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狀元」是真正的讀書人嗎?

隨著聯考分數的揭曉,各路聯考「狀元」紛紛亮相,成了各種媒體追逐的焦點。「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從「狀元」的性別、年齡、出身、學習習慣,到狀元的學習環境、學習愛好,家庭背景,都被好事者挖了出來,在媒體上曬著,亮瞎了你我的雙眼。

這與那些平日里炮轟「狀元」們成不了才的文章成了鮮明的對照。

這種對聯考「狀元」的追逐告訴我們,儘管我們對「狀元」們日後成不了才有點心中竊喜,但對「狀元」們在聯考中的表現,依然充滿敬意。他們日後能否成才,那是今後的事,至少面對公平環境下的聯考,他們是勝利者。他們在讀書方面的天賦,無可挑剔。

無論古今,「狀元」,都是真正的讀書人。

作為讀書人,我以為有三個很顯著的特點。

一是愛讀書,把讀書當作生活中最大樂趣。歐陽修有「三上」:馬上、枕上、廁上。這「三上」,我們可以理解為擠時間來讀書,更可以理解為手不釋卷,無論什麼時間,只要能讀書,就不會放下書本。

二是會讀書。真正的讀書人,都不是讀死書的人,他們會舉一反三。讀歷史,他們會從朝代的更迭中,找出更迭的規律,並進而上升到哲學的範疇來找出人與自然的一般規律。讀數學,他們能利用一個公式,推算出無數個具體題目的正確結論。

三是有更為完善的人格與個性。真正的讀書人一直受到書籍的浸染,心態陽光,個性單純,待人禮貌,熱情奔放,不太容易為世俗觀念左右。

然而,作為讀書人,正因為有第三個特點,所以才導致了「成不了才」的結局。

網路上曾經有一份關於恢復聯考以來對近3000名聯考狀元的考察報告。這份報告的結論是:所有的狀元,沒有一個成為各個領域的的領軍人物。狀元們的人生,除了聯考一時的輝煌,便是如你我一樣的普通。

這樣來解讀「狀元」,是非常片面的。在網上,我還查了另一份資料。自恢復聯考以來,80%以上的理科狀元,都去了國外。文科狀元出國的少一些,也達到了50%以上。我想,如果狀元們在國內有一個優越而寬鬆的發展環境,他們為什麼要出國呢?而那些留在國內的狀元,大多在高校任教,成了教授,成了學者,也有些人成了院士,難道他們就沒有成功?

狀元是讀書人,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狀態中,作為讀書人,它的生存空間,更多的是治學。因此,給這些狀元提供一個相對寬鬆的治學環境,是國家的應有之義。實際上,狀元們在治學上所取得的成績,無論是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都相當巨大,體現了讀書人的真正本色。

我們認為狀元們沒有成功,首先是我們的衡量標準出了問題。在我們的社會衡量體系中,往往是將當了多大的官、賺了多少錢,作為成功的衡量標準。卻從來沒有將在學術研究上,做出了多大的成就作為衡量標準。就拿上面的狀元研究報告來說,儘管他站在官文化、錢文化的角度,基本立論是否定狀元,但是,報告也不得不承認,在學術研究領域,狀元們還是做出了出色成就的。

其次,我們為什麼不通過狀元們「成不了才」的結論,來倒推出我們的社會沒有給狀元們成才提供合適的土壤呢?

