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每一次生活都會留下身影

一代人正在抹掉過去

《東北遊記》(麥爾著,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是一位「東北女婿」在陪夫人回鄉的過程中留下的記述。

麥爾曾在四川省一座小城市培訓英語教師,1997年他搬到北京居住了十年,並在清華大學學習中文。他的文章多次在《紐約時報》《時代周刊》《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等諸多媒體上發表。邁克爾·麥爾曾獲得多個寫作獎項,其中包括古根海姆獎。

正如他所說:「生活在現代的人,都明白見證傳統流失,老景翻新的感覺。在北京,也許你上周還在一條巷子里的小店吃麵條,下周再去就發現那兒已經變成了一堆瓦礫。」

相比之下,東北的歷史還不算那麼遙遠。直到17世紀,它才被頻繁地記錄在史籍中,然而,這裡也在發生巨變,人們世世代代習慣的農耕生活正在被改變。

「1993年,美國的人口普查不再把農民的數量算在統計範圍內,只有不到2%的美國人居住在農村。但,有將近一半的人口,大概7億人,還住在荒地這樣的鄉村。不過,這個數字正在直線下降:2000年以來,有四分之一的鄉村已經悄然消失。」麥爾說:「在東北,能夠對的過去一探究竟。但沒有料到,在荒地,我能一瞥這個國家的未來。」

回望沉重的歷史

上世紀80年代,馬哈莫德·阿布赫利馬是清真寺的常客。不久后,他就去了美國,1993年,由於試圖協助炸毀世貿中心,被判入獄。

在其後的數年裡,又發生了馬德里和倫敦的恐怖事件,而嫌疑對象都是在歐洲出生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年輕穆斯林,這讓調查人員萬分震驚。

激進主義是一種高度政治化的暴力的思想體系,為恐怖主義提供了溫床。在2001年紐約和華盛頓的恐怖襲擊中,西方直接體會了這種暴力。而它的歷史更為久遠,困擾了世界各國好幾十年。

上世紀70年代和上世紀80年代,美國曾試圖爭取穆斯林在阿富汗對抗蘇聯,著名的基地組織就是在那時誕生的。但慕尼黑清真寺還要往前推30年,那是冷戰之初。在這裡,德國,穆斯林捲入的是一場心理戰,一場觀念之爭。

整個西歐,穆斯林人數在1500萬至2000萬之間,是美國的四倍。在這歷史性演變的關頭,穆兄會已經把自己的根系深深地扎進了西方社會。

沒有人能說得清西方對穆兄會既迷戀又排斥的心態,而穆兄會在西方的幾乎所有活動,都起源於運作慕尼黑清真寺的那一小群人。《慕尼黑的清真寺》(約翰遜著,上海譯文出版社)帶著讀者進入其中,講述了它獨特的歷史與現實。

今天是他們,明天可能是我們

孤寡老人是特殊群體,他們雖然都享有國家的良好福利,但又似乎被社會所遺忘,似乎他們從未在這個社會立足過。事實上,每一位孤寡老人都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甚至因為誓要擺脫孤身的命運,他們的閱歷更為豐富和令人動容。

《五十四種孤單》(普玄等著,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中的54位孤宿老人即是如此,如今他們均已經得到了民政部門的悉心照料,生活舒適安逸,而他們的精神狀況則成為相對凸顯的問題。從他們的口述中,可以看到他們都有著極為豐富的人生經歷,都嚮往家庭生活、對天倫之樂充滿嚮往,都在遭遇到命運的不公對待后長時間地抗爭與奮鬥。但「孤寡」似乎有著某種遺傳密碼,總能在一代代人身上發生,這些孤宿老人的命運與經歷,有助於我們更深一步理解孤寡的成因,對如今尚在中青年的人群有著極為寶貴的借鑒意義。

在老齡化越來越明顯的今天,孤宿老人的人生際遇、當下生存和精神狀態,是極具社會價值的資料。

莫理循眼中的

《莫理循模式》(陳冰著,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考察的是《泰晤士報》駐華記者、澳大利亞人莫理循有關清末政治的報道及其影響。

莫理循是外國專職記者駐華第一人,在新聞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然而長期以來學界有關莫理循的研究一直處於零散狀態,缺乏系統性。本書基於史料的挖掘,在這方面進行了全面探索。為了充分再現歷史過程,作者全面研讀了《泰晤士報》電子檔案資料庫提供的莫理循在華期間撰寫的所有報道(1897年至1912年),在此基礎上對莫理循擔任駐華記者15年間的新聞報道活動進行了考察分析。

透過報道內容,深入到莫理循的社會關係網路中,透過各種歷史事件檢視他與清末政治的互動以及他由記者轉而成為民國政要顧問的過程。

陳冰在論文寫作的同時,還將莫理循的報道譯成中文,譯文達二十萬字以上。這無疑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有助於人們進一步了解清末民初政治與社會的變遷,也將為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提供不可多得的歷史參照。

他們是一群特殊的學生

三里屯北小街幽靜的街邊,一座爬滿青藤的小樓吸引著行人的目光。這座小樓就是本書的作者們工作的地方。北京外交人員語言文化中心(簡稱LCC),隸屬於北京外交人員服務局,是對外漢語教學的「老字號」,成立於1956年。60多年來,有來自100多個國家的2萬餘名各界人士在此學習,其中包括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印度前總統納拉亞南等知名人士,在這裡學習過的大使就有300餘位。1983年至今,泰國公主詩琳通的9位漢語教師均由LCC派遣。目前,除外交人員外,外國駐京企業人士及其家屬也成為LCC的主要生源之一。

《外交官學漢語的故事》(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是由以虞啟龍教授為代表的北京外交人員語言文化中心的諸位老師所講述的,作者們為外國使節們教授漢語、介紹文化,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中,深刻體會著跨文化交際的趣味與奧秘。在精神層面,他們每天在傳統與現代、與西方之間穿梭出入,是一群「非常有故事的人」。

陳輝/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