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要複製AlphaGo的人機大戰,主旋律是《機智過人》選擇的方法論

像《機智過人》這樣的「主旋律」節目,意義其實在於提供另一種節目模板:它既是對市場提供資源的有效利用,同時也能在創作方向和資源支持上獲取更大保障。

作者 | 黃雲騰

央視製片人張越第一次關注到AI是因為李世乭與AlphaGo那場著名的「人機大戰」。

張越

「我覺得這個噱頭非常足,它使得很多人都關注了這個事情,而且它一下引爆了整個社會對於人工智慧的關注。」張越當時對大眾對AI的關注略顯吃驚,但一直在媒體工作的她也意識到後者已經具備話題的傳播性,「我們綜合頻道的節目部主任當時就跟頻道提出來說,有沒有可能把人機大戰做成一檔電視節目?我覺得無論是對題材的前瞻性,還是對於人機比拼方式的敏感度上,我們央視綜合頻道確實都是把握的都是非常準的。」

由張越擔任總製片人、央視綜合頻道和長江文化出品的科技節目《機智過人》即將在本周五登陸央視播出。後者就是這個想法落地的產物。在一定程度上,《機智過人》延續了央視和長江過去數年來對於內容調性的基本把控:嚴肅而不失活潑,「力求做到深入淺出」;同時也包含了三方對於某種題材和模式嘗試的判斷。「一個正常的電視節目市場應該是百花齊放的,什麼類型節目都要有,而且都應該可以有它的生存空間。」節目承製方長江文化常務副總裁沈軍告訴《三聲》(ID:tosansheng)。

過去幾年間,明星真人秀佔據了綜藝的大半個市場,類型節目的嘗試趨於小眾。隨著政策的調整與帶來的市場的不斷變化,「星素結合」取代全明星模式,像《機智過人》這樣的「主旋律」節目也得到鼓勵。「當時中央電視台的總編室主任就說這個人機大戰的想法非常大膽,也非常的難。」央視製片人張越說,「但是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作為一個旗艦頻道,也是全國最頂尖的一個傳媒平台,他覺得我們應該傳播這麼具有引領性的東西。」

而這檔節目依然需要接受市場和觀眾的檢驗。沈軍並不擔心《機智過人》的收視成績,他更在乎觀眾和媒體對這檔節目的評價,「它也許不具備高收視節目的那種基因,沒有那麼多明星,沒有那麼多耍來耍去的東西,但我們仍然認為它會是一個很不錯的收視的節目。」

力求「深入淺出」

回顧整個節目的製作過程,張越把《機智過人》項目的實現歸功於AI在社會上引起的話題效應,「當時我們覺得整個社會都已經開始對人工智慧非常非常關注了。我們也做了很多年節目,我們感覺到的是這樣的一種力量,就是說它一定是符合當下潮流的,我們要去做的其實就是怎麼能夠把這個表達好和表達出來。」

AI的概念最早在上世紀提出,在正式被公眾普遍關注前已經發展了數十年。真正打響AI知名度的則是Google旗下研發的人工智慧AlphaGo與韓國棋手李世乭的人機對戰。2016年3月15日,當李世乭以1:4比分宣布輸給人工智慧AlphaGo,公眾對AI的討論熱情抵達了頂點,後者也不再是公眾心中的陌生領域。

雖然有著高關注和高話題度作為前提,《機智過人》從想法到一檔節目的落地過程卻並不輕鬆。

首先是張越團隊需要對人機大戰這個概念能否成立做出判斷。由於節目組此前幾乎沒有接觸過AI的相關概念,張越等人在一開始對市場所能提供的資源配置沒有清晰認知。「人工智慧到底是什麼樣,我們都不太清楚,那麼有多少個題目,可以把它形成一個節目?它有多少個項目能夠完成這樣的,和人比拼的形式?」張越回憶,當時節目組就這些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調研,「第二,人工智慧的這些內容可不可能跟人形成對抗和比拼?所以當時我們最主要調研的是這兩方面。」

在這個過程中間,張越團隊輾轉找到了中科院作為整檔節目的資源支持,後者聚集了目前最優秀的人工智慧學者和相應的技術產品,也可以為節目提供人工智慧方面的指導意見。同時為了更好完成這個項目,央視找到了長江文化一同承製這檔節目。