我倒認為,狀元成不了才,不是狀元們本身有問題,而是我們這個社會,真正病了。狀元們因為從小受到書籍的浸染,他們的心中,充滿了作為一個人的正義與陽光,具有獨立的人格。這是狀元們最難能可貴的一點。可是,在依然是封建文化大行其道的大染缸中,作為具有獨立人格意識的狀元,要麼是不適應,要麼是不屑於,恪守著自己的獨立人格與個性,而遊離於世俗之外。比如,在我們的文科狀元中,就有畢業於八十年代的名校,卻依然在大學當個講師,當個副教授,整天鳴琴煮鶴者。在我看來,這樣的讀書人,更值得我們尊敬。

這才是真正的讀書人,他們內心的高貴,我輩只能望其項背。

前不久,網路上曾經掛出兩份名單。一份是傅以漸、王雲錦、劉春霖等10人,全是滿清狀元;一份是李漁、袁世凱、洪秀全等10人,全是落地秀才。而人們更熟悉的,卻是後者。可是我們如果分析后一份名單,就會發現,被人們更熟悉的,主要成就都在「讀書」之外。若論「治學」,還是第一份名單上的人更牛氣。當然,第二份名單中也有以文學聞名的,比如吳敬梓、蒲松齡,但文學創作與「治學」,不完全是一個概念。就比如當下,一個只有國中文化的人,也可能成為作家,但他基本上成不了一名教授。若只論「治學」,第二份名單中還有李漁、金聖嘆等人,可是,他們的「名氣」,基本上不出文學界,和洪秀全等人的名氣相比,差距太遠。而最有名氣的,卻是洪秀全這樣的亂世英雄。

這就是讀書人和亂世英雄的區別。讀書人追求的,是水到渠成的大境界,是世俗社會的隱者。而亂世英雄,追求的是自己的名望。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

亂世英雄可以毫不留情地摧毀一個穩定的社會體系,可以毫不留情地殺人如麻,但若要把一個社會治理好,建立嶄新的社會秩序體系,卻需要真正的讀書人。

就如一個國家需要皇帝,卻更需要一個孔子。皇帝可以輪流坐,孔子卻歷來只有一個。

孔子是讀書人。孟子、老子、墨子、荀子、韓非子,都是讀書人。他們沒有做過大官,他們在世時,也沒有什麼社會地位,更多的時間,是在治學,以講學為業。按照現在的標準,他們也不屬於成功人士。

但他們是思想家。正因為有了他們的思想,作為一個國家,就有了脊樑。倘若我們這個民族沒有他們,我們作為一個國家的脊樑就被抽去,變成一堆行屍走肉。在

關於思想家,有必要提及魏源。作為讀書人,他在鄉試時曾經高中「南元」,名列第一,也就是省考「狀元」。只是後來參加會試,卻屢試不第,只好去給陶澍當幕僚,並在陶澍幕府任上,成為「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成為近代有名的思想家。

幸虧他年輕時沒有中進士,去做官。他若去做官了,可能多一個平庸的官員,卻會少一個偉大的思想家。的官員多如牛毛,不爭他一個,但自始皇帝以來,的思想家卻寥若晨星,一個魏源,足以在幾百年之內,被我們視為珍寶。

可是,一個社會,只有思想家輩出,讀書人能夠自由地發表言論的時候,這個社會體系才稱得上健全啊。倘若我們的狀元,平時里只有默默無聞,要等到帝國走到窮途末路,方可成為文天祥一般的民族英雄,那豈不是帝國的悲哀?

好在儘管我們平日里對讀書人充滿了不屑和譏諷,但在骨子裡,還有著對讀書人的敬重。

比如在古代,如果考上了「秀才」,就成了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免差徭,見了縣官不用下跪。若中了舉,則被譽為「文曲星下凡」,如范進中舉一般,令人充滿了敬畏,地方鄉紳巴結都來不及。若高中進士,那就是朝廷命官身份,見者下馬、下轎,低眉順眼侍候。

比如在眼下,對各類聯考「狀元」的宣傳。儘管很多的宣傳,不是「狀元」本身,而是為「狀元」出身的學校打廣告。但「狀元」,依然是這個社會的一個賣點。

這已令讀書人感到欣慰。畢竟,我們還知道,讀書人不僅擁有豐富的知識、超常的智力,更在維繫著社會的倫理,傳承著中華文明的思想與文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