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朝鮮有了對付美國航母的殺手武器?

朝鮮武器:

朝鮮於當地時間14日凌晨5時27分許在平安北道龜城一帶試射一枚型號不明的彈道導彈,飛行高度約1000公里,飛行距離約700公里,最終這枚導彈在朝鮮西北部城市龜城發射,落入朝鮮與日本之間的海域。

這樣的飛行距離,顯示朝鮮已具備中遠程導彈攻擊能力。

日前,由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兩艘驅逐艦和一艘導彈巡洋艦組成的航母戰鬥群,在朝鮮東部沿岸地區和韓國海軍進行了機動訓練以及應對朝鮮發射的導彈探測、追蹤和攔截訓練。

對此,朝鮮官媒《勞動新聞》曾揚言:朝鮮人民軍已處於作戰準備狀態,只需發動一次攻擊便能擊沉"卡爾·文森"號,以展示軍方實力。

到底是什麼讓朝鮮有如此底氣?什麼樣的殺手鐧武器讓朝鮮如此自信?

美國"福克斯新聞"援引軍方人士的話稱,朝鮮近期可能測試了一枚KN-17型單級液體燃料導彈。讓美國軍方擔憂的是,KN-17型導彈可能被朝鮮用作反艦彈道導彈。

原來,朝鮮也想搞航母殺手,也想在沿海地區開闢「拒止區域」。

那麼,KN-17型導彈到底是一種什麼導彈?朝鮮目前真的有攻擊美國航母編隊的能力嗎?

一、KN-17—朝版航母殺手

今年4月,朝鮮連續進行了3次中程彈道導彈試射,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指出,朝方試射的導彈代號KN-17,試射的目的之一是測試這種導彈的末端制導能力。

據美國媒體報道:

美國核動力航母「卡爾·文森」號進入朝鮮半島及西太平洋海域,對朝鮮施壓。對此,朝方開始試射新型反艦導彈KN-17。

美國政府官員透露稱,朝鮮16日試射的導彈在空中爆炸,難以準確辨認型號,但推測應該是新型飛毛腿導彈KN-17。該導彈可針對船艦進行發射,預計未來會用來對付美軍航母。

另一位不具名的美國官員指出,朝鮮試射失敗的導彈是KN-17,是搭載液體燃料的單段式導彈,它也出現在朝鮮4月15日舉行的閱兵儀式上。

由於朝鮮4月5日與16日的試射,都在咸鏡南道新浦潛艇基地附近,據美國官員向福斯新聞(Fox News)透露,KN-17是單級液體燃料導彈,甚至可能是反艦彈道導彈(ASBM)。

據資料顯示,朝鮮對單級液體燃料導彈的發展相當有自信,KN-17的測試似乎已邁入測試可操縱性的最後階段。

而它最終發展的目標,可能是朝鮮版的東風-21D「航母殺手」導彈。據判斷,朝鮮希望借「航母殺手」導彈,來發展強有力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能力。

據美專家推斷,這款導彈尚未研發妥當,朝鮮之所以數次試射,目的是要找出推進與導引系統的相關問題。這款新導彈已在15 日的平壤大閱兵中展示,當時是以舞水端(Musudan)中程彈道導彈的運輸載具運送,但與舞水端的型號不同。

上圖為舞水端導彈

KN-17在非戰鬥狀態下採用6輪履帶式底盤運輸。日本《外交官》雜誌網站分析,KN-17是一種使用液體燃料的導彈,有傳言稱其可以攻擊海上目標。在朝鮮15日閱兵式的現場圖片中,KN-17導彈的燃料劑和氧化劑加註口和用於實現末端制導的翼片都清晰可見。

據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的一份報告猜測,朝鮮人民軍在新浦港造船廠附近試射KN-17型導彈時,這枚導彈飛行了約60km。但這種導彈的實際射程可能接近200km。值得注意的是,新浦港南瀕日本海。朝鮮在沿海地區測試疑似反艦彈道導彈的KN-17,可能意圖謀求掌握打擊美韓大型軍艦的能力。

美國核航母可能正是其潛在的打擊目標。美國"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日前在朝鮮半島東部海域與韓國海軍舉行高強度聯合軍演。

韓國相關人士表示:朝鮮可能即將進行核試驗或發射洲際導彈。高強度聯合訓練就是為了遏制這些挑釁。此次訓練傳達出這樣一個信息,朝鮮進行挑釁時將被嚴懲。

據關注朝軍動向的軍事專家大衛·懷特分析,從KN-17型導彈的氣動布局來推測的話,它可能具有末段機動能力,即能在衝刺攻擊階段避開敵方的防空火力,這一點與的"航母殺手"--東風-21D反艦導彈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今年2月,朝鮮首次試射「北極星-2」彈道導彈,隨後宣稱此次試射驗證了該導彈規避攔截的能力,這意味著朝鮮可能已研發出機動彈頭(MARV)。

