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太原:建設暢通城市提升宜居水平

原標題:太原:建設暢通城市提升宜居水平

長風商務區 柴傑梁攝

城市人口420餘萬,機動車保有量達到135萬輛,許多外地人初來太原,會驚訝於這座城市的暢通。這一切得益於太原五年來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大投入:新建改建主次幹道160餘條,改造支路400餘條,建設總里程750多公里;建成快速路213公里;捷運2號線全面開工建設;敷設水電氣暖等各類地下管線8453公里,公共供水普及率達到85.15%,燃氣普及率達到98.65%;推進80多個城中村和108片棚戶區總計10萬餘戶改造,人民群眾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

拉大城市框架構建快速交通體系

直至2012年底,作為一座省會城市,太原還處在平面交通時代,除去濱河東西路及其上的祥雲、南中環兩座立交橋,全市沒有一座高架橋,沒有一條環繞主城區的快速路。交通不發達,制約了太原城市框架的擴展。

中環路的建設在2013年被以超常規的形式推進。建設系統的不少人還記得,當年春節剛過,幾家建設業主單位就被集中起來,謀划中環路建設前期的各個環節與步驟。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東南西北四條中環路,要當年開工,當年完成。主線長度近50公里,加上連接線,總長度超過100公里。不僅如此,中環路不是一條單純的地面道路,是一條立體道路,全程架設高架橋20.29公里,全線互通匝道74條35.86公里,下穿通道16座,上跨道路、河道橋樑17座,大型互通立交工程8座,跨汾河特大異型橋1座……這樣巨大的工程量當年完成,絕大多數市民都持懷疑態度。

「太原速度」是實實在在干出來的。2013年12月26日,全長48.46公里的中環路全線通車,太原正式進入立體交通時代。那一年,所有參戰人員都沒明沒黑奮戰在工地上。

中環路的建成,為太原城市交通創造了一條大動脈。五年過去,如今的中環路車水馬龍,周邊的現代化高層建築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成為全市最具活力的區域。

陽興大道、卧虎山路、濱河西路二次南延、馬練營路,這些拉大城市發展框架、增強城市活力的快速路,也在這一時期開工建成,展示了太原奮發趕超的風采。

傳承歷史文脈加快老城交通建設

太原有著2500餘年的建城史,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傳承歷史文脈,增強全市人民的自豪感,始終是太原城市建設遵循的重要原則。五一路等中心城區老街道的改造,是其中的典範。

許多老太原人是伴隨著五一路長大的,狹窄的街道、筆直的銀杏、半空中飄蕩著的電車線路,路邊老鋪子里的小吃……都能勾起生命歷程中一段段回憶。改造消息甫一傳出,許多市民來到這裡合影留念。負責改造工程的建設單位——市拆遷中心主任王恩山介紹,那段時間,每天都有市民到指揮部送老照片,關心五一路會改造成什麼樣。

有影響的歷史建築保留,不影響道路斷面的銀杏樹保留,改造拆遷中專門整理出七處地塊,進行歷史院落建設,路燈、公交站點、人行便道地磚,這些城市傢具細節,都要體現歷史韻味……一條嶄新而又熟悉的五一路又回到了市民身邊。

讓老城新生,從道路改造開始。建設路、府東府西街、漪汾街,以及周邊小街巷同步納入微循環改造範疇,使得一大批的老街道得到高標準改造,中心城區的交通壓力有效紓解。

水給一座城市帶來靈韻。幾千年來,太原不僅有汾河孕育,市內大小河流眾多。南沙河是流經河東市區南部的主要河流,擇水而居本是人類的習慣,但由於水體惡化,環境髒亂,住在旁邊的市民,夏天輕易不敢開窗。沿河設置的防汛搶險道路,也因為狹窄常常堵車。2014年初,南沙河綜合治理美化工程全面實施,河水清了,河道暢通了,兩岸有了快速路,昔日遍布垃圾的區域變成了綠帶、遊園。四季有綠、三季有花,南沙河沿岸換了面貌,成了市民喜愛的宜居地。南沙河的巨變,促成了今年北沙河、虎峪河、玉門河等我市9條流經市區河流綜合治理美化工程正式實施。

太原城區沿汾河而建,南北距離較長,首條捷運線就確定了南北走向的2號線。2016年3月,2號線全面開工建設,全市人民歡欣鼓舞。2號線南起小店人民南路,北至尖草坪原立交橋處,沿人民路、長治路、解放路地下敷設,全長23.38公里,共設車站23座,其中換乘站7座。目前,站點已進入車站主體建設階段。其中,中心街西站在完成車站主體后,已開始線路區間盾構掘進,掘進進度600多米。

這條線路縱貫老城區,位於商業繁華地帶上的捷運站,猶如被串起的一粒粒珍珠,將在未來的日子裡熠熠生輝、大放光彩。帶著捷運成網的夢想,我市捷運3號線、1號線也將在不遠的日子裡全面開工建設。

注重「水電氣暖」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細心的市民會注意到,這幾年太原城市道路上空的「蜘蛛網」越來越少,主幹道路上基本絕跡。管線全部入地、雨污分流、水電氣暖齊備……已成為我市近年來城市道路建設的標配。路修到哪裡,「水電氣暖」就跟進到哪裡。

太原城市建設原則:市政道路除具備通行功能外,還應該是一處景觀,每新建改造一條道路,就增加一片綠蔭。五年來,全市道路綠化面積增加375萬平方米,新建晉陽公園、和平公園等13個公園、46個小遊園,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41.7%、36.7%、11.9平方米。

為改善城市大氣質量,提升取暖水平,太原集中供熱擴網工程高速推進。5年來,擴網面積1.3億平方米,集中供熱覆蓋率達到90%,替代分散燃煤採暖鍋爐3198台,拆除城中村煙囪43700餘個,年減少燃煤近千萬噸。古交至太原市區的長距離輸熱工程,創造了世界之最。

工程院院士江億在實地考察了該工程后高度評價:太古項目為全世界長距離輸熱作了表率,創造了世界供熱史上的第一:距離最長,輸熱距離37.8公里;施工難度最大,建設3座隧道,其中最長隧道11公里;供熱規模最大,近期實現5000萬平方米供熱規模,遠期實現7600萬平方米;技術難度最高,全網實現了自動控制、自動檢漏、隧道內自動監控;施工周期短,從開工到投運只有兩年半。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精華。太原的城市建設還在路上,還需要更多的建設者擼起袖子、甩開膀子,苦幹大幹,把城市建設得更好,讓市民充分享受現代化的服務,從而迸發出更大的創造力。(記者 陳劍)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