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成為資本葛逸宏:中國製造業「外逃」沒那麼嚴重,未來具有長期投資價值

「傳統低端製造業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未來的機會主要在中高端的製造業。」在葛逸宏看來,無論經濟如何轉型,製造業必然是立國之本。製造業不單是2017年的投資風口,而且是有長期投資價值的標的。

本文共計2478字,閱讀約需3分鐘。

文 / 王鵬 實習生 薛星星

人物介紹:葛逸宏,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擁有斯坦福MBA學位,2010年加入成為資本,現任合伙人。成為資本創立於1999年,是非常罕見的常青基金,投出了漢庭、優酷、瑞聲科技、舜宇光學、Apus、極飛等一大批明星項目。

在公開場合,葛逸宏不止一次地表達了自己對智能製造的看好,對於曾經造過高鐵配件的他而言,在製造業領域的投資總能牽動他的神經,至今,他每個月仍有大量的時間泡在工廠。

為了探尋成為資本在智能製造領域的投資邏輯,尋找創客(ID:xjbmaker)對葛逸宏進行了專訪。在葛逸宏看來,製造業不單是2017年的投資風口,而且是有長期投資價值的標的。

製造業「外逃」沒那麼嚴重

尋找創客:製造業的歷史悠久,最近這兩年製造業有什麼新機會嗎?

葛逸宏:傳統低端製造業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未來的機會主要在中高端的製造業。雖然現在還有一些供應鏈上的優勢,但是土地、人力成本上升得太快了,低端產業遲早要被轉移到東南亞、非洲等地,發展高端製造業已經是刻不容緩。無論經濟如何轉型,製造業必然是立國之本。

尋找創客:近幾年,的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都在上升,很多工廠都搬到了東南亞甚至是歐美,工廠「外逃」真的不可避免嗎?

葛逸宏:製造業「外逃」確實存在,但並沒有那麼嚴重。製造業存在著集聚效應,孤立的一個企業是很難生存下來的。在大工業製造時代,一個產品通常由成千上萬個零部件組成,而其下游買家也會有幾百幾千家,這些關聯的廠商會儘可能地聚集在一起,而不是盲目地去追隨土地和人力成本。所以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會有若干產業聚集區,在土地和人力成本上升的情況下,一些低端製造業的遷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越複雜的產品,越是需要一個供應鏈產業集聚群的支持,這些企業是不會輕易搬走的。

尋找創客:未來,製造業最強勁的競爭對手還是歐美和東南亞,這三個地區各自的優勢是什麼?

葛逸宏:對比歐美和東南亞,在不少行業有明顯的產業鏈聚集優勢,比如說深圳在電子產品行業上的反應速度、人才儲備及工業化的能力,都要遠遠領先於世界其它地區;而歐美的優勢在於一些高技術壁壘的工業品製造能力,這個也不是輕易就能撼動的,需要我們長期努力追趕;東南亞的優勢點則突出表現在較低的人力、土地成本上。

電動汽車瓶頸在於續航里程不足

尋找創客:製造業的覆蓋面很廣,最近幾年,你最看好哪個領域的發展機會?

葛逸宏:我現在尤其看好新能源汽車,這是一個體量超級大的市場。從大的環境上來看,的石油依賴進口,傳統汽車只會不斷加深對石油的依賴。而新能源汽車則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在國家層面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此外,的內燃機技術十分落後,而電動車則有希望從技術上趕超歐美。

尋找創客:同樣是造汽車,具體到生產模式上,新能源汽車有沒有很大的不同?

葛逸宏:動力系統是傳統汽車最為複雜的一部分,在電動車的動力系統要簡單得多,因而電動車的總體複雜度會比傳統汽車降低很多。同時,一些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也會進一步減少汽車結構件的數量。而當零部件大量減少之後,以後的汽車組裝會大不一樣。從長遠上看,很可能將來製造汽車會和今天的製造手機類似,品牌主要是做一個設計的工作,而組裝完全交給代工廠來做。

尋找創客:但目前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還是比較低迷,為什麼?

