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男子網上學制毒術製冰毒 分獲死緩和無期徒刑
據安徽商報消息 蚌埠市兩名僅有國中文化的男子通過網購原料的方式,在2014年下半年,生產出冰毒1167克,並販賣運輸約430克,這是蚌埠首例製造毒品案件。日前,這兩名男子因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分別被蚌埠中院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和無期徒刑。
網上學會制毒技術
2014年,蚌埠警方接公安部轉發線索,稱福建長汀警方破獲一起非法買賣制毒物品案件,與該案犯罪嫌疑人存在交易往來的人員中,有一名叫「劉傑」的男子疑似安徽蚌埠人。接到線索后,該市公安局禁毒支隊立即組織警力展開調查,並查清「劉傑」的真實身份為蚌埠市懷遠縣人張某某。
警方調查得知,張某某刑滿釋放后,急於通過販毒迅速「致富」。在通過網路、電話等方式學會制毒技術后,又通過電話聯繫,從江西贛州、天津等地購進麻黃素、溶解液、燒瓶等制毒原料和工具,不斷進行試驗,最終制出毒品冰毒。張某某在制毒期間,通過網路邀約毒販,毒品銷往黑龍江大慶、佳木斯、山東濱州、湖北十堰、安徽六安等地,已形成可謂完整的制、販毒網路「一條龍」。
制毒地藏匿城中村
據了解,張某某制毒時,有一名同夥顧某,在剛開始製造毒品時,他們將制毒地點放在當地淮河邊,由於技術不熟,在製作時產生了大量的白煙,還一度驚動了巡警。顧某家位於懷遠縣工業園區城鄉結合部,即將拆遷,居民大多搬離,為了掩人耳目,兩人便將制毒「作坊」設置在顧某家中。
民警連續多日進行了24小時蹲守,凌晨在村莊里尋找亮燈的人家並記錄下來,最終確定了顧某家位置。民警還發現張某某經常在夜間匆匆離開村子,拎著大包小包前往自己在市區內的兩處租房,將製造好的毒品放在那裡。
鬧鐘藏毒發往外地
2014年11月,張某某和顧某被蚌埠警方抓獲,民警在兩人住處的電腦硬碟內,發現了大量關於如何製作甲基苯丙胺的方法內容,製作流程圖片;如何從藥品中提取麻黃素的新聞、帖子和聊天記錄。
據了解,在2014年6月至11月,兩人一共製造了甲基苯丙胺(冰毒)1167.9克,並通過QQ聯繫,將其中約410克冰毒,藏匿在鬧鐘、音箱之中郵寄到外地收貨人手中,並駕車前往明光,販賣冰毒20餘克,一共獲利43000多元。
日前,省高院作出判決,維持了一審原判,兩人因犯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分別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和無期徒刑。(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