專家估計,KN-17導彈可以作為試驗平台來測試機動彈頭的性能。MARV能在彈道末段按預定程序改變飛行軌跡,是美軍在韓國部署的「薩德」反導系統的勁敵。如果朝鮮進一步在發展機動彈頭、分導式多彈頭等方面取得突破,攔截導彈的難度將顯著增加,這對韓國來說是最糟的情況。

上圖為「北極星-2」彈道導彈

分析認為:

朝鮮啟動反艦彈道導彈項目並不令人驚奇。因為相對於開發周期漫長的洲際彈道導彈,反艦彈道導彈所能提供的威懾力並不弱。朝軍一旦擁有先進、打擊精度高的反艦彈道導彈,就能效仿解放軍,在沿海地區開闢「拒止區域」。

更有可能的是,除了用於攻擊大型軍艦的KN-17型彈道導彈以外,朝鮮還在研製並測試多種近程反艦巡航導彈。例如在之前的閱兵式上,就出現了一種有朝鮮海軍塗裝的機動發射式巡航導彈,其外形與俄羅斯的Kh-35型亞音速反艦巡航導彈頗為相似,"朝鮮可能仿製了俄羅斯的反艦導彈"。另外,朝鮮還可能在開發射程相對較短的KN-02型反艦導彈。

上圖為俄羅斯的Kh-35型亞音速反艦巡航導彈

5月14日當地時間上午5點27分,在平安北道龜城附近試射了一枚彈道導彈。報道稱此次進行試射導彈為火星-12新型火箭,飛行最高高度達到2111.5公里,共飛行了787公里。

韓聯合參謀本部還稱,從「導彈」飛行距離相當長的一點來看,試射可能獲得成功。平北龜城距離平壤以北約100公里,朝鮮曾於今年2月12日在此地試射「北極星2型」中遠程彈道導彈。

這是自4月29日以來朝鮮時隔15天再次試射飛行物。朝鮮上一次試射疑似新型導彈的飛行物,據悉飛行物僅在發射幾分鐘后空中爆炸。包括此次試射,朝鮮今年來共7次試射彈道導彈,也是文在寅就任韓國第19任總統以來的第一次射彈。

國防情報局發言人威廉·馬克斯透露,雖然朝鮮「不斷擴大武器級「黑」裂變材料儲量,在短程導彈試驗方面取得很多里程碑式的進展,但在洲際導彈發展上還存在重大缺陷,它所發展的機動式洲際導彈還有很多關鍵問題亟待克服」。現在,美國「還有時間採取外交手段或軍事行動阻止朝鮮獲得洲際導彈。」

但美國導彈分析師傑弗里·劉易斯指出,朝鮮人民軍的洲際導彈已進行了發動機地面試驗,至少還進行了一次攜帶彈頭的地面試驗。五角大樓情報部門的判斷只是綜合分析基礎上的一般推斷,帶有希望朝方失敗的主觀性,但朝鮮今年隨時可能進行新的洲際導彈試驗,如果試驗獲得成功,對美國而言將是地獄般的噩耗。

二、朝鮮導彈試射總失敗—美國的網路戰?

據韓國《中央日報》網站報道稱:

韓國聯合參謀本部相關人士表示,朝鮮僅在4月便試射了三次反艦彈道導彈,均以失敗告終。而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資料顯示,這種導彈是一種單級、液體燃料反艦彈道導彈,很可能是「飛毛腿」或者「勞動」導彈的改進型號,具備反艦能力。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部4月17日援引美國官員的話稱,朝鮮數次導彈發射失敗令外界懷疑,美國或許正在使用網路技術來干擾朝鮮的導彈計劃。

這種可能性似乎很大:自從美國在三年前加快推進這個秘密項目以來,朝鮮發射的最具威脅性的導彈有88%都出現了自毀的情況。

然而,即便是處在行動核心的美國網路戰司令部和國家安全局,也幾乎無法判斷發射究竟是否是以網路和電子襲擊挫敗朝鮮導彈發射的創新手段所致。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4月20日報道:

焊接、部件、工程有問題,或運氣不好都有可能導致這樣的失敗—美國自己的導彈項目也是如此,尤其是在早期階段。

考慮到朝鮮發射失敗的導彈往往會爆炸、在半空中解體,然後一片片墜入大海,要搞清楚確切的原因,需要將調查取證進行到幾乎難以實現的程度。

《紐約時報》報道稱:

