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絢麗甘肅】河西寶卷:說唱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河西寶卷民間手抄本

河西寶卷搜集研究專家鄭殿有先生

高正剛先生與邢積善老人演唱河西寶卷

民間藝人們在農戶家中演唱

農閑時節的河西走廊,晚霞隱去,夜幕降臨,人們聚在一起,一邊喝茶拉家常,一邊恭候宣卷先生。不久,一位長者走來。他屏息靜氣片刻,神情一振,面向眾人,朗聲吟誦:「念卷之人坐端正,聽卷之人要用心;用心聽卷才有功,善惡二字聽分明……」

這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河西寶卷宣卷時的情景,也是河西走廊常見的一幕。

唐代變文的歷史演變

河西寶卷作為一種民間說唱藝術,如祁連山清澈的泉水,數百年乃至上千年間,一直在河西走廊靜靜地流淌,未能引起外界重視。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河西寶卷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才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引起學界重視、民眾關注。可是,河西寶卷是何種說唱藝術,從何而來,人們還是不甚了了。

關於河西寶卷的淵源,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議。一種觀點認為,河西寶卷是活著的敦煌變文。對此,有人提出兩條理由,一是敦煌變文發現於敦煌;二是河西寶卷與敦煌變文的文本格式有很多相似之處。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河西寶卷與敦煌變文沒有直接關係,因為在敦煌變文與河西寶卷之間,找不到必然的鏈條,沒有任何直接證據可以把兩者鏈接起來。

以上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從河西寶卷的內容、文本格式和說唱形式來看,河西寶卷同敦煌變文之間,有一定的內在聯繫。

的民間文化發展到唐代,興起一種新的表演形式,即說唱藝術。唐代說唱藝術的文本,多由韻文和散文結合而成。這種文本,無一例外都是手抄本,常以「卷」的形式流傳民間,因此被後世稱為「卷子」。每幅卷子,除了文字,還配有圖畫,圖文並茂,可讀可看。這種圖畫,類似於今天的插圖,在當時被人們稱為「變相圖」,即文本內容的變相。這種有插圖的卷子,又被人稱為「變文」。

變文是一種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讀物,識字者可以將其作為宣講的底本,識字少或不識字的人,通過看圖也能大致明白卷子的內容。所以,鄭振鐸先生在《文學史》中說:「『變文』的意義,和『演義』是差不多的。就是說,把古典的故事,重新再演說一番,變化一番,使人們容易明白。」

「變文」一詞,早就出現在古代文獻中。遺憾的是,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人們無緣目睹變文的風采,其原因是傳世文獻中,未發現唐代變文的卷子。直到1900年,敦煌藏經洞被道士王圓籙偶然發現,大批唐代卷子出世,人們這才看到了唐代變文的真面目。從敦煌藏經洞中發現的變文,被人們統稱為「敦煌變文」。

變文的內容,原為印度佛經故事。在傳播中,變文的內容發生演變,吸收了大量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成了俗文學的一部分。變文流行於民間,從內容看,有佛經故事和民間傳說,也有歷史故事;從文本創作格式看,韻白相間,大段的念白之間穿插詩詞歌賦;從表演形式看,有說有唱,還有樂器伴奏,同如今河西寶卷的文本格式及其說唱形式極其相似。

這說明,河西寶卷的源頭,應該是唐代變文;河西寶卷從文學體裁的角度看,由唐代變文發展演變而來。從這個意義上說,河西寶卷與敦煌變文應該有一定的淵源關係。

唐代變文演變為河西寶卷,是一次文學藝術上的蝶變,是說唱藝術上的華麗轉身,不過,這個過程相當漫長。在唐代,變文的主要內容是佛經故事,一般在寺院里由僧人宣講。宋真宗在位時(998年-1021年),統治者以變文宣講蠱惑眾生,影響安邦治國為由,明令禁止僧人在寺院宣講變文。於是,一些僧人走入民間,在瓦子等娛樂場所宣講變文。

