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略說菩薩種性(4):菩薩超勝過聲聞緣覺

略說菩薩種性(4)

菩薩超勝過聲聞緣覺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五:

若諸菩薩成就種性,尚過一切聲聞獨覺,何況其餘一切有情。當知種性,無上最勝。

《瑜伽論記》卷第八:

辨勝過劣中先略后廣。

言若諸菩薩乃至無上最勝者:

景云:但成大乘種姓(性)之因,已過二乘之果,何況無性一切有情。若依起信論師說,雲一切眾生煩惱起時即帶無漏解性一切熏成大乘種姓(性)者,則無三乘勝劣,亦無有性無性差別,云何得順此文。未發心前但成種姓(性)尚過二乘,況餘一切無種姓人。基云:十信已前成就菩薩姓(性),尚過二乘有學無學,何況其餘一切異生。

何者:一切有情皆有二障,然無始來七方便前成二乘種,煩惱障有可斷故。唯當能證煩惱障凈,所知障竟不可斷故。不得當證所知障凈。然煩惱障有重有輕,根有利鈍故,二乘有異。若成菩薩種,無始已來十信已前,二障必定當可斷故。望彼四種,是無上勝,即與擇分真如境中有障無障故立五種姓(性),義無差別。如彼當解。今釋景公所疑,起信據不思議熏習真如受熏之義,瑜伽據可思議熏習賴耶受熏之義。法門各異,不可一準。

「若諸菩薩成就種性」,內心裏面本來就有佛的種性,這樣的人,「尚過一切聲聞獨覺」,尚且能超過聲聞獨覺,何況其餘的一切有情呢!「當知種性,無上最勝」當知有佛性的人,是最高尚的、最殊勝的。

何以故?

略有二種凈:一、煩惱障凈,二、所知障凈。一切聲聞獨覺種性,唯能當證煩惱障凈,不能當證所知障凈;菩薩種性,亦能當證煩惱障凈,亦能當證所知障凈。是故說言:望彼一切無上最勝。

《瑜伽論記》卷第八:

何以故下問答廣辨。

問意者:三乘同坐解脫床,何故菩薩種姓(性)在異生勝於二乘?

答中有二:初約二障俱盡以明過小;二約四事以明過小。

二障者。略辨其體有其四重。

一、約五重辨體:

亦四住地是煩惱障,無明住地是所知障。

二、約人法二執:

三藏云:但以我見為人執,以外諸惑皆非人執。若人執類故通名人執,義亦無失。若以法執望所知障有兩解。一云:所知障寬法執狹,所以爾者。以事中無知非法執故。一云:法執與所知障等無寬狹,三藏意以後解為勝。

三、約七識分別:

五識但起煩惱障是現量故非所知障,意識俱起二障,末那不定。一解末那但有惑障。三藏云:末那若無法執所知障者,即大有妨難。如瑜伽說賴耶極少必與一識俱行。如彼二乘學無學人入於滅定無末那者。爾時賴耶唯獨一識不得說言極少二識俱行。又第七十八云:八地已去一切煩惱皆不現行,唯有所知障為所依止。此八地已上意識入人空觀時,末那即起法執名有所知障,是故六七二識皆起二障。

四、約三性分別:

煩惱障者:唯是不善及隱沒無記。所知障者:西國三解不同。一云:唯染污。一云:通二性。一云:通三性。三藏意存二性除善,佛地論說多存法執,是無記性。唯識第九說通二性。

次明治斷煩惱障中。若見斷者,初地中斷。修所斷者有其三品。上中二品初地已伏,畢竟不行,下品煩惱七地已來猶起故。佛地論云:五六七地若無末那識,應不得起六識煩惱,八地已去下品亦伏。下住品云:二障三處過。一、惡道煩惱麁重初地時斷,二、障一向無生法忍煩惱麁重第八地斷。三、一切煩惱習氣隨眠麁重第十地斷者,道理修斷煩惱至金剛心一時頓斷而言八地斷者,據至八地永伏不行,說伏為斷。所知障中,若見斷者,初地斷,若修斷。二地已去念念漸斷至金剛方盡。然住品中說煩惱障第三過者,謂最上成滿菩薩住斷者據無間道為論。所知障中第三過者,謂如來住斷者據解脫道為論,即影略法門。

