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工業廠房遺址改造專輯|金元浦:中國傳統美學精神的重張

傳統美學精神的重張

文/ 金元浦

近年來,中央電視台播出的《詩詞大會》《成語大會》《見字如面》等文化節目,如「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之後波瀾大興,一時間詩意涌動。

二十多年前我曾激切放言:在物慾與技術獨霸的世界,在人感官膨脹的世界,無詩的存在!東方,一個恆久的源遠流長的詩性的民族何以也會失落了詩,湮沒了詩?

如今,詩的回歸預示著一個新的審美時代的到來,新的美學風尚的興起。

審丑文化似曾很有市場

回顧多年來審美文化的變遷,我們清楚地看到這樣一個事實,即我們的文化藝術曾被審丑文化佔據過相當長一段時間。小品曾經是大眾藝術的主要形態,但在搞笑之餘往往放棄或忽略了美學與藝術的意蘊、品位、格調,個別節目還出現了不良的價值導向。

由以崇高為主形態的審美道德教化文化向遊戲的、娛樂的、喜劇的、休閑的消費文化轉化。這曾使長期以來一直居於文化正堂的史詩、正劇、頌歌、悲劇悄然遁形,而非歷史的戲說、非現實的神劇、無聊的綜藝、毫無藝術含量的網劇直播等佔據主要市場,「喜」成了藝術美的主範疇。近年來,網路上掀起一場場審丑文化熱。「另類之秀」「酷之秀」大行其道。一些人氣飆升的網路紅人以另類的風格、出格的做派,挑戰著社會傳統和審美文化的底線,上演了一幕幕鬧劇。誠然,如人們工作太累了,精神太緊張了,想放鬆放鬆,找個「樂子」,也能理解。但娛樂產業大規模地複製「丑」值得深思。

而審丑過程中價值觀的扭曲與異化更耐人尋味。影視圈的一些明星,銀幕上惺惺作態,銀幕下苟且為非,令人啞然。「小鮮肉」片酬在國產影視劇製作總成本中一度上漲到70%,在製作總成本中佔比全球第一,豈非咄咄怪事?最近互聯網直播興起,一些主播越規越界,有的言語粗俗,有的衣著暴露、行為輕佻。令人不得不質疑,一些觀眾的審美理念、審美趣味、審美取向出了問題。鑒於此,國家網信辦最近依法關停了18家傳播低俗信息的直播應用。

縱觀過往,在經歷了改革開放以來的市場化、大眾化、世俗化、碎片化,以及眾聲喧嘩的小品模式,小鮮肉的「酷秀」模式,急功近利的表層敘事,玄幻、武俠、穿越的無方向感的歷史階段之後,審美文化範式在經歷了新時期的劇烈否定之後,迎來了新的曙光。

這是一場十分劇烈的轉向,是一場新舊範式的變革。許多理論家、批評家還沒有對此做好充分的準備——理論的、實踐的和前瞻性的準備。我們看到,全民熱觀的《人民的名義》彰顯了時代正劇的回歸,崇高再次成為新時代的審美主旋律;壯美、高尚的美學範疇再度興盛,它們將與優美、靜雅和通俗等審美趣味一起構成審美多樣化的文化新景觀。世界視野、國家責任、文化使命、藝術探索、先鋒觀照等一系列深度模式正在復歸。創新、創意、崇尚「靈韻」的傳統美學原則將再度高揚,現實主義觀照、歷史文化主題再度勃興。多樣化的美學文化的新格局已然歷史性地出場。這是一場文化藝術的新的否定之否定,展現了審美文化的新轉向、學術範式的新變革和國民審美趣味的新選擇。

面對這種當代生活中出現的新狀況、新方式,我們的藝術家、藝術工作者、藝術批評家,須密切關注,深入思考,轉變觀念,適時調整戰略,抓住時代創新的巨大契機。

當然,我們必須客觀地肯定文藝改革的歷史性功績,肯定文化科技的視覺轉向、文化產業的蓬勃興起、互聯網文藝的偉大創舉。不同層次不同需要的文化接受者和消費者都從中感受到了文藝改革的巨大成果,不斷成長的新一代青年也創造了許多屬於他們的新文化形態。喜劇的藝術方式通過一系列的創新(如「歡樂喜劇人」「吐槽大會」等)獲得了眾多的擁躉,二次元、B站和彈幕讓青年們享受了更多參與感、體驗感和互動狂歡。因此,我所說的不是美學中審丑體驗的終結——化丑為美永遠是美學的準則,也不是回到假大空的樣板戲時代。我所說的新的審美時代是文化藝術多樣化共存多層次共享的時代,是積極昂揚、健康向上、充滿理想和信念的正能量時代和更高文化境界、更深藝術精髓的時代。它是真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而不是「丑」家獨大的時代。

