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光緒皇帝寫信求救,卻遭袁世凱背叛遭囚禁

按照清朝的祖制,同治皇帝在14歲時就應該親政了,但慈禧太后就是不願意撤簾還政,一直拖到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同治帝18歲時才勉強歸政。但不久,同治帝就染上天花,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五日,不治而死,年僅19歲。同治還沒有兒子,該由誰來繼承皇位成為朝廷上下最為關注的問題。

慈禧太后立即抓住了這個機會,在同治駕崩當天就召集大臣們宣布由醇親王奕澴的長子載湉入承皇位。載湉當時只有4歲,他的生母是慈禧的胞妹,父親奕澴在辛酉政變時就為慈禧所倚重,他為人圓滑,對慈禧忠心耿耿。因此,慈禧選中了載湉,自己得以再次垂簾聽政。而且,這次垂簾慈禧還打破了親王輔政對自己權力的制約,成為清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

載湉繼位,是為德宗,年號光緒。光緒帝在親政前的十多年裡一直深居毓慶宮,在帝師翁同龢的悉心教導下,很早就胸懷人民才是國家的根本,要兢兢求治的思想,還積極思索治國之道,極力主張唯才是用。

到1886年,光緒帝已經16歲,他對朝政事務的興趣與日俱增,而且光緒風華正茂,見解獨特,被朝臣視為重振朝綱的希望。此時,慈禧再也找不出能夠服眾的理由,只好決定「歸政」。但就在慈禧發布歸政懿旨的第五天,醇親王奕澴和禮親王世鐸等就紛紛上書恭請皇太后「訓政」,實際上就是要皇帝親政后仍聽命於皇太后。光緒帝是一個有著遠大治國理想和抱負的新君,當然不甘於受制於人,於是,帝、后之間的紛爭就不可避免了。

表面上,慈禧表現得慷慨大度。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正月十五,慈禧太後為德宗舉行了親政典禮,又下旨表示要結束訓政,自己要頤養天年,還決定給已經18歲的皇帝舉行大婚。在德宗婚配的事情上,慈禧表現得尤其熱心,在她一手操縱下,她的侄女被選為皇后。通過歸政和大婚,慈禧實際上從外有歸政條目對皇帝加以限制,從內有皇后充當耳目,使光緒皇帝完全處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光緒皇帝每天還必須到已經「專心修養」的慈禧太后那裡請安,光緒帝還是一個傀儡。

慈禧太后移居頤和園后,泛舟游水,賞書觀畫,似乎已超然世外。但她當政多年,朝野上下早已形成了強大的親信集團。每天的奏章在皇帝看過之後都會被送到園中,聽候裁決。光緒帝對此十分不滿。甲午戰爭后,割地賠款,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的狂潮。亡國的危局,激發了光緒帝圖強雪恥的情感,他急切地希望掌握大權,振興國家。

而此時,一批在洋務運動后產生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他們痛恨外國列強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敗,又推崇西方各國的富強,倡導社會變革,其中的代表人物有馮桂芬、王韜、鄭觀應等。到甲午之戰後,這種社會思潮發展成為直接要求變法維新、走西方資本主義道路的改良運動。這與光緒帝的挽救國家於危亡的思想不謀而合,一場維新變法運動開始了。

這次運動的倡導者就是康有為。康有為(公元1858~1927),廣東南海人。他自幼聰明過人,博覽群書,青年時代曾遊歷香港,親眼目睹香港的都市文明,大開眼界,了解到西方人治理社會的辦法,感到清王朝統治的腐敗無能,於是萌生了用西方制度改造現狀的變法維新思想。

1888年,康有為趁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的機會,向光緒皇帝上書,即為《上清帝第一書》,要求皇帝實行變法,以挽救國家危亡。雖然由於頑固派的阻攔,這封5000字的上書沒有送到光緒帝手中。但上書的內容在一些有維新思想的愛國人士中傳了開來,康有為因此名揚海內。1891年,他在廣州開設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培養了一批維新骨幹,如梁啟超、陳千秋等人。

1898年,在甲午戰敗后,清朝簽訂《馬關條約》。以天朝大國自居的大清竟然敗給了彈丸之地的日本,還要簽訂割地、賠款的屈辱條約,這使康有為等愛國人士的民族自尊心深受打擊。於是,康有為和弟子梁啟超帶領18省赴京應考的舉人,到都察院去上書,要求拒籤條約。

康有為受眾人之託,揮筆起草了一封長達18000字的《上皇帝書》,提出了拒和、遷都、變法三項要求,總共有1300多名舉人在上面簽了名,這就是「公車上書」。但在慈禧等的阻撓下上書沒有送到光緒帝手裡,「公車上書」最終沒能成功。可是,「公車上書」的影響越來越大,上書的內史容被傳抄、印刷,廣泛流傳,全國各地要求變法的呼聲也一天比一天高漲。

