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進補有講究,這5類人極易虛不受補,看看你補對了嗎?

隨著大眾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很多人都注重一個「補」字,飯桌上總不忘談談某種食材的滋補作用。但有些人大補之下身體卻仍然不見硬朗。其實進補很有講究,補不對症往往達不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五類人極易虛不受補

四川省林業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 孫清廉

有不少人把服用補品看作是對健康的投資,然而有些人服用了補品卻達不到進補之目的,甚至反而引發種種弊端,其中「虛不受補」就是最常見的表現。

所謂虛不受補,是指一些體質虛弱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由於脾虛胃弱、運化功能較差等種種原因,在服用滋補之品以後,不但不能承受,達不到補虛之目的,反而會引發胃呆厭食、消化不良,甚至導致脘腹脹滿、噁心嘔吐、上火等各種不適。那麼,哪些人最容易出現「虛不受補」的問題呢?筆者認為,以下五類人群最多見。

脾虛胃弱之人

脾虛胃弱是導致虛不受補的主要原因。由於胃的消化和脾的運化功能差,若用藥劑量較大,或藥物多滋膩之品,在服用補品后,不但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反而會增加腸胃負擔,出現消化不良、腹部脹滿等癥狀。

◎ 對策

1. 對脾虛胃弱之人可先調脾胃,採用健脾除濕、芳香化濁、開胃助消化等法則,方用香砂六君子湯、人蔘健脾丸(湯)、藿朴夏苓湯等,以消除濕濁、恢復腸胃正常功能,為進補開拓道路。

2. 在進補的方葯中,加入適量(一般劑量不宜過大)芳香化濁、醒脾開胃之品,如藿香、砂仁、白蔻仁、木香、陳皮、焦三仙、炒萊菔子等,防止與減少滋膩礙胃藥物對腸胃運化吸收功能的影響。

3. 食療為先。俗語說「葯補不如食補」。對脾胃虛弱者,可先採用食療調理脾胃,其飲食原則是多品種多變化,富營養而易消化,飲食宜溫、宜軟,少食多餐,每餐只吃七八成飽,首選奶類、瘦肉、魚、豆製品、山藥、蓮子、大棗、核桃仁,以及新鮮蔬菜和果品等,要少吃生冷、油膩、煎炸、熏烤、黏性、容易脹氣和過於辛辣刺激的食品,以免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

陰虛內熱之人

陰虛內熱之人,陽邪偏亢,進補稍有不當就易引發上火。而不少人又喜歡用人蔘、鹿茸等溫燥之品進補,因此不但達不到進補之目的,反易引發頭痛、鼻衄、血壓升高、內分泌紊亂等嚴重副作用,這是應嚴加防範的。

◎ 對策

應在中醫師指導下辨證施補,採用清補、平補之法則,選西洋參、沙參、百合、銀耳、麥冬、枸杞子、石斛、黃精、黑芝麻、玉竹、靈芝以及秋梨等偏涼性的蔬果等組方或配製成藥膳進補。

肝氣鬱結之人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當你生氣動怒時就吃不下飯。所以,性情急躁易怒以及愛生悶氣的人往往吃不好飯,進補也難有好的功效。中醫認為,肝主疏泄,肝氣抑鬱,疏泄失職,肝陽上亢,不但易引發肝火內盛,容易上火,木郁克土,還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導致虛不受補。

◎ 對策

應努力保持平和樂觀的良好心態,盡量避免生氣動怒。或在中醫師指導下,先服用舒肝解郁的方葯,如逍遙散、丹梔逍遙散等方,以消除抑鬱不良心態。或在進補方葯中適量加入舒肝解郁理氣之品,如鬱金、柴胡、木香、陳皮、香附、枳殼、佛手、玫瑰花、合歡皮等,火盛者加黃連、丹皮、梔子等,減輕與消除肝鬱的不良影響。