言一切聲聞獨覺種姓(性)唯能當證煩惱障凈等者:問何故前立宗中雲菩薩種姓(性)尚過一切聲聞獨覺等,下釋中即雲聲聞等種姓(性)唯證煩惱障凈,菩薩種姓(性)當證二障凈等,此文則說過二乘因,何故前後相違?解云:此影略互顯亦無妨也,亦可舉種姓(性)明果,不欲明種姓(性)。

「一、煩惱障凈,二、所知障凈。」大概地分二種清凈。佛教徒在佛法裡面用功,有兩種清凈的事情:第一個就是「煩惱障清凈」,就是愛、見的煩惱,這是污染的;但是經過戒定慧的學習,就把污染排遣了,就是成為清凈的了,心就清凈了。「二、所知障凈」,就是能障礙所知。已經成就阿羅漢了,愛、見的煩惱清凈了,但是還有很多無所知的事情。無量無邊的佛法還是不明白,還有怎麼樣度化眾生的這些事情,都還是不明白。那麼這就是能障礙所知的,那也就是無知,也就是無明,也就叫做所知障。發無上菩提心的菩薩,就算是得無生法忍了,也還要親近無量諸佛,也還要在眾生世界里學習。這樣子,才能滅除無量無邊的無知,就心得清凈了。

有佛性的人超過聲聞、緣覺,什麼原因呢?「一切聲聞獨覺種性,唯能當證煩惱障凈」,一切聲聞、一切獨覺,他們這樣種性的人「唯能當證煩惱障凈」,他們只能夠成就煩惱障清凈的功德。「不能當證所知障凈」,這第二種清凈,他們不能成就。「菩薩種性,亦能當證煩惱障凈,亦能當證所知障凈」,這有佛性的菩薩,他能夠成就煩惱障凈,也能成就所知障凈。

所以說:有佛性的菩薩,對那無佛性的人來說,是無上的,是最殊勝的。那麼這個理由是這樣子。

復有四事,當知菩薩勝於一切聲聞、獨覺。何等為四?一者、根勝。二者、行勝。三者、善巧勝。四者、果勝。

當知道菩薩成就這四種事,也超勝過一切聲聞緣覺的。「何等為四?一者、根勝。二者、行勝。三者、善巧勝。四者、果勝」,這四種勝。

言根勝者:謂諸菩薩本性利根,獨覺中根,聲聞軟根,是名根勝。

說這個人的根性特別的殊勝,怎麼講呢?「謂諸菩薩本性利根,獨覺中根,聲聞軟根,是名根勝」,就是諸菩薩,他的本性就是他的本心,是利根。他的智慧大,他的信、進、念、定、慧,眼、耳、鼻、舌、身、意的果報也是超過其他的人的。「獨覺中根」,獨覺這種根性的人,他栽培的功德,不如菩薩,但是超過了聲聞人,所以,他的信、進、念、定、慧,他的眼、耳、鼻、舌、身、意,是屬於中等的。「聲聞軟根」聲聞種性的人,他的信、進、念、定、慧,信、戒、聞、舍、慧也可以,是屬於軟根,就是軟弱一點,不如獨覺,那麼他就是下品了。「是名根勝」,這就叫作菩薩的,他的善根是殊勝的。其實這個殊勝是栽培來的,就是他的願大、心量大,所以他栽培的善根就廣大。

言行勝者:謂諸菩薩亦能自利,亦能利他,利益安樂無量眾生,哀愍世間,令諸天人獲得勝義利益安樂,聲聞獨覺唯行自利,是名行勝。

《瑜伽論記》卷第八:「四事勝中,行勝者菩薩有二利行別,令得世間善因名利益。令得世善果名為安樂。又令得未來樂果名為利益,令得現樂名安樂。攝論云:令得出世樂名為利益,令得世間樂名為安樂。今此總明世間利樂,此通五趣,哀愍已下令彼人天護得勝義等者,人天道器堪受出世無漏勝義故也。」

