉型為電器專賣店和購物街。

另一零售主力業態大賣場也陷入業績下滑困境。行業領頭羊大潤發超市首次停止增長,後來居上的永輝超市業績也出現了小幅下滑,其他賣場因為業績不佳紛紛放慢甚至暫停了開店計劃。電商給實體商業帶來的衝擊不斷加劇,電商的快捷消費方式成為現在年輕人消費的主流,很多消費通過互聯網完成,導致實體商業的生意越來越難做。

除了電商衝擊外,建設過剩也成為商業地產的另一項詬病。經濟下行的現在,很多城市每年新增幾個商業綜合體的現象依然屢見不鮮。在這種情況下,商業地產迫切需要突破一種新思路。

實際上,線上與線下消費是一個相互輔助的過程。商業經營包括與商家互動、大數據、後期跟進等,更離不開賣好的商品。利用移動端做營銷的好處是更快接觸年輕消費群,形成互動及傳播,或增強消費體驗,提供便捷服務。

如何實現線上和線下的均衡發展?關鍵詞:擁抱互聯網。目前很多服裝、餐飲、百貨等品牌都實現了網店和實體店的相結合。不可否認,O2O的互聯網+模式對商業地產未來的發展是好的,可以增加商業地產的競爭力。

所謂O2O只是營銷的輔助方式,不能成為主導。通過營銷方式增加人流是可行的,但是吸引人流進入商場最終還是要靠商場的自身魅力,讓購物成為消費者休閑的方式之一,並不是純粹為了花錢購物,因此,周到貼心的規劃,親民的設計風格,合理的運營管理仍然最為關鍵。

所以只依靠互聯網形成的聯動是遠遠不夠的。關鍵要能提供互聯網提供不了的服務:吃喝玩樂、健康、藝術、旅遊、觀光等多方面相結合,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更好更多的體驗才是商業地產發展的主要方向。因此提升商業體產的體驗屬性非常重要。

比如蘇州誠品打造成一個集文化、表演、藝術、商業、觀光於一體的跨界創意平台,給了消費者全新的體驗。上海大悅城二期運用摩天輪、藝術街區、創意裝置等場景激發想象空間,營造立體和精神層面的體驗。

運營的核心是滿足消費者的體驗感

近年來,開發商從盲目跟風進入商業地產,到改變同質化,開始標新立異等變化,越來越多地商場開始注重消費者的體驗、增加線上線下互動性,這些都是好的方向。但在改變的同時,最重要的是不能失去商業地產原有的屬性。如果商品住宅的基本屬性是住,商業地產的基本屬性就是服務。

根據受眾群體合理布局商業娛樂的比重,有效轉化人流、高效運營,提高服務性,實現可持續發展,才能真正煥發商業地產的價值。而的消費者本身就樂於接受新的事物,購物習慣也一直在改變,這對商業地產的運營商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挑戰也是最大的機遇。

自營、多元化、輕資產等這些看似簡單的轉型方式,實際上需要開發商擁有著雄厚的運營實力。運營不是簡單的投資開發。舉個例子開說,一個自持面積10萬平方米(不含地下車庫等配套設施)的購物中心投資大致7個億,但如果運營40年,平均每年的收入一億元,運營價值就是40億元(這裡還沒有考慮物價、收入與物業增值的因素),顯然運營的收益平衡更為重要。

從運營角度看,很多中小商業地產商是不合格的。因為他們算賬是算的七個億,並且他們不知道後面的40個億究竟怎麼來,不知道一旦前期商業定位錯誤,就招不到理想的品牌商家,就達不到理想的運營效果。

同時,商業定位錯位,產品不符合市場需求,未來的調改難度極大,調改成本極高,甚至有可能無法調改,最後成為爛攤子。

所以,對於開發商,正確的運營方向和策略最為重要。對於運營來說,消費者最為重要。

消費者是誰?是什麼年齡段的?他們的需求是什麼?喜歡你這裡的什麼?不喜歡什麼?哪些產品和服務是他們願意買單的?哪些是他們認為是應該免費的?

這些才是商業地產企業轉型商業運營企業最需要考慮的。

運用營銷驅動理念做商業,首先,商業地產要因地制宜,處於什麼樣的城市,就要運營相應的商業模式,大城市是以年輕人為主流的城市,充滿活力與生機,商業地產應以服務年輕人為主流;中小城市9點以後就漸漸寂靜了,這樣的城市商業要更接地氣。

其次,運營渠道要精準全面,一個大型的綜合商業體,各方面要齊全,滿足不同年齡段群體能需求,既要有年輕人的電玩城,也要有親子場。

最後,運營的核心是體驗感,針對不同群體要有不同的體驗感,吃喝玩樂一站式滿足,才能更好的吸引客戶和消費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