變文進入瓦子等娛樂場所,很快發生變異。宋代的瓦子,又名「瓦舍」「勾欄」「瓦肆」,類似今天的娛樂城。變文宣講者為了適應這種娛樂場所的環境,迎合聽眾的胃口,大量增加了世俗的內容,佛經的內容逐漸減少。同時,一些與寺院毫無關係的人,看到這種宣講具有商業價值,有利可圖,於是也加入了宣講隊伍。

變文在瓦子等場所宣講的結果,是原有宣講方式的變化。宣講隊伍中,隨著大量民間藝人的加入,當時流行的一些表演形式融入了宣講活動,宣講由原來的簡單的個人說唱,增加了伴奏和伴唱。唱的部分,有了固定的歌詞和曲子,形成了詞牌。終於,變文完成了一次歷史性的蛻變,以一種全新的形式流傳開來,這就是寶卷。宣講變文演變為宣講寶卷,變文漸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在古代史上,宋代和元代是民間表演藝術最活躍的時期,很多民間藝術誕生於這一時期。變文演變為寶卷,也發生在這一時期。

敦煌藏經洞中發現大量唐代變文,說明唐代時的河西走廊,變文宣講十分盛行。安史之亂以後,從五代到整個宋代,河西走廊被少數民族地方政權割據,大部分時間處於少數民族地方政權的統治之下。變文宣講作為漢民族的說唱藝術,漸漸淡出生活。變文演變為寶卷后,寶卷作為民間說唱藝術,在河西走廊的興起是明代以後的事。明代時,絲綢之路中斷,河西走廊信息閉塞,文化生活匱乏,於是,寓教於樂的寶卷說唱藝術,受到了人們的歡迎。隨後,大批地方文化人參與了寶卷的改編和新寶卷的創作活動。就這樣,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形成了今天的河西寶卷。

河西寶卷的流傳方式有兩種:一是文本流傳,二是口頭流傳。

傳統的河西寶卷文本,大都是手抄本。人們相互傳抄,是河西寶卷文本流傳的主要方式。在河西走廊的偏僻鄉村,人們認為傳抄寶卷是積功德,做善事,部分寶卷文本結尾處,還有勸人傳抄的語句或詩詞。在河西農村,識字人傳抄寶卷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一件得人心的事。識字人都願意抄寶卷,有的人抄了自己欣賞收藏,有的人抄了贈送親朋好友。不識字的人,也要請人抄寶卷,放在家中,用於鎮宅避邪。在河西走廊,素有「家藏一寶卷,百事無禁忌」的說法。

口頭流傳是河西寶卷最基本的傳承方式。口頭流傳,俗稱「宣卷」,也叫「念卷」「唱卷」。在河西農村,一年之中,宣卷的時間沒有定製,一般在春節前後和農閑時節,特別是春節前後,是宣卷的黃金季節。宣卷活動可在村子的公共場所進行,也可在私人家中進行。村子公共場所的宣卷活動,常在學堂、廣場、文化室、打麥場、樹蔭下進行。公共場所的宣卷活動,有時比較莊重,要舉行簡單的儀式,有時比較隨意,類似於說書、講古,娛樂性較強。

生活條件較好的人家,會在農閑時節主動設局,請先生宣卷。宣卷先生到來之前,主人會把室內外打掃乾淨,在炕中央放上炕桌,擺上糖果、茶點。夜幕降臨,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孩提兒童,陸續來到設局人家聽卷。宣卷先生正式宣卷之前,要洗手漱口,然後開始宣卷。聽卷者對宣卷先生畢恭畢敬,不喧嘩,不隨意走動。宣卷時間久了,宣卷先生要休息一會兒。這時,聽卷者方可自由活動。