此前歐巴馬政府曾要求五角大樓研究「主動抑制發射」戰略,經過網路侵入朝鮮導彈控制系統,在導彈發射前或發射後幾秒內實施主動攻擊,使其癱瘓或被摧毀。這樣的一個戰略,川普政府是否會採納,值得觀察。

川普反對調查俄羅斯黑客干涉選舉,和他多次公開質疑查明黑客身份的可能性,說明他不會為追查網路攻擊的源頭提供額外的費用—或者至少不會公開表達在這方面的決心。

曾擔任國土安全部部長、現在華盛頓管理一家網路諮詢機構的邁克爾·切爾托夫4月18日在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說道,「我會支持這樣一種觀點,即阻止不可預料的人使用核武器的任何努力都是值得一試的。」

早在2006年,美國政府的黑客們就開始開發旨在摧毀伊朗核計劃的惡意軟體,並於次年在伊朗植入了該病毒的早期版本。但直到2010年,才出現了關於這次網路攻擊(名為「震網」的電腦病毒)的公開報道。

美國在研究「震網」病毒的同時,還嘗試對朝鮮核項目進行類似的攻擊。但這次努力以失敗告終:美國的電腦病毒根本沒有接觸到控制該國離心機的電腦。多年以後,直到2015年,這次行動才被公開。2017年3月,《紐約時報》報道了2016去年針對朝鮮導彈試驗的一系列網路攻擊。

美國在研究「震網」病毒的同時,還嘗試對朝鮮核項目進行類似的攻擊。但這次努力以失敗告終:美國的電腦病毒根本沒有接觸到控制該國離心機的電腦。多年以後,直到2015年,這次行動才被公開。在剛剛過去的周末,《紐約時報》報道了去年針對朝鮮導彈試驗的一系列網路攻擊。

有專家分析稱:

美國實施網路攻擊的前提是朝鮮彈道導彈系統要有完善的、自動化的網路控制系統。但目前來看,朝鮮導彈發射車幾乎沒什麼數據鏈等現代化的通信指揮裝備,這使得導彈發射車本身很難遭受網路攻擊。而且彈道導彈主要採用慣性制導,慣性制導是一種自主制導方式,不易受外界干擾。

不過,在科研試驗階段,對彈道導彈的試射都會有測控系統嚴密監視,如果發生意外可通過遙控系統發送指令使導彈自毀。這種無線電信號理論上也可以被美國截獲和破解。但這需要截獲多次信號進行破譯,難度非常大,而且也應該是在導彈飛到一定高度時才能實施,因此可能性也比較低。

導彈技術專家、量子防務首席科學家楊承軍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朝鮮導彈尚未達到很高的信息化水平,因此,美國對朝鮮導彈試射進行黑客攻擊的說法是無根據和不可信的猜測。

楊承軍認為,朝鮮4月的3次導彈試射都失敗,反映出朝鮮導彈的整體水平和現狀。簡單說,朝鮮導彈武器的可靠性和發射成功概率都比較低。朝鮮導彈發射成功概率不超過50%,甚至可能在30%以下。

對於試射失敗的原因,楊承軍認為,有可能是推進劑問題、測量系統問題、導彈飛行時的強烈震動造成電子器件失效和導彈控制系統出現故障以及自毀裝置自動啟動等。

還有一種可能性比較流行,《中央日報》猜測稱,朝鮮可能是故意讓導彈發生爆炸。報道稱,此次導彈發射地點北倉是首次啟用進行導彈試射。這可以說是朝鮮為了讓韓美情報當局措手不及。

韓國慶南大學遠東問題研究所教授金東燮表示,「朝鮮在北倉以49度角,即朝鮮位於咸鏡北道東北方向盡頭的羅津先鋒發射了導彈。稍有不慎就可能進入俄羅斯,因此朝鮮可能故意讓導彈發生爆炸」。也有專家在此前分析認為,發射導彈后將其引爆是朝鮮高層的「政治智慧」,這樣既發出警告,又不過度激怒美韓。

但是,如果真的要這樣做,朝鮮應該選擇一個相對安全的位置引爆導彈。第二次試射中,導彈在發射后3-5秒鐘就發生了爆炸,這對地面測試人員、設備,特別是發射車的安全都構成重大威脅。

專家表示,如果系人為引爆,不可能在那麼低的空域進行。第三次試射時,導彈也是在發射后不久距離發射點幾十公里處爆炸的,那也不是一個「理想的自毀地點」。

5月13日,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席捲全球的比特幣勒索病毒了,在全球蔓延的同時也在大家的朋友圈刷著屏。這種勒索病毒名為WannaCry(及其變種),全球各地的大量組織機構遭受了它的攻擊。受害者電腦會被黑客鎖定,提示支付價值相當於300美元(約合人民幣2069元)的比特幣才可解鎖。在之前IT之家報道的這種病毒分佈實時圖片中,可以看到,全球有互聯網基礎的國家幾乎沒有幸免於難的。

