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日媒盤點日本五大軍工巨頭專長:三菱重工生產兩款五代機
參考消息網6月8日報道 日本《東洋經濟》周刊5月13日一期刊發福田惠介的文章《防衛企業的專長》稱,在防衛省公布的2015年度武器裝備採購合同簽約業績單上,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大企業名列前茅。不少企業創立於強調富國強兵的明治時代,一直承擔著日本國防任務。在此,我們列出一些大企業,看看他們對日本的防衛產業做出過多大貢獻。
川崎重工業公司
2015年度簽約業績單的榜首是川崎重工業公司,該公司佔據了2015年度簽約業績額的約15%。因各年度接受潛艇和軍機等大型訂貨的情況不同,川崎重工經常與三菱重工輪流佔據簽約業績單榜首位置。川崎重工生產武器裝備的部門主要是航空系統部門和普通海洋事業部門。前者主要生產飛機,例如今年4月配備到航空自衛隊的C-2運輸機等。川崎重工在生產P-1反潛巡邏機的同時,還在國內從事研發。擁有眾多冬粉的航空自衛隊「藍色衝擊波」飛行表演隊使用的T-4教練機就是川崎重工生產的。
在主張日本的防衛產業應積極投身於軍轉民和裝備出口的呼聲中,川崎重工走在了前列。川崎重工研發生產了C-2運輸機和P-1反潛巡邏機。這兩個機種是同時開發的,川崎重工希望通過部件的通用,縮短開發周期並降低生產成本。
三菱重工業公司
提到日本的防衛產業,也許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三菱重工業公司。太平洋戰爭中活躍在天空的零式戰鬥機、長崎造船廠生產的「武藏」號戰艦,這些著名的武器裝備都出自三菱重工業公司。三菱重工整個防衛宇宙事業部的銷售額約為4000億日元(約合36.6億美元),但這只是該公司整體銷售額的十分之一。三菱重工給防衛省生產的相關裝備銷售額為2000億日元左右。目前,三菱重工正受託組裝生產航空自衛隊的下一代主力戰機F-35A。另外,三菱重工還參與合作研發FX-S,該機被視為日本首款國產隱形戰鬥機,去年首次試飛成功。另外,與川崎重工一樣,三菱重工也在建造潛艇。
朝鮮半島形勢日趨緊張,人們普遍對導彈防禦系統的關注倍增。其實導彈防禦系統中起重要作用的「宙斯盾」艦,在日本的生產也是由三菱重工完成的。1991年,三菱重工與美國合作建造了「金剛」號「宙斯盾」艦,2005年又建造了第二代「宙斯盾」艦「愛宕」號。此外,三菱重工還與美國雷神公司合作研發生產「標準」-3艦載反導導彈。
陸上自衛隊使用的最新型10式戰車出自神奈川縣相模原市的三菱通用機特種車事業本部。三菱重工自1929年開始生產戰車,太平洋戰爭中生產了4650輛戰車。戰後,三菱重工又相繼推出了61式、74式和90式戰車。
另外,戰車的炮部由日本制鋼所提供,發煙彈等發射裝置由豐和工業公司製造。著名的戰艦「大和」號的艦炮就是日本制鋼所製造的。
IHI公司
排在簽約合同業績第三位的是綜合重機公司IHI。該公司2015年航空和宇航領域的銷售額達到約5000億日元。IHI的強項是研發和生產飛機發動機,FX-S的引擎就是該公司生產的。IHI在1945年生產了日本首架噴氣式戰鬥機「橘花」的引擎。IHI公司一直致力於向美國波音公司、歐洲空客公司提供民用飛機的引擎部件,向防衛省提供軍用飛機引擎。面向防衛省的軍用飛機引擎主力工廠就在東京都西部的瑞穗町。實際上,自衛隊保有軍機的引擎大部分是由IHI生產的。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也生產引擎,與IHI處於競爭關係,但IHI的份額可謂出類拔萃。自衛隊主力戰機中的F-15、F-2以及T-4、P-1等用的都是IHI引擎。在固定翼飛機領域,IHI幾乎處於壟斷地位。下一代主力戰機F-35A,其引擎的部件國產化任務主要由IHI承擔,據說IHI還在研發下一代高科技戰鬥機用引擎。
三菱電機公司
在實戰事態日益多樣化的形勢下,防衛領域也在推進信息技術化和高科技化。導彈攻擊的重要性提高,雷達和通信等裝備整合為一體才能發揮作用。在這方面,排在簽約合同業績表第四位和第五位的三菱電機和日本電氣公司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三菱電機是1921年從原三菱造船廠(即現在的三菱重工業公司)分離出來的獨立企業。三菱電機主要生產導彈,如99式空空導彈、03式中程地對空導彈和「海麻雀」導彈。同時,三菱電機還研發「宙斯盾」艦等新型護衛艦用雷達系統。在作戰主要使用導彈的當今時代,三菱電機的防衛裝備越來越處於重要地位。
日本電氣公司
1899年創立的日本電氣公司(NEC)作為一家生產個人計算機和攜帶型電話的公司廣為人知,但實際上該公司曾生產舊日本陸軍的無線通信設備。現在,該公司在民用通信領域的貢獻很大,包括衛星通信裝置和地面微波系統等領域。該公司把在民用領域中受到好評的通信和網路技術也轉用到了軍需上。
日本川崎重工研製的C-2運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