行勝怎麼講呢?「謂諸菩薩亦能自利,亦能利他」,謂諸菩薩,他能夠修自利行,他自己修學,世出世間的功德,所以使令他得的果報殊勝。「亦能利他」,他有大悲心,他不是愛著果報的功德的,他有大悲心利益一切眾生,所以德行也特別殊勝。他是利他,「利益安樂無量眾生」,利益無量眾生,安樂無量眾生。安樂是指修善所得的果報,令眾生得安樂。這個利益是什麼呢?他能教導眾生修諸善法;就是安樂的因,那就叫作利益。善因名利益,善果名安樂;或者說,現生菩薩勸導眾生,現在能得到安樂,將來也能得到安樂,那叫作利益。現在得到的安樂,將來能得到利益。現在修學善法,將來能得到安樂,那叫作利益,現在能得到的安樂叫作安樂。

「哀愍世間,令諸天人獲得勝義利益安樂」,菩薩是有慈悲心的,用慈悲心來利益眾生的,叫「哀愍世間」。使令諸天、使令人獲得「勝義」,殊勝的義利,什麼呢?就是利益安樂。或者說教導眾生得出世間的功德,那叫作利益;教導眾生得世間的功德,那叫作安樂。也可以這麼說。「聲聞獨覺唯行自利」,聲聞獨覺,他們的大悲心不是那麼殊勝,所以他只做自己利益的事情。少了利益眾生的功德,「唯行自利」。那就不如菩薩了,所以菩薩的道德是殊勝的,「是名行勝」。

善巧勝者:聲聞,獨覺,於蘊界處緣起處非處中,能修善巧。菩薩於此及於其餘一切明處,能修善巧,是名善巧勝。

《瑜伽論記》卷第八:「善巧勝中,此中但明五種,余處或亦加諦或處,明七加根等。二乘但於蘊、界、處、緣起、處非處中分別善巧,不能於五明處等通達善巧,菩薩不爾,於一切處俱得善巧,對彼二乘故於善巧中勝。」

聲聞和獨覺,這兩種人,「於蘊界處緣起處非處中,能修善巧」。能修蘊善巧,觀察這色受想行識,都是無常無我的;觀察六處、十二處、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十二處也是無常無我的;觀察十八界,也是無常無我;觀察十二緣起,也是無常、無我;叫作蘊善巧、界善巧、緣起善巧。觀察處非處中,做善得善報,做惡得惡報,就叫做處;做善得惡報,做惡得善報,就是非處;能修處善巧。「能修善巧」,聲聞獨覺能有這種智慧這樣修學,善巧就是慧。

「菩薩於此及於其餘一切明處,能修善巧,是名善巧勝」,菩薩於此蘊、界、處、緣起、處非處能修善巧「及於其餘的一切明處」,其它的明處:醫方明、工巧明、因明、聲明、內明。「明處」一切有智慧的境界,他也能修善巧「是名善巧勝」,這是菩薩的智慧殊勝,超過了聲聞緣覺的。

言果勝者:聲聞能證聲聞菩提,獨覺能證獨覺菩提,菩薩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果勝。

「果勝」是什麼意思呢?「聲聞」人修學戒定慧,「能證聲聞菩提」,就是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得到這樣的智慧。「獨覺能證獨覺菩提」,出無佛世,他也能夠覺悟無常、無我的道理,得辟支佛道了。「菩薩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成就一切種智,高過聲聞獨覺的,「是名果勝」。

延伸 閱讀 : 1、

《顯揚聖教論》中的發菩提心儀軌

2、

發菩提心的內因、外緣、作用力

3、

發菩提心的五種相貌

4、

略說菩薩種性(1)種性持

5、

略說菩薩種性(2):發心持、覺分持

廣 種 福 田

< p>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