葛逸宏: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續航里程不足。傳統汽車滿油狀態下,一般都可以開六七百公里,但是目前的電動車最大也不過三四百公里,很多還都是一兩百公里的續航。這也就意味著你無法駕駛電動車進行中長途的出行,只能在城市裡小範圍行駛,這嚴重製約了電動車的普及。

尋找創客:所以要怎麼解決?

葛逸宏:要提升續航里程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二是降低汽車的重量。現在有很多公司都在這兩個方向發力,比如我就投資了一家做新型電池材料的公司,一家做碳纖維複合材料零部件的公司。前者可以大幅提升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後者可以大幅度降低汽車的重量。汽車涉及的技術非常多且雜,汽車市場也非常龐大,所以不管從技術角度還是市場角度看,都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做到全部通吃,只需要把其中的一個細分市場做好,就能成就一家優秀的企業。而作為投資人,我會重點看那些能夠在關鍵技術節點帶來突破的公司,幫助其做好做大,搶佔一個細分市場。

尋找創客:續航里程的問題,可以通過充電樁的密集布置去解決嗎?

葛逸宏:充電樁可以解決一部分的問題,但是它治標不治本,不可能獨自成為最終的解決方案。道理很簡單:充電越頻繁,用戶體驗就越差。如果你開70公里就要充電一次,哪怕是充電比較容易,用戶恐怕還是不會願意開長途的。

尋找創客: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專門做充電樁生意的公司,你覺得這是可行的商業模式么?

葛逸宏:充電樁的硬體是沒有太高壁壘的,要把這個生意做好,關鍵在於如何在某個方面構建起競爭壁壘,形成核心競爭優勢。舉個例子,加油站和充電樁類似,硬體的門檻不高,可複製性很強,誰都可以去做,但是真正把加油站生意做大的是三桶油。為什麼?因為他們掌握著油品,而且是壟斷性地掌握。回到充電樁的問題上,目前而言,很多充電樁企業甚至幾乎沒有差別,完全沒有比較優勢。

製造業的投資也有周期性

尋找創客:提到製造業,我們總會想到重資產的工廠,這個行業對於初創企業而言,是不是門檻太高?

葛逸宏:不一定。不同的行業的門檻不一樣,別的行業門檻也未必低。我舉個例子,一個做AI演算法的團隊,在資產上的門檻是很低的,但是在人才上的門檻可能就會很高,需要一群博士才行,這個也不見得比資產的門檻容易越過去。另一方面,其實不管什麼行業,人才都是關鍵的門檻。製造業的許多領域,有很多複雜的工藝技術問題,相應的人才也是非常精貴的,這個往往才是真正的門檻。

尋找創客:創投圈很多風口刮過就結束了,製造業的投資有沒有所謂的高潮和低谷,是否具備投資的周期性?

葛逸宏:廣義的製造業不單是2017年的投資風口,也是未來長期有價值的投資標的。當然,具體到每一個細分領域,肯定也是有周期性的。咱們就說CPU吧,它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每一年都有硬體上的巨大飛躍,硬體的革新在引領整個計算機行業的進步,甚至電腦都以486、586等晶元的名字被稱呼。但是進入新千年之後,晶元逐步開始讓位於軟體,沒有人再用晶元去定義電腦,軟體上的革新變得更加重要,於是半導體行業進入了相對低谷,軟體行業進入高潮。再說說汽車工業,這幾年來,電動化、輕量化,再加上ADAS和自動駕駛,這幾個變革放在一起,甚至有可能重新定義汽車工業,行業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時期。

尋找創客:晶元的發展瓶頸本質上還是因為達到人類需求的極限了嗎?

葛逸宏:這個要分場景說。從台式機桌面辦公應用的需求看,過去十來年變化較為有限,所以辦公用台式電腦對晶元的需求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遠不像90年代時幾乎每一年都是翻天覆地。但在另一些場景下,晶元仍然是重要的驅動力量。最近特別火的人工智慧便是一例,晶元計算能力的不斷提升,一定是人工智慧普及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本文為新京報原創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