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從「送戲下鄉」到「戲曲進鄉村」

編者按

中宣部、文化部、財政部近日聯合印發《關於戲曲進鄉村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實現戲曲進鄉村制度化、常態化、普及化,增加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總量,解決農民看戲難的問題,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動農村文化建設的良好局面。此舉不僅有利於破解農村群眾看戲難問題,也讓戲曲重返基層廣闊天地,為戲曲的傳承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7月12日,貴州劍河縣磻溪鎮的鄉間小路上,小廣侗戲戲班成員身著戲服,抬著道具,送戲進鄉村。新華社發

7月2日,夜幕降臨,吃過晚飯的吳林街道亂溝居村民像趕集似的從四面八方紛紛聚攏到村裡的文體小廣場,欣賞正在舉行的文藝演出。一個個貼近基層、貼近生活、貼近百姓的劇目,讓村民們心裡樂開了花,臉上洋溢著幸福的表情。

河北省滄縣風化店村,滄州市河北梆子劇團的演員為村民演出傳統劇目《碧玉簪》。新華社發

安徽亳州魏武廣場天幕劇場,譙城區幫劇團的演員在演出傳統劇目。劉勤利攝 光明圖片/視覺

這是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開展的「一村一年一場戲」活動的一個場景。自今年4月中宣部、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戲曲進鄉村的實施方案》以來,像嶧城區一樣,全國各地全面啟動「戲曲進鄉村」活動。與以往單純的政府送戲下鄉相比,戲曲進鄉村活動的社會化程度明顯提高。曾經長期看不上戲的農村群眾,像久旱逢甘霖的禾苗,得以盡情享受傳統戲曲藝術的滋養。

「送戲這事兒不能應付」

青島市茂腔劇團是個縣級劇團。說起為鄉村群眾演戲這事兒,團長劉宗濤一臉的自豪:「我們每年演出300多場,其中一半獻給了鄉村觀眾。」

一年中大半時間活躍在鄉野間的青島市茂腔劇團,每次送戲進鄉村,不僅帶去《逼婚記》《小姑不賢》《龍鳳面》等茂腔劇目,還有秧歌、街舞、老腔等其他藝術形式。「戲曲進鄉村,不能只有戲曲,只有不同的藝術形式搭配起來,才能吸引農村觀眾。」劉宗濤頗有經驗地介紹。

農村大都地廣人稀,居住分散,戲曲進鄉村遇到的一大難題就是觀眾不夠集中。「觀眾再分散,我們也會盡心儘力地演。」為了儘可能地服務更多農村群眾,青島市茂腔劇團經常派出演出小分隊——三兩個琴師,帶著幾個演員,走鄉入村,為地處偏遠、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等人群演出。「有時候,那些老人們看著看著,眼淚就奪眶而出。我不知道他們是被劇情感動了,還是為有戲看而高興,但那一刻,我們有種深深的幸福感,覺得為鄉親們送戲,雖然辛苦但很值。」劉宗濤說。

劉宗濤所在的青島市茂腔劇團每送一場戲進鄉村,政府財政補貼3000元。政府的補貼只看演出場次,而不管每場觀眾的人數。「幾千個觀眾算一場,十個八個觀眾也算一場。送戲這事兒真不能應付,既不能糊弄政府,更不能糊弄群眾。」在劉宗濤看來,戲曲進鄉村不僅是國家的大政方針,也是考驗戲曲人藝德的良心活。

「不僅送戲也『種戲』」

劉宗濤記得幾十年前在鄉村演習時,觀眾聽著聽著,基本都能跟著唱上兩句,「可現在的觀眾不僅張不開口了,能聽下去的也越來越少了」,因為「戲曲的傳承在農村斷裂了」。

浙江嵊州雲龍越劇團團長胡云萍十分贊同劉宗濤的觀點。在她看來,戲曲進鄉村不僅僅是為鄉村群眾演幾場戲,更是要重新培養鄉村觀眾,讓他們重新了解戲曲、認識戲曲、喜歡戲曲。因此,戲曲進鄉村,不僅要送戲,還要「種戲」。為了「種戲」,每次演出前,嵊州雲龍越劇團的演員都會給觀眾介紹一下劇目的內容、作者、創作背景等,一點一滴地為鄉村群眾補上丟掉的戲曲知識。

要讓戲曲在農村紮下根,最好的辦法是讓群眾「自娛自樂」。棗莊市嶧城區的經驗是,通過搭檯子、指路子、給梯子等方式,鼓勵民間文藝團體發展,引導他們參與「一村一年一場戲」等文化下鄉演出活動。比如,該區對表現優異的莊戶劇團給予更新配備演出器材設備等扶持,邀請專業老師對全區各莊戶劇團骨幹進行業務培訓,以提高他們的業務技能。

如今在嶧城,農村群眾自發組織的文藝隊伍已成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生力軍,全區已成立莊戶劇團68家,吸納民間藝人近2000人。全區莊戶劇團每年參與各類演出300餘場次,觀眾達10萬餘人次。莊戶劇團自編、自導、自演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戲曲節(劇)目,激發了廣大鄉村群眾對傳統戲曲的興趣,讓鄉村群眾成為戲曲進鄉村的參與者、創造者,享受到了戲曲藝術的魅力。

「沒有劇場有個戲台也行啊」

不管是劉宗濤還是胡云萍,雖然都覺得戲曲進鄉村意義非凡,但在送戲進鄉村的過程中,他們也遇到了一些無奈。

「有的村子路很窄,舞台車開到了村口卻進不了村,本想著把戲送到群眾家門口,但最後只能把舞台放在村外;夏天農忙時,去鄉村沒觀眾,冬天農閑時有觀眾了,可有時候天氣太冷,大家又不願意出來,結果演員比觀眾還多;還有一些時候,演著演著突然下雨、停電……」在劉宗濤看來,戲曲進鄉村不是文藝院團一家的事,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切實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比如,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應在一些鄉鎮上修建劇場等固定的演出場所,這樣不僅可以讓基層院團長期駐場演出,也可以讓鄉村群眾享受到跟城市居民一樣的演出效果。沒有條件修建劇場的地方,可以在村子里修建個戲台。

老戲老演,老演老戲,老是老觀眾,也是戲曲進鄉村面臨的問題。「目前鄉村戲曲觀眾仍以老年人為主,要吸引年輕人的關注,有必要對戲曲劇目進行現代化創新。」胡云萍說,「但現在承擔戲曲進鄉村工作的主要是縣級院團和民營劇團,這些基層院團基本沒有任何創作力量,有的院團甚至生存都困難,所以很難創作出吸引鄉村年輕觀眾的戲曲作品。」

胡云萍認為,地市級院團和省級院團有必要加入到「戲曲進鄉村」工作中來,這些院團不一定要親自到鄉村為群眾演戲,但可以憑藉自己的創作力量為鄉村群眾寫戲、排戲。只有為「戲曲進鄉村」提供創作支持,戲曲進鄉村才能獲得持續的動力和活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