有一個國家似乎並沒有因此受到影響……沒錯,就是朝鮮。「朝鮮成為人類最後的堡壘」,由此可見,朝鮮的網路防護意識和措施都是極其高的,不是美國想搞定就能搞定的。

三、偵察監控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雖然朝鮮加速壯大反艦力量,但從目前西方掌握的情報來看,朝鮮反航母導彈仍然處於研製和測試過程中。KN-17型導彈要具備實戰能力,必須進行更多的模擬機動突破攻擊,這需要一定時間。

另一方面,想要確保反艦導彈命中美國核航母,朝鮮人民軍必須先擁有完善的超視距對海雷達系統,但明顯目前還不具備上述條件。

超視距雷達的主要優點是能克服地球曲率的限制,探測地平線以下的目標。天波超視距雷達的作用距離為1000~4000公里。地波超視距雷達的作用距離較短,但它能監視天波超視距雷達不能覆蓋的區域。

超視距雷達在警戒低空入侵的飛機、巡航導彈和海面艦艇時,可以在200~400公里的距離內發現目標。與微波雷達相比,超視距雷達對飛機目標的預警時間約可增加10倍;對艦艇目標的預警時間可增加30~50倍。它還能探測4000公里以內的核爆炸,通過測量電離層的擾動情況估計核爆炸的當量和高度。

顯然,朝鮮目前並不具備這樣的超視距雷達。

朝鮮於2016年2月7日發射人造衛星「光明星-4號」。朝鮮的各鄰國將此視為是其洲際彈道導彈發射的試驗。美聯社援引美國政府消息表示,衛星在一段短暫的穩定期后,繼續在軌道上「翻跟頭」。西方媒體也寫道,並未收到從衛星上發出的無線電信號。

但據俄羅斯國防部空軍航天設備偵察中心長官安德烈?卡柳塔上校表示,朝鮮確實將其地球遙控探測偵察衛星送入了軌道。這一衛星能夠完成偵察任務,且航天器的功能顯示出這個衛星上的儀器已經開始運轉。

此舉表明朝鮮已經有了一定的天基偵察水平,但要想在茫茫大海中準確定位美航母編隊,這樣的衛星還遠遠不夠。

在反航母情報搜集能力低下的情況下,朝鮮反艦導彈將無法鎖定高速機動中的美軍航母。但未來一段時間內,朝鮮軍方可能將不遺餘力地構建針對美國核航母的監控體系。

反艦導彈目前不具備攻擊美航母水平,但是朝鮮還有彈道導彈。據專家分析,如果朝鮮想要在朝鮮周邊海域打擊美國核動力航母「卡爾·文森」號(CVN-70),首選的導彈型號只有射程600公里的「火星-6」與射程1300公里的「火星-7」彈道導彈,因為這兩個型號是朝鮮導彈型譜中最成熟的。

這名專家認為,由於射程所限,如果美國航母靠近朝鮮半島或者停靠在韓國的港口裡,這兩種導彈是可以選用的。但夠得著和打得准還不是一個概念,又回到了老話題,畢竟打航母需要一系列情報支持,而這方面朝鮮並不具備技術優勢。

資料圖:

美媒報道的朝鮮彈道導彈射程範圍示意圖。從上至下分別為火星-5(hwasong-5 仿製飛毛腿B)、火星-6(hwasong-6 仿製飛毛腿CD)、「勞動」(rodong 飛毛腿C增程版)、「舞水端」(Musudan 朝鮮稱火星-10 仿製P-27)大浦洞-1(Taepodong-1 朝鮮稱白頭山1號導彈)和大浦洞-2。

不過,朝鮮要打擊美國航母未必一定要打擊航母本身,只要打到航母戰鬥群中任何一點或航母之家,比如航母的大型補給艦、停靠的碼頭等,就可以起到癱瘓或影響航母戰力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以上兩型導彈具備一定打擊能力。

朝鮮的技術偵察能力雖然有限,但它經過幾十年的針對性偵察,應該已經掌握韓國的主要深水碼頭、戰略航空運輸港等目標的相關地理坐標,並一直在進行相關模擬攻擊演練,所以不能因為朝鮮總體武器性能的落後而否定它所具有的非對稱戰鬥能力。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美航母編隊頻繁到半島周邊耀武揚威,真的要小心朝鮮的導彈。況且,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美國要不要總是考研朝鮮的忍耐能力。朝鮮雖然沒有與美軍全面開戰的作戰決心,但是小打小鬧不是沒可能發生,天安艦事件就是例證。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