痰濕內盛之人

中醫認為有實邪者不宜進補,否則易導致「閉門留寇」、「留邪致變」等隱患。痰濕內盛者,不但脾胃虛弱,還會阻滯與影響氣機的運行,導致消化吸收功能差。若此時盲目進補,不但達不到進補之目的,還可能會加重病情,甚至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等嚴重不良後果。

◎ 對策

邪實無虛者不可進補,體虛而有實邪者,一般應先清除實邪之後再進補。表現有咳嗽痰多、苔白厚膩、痰濕內盛的患者,最好先調理脾肺,方用健脾理肺、除濕化痰之方葯,實邪清除后再進補。若邪不盛,也可採用「補瀉雙施」、「補中寓消」等法則治之,以達「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傷正」之目的。

氣滯血瘀之人

有氣滯血瘀表現之人,往往會影響脾胃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瘀血日久,血中鬱熱,盲目進補,血熱妄行,很可能會引發出血等問題。特別是老年人,若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不但達不到進補之目的,若出血量大,還可能誘發中風等更嚴重更危險的疾病。

◎ 對策

此類人群,平時應注意服用活血化瘀、疏通血管、改善血管功能的藥物,常用藥如丹參、川芎、當歸、赤芍、紅花、三七以及木香、枳殼等,方如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等。若進補服用補品的同時,一定要與行氣活血化瘀之品同用,「補中寓通」,方可達到理想功效。

此外,不論什麼季節、服用何類補品,凡遇患有感冒發熱、不思飲食、嘔吐瀉痢等癥狀之人,都應暫時停止進補,等病情好轉或痊癒之後才可繼續進補。

總之,進補一定要辨證施補,補要對證,並注意掌握用藥劑量。對年老體弱多病之人,只宜平補、緩補,不宜驟補、峻補,急於求成。用藥最好先從小劑量開始,沒有「虛不受補」等情況,再逐漸調整到最佳劑量。而且藥物要選藥性平和、補而不滯、滋而不膩之品,凡過寒過燥、大辛大熱、滋膩礙胃之品,對年老體弱多病之人都不適宜。

「虛不受補」先養胃

虛不受補先要將脾胃養好,養脾胃最好的方法就是晨起喝粥。《粥記》說:「每一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肚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

脾胃虛寒的人常吃生薑大棗粥,可暖胃補氣血;脾胃有積食者常吃山楂粥,可消食化痰;脾胃有濕熱,常吃薏米紅豆粥、青菜粥,可健脾、清熱利濕;肝鬱脾濕,常吃黃花菜粥,可清熱利濕、疏肝解郁。

另外,調養脾胃有幾件事情必須堅持做,才有效果:少生吃寒性水果、蔬菜,寒易傷陽,減弱脾胃功能;晚餐少吃,七八分飽足以,千萬不可暴飲暴食;不要吃從冰箱剛拿出來的東西,寒濕最傷脾胃陽氣;生氣后不要吃東西,「怒后不可即食,食則不化」,帶氣吃飯會造成氣機不暢而胃痛。推薦幾種比較平和的進補方法:

芡實脾腎雙補

芡實,也叫雞頭實,用來補養脾腎特別好。蘇東坡有一家傳益智強身之法,就是每天吃一些芡實。《本草經百種錄》中也說:「雞頭實,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腎之葯也。」它的最佳搭配是西米、銀耳、蓮子肉、山藥、白扁豆之類的白色食物,既可強強聯手,又可彌補潤肺功能的不足。經常用它煮粥或煲湯后細嚼慢咽,一次不要吃太多,25~50克就好。由於芡實有較強的收斂作用,便秘、尿黃的時候及產婦都不適合。

足三里健脾和胃

民間流傳「常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的說法;名醫華佗用足三里治療「五勞贏瘦,七傷虛乏」,因為它有健脾和胃、補中益氣、通腸導滯之功 。體質虛寒的人經常艾灸足三里20分鐘左右,搭配關元穴、三陰交穴,效果更好;有濕熱的人按揉更適合,每天用大拇 指 由 輕 到重 按 壓 足 三里穴,每個穴位按壓5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摘自知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