長江文化是湖北廣電為貫徹制播分離創辦的市場化主體,此前已經打造過《我為喜劇狂》、《你就是奇迹》多檔綜藝節目。在與央視達成合作后,張越團隊與長江文化一同來思考整個節目模式的落地執行,最終確立了節目的雛形和核心觀念,沈軍將其形容為「由人工智慧中可比元素去跟人類的可比元素進行所謂的對抗」,「但是這個對抗重要的不是勝負,實際上傳遞的和想表達的是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

沈軍

最終確定下來的節目模式是《機智過人》每一期有兩個人工智慧項目登場,與到場的嘉賓進行某種技能比拼。實際上,在沈軍眼中,這種模式除去能夠體現人與人工智慧之間的關係,還包含直觀展示人工智慧和便於觀眾理解的考慮,「那種用來調酒的小型機器人,它調的酒完全是機械化的,但是跟一個頂級調酒師可能味道還是不一樣的。就每個人工智慧項目,為什麼要找一個人?是找一個參照,然後大家去找他們的可比點去比一下。」

整個節目中間,沈軍和整個製作團隊都試圖兼顧嚴謹和有趣,比如節目的嘉賓中包括中科院院士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北斗導航系統研究員徐穎、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張建偉,也會有江一燕、撒貝南等明星提供普通人的觀察視角,「我覺得大家都能看得懂,沒有那麼深奧。」

「主旋律節目」

事實上,《機智過人》的產出也得益於「主旋律」節目帶來的創作環境。沈軍在復盤整個創作過程時也提到市場環境對這檔節目的推動,「國家提出來要科技興國,科技創新和科普是其中重要的內容,而《機智過人》某種程度上也是電視行業的『科技創新』,創新又需要包容的社會文化、多層次的平台支持、創新的合作機制來保障,這些都是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這就是大環境。」

在某種程度上,隨著市場調整與政策風向帶來的數次改變,內容與大環境之間的聯繫變得更加緊密。像《機智過人》這樣的「主旋律」節目,意義其實在於提供另一種節目模板:它既是對市場提供資源的有效利用,同時也能在創作方向和資源支持上獲取更大保障。

更重要的是,《機智過人》其實也帶來了電視節目新類型的可能性。「一個正常的電視節目市場應該是百花齊放的,什麼類型節目都要有,而且都應該可以有它的生存空間。」沈軍認為《機智過人》至少代表了一個「合理存在的門類」,而其存在的意義在於「價值觀的傳遞」,「這些都是背後有大量的科研投入和科研人員,十年、二十年努力出來的一個東西,這個東西的價值是很重要的。」

而通過這些概念在節目中的輸送,在張越看來至少可以保障節目更便於大眾理解和接受,「除了真正做電視的人說這個不好做之外,其實所有外圍的人都在給我們很多支持和鼓勵。我們覺得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這個概念給轉換好。」

不過雖然張越和沈軍都把這檔節目看做是非娛樂性質的科技節目,《機智過人》的成立仍然有待市場檢驗。

目前來看市場上已經出現湖南衛視的《我是未來》這樣的同題作文,同類型的科技節目則有央視自己的《加油向未來》。張越認為《機智過人》的優勢仍然在於找到了「人機大戰」這樣一種表達方式,而央視作為平台也更符合科技類節目的調性訴求。「我們的節目是做了電視趣味化處理的,在這方面我沒有擔心。我覺得是不同的性質,不同的平台。我覺得如果從科學普及的角度上來講,我猜我們說的話一定更會被別人懂,而不是不會被別人懂,因為我們把它翻譯成了老百姓能懂的話。」

事實上,在這檔節目即將播出之前,沈軍和張越已經分別對這檔節目可能出現的收視情況做好了心理準備。在沈軍看來,新的類型化實驗需要獲得鼓勵,而收視並不是衡量這樣一檔綜藝的唯一角度,「它(《機智過人》)也許不具備高收視節目的那種基因,沒有那麼多明星,沒有那麼多耍來耍去的東西,但我們仍然認為它會是一個很不錯的收視的節目。」

「沒有一檔節目像《機智過人》一樣,真正的純粹的以人機大戰貫穿始終,所以我覺得如果這種方式,我們真正做到位了,被觀眾認可了,那我想別人會更願意登上央視一套這樣的平台,和這樣的團隊合作,然後把他們的東西拿到這兒來展示。」張越則更強調自己對這檔在大環境下誕生的節目的未來發展「沒有絲毫擔心」,「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我們自己工作做的不好,那也不要怨環境了。」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