1895年,「公車上書」后不久,康有為考中了進士,授工部主事。6月3日,他第三次上書,陳述自強雪恥和富國強兵的策略,這次上書終於被遞到光緒皇帝手中。6月30日,康有為又第四次上書,鼓吹變法勢在必行。光緒帝的老師翁同龢也是個傾向於維新的人物,他對康有為等人的改革主張很欣賞。光緒帝也認為康有為名的變法主張有利於挽救國家,決心利用這個機會把朝廷的大權從慈禧太后那裡奪過來,重振清王朝。由此,以康有為和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取得了皇帝的支持,維新運動迅速高漲起來。

光緒皇帝一直想召見康有為以探討變法之策,但奕等人以「根據本朝規矩,皇帝不能召見四品以下的官員」為由,堅決阻止。光緒只好派翁同龢、李鴻章、榮祿等五大臣代為接見。1898年1月29日,康有為第六次上書,即著名的《應詔統籌全局折》,提出世界各國都因變法而自強,由於守舊法而滅亡,並提出了較具體的變法措施。後來,康有為又將所寫的《俄大彼得變政記》和《日本變政考》呈給光緒帝,介紹了俄國彼得大帝和日本明治維新的情況,激勵光緒皇帝變法圖強的決心和勇氣。光緒帝讀後深受啟發,這位血氣方剛但又長期受壓抑的年輕皇帝決心效法日本實行變革。

1898年5月29日,恭親王奕病逝,康有為認為變法的阻力減少了,乘機催促翁同龢提請光緒帝當機立斷,實行變法。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6月16日,光緒皇帝終於得以召見了康有為,他們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交談,康有為向光緒帝陳述了變法的原因、步驟和措施。本來,光緒帝想委康有為以重任,但恐怕慈禧太后反對,只得命他在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但允許他直接遞奏摺。7月3日,光緒帝又召見了梁啟超,封他六品官銜,負責辦理譯書局事務。從6月11日頒布國是詔書起,到9月21日慈禧發動政變扼殺變法止,這次變法運動歷時103天,史稱「百日維新」。

但就在這短短的100多天里,光緒皇帝幾乎天天有新政頒布,號召各地各部門認真實行,表現出他對變法的決心。變法的內容主要有:設立農工商總局,保護和獎勵工農業生產;設立礦務總局,修鐵路,開礦山;改革財政,編製每年的預算和決算;辦報紙,允許百姓上書議事;改定律法,裁撤冗員;設立新式學堂,學習西方的科學文化,改革考試製度,獎勵科學發明,等等。這些新政對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先進文化科學的傳播是十分有利的。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具有進步意義的。而且,對於光緒這樣一個無權的皇帝來說,作出如此大步伐的變革,實在是勇氣可嘉。因為這一年是農曆戊戌年,所以這次變法也稱為「戊戌變法」。

但是,除了變法的內容本身存在改革不徹底等原因外,當變法觸及頑固派利益,特別是侵犯到慈禧太后的大權時,它就必然遭受慘敗的命運了。起初,慈禧對一般性的改革並不反對,但她很注意不斷削弱帝黨的力量。從新政一開始,慈禧太后就逼迫光緒帝免除了翁同龢的職務,把他趕回老家;任命自己的親信榮祿為直隸總督;而且要求二品以上大員都必須到太后那裡謝恩,以掌握用人大權。慈禧還派親信控制了北京和頤和園的警衛權,並嚴密監視光緒的一切活動。可見,從一開始反動的太后黨就做好了政變的準備。

光緒帝也作出了一些反擊,如任命了維新派的楊銳、劉光第、林旭、譚嗣同四人四品官銜等。頑固派的榮祿等不甘示弱,加緊調兵,準備在慈禧太后偕光緒帝到天津閱兵時發動政變。光緒帝感到情況不妙,他秘密召見了楊銳,寫了密詔,要康有為等人設法挽救。楊銳將密詔藏在衣帶裡帶出了宮,把詔書交給了康有為等人,當他們看到「現在,朕的帝位已幾乎不保,你們要儘快商量對策,設法救朕」幾句時,不禁抱頭痛哭。但是,他們一介書生,手中沒有一點權力,誰也想不出挽救危局的辦法。這個時候,他們想到了袁世凱。

袁世凱為人狡詐,當時他因得到李鴻章的賞識,負責在小站編練新軍。當譚嗣同找到他,希望他殺榮祿以勤王時,他當即表示對皇帝忠誠不渝,但反過來就向榮祿告密。榮祿大驚,立即告訴了慈禧太后。慈禧大怒,於21日下旨將光緒帝囚禁在了中南海瀛台,自己則再次臨朝訓政,並下令捉拿康有為等維新派,廢除變法法令。

康有為在英國公使館的幫助下逃往香港,梁啟超在日本使館的幫助下逃到日本。譚嗣同拒絕逃走,他說:「要是變法一定要流血的話,那麼就從我開始吧!」9月28日,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康廣仁、楊深秀六人在北京菜市口被殺,史稱「戊戌六君子」。譚嗣同臨刑前吟出「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慷慨詩句。其他維新派和大批參與變法的官員,紛紛被罷官,被流放。新政措施中除了京師大學堂被保留外,其餘全部被廢棄,戊戌變法宣告失敗。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