文本格式與多情說唱

河西寶卷有相對固定的文本格式,也有其獨特的說唱形式。

河西寶卷的基本格式,是韻文與散文結合。散文部分一般交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和發展過程。韻文部分常常重複散文部分的主要情節。韻文部分的句式,以十字句最多,七字句次之,還有五字句、四字句,句子大都押韻。韻文部分較長時,一個韻難押到底,會多次更換韻腳。從文字比重看,一部寶卷中,韻文往往多於散文,也就是說,「唱」和「吟」的部分,多於說的部分。河西寶卷的開頭、過渡和結尾,有相對固定的格式。這種格式,基本上已經程式化了。

河西寶卷的開頭,俗稱開卷。開卷部分,均為韻文,也稱開卷詞。開卷詞有的為四句,有的為八句,最長的有三十句之多。開卷詞類似於唐代變文中的「押座文」,一般是七言韻文,同押座文一樣,有鎮壓四座、導入正題、收攝心神之意,目的在於點明要念寶卷的題名,內容以勸人棄惡揚善為主旨,要人們認真聆聽寶卷內容,從中吸取教益,多多行善積德。

開卷詞之後,緊接著是一段散文,也叫「說白」,通過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的文字,說明故事的起因,然後將故事逐步引向高潮。這段過渡文字,常用的格式是「卻說……」或「話說……」。如《老鼠寶卷》,開卷詞之後,接著是散文:「話說這部《老鼠寶卷》,出在大宋年間。那五鼠鬧東京以後,孽種流傳,余惡不盡,其子孫們便乘著祖先的遺風,到處橫行,苦害百姓,可偏偏就是常常遇到一個天敵——狸貓。」幾句話,道出了故事的起因。

一段散文之後,又是韻文。常見的韻文,每句十字,由於是故事的展開部,一般篇幅較長,有的長達三十句。如《老鼠寶卷》展開部的韻文:「小老鼠,在洞門,左窺右巡,四下里,望不見,狸貓身影;使平生,本事兒,躬身出洞,穿堂屋,進廚下,仔細搜尋……」有的寶卷,在此段韻文前,還會有二句或四句感嘆詩。如《紅燈寶卷》的感嘆詩:「天有不測風,人有旦夕福。關門屋裡坐,天上掉下禍。」這類感嘆詩,類似於唐代變文中的偈語,富有哲理,發人深省。

寶卷結束時,有一段歇卷歌。歇卷歌都是韻文,有歸納總括主題的意思,也有宣卷人自謙的內容。如「念卷之人識字淺,語句不通白字滿。今天夜裡大家散,下次聽我念新卷。」河西寶卷中的歇卷歌,類似於敦煌變文結束時的解座文。

上述河西寶卷的文本格式,只是一個大致的程式。這個程式的形成,至少有數百年的歷史。長期以來,無論是河西寶卷的作者,還是宣卷人,大都遵從了這種程式。但是,這一程式並非一成不變,有時,創作者會根據情節的需要,對程式進行調整。有時,宣卷人也會依照說唱習慣和需要,對程式進行調整。

河西寶卷的說唱形式,包含了說、唱、誦(吟)三種表演形態。其中散文屬於說的部分,韻文有的要唱,有的要吟誦。唱的部分,一般要按寶卷的原有詞牌曲調唱。由於多數詞牌曲調已經失傳,宣卷人有時也會用當地民歌曲調代替。唱,講究唱功,宣卷人的嗓子要好,曲子要唱得准,還要有表情配合,特別是上肢的動作和面部表情,要生動、準確、傳神,以增強寶卷的藝術感染力。屬於誦的韻文,必須帶著感情吟誦,語調講究抑揚頓挫、起承轉合,語速語調,音質音色,要達到繪聲繪色的效果。掌握唱和誦的技巧,對一個宣卷人來說至關重要。唱和誦的水平高,會給宣卷人贏來很高的聲譽。

