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衡水中學平湖分校暫停招生,我們到底需不需要「高考工廠」?

本文由壹學者綜合整理自:知識分子、新周刊、環球時報、澎湃新聞等,

原文作者包括:陳志文、曹吉利、熊丙奇、何鍇等。

轉載授權請聯繫壹學者

最近,以軍事化管理和突出升學率全國聞名的衡水中學引發教育界激辯。

2016年聯考,衡中畢業生包攬了河北省文科的一、二、三、四名,理科的一、二、三以及並列第四,在該校官網公布的2016年聯考數據顯示,「文理科600分以上3145人,本一上線率92.44%。」

這所名副其實的「超級中學」,不但學生成績優異而且在國內廣開分校,目前已在國內八個省份開設十餘所分校。

3月26日,河北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學校正式在浙江嘉興平湖市揭牌成立,引起輿論關注。尤其是浙江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衡水中學是應試教育的典型,眼睛里只有分數沒有人,浙江不需要這樣的學校。這被輿論解讀為「叫板」衡水分校,令此次事件的輿論關注進一步升溫。

另據最新消息,該分校因涉嫌違規提前招生,已被責令整改、暫停招生。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衡水中學?

▍本篇內容含:

  • 人們為什麼批判衡水中學?

  • 到底需不需要衡水中學?

  • 為什麼說衡水中學違規招生、掐尖拔苗?

  • 衡水中學畢業生這樣說衡中……

【陳志文:人們為什麼批判衡水中學?】

▍應試教育批判的替罪羊

一所位居三四線城市的中學,竟然每年給清華北大輸送100多名學生,不僅超過了省會最好的中學石家莊二中,也超過了北京上海幾乎所有超級中學,在全國遙遙領先,唯一的解釋很可能是——衡水中學採取了非人的應試手段,像煉獄一般的聯考工廠才能創造這個成績,這是極端應試教育的典範。

就我所知,有關衡水中學的「罪證」,並不是衡水中學的,比如瘋狂的聯考百日誓師大會,比如在教學樓安上鐵窗「防止學生跳樓」,衡水中學曾多次公開闢謠。

總結梳理各種對衡水中學的描述、批判,先不管這其中的真假,多處提及衡水中學的三方面問題:第一,應試很嚴重!第二,管理很嚴苛!第三,孩子們很辛苦!

先說最簡單的:孩子們很辛苦,備戰聯考堪稱磨難。但是哪一個對自己有高期望、高定位的孩子不辛苦?

美國著名記者愛德華•休姆斯在他的調查報告《美國最好的中學是怎麼煉成的——惠妮中學成長記》中,第一章就描繪了這所中學一位高三女生的一天:喝4杯咖啡,睡4個小時,得4.0的GPA。惠妮中學,是舊金山華人趨之若鶩的一所公辦學校,也是虎媽的女兒所在的中學。僅僅就其辛苦程度,不僅衡水中學的孩子望塵莫及,恐怕全的孩子也沒有多少比得上。在美國,優秀的高中畢業生,下半夜睡覺是家常便飯,其辛苦程度絕不亞於我們大部分高中生。

再說管理的嚴苛。在英美最好的學校都是私立學校,其管理之嚴苛,恐怕全沒有一個學校可比擬。在英國最好的中學——伊頓公學里,在所有正式場合,獲得各種榮譽的學生,需要穿上專門給他們量身定做的專用榮譽服裝,以示與普通同學的區別。在學校里把人分為三六九等,這個管理手段如果放在國內會不會被家長投訴?更不要說在很多的私立學校,打板子,抽鞭子,禁足等等都是懲戒手段之一。體罰在已經禁絕,但美國至今仍然有19個州在法律層面賦予了學校體罰學生的權力。

美國明尼蘇達沙烏地克聖瑪麗中學一位留學生曾言:「出國之前大家都會說國內應試教育如何艱難,美國課業如何輕鬆簡單,結果出國之後發現所謂的簡單都是鬼扯。」

望眼全世界,精英的成長無外乎兩點,一是比一般人付出更多,第二就是更能好地約束管理自己。也因此,伊頓公學培養了20多個首相,貴為英國第一中學學府。我相信衡水中學在這方面的要求不一定比我上面說的這些學校要求多,但可能也有一些地方要求更高,但是我們為什麼會這麼激烈地批判衡水中學而不是伊頓公學?

