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外媒稱中國正過度共享,你怎麼看?

從共享腳踏車到共享雨傘,從共享籃球到共享充電寶……「式」共享經濟已深入到每個人的生活之中。

據《2016年度「共享經濟」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共享經濟市場規模達到39450億元,增長率為76.4%,預計未來幾年共享經濟將保持年均40%左右的增長速度,到2020年交易規模佔GDP的比重將達10%以上。

火熱的共享經濟,引來不少外媒的關注。美媒稱,或許正在變得共享過度;英媒稱,的共享經濟能持續發展值得懷疑;澳媒稱,的共享經濟扭轉了商業模式,從中受益的是風險資本而不是大眾……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張影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採訪時表示:「外媒是站在岸上看水中發生的事情,共享經濟發展的好壞,應該根據是否讓消費者受益來評判。」

資本推動的共享是「偽共享」?

共享經濟最早發起自國外,主要是將閑置的資源進行共享,發生在用戶與用戶之間。與國外不同的是,「式」共享經濟主要由企業資本推動,發生在商家與用戶之間。

因此,有人指出,因為與傳統共享經濟的概念不符,的共享產品從本質上都不是共享經濟,是租賃的一種變體。

中新社發 尹正義 作

張影表示:「共享經濟的定義本來就在發展的過程中,沒有誰的定義一定是對的。不能說美國人定義的就是共享經濟,我們由資本驅動的就不是共享經濟。在沒有確切定義的情況下,怎麼能說是『偽共享』呢?」

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曉華告訴國是直通車記者:「從嚴格的學術角度來說,我們確實把共享經濟泛化了,但只要這個東西有市場需求,能提高產品的周轉率和使用效率,並且符合其他的發展方向,如節能、環保等,泛化使用並非不好。」

在張影看來,不必糾結於共享經濟的定義,最核心的是能不能讓消費者從中受益,能不能讓資本從中受益。

此前,外媒稱的共享經濟是風險資本受益而不是大眾受益。對此,張影表示:「我從來沒見過在消費者不受益的情況下資本還能受益的情況,消費者能夠騎車、充電,怎麼能說沒有受益呢?」

至於哪種模式將來更有效率,張影認為:「國外先做這個事情不代表一定最有效率,不妨讓這個事情發展一下,看看誰更有效率。」

「式」共享真的過度?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一份報告顯示,2016年,風險投資企業投資31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0%。其中很多資金都投入了共享型企業,一些巨大的盈利項目和繁榮的初創企業吸引了海內外的投資者。

為此,外媒稱,共享經濟資金過剩,甚至創意缺乏。

李曉華告訴國是直通車記者:「不能完全這麼說。共享經濟本身就在不斷摸索與創新,具體哪種共享能夠成功,需要時間來檢驗,看是否能夠抓住用戶的痛點和需求。」

中新社發 尹正義 作

在張影看來,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會出現泡沫。

「泡沫有時候也是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推手,反而當一個事情發展得特別審慎時,速度往往會變慢。當然行業在發展之中肯定存在資源浪費的情況,這是很多行業在發展過程中的必經階段。但行業是不是真的存在泡沫,泡沫有多大,這應該由資本來判斷,政府和社會應儘可能少地干預。」

至於對共享經濟的投資有無創意,張影表示:「資本有沒有創意不應由旁人評判。任何一個商業模式能不能成功取決於多個點上能夠給用戶創造價值,在這個基礎之上,如果用戶支付的意願超過資金的成本,那麼這個投資就能夠獲利,就是有道理的。」

共享能否持續?

路透社最近發表文章稱,共享經濟正蓬勃發展,但一些共享服務不存在真正的需求或需求有限,是否能持續發展值得懷疑。

一些投資者表示,共享經濟出現的投資熱潮,讓人回想起2010年至2012年期間數百個團購應用的興起和衰落。經過激烈的價格戰之後,大多數團購應用最終倒閉,投資者因此遭受約10億美元的損失。

中新社發 鍾鑫旺 攝

李曉華表示:「共享經濟現在也有自己的創新,未來如何發展不確定,但這種商業模式還是比較有前途,要靠企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去試,看什麼是大家都需要的。而在此之前,沒有人知道結果。」

在張影看來,「任何一個商業實踐都有自己的盈利模式,因為每一個產品都是滿足不同的需求,因此它們的發展路徑是不一樣的」。

為了讓共享更好地發展,張影認為:「各方面的權責一定要弄清楚,市場做市場的事情,政府有政府的責任。明確各方面的權和責之後,讓市場決定商業模式的生死。」(孫秋霞)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