宣卷時,聽眾中會有幾個「接卷人」。當寶卷說唱到一定的「介面」時,接卷人就吟唱一聲。一部寶卷的「介面」在哪裡,寶卷文本一般不作規定。已發現的敦煌變文中,有「介面」標誌,大都放在韻文和散文的交接處。《金瓶梅詞話》中有多處描寫宣寶卷的場面,其中第五十一回寫道:「月娘因西門慶不在,要聽薛姑子講說佛法,演頌《金剛科儀》。在明間內安放一張經桌兒,焚下香。薛姑子和王姑子兩個對坐,妙趣、妙鳳兩個徒弟立在兩邊,接念佛號。」這裡的「接念佛號」,就是「介面」。由此可見,宣卷時介面的場面,明代已經有了。

在河西走廊,宣卷時,也會出現聽眾集體介面的場面。所有聽眾不約而同地吟唱,甚至朗誦部分韻文,場面熱烈感人,常常把宣卷活動推向一個高潮。

歷史上,河西寶卷配有許多曲調,民間有「大調三十六,小調七十二」之說。這裡說的大調小調,並非調式,而是指曲調,指說唱河西寶卷時,配有很多音樂。河西寶卷流傳至今,大部分曲調只剩下詞牌名稱,曲調和唱腔已經失傳,沒幾個人會唱了。河西寶卷常用的詞牌有《哭五更》《叫號》《蓮花落》《喜調》《西江月》《浪淘沙》《山坡羊》《耍孩兒》《達摩佛》《灑凈詞兒》《採茶詞兒》等十來種。由於原曲調失傳,宣卷人只好用當地民歌曲調來代替。據考證,原始的河西寶捲曲調,有鮮明的宗教特色,大部分由寺院的誦經聲調發展衍化而成,另一部分取材於鄉間的俚曲小調。

早期的河西寶卷,說唱形態具有儀式化的特徵,整個說唱過程,會按一定的儀軌進行。那時,說唱場面十分隆重,說唱時會有樂隊伴奏。如今的寶卷說唱,已經很隨意了,曲調的使用,由宣卷人根據寶卷內容而靈活選用,伴奏樂器可有可無,有時只用小鼓、簡板、碰鈴、木魚等小型樂器伴奏,有時用一兩把胡琴、三弦伴奏,有音響效果就可以了。

通俗的生活教科書

據不完全統計,流傳各地的傳統河西寶卷文本在700種以上,其中相當一部分題名不同,內容重複。除去異文本,存世的河西寶卷至少在100種以上。已發現的流傳於民間的河西寶卷文本,大都是手抄本,只有少量的木刻本和石印本。這些木刻本和石印本,印製於清代至民國時期。按內容來劃分,河西寶卷大致可分為五類。

一是宗教題材卷。河西寶卷的內容極為龐雜,有的一篇作品中,釋道等幾方面的內容都有。幾乎所有的作品中,都插入了佛家勸化語。這裡所說的宗教題材,是指寶卷中的故事,來源於民間宗教傳說。其中很多寶卷,是佛經的俗講,反映的是民間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感情。據考證,歷史上,宗教題材的河西寶卷文本數量很多,民間收藏數量相當可觀。

二是神話傳說卷。這類寶卷的素材,主要取自神話傳說。它同宗教題材類的寶卷,有某些相似之處,但又有根本的區別。宗教題材寶卷的主題,不外乎因果報應、轉世輪迴和修道成仙,消極因素較多。神話傳說類寶卷,主要是講故事,情節生動,扣人心弦,娛樂性更多一些。這方面的代表作品,有講述沉香劈山救母故事的《沉香救母寶卷》;講述董永與七仙女傳說的《天仙配寶卷》;講述藥王孫思邈故事的《藥王救苦忠孝寶卷》,等等。這類寶卷,神話色彩濃,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在封閉落後的鄉村,人們耳熟能詳,又百聽不厭。

三是歷史故事卷。在河西寶卷中,有大量反映歷史人物的作品。這些作品,幾乎無一例外地帶有強烈的傳奇色彩,同史實有著根本的區別,只能作為民間流行的歷史故事看待。其代表作品有《孟姜女哭長城寶卷》《昭君和北番寶卷》《黃忠寶卷》《薛仁貴徵東寶卷》《樊梨花征西寶卷》《包公寶卷》《康熙私訪山東寶卷》《康熙訪江寧寶卷》等。