傳統審美文化的重張

黨的十八大以來審美文化發生了重大的變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和一系列戰略決策,引導全國人民進行了一場百年來的「否定之否定」,再次迎來傳統文化藝術的復歸,新的美學範式正在逐步形成。審丑文化逐漸消退,新的審美風尚開始興起。

首先是黨的十八大戰略決策的引導。習近平提出了兩個「最」的重要論斷: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它可以凝聚和打造強大的精神和力量。這是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對黨的文化發展戰略的重新布局,是一次與時俱進的重大創新。它給故事打開了一座取之不盡的文明寶庫,給方案找到了「最」的要素源。

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要「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範。」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強調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它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它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對於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促進人類文明進步,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其次,社會的巨大變革,文化環境的重新構建,國民內在精神審美的轉向,公民素質提升帶來的巨大需求,共同催生了傳統審美文化的「重出江湖」,並「王者歸來」。

進入小康時代后,公民的小康消費激發人們不斷思考人之為人的生存的意義、生活的意義、生命的意義。這樣,曾經為商家不屑一顧的軟需求——人們的精神的、心理的、文化的、文明的、審美的、倫理的、藝術的、文學的、健康的需求逐步上升,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人文素質的提升,特別是下一代子女的人文成長。「人,詩意地棲居」,被空前凸顯出來。在這一需求的推動下,就有了《三字經》《千字文》《論語》的普遍學習,也有了更進一步的「心經」「陽明之學」以及茶道、禪道的興起與重張。具有普遍人文內涵的《詩詞大會》《成語大會》《見字如面》以及近來頗受好評的《朗讀者》、各種深度文化訪談節目,颳起了一股文化藝術的新風。

從古典詩詞的興起

看傳統審美文化的復興

一是中華詩詞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積澱的經典性、精粹性和容納性。人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元曲,與生俱來就有詩化民族的根脈。那是傳承數千年、習焉不察、潛隱於血液中的文化基因。

二是詩教。文化中特有的從小開始貫徹一生的最基礎的審美文化教育。習近平在視察北師大時指出:「古詩文經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們的基因。我們現在一說話就蹦出來的那些東西,都是小時候記下的。語文課應該學古詩文經典,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傳承下去。」

三是傳統詩詞文化的「興」的功能與作用。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春秋戰國時期,詩就作為一種最為普遍的典儀之辭,在社會生活中具有實際效用。此後這種文化典儀承傳至今,已達數千年。

四是古典詩詞優美雋永,傳承廣遠。普及了9年義務教育的國民人人都能背誦若干古典詩詞,觸景生情,脫口而出。一個重要的特性是它指向每個人自己的審美感覺,充分地體現了文學的東方感悟方式和對閱讀者的召喚、動員和沉浸式自主體驗。古典詩詞的東方意境更關注詩與讀者的相互交融的共同建構活動。詩詞通過讀者的閱讀實踐獲得整體的韻外之致、文外之旨,它是審美意象所系、審美情感所在,是在最高審美本質上顯現的意義。

創新無疑是藝術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審美文化創新說到底是對當代現實提出的問題的創造性回答。傳統文化的復興,一是必須選擇有代表性的優秀文化,對傳統文化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二是傳統文化必須經過創造性的轉化,與當代現實相連接,具有當代性;三是我們所弘揚的傳統文化,並不是唯一的文化資源,不是中華文化的全部,也不是唯一的主流文化,它只是當代多樣性文化的一個部分。

————————

轉自:《北京文化創意》雜誌

歡迎關注「元浦說文」訂閱號

金元浦 教授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

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文化部動漫類教材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傳媒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博導

「元浦說文」由人民大學金元浦教授創辦。目標在於速遞文化信息、傳播深度思考、彙集文化創意產業的業界和學術精英,搭建產學研的合作橋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