最近幾十年,在引進西方教育理念,批判的基礎教育的過程中,一些專家和輿論給的家長與社會公眾描繪了一個極其錯誤和荒誕的觀念與印象:在美國英國的學校教育中,孩子們無憂無慮地在強調個性與尊重的環境中成長,快樂幸福地走進了名校,最後還創造出巨大成就。這絕對是謊言!但我們家長已經被這種虛妄的言論誤導,很多家長一方面希望孩子有出息有成績,一方面卻總覺得孩子太辛苦,希望孩子能輕鬆快樂地有成就,這種分裂的想法,進一步強化了我們對自己教育的不滿。

因此,衡水中學只是社會各界對應試教育批判的替罪羊而已。

▍以分數為導向並非一無是處

衡水中學的逆襲,從打破社會階層固化角度來說,有著積極的意義,綜合評價本質上也並不是一個更強調公平的錄取制度,按分數錄取也不是一無是處。

在,教育問題除了應試,還有公平的問題。有跨地域的公平問題,也有階層之間的公平問題。

在很多地方,都曾經出現過類似的明星學校,如黃岡中學。但是伴隨城鄉差距變大,以及社會階層的固化,能進清華北大一類好大學的學生快速向省會城市為代表的發達地區的中學聚集,黃岡等大量基層名校消亡,這也就是所謂社會階層固化的問題在教育上的表現,就是農村孩子上好大學越來越少。

但恰恰是在這個迅速固化的過程中,並不佔優勢的衡水中學實現了逆襲,僅從上北大清華的考生人數上來看,不僅大幅超越了省會石家莊,也超越了北京上海。

我們暫且就認為衡水中學是利用了大學錄取制度中惟分數評價的機會,強化訓練,但在一定程度上恰恰說明了這種分數評價積極的一面。2016年聯考成績公布的第二天,全國100餘所211高校齊聚衡水中學,爭相向衡水中學學生推介,希望孩子們報考他們的學校。難道這些著名高校都想要只有分數的怪物?顯然不是。

前兩天一個謠言帖說清華大學把衡水中學列入劣質中學,清華大學旋即公開闢謠。北大招辦老師也在衡水中學說明會上說,衡水中學畢業生在北大表現很好。這也從一個方面印證了,以分數衡量人即使存在缺陷,但也並非一無是處。

我們現在推崇的美國多元評價錄取制度,基本形成完善於上世紀 60 年代。100年前的美國大學,也如今天的,基本以分數為核心標準錄取學生。後來為遏制猶太人佔據常青藤大學的趨勢,逐漸改變了以分數為核心的錄取制度,其核心實際上是以一個「未來可能更成功的人」的尺子去衡量考生,而非公平。這種制度下,你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經濟條件,都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績之外的諸多能力,是需要這些支撐才能具備的。

現在到了可以大規模採用這種綜合評價的錄取制度的階段嗎?如果沒有,如果認知到這種尺子的隱性不足,我們是否需要給分數,給衡水中學這類學校一條生路,也就是給更底層的學生與家長一條雖然艱苦但卻可行的生路?

衡水中學的爭議,其實還有更深入的話題可以探討。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複雜與豐富性,我們既有幾乎趕上發達國家水平的北京上海,我們也有溫飽還沒有徹底解決的落後農村,必然需要教育的多樣性去滿足、去適應,而不僅僅脫離文化與社會發展階段想當然地批判。

我想引用大學二年級的陳健坤同學在此番爭論中的一段話,也許能帶給我們更多的啟發和思考:

當你人均教育經費800塊人民幣的時候,你是不可能像美國的貴族學校一樣動輒組織學生去以色列、歐洲遊學;當你人均教育經費 800 塊的時候,你是不可能像每年學費 3-5 萬美金的私立學校一樣去開設藝術史、馬術和法語課程;當你的學生家長都是工薪階層的時候,他們需要的是孩子的基礎數理化紮實,以後能就業,養家糊口,而不是聽從一堆虛無縹緲的理念。

【曹吉利:人民到底需不需要衡水中學?】

人民歡不歡迎衡水中學,地方教育廳官員說了不算,衡水中學自己說了也不算,而是我們現行教育制度說了算。

▍的兩類「超級中學」

在,人們常常說起的「超級中學」有兩種。

衡水中學、衡水二中、毛坦廠中學是第一種的代表。它們往往位於人口大省、高等教育小省,地處十八線小城市,大規模招收復讀生,然後實行封閉式管理、軍事化作息,不斷灌輸聯考至上的理念。

這些學校的目標就是不斷刷新「達線率」「一本率」「清北率」,所以又被稱為「聯考工廠」。

第二類超級中學,每個省會都有那麼幾所,它們往往以「外國語」「省實驗」「大學附中」命名,個別名校傳承自民國,擁有獨特的名字,聲名更是顯赫。輝煌的歷史、輩出的名人、先進的設施、雄厚的師資是它們的標配。

省會名校的學生,有更多機會參加各類比賽和遊學,豐富的校內外閱歷早早地錘鍊了他們的外語和眼界。聯考不是他們必須選擇的道路,其中不少人會在畢業后留學,剩下的也有大把的外語保送、自主招生機會。

即便要走進考場與全省學生競爭,他們也能輕而易舉地勝出,「素質教育」成為它們的正確標籤。

誰不想擠入這類省會名校,它們集中了特大城市的頂尖資源。「當年全北京的中學只有四位特級教師,四中就佔了兩位。有一年,張子諤老師輔導高三物理,據說聯考六道題押中四道,學生提前交卷,高呼『張老萬歲』。」這是詩人北島對於著名的超級高中北京四中的一段回憶。

但我們非常清楚,這等教育資源極其稀缺,而且不平衡。相比省會名校高喊「素質教育」,第一類學校從來不諱言自身為應試教育而生,「考上重點大學」這個終極目標統領了學生們三年的生活。他們何嘗不羨慕遠在省城甚至北京的超級中學呢?可是身處四五線小城,衡水模式幾乎成了年輕人唯一可以通過聯考的途徑。

我們一邊罵著「只有分數沒有人」的應試模式,另一邊又不得不承認,在現行制度下,這套模式始終行之有效。所有家長和學生都清楚,聯考可能是當下最公平的上升通道,在這樣的前提下,選擇衡水模式,是一種順勢而為,儘管它無奈,而且尷尬。

▍有什麼樣的土壤就結出什麼樣的果

對於聯考,白岩松有一句被用濫的話:「沒有聯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

誕生衡水中學的河北省是聯考最難的省份之一,根據網易的一份統計,河北2015年報名考生考取211高校的比例為4.8%,而咫尺之遙的首都北京,這一比例為13.1%,幾乎是河北的四倍。在這個榜單上墊底的甘肅、安徽、河南、山東等省份,恰恰也是衡水模式中學分佈最密集的省份。

縱然如此,放眼今天的社會,也很難再找到類似聯考的考核方式。所以,儘管它的平等僅限於一個省甚至更小的範圍,卻仍被很多人認為「最公平的考試」。

人們常常批判衡水中學的高壓教育,而忘記了催生它的土壤。人們常常諷刺家長太過瘋狂,卻忘了他們也只是一枚軟柿子,在聯考制度下身不由己。

在很多人的想象里,衡水中學這一類超級中學的學生往往是普通老百姓出身,渴望用極端的方式藉助聯考改變命運。但事實上,其中的很多學生來自於公務員、醫生、小老闆這樣的「小城中產」家庭。

衡水模式不能帶領聯考窪地的人們與教育資源集中的地區抗衡,它只是在地區差異和階層差異的大背景下,必然產生的一個結果。破壞教育生態的鍋,小小一個衡水中學可背不起。

【熊丙奇:掐尖拔苗的衡水模式,只會讓貧困學生進入名校更難】

如何評價「衡水模式」,是這一事件的核心。但目前輿論的關注點普遍偏離實質問題,把「衡水模式」之爭理解為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其實,在當前的升學評價制度之下,大多數省市的高中,都沒有擺脫應試教育。「衡水模式」和其他省市,如江蘇、浙江高中的「不同」之處在於,衡水中學(以及其開辦的民辦學校)擁有面向全省跨地區招生的特權,可以匯全省國中尖子生而「育之」。如果沒有全省招生,而只是招收衡水本地學生,衡水中學如能做到每年有上百名學生考進北大清華,那真是「奇迹」了。

讚揚「衡水模式」者,無視這種全省招生的事實,稱「衡水模式」是不發達地區學校,給農村生、貧困生考進名校機會的現實選擇,給這種辦學模式賦予拯救農村學生的英雄色彩。類似的,還有安徽的毛坦廠中學,也被認為是給農村生改變命運提供機會。可深入分析衡水每年考進北大清華學生的情況,有多少是來自衡水本地,有多少是來自河北其他地區,又有多少是農村生,就會發現這根本不是為農村生、貧困生提供進名校的路徑,而是用全省招生得來的升學政績打造的一所「名校」。毛坦廠中學則是面向安徽全省招收高價復讀生,不是為學校所在山區學生服務。

學校全省範圍內搶生源,只會令農村生、貧困生進名校更難。由「縣一中」到「超級中學」,不僅使縣中學的生源流失,也使農村學生升學的路越走越窄,甚至導致農村地區產生新的「讀書無用論」——進不了好高中,就不上高中,進而國中期間就輟學。當前真正擴大貧困生、農村生進名校機會的是國家、高校和地方的三個專項計劃。而從基本的辦學邏輯分析出發,辦好每個縣的高中、國中,才是當地農村生教育的希望。

準確理解「衡水模式」的實質問題,對於基礎教育的改革、發展極為重要。我們要透過「衡水模式」,看到升學評價體系的問題。要讓高中教育擺脫應試教育,關鍵在於改革升學評價制度,否則所有高中學校的辦學,都會受制於升學評價制度。另外,打造「超級中學」對基礎教育生態的危害很大。如果地方政府為打造教育政績,採用這種模式,各地會出現佔據大部分北大清華招生名額的超級學校,但這不是地方教育的進步。

另外,此次衡水中學平湖學校的招生簡章中,其首批錄取新生到校報到時間為4月15日,較浙江中考提前了兩個月。這與浙江省教育廳2014年制定的《完善國中畢業升學考試與改革普通高中招生的指導意見》的要求相違背。根據該文件規定,除名額分配生和保送生兩種特殊形式外,普通高中學校其他招生「均應在升學考試後進行」。

浙江省教育廳叫停違規提前招生,屬於依法監管範圍,是政府部門保障當地教育秩序的根本。違背當地的招生規範,違規辦學,是不依法治教的表現。

【衡水中學畢業生說】

▍河北衡水中學畢業生、西南大學大二學生李瑩(化名):

「一開始其實我根本不想去衡中,外界傳說的那麼可怕,最後迫於父母壓力還是到了衡水中學。」

「在衡中,早晨5點半必須起床,然後是晨練和早讀,進入上午當然是一堂接著一堂的課程;中午午飯後,學校規定了一個小時的午休時間;晚上10點則必須熄燈睡覺。相比於很多高中,我們每天的睡眠時間其實很『奢侈』,而相比現在可能有些不規律的生活,我其實反而更懷念衡中教會我們的那樣健康的生活。」

「畢業走出校門之後,最強烈的感覺就是在衡中三年和外界記憶有些『斷片』。和大學室友之間相處時,他們在討論一些美劇、電影,或者一些新鮮好玩的事物、名詞,但是我對這些東西都很茫然。我想這也是衡中帶給我的一個影響吧,三年在校生活幾乎與外界毫無接觸,那一刻會感覺自己這三年對於外界社會的記憶『斷片』了。」

▍河北衡水中學畢業生、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李曉(化名):

「衡中其實不缺少各種社團活動,我也曾經參加一些社團活動;不過相對國內一些大城市的學校或者境外中學,學校組織、同學參與兩方面都不是太積極、活躍,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我覺得衡中社團活動的缺失並不是一個個例,只是國內大部分高中的一個縮影。相對香港中文大學的國際學生、香港本地學生,更多時候內地來的學生在參與到大學活動時都會顯得不適應,內地學生也更容易成為一個固化的群體,難以與其他國際學生、本地學生交流。」

▍河北衡水中學畢業生、北京理工大學大四學生米一:

「對衡中的經歷,可以總結為三個階段:『完全不了解的黑』、『收穫頗豐,認同校方』、『了解更大世界后對衡中停滯不前的不滿』。」

「上了大學后,我發現大城市來的孩子真心強,課外愛好更廣泛,眼界更廣,衡中在我心中明顯不是神話了。但要是沒有衡中,可能我連見識到這個差距並努力彌補的機會都不會有。」

▍河北衡水中學畢業生、西南大學大一學生朱偉(化名):

「一條馬路上有人是乘車的,有人是靠雙腿走的。用腿走的人如果想要追上乘車的人就必須努力奔跑,或許他們跑慢一點就再也趕不上車上的那些人了。」

「衡中的學生大部分都是『車下的人』,別人總會說他們活得太辛苦、學習模式太殘酷,但正是這樣的辛苦和殘酷才讓一批又一批的衡中學子『上了車』。」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壹學者平台觀點。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編輯微信號 xuezheqy

如有版權相關問題,請諮詢學術小壹(微信ID:xueshuxiaoyi)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