四是現實生活卷。河西寶卷中,有相當一部分與百姓的現實生活關係密切。這部分作品,數量多,質量也比較好,代表作品有《烙碗計寶卷》《丁郎尋父寶卷》《蜜蜂計寶卷》《繼母狠寶卷》等。這部分寶卷,還可分為三類:一是勸喻人的,如《繼母狠寶卷》等;二是反映當地重大事件的,如反映武威大地震的《遭劫寶卷》,反映古浪人民在武威大地震后又遭兵禍旱災瘟疫的《救劫寶卷》等;三是實用類的,如求子用的《求子寶卷》和《得子寶卷》,祭神用的《祭神寶卷》等。

現實生活類寶卷中,有一部分作品是當地文人創作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浪縣大靖人馮相國創作的《救劫寶卷》。這部作品,反映1927年武威一帶遭遇天災人禍,民不聊生,四處逃難的悲慘生活。這類作品,貼近百姓生活,一經問世,就在當地引起轟動,廣為傳誦。

五是童話寓言卷。河西寶卷中,有不少屬於童話寓言類的寶卷。這類寶卷,通常是大人講給孩子聽的,同時也深受大人喜愛。其代表作品有《老鼠寶卷》《鸚哥寶卷》《黑騾子告狀寶卷》《義犬救主寶卷》等。

童話寓言類寶卷,大都用擬人化的手法描寫動物,故事針對性強,富有智力啟迪和思想教育意義。如《鸚哥寶卷》,講述一隻美麗的鸚哥,為了給母親摘一顆梨,飛行5000里,好不容易找到了果園。可是,由於它的美麗,遭到了人們的捕捉。被捕后,它被送到有錢人家,成了有錢人的玩物。孝順的鸚哥心中想著母親,不願做有錢人的玩物,以絕食抗爭,最後逃脫樊籠,帶著梨回到母親身邊。這部寶卷,通篇宣揚了鸚哥的孝心,給人以教益和啟發。再如《老鼠寶卷》,講述老鼠為害人間,與狸貓為敵,被狸貓吃掉后,去陰間告狀。它拔下自己的鬍子,做成判官筆,送給判官,打通了關節,來到了閻王面前。最後,老鼠還是打輸了官司,閻王判決:「將老鼠重打四十,送還陽間,輩輩給狸貓作食。把狸貓送回陽間,交給百姓,將捕鼠作為天職,以盡鼠害。」這部寶卷,無疑是一首正義戰勝邪惡的凱歌,字裡行間,充滿童趣和幻想,聽后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河西寶卷內容比較複雜,在雜糅儒、釋、道等傳統文化的同時,又吸收了歷代民間宗教思想和民間神話、風俗、禮儀、道德規範等方面的內容,屬於民間百科全書式的文化遺產。因此,將河西寶卷分為以上五類,只能說是大致劃分。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把河西寶卷作為通俗的生活教科書使用。遇到自然災害時,人們會念卷,用它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遇到不平之事時,人們會念卷,祈求懲惡揚善、伸張正義;遇到兒女不孝、兄弟不和、妯娌齟齬、家事不順時,人們會念卷,宣揚忠孝仁愛,譴責忤逆,使有錯的人受到教育,知錯改錯。由於河西寶卷具備了這種寓教於樂的作用,它才深深地植根於民眾之中,世代相傳,經久不衰。

河西寶卷是說唱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它作為河西走廊群眾的精神寄託和重要的文化娛樂方式,歷經數百年而不衰,說明了它的價值所在。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外來文化的影響,年輕一代受新的文化娛樂方式吸引,河西寶卷的傳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面對新的形勢,河西寶卷的保護、整理和研究,顯得更加重要,也更有意義。